4、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朗诵提示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是一篇典型的舒缓节奏的文学作品。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月下河塘的细致描写,在表现夏夜荷塘迷人景色的同时流露出了心中淡淡的爱、淡的愁。由于作者笔下的风景是静谧的、漫的,作者心中的情绪是极淡的、易察觉的,因此必须要用一种舒缓的节奏来加以表现。
语言表达中的舒缓节奏通常适合表现美丽的风景、柔的氛围、敛的情感以及不易被人感知的喜或愁。而在《荷塘月色》之中,这种淡淡的情感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的语句是如此的含蓄、此的温婉,多一分则显夸张,少一分则显无味,这显然是不能用大起大落的语气节奏来表现的。
5、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悲观。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外在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我在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前见到过这样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很微妙:乐观者见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见到的是甜甜圈中的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中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就采取了两种不同有态度。
一天早晨,我一醒来便心情不佳,想到这一天要在单调的例行工作中度过时,便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枯燥、味。当我挤在密密麻麻的车阵中,缓慢地向市中心前进时,我满腔怨气地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后来我和一辆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我心想:"这家伙开的是大车,他一定会直冲过去的。"但就在这时,卡车司机将头伸出车窗外,向我招招手,给我一个开朗、快的微笑。当我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我的愤怒完全消失,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朗诵提示
当我们拿到指定的稿件时,注意其特点,一般文学作品,讲究的是生动传神,而这也是对我们的表达上的要求。
第一,要明确作品的主旨是什么:只要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世界,我们就能保持乐观。这也正是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目的。
第二,我们要把握好文章的脉络:文章采取的是层递的结构,提出看法——进一步解释——举例说明。
第三,要调动感受。要先在总体把握这种层递的感觉,说到前面内容时,要对后面将要进行的推进有准备。
第四,把刚才所说的文章脉络变成自己的思维推进的路线,把文章中写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6、面就是大海,她是那样恬静、好、客。当我走近海滩时,那轻轻的海浪声越来越大,一层层海浪冲上沙滩,好像对你发出阵阵欢迎声。
你听到小海浪们相互追逐、搡、打时的喧笑,看到了他们在嬉水时的笑脸大海接待了你,她的温暖拥抱着你,都市生活的疲乏在此一扫而光。大海让你同他的孩子们——小海浪们一起嬉戏,甚至把他们送到你面前。孩子们友好发把你拖下去,又送上来,使你浑身喷洒着水,感到心旷神怡,与自然融为一体。
你意识到太阳已在天空高高升起,你不情愿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大海此时仿佛在说:再来啊,我喜欢你!"
大海对你的诱惑力太大了:你听到了远处大海的呼唤。黄昏时分,你又一次走向海滩。但是大海的呼唤似乎大了一些,也刺耳一些了。你加快了脚步,大海的咆哮声越来越大。
太阳落山了,天空升起了一轮冷月。这时大海起了野心,送上来怒吼的海浪。它们泛着金属般的闪光,像魔鬼一样在暗暗发笑,海浪越来越近,好像在发誓:"哼,等着吧,下次再收拾你!"
朗诵提示
第一,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意图,是想说大海有温柔与狂暴的两面性。注意文章不仅是写景,在写景中说理。
第二,注意语言感受。说到"你听到小海浪们相互追逐、搡、打时的喧笑,看到了他们在嬉水时的笑脸",要调动我们相似的经历,仿佛我们现在就置身于那海滩一样,去想象以上画面,但注意是要引发你对这场景的感受。
第三,注意对文章脉络的掌握。这涉及到你能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文气。先说大海温柔可爱的一面。到了"大海的咆哮声越来越大"时,要注意转折感的把握。
7、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怖。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沉的呜咽,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攻下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章转为单一的旋律,那优美、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的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生来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擦拭得更加明亮。
朗诵提示
这段内容是描写大自然奇妙的景观变化,从电闪雷鸣到雨过天晴、光和煦。
第一,把握文章的主旨与你朗读的目的,即要让听者从这段出神入化的描写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状美与优美。置身于这样的奇妙景观变化之中,让我们感叹自然之造化、生美好。
第二,确定基调,即由衷赞叹与无比欣赏。
第三,在朗读之前一定要设计好变化与转折。"我辗转不寐",略平和开篇,"沉闷的雷声"转入激昂,"瓢泼大雨"为用声与用气的最高潮,"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开始下行,"甜蜜的催眠曲"转为略显平和,"朵朵白云"彻底转为轻快。
第四,要调动感受,自己一定要设身处地,把"霹雳"、朵朵白云"等景物的感受表达出来,把听者带入到你的表达意境当中去。
8、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销魂,爱情令人销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这样快乐而牺牲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减轻孤独——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象过的天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们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
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的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界上触目皆是的孤独、困和痛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
朗诵提示
拿到文章后,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它的中心,这样才利于我们的表达。这篇文章的中心说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他重视爱情、识和对众生的悲悯。而你这样的人生态度应该是赞同的,这样利于调动你的态度和感情。尤其是文章当中说的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众生的悲悯更应该成为你与听者之间共勉的人生境界与追求。这样,我们的朗读目的就明确了,也就能够找到对象感了。
其次要注意这篇文章中的脉络:总体上是并列。而在表达中要在语言感受的把握上注意逻辑感受:总体上爱情、识与众生的悲悯,这样要求我们在思维上先理清,然后在用声上保持同样的轻重、低。而在每一段之中要再进一步把握其内部的逻辑转换的感觉:比如,第一段中,它是个总("我追求爱情")-分(三个原因)-总("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的结构,在语言表达上注意在"我追求爱情"这儿领起,之后三个原因是并列的感觉,最后总括的感觉结束这一段。
9、的,这样景色恐怕哪儿也见不着。
我们的下面是科依索尔谷地,谷地里贯穿着阿位拉格瓦河和另一条河,仿佛两根银线;淡蓝色的迷雾在谷地上流动着。受到温暖的曙光的照耀,向附近的峡谷飘去;左右都是白雪皑皑、木丛生的山脊,一个比一个高,它们互相交错,绵延不绝;远方是同样的山岭,但没有两个山岩形状彼此相似,而山上的积雪又那么喜气洋洋、么光辉灿烂地闪耀着玖瑰红的色彩,使人真想在这儿待上一辈子;太阳稍稍从暗蓝色的山岭后面露出脸来。
只有看惯这种景色的眼睛才把山岭同阴云分辨开来。
朗诵提示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的优美片段,在朗读之前要先确定表达的目的,你一定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朗读这个段落?这就要求我们从中找出打动我们的东西,那就是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朗读它就是要和听者分享这绝美的景色,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得到抚慰。
要格外注意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方位变化,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语言感受,把这种方位的变化表达出来,一个是高低的变化,一个是远近的变化:最低处为谷地,略高为迷雾,并且逐渐升高,在向峡谷飘动,再高为山脊,最高为太阳。
10、最早认识山时才5岁,初时的激动记忆犹新,那是母亲带我参加一次集体春游,母亲教会了我采蕨菜,从那以后,我记住了山很美,蕨菜很好吃。
我真正了解山还是在六十年代,母亲被定了右派,全家被遣送到新宾县一个偏远的山村接受劳动改造。
初入山区,人地两生,每日所见都是冰冷的阶级斗争面孔,惟有大山给我一份明媚、片温情。更使我难以忘怀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饿时期,是大山养育了我,它无私地供给我吃的、的,用的,我才得以存活。
大山是有情的,每当我泪水涟涟地扑到他的怀抱里,她总是用温柔的山风吻干我苦涩的泪,用无言的沉默抚平我受伤的心。
人常说:"家是避风港,是自由天地。"可我们的家却是被监视的众矢之的,只有山才是我最温暖最自由的家,山里有我们一方小小的土地,我们在那里耕种,在那里休息,在那里倾诉衷肠,甚至每年三个节日也都与大山共度。漫漫岁月,我与大山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恋情,有一天不到大山里去,我的心就无比惆怅。
朗诵提示
这是在特殊的年代人与大山所结下的特殊的感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好多人都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与山结下了浓厚的感情。我们对于那段历史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一些。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与山的感情,容易调动我们的情绪和表达的愿望。这样我们也就能确定朗读的目的:要和主考老师一起去品味在大山对人的无言之爱,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会感恩地生活,对自然永远心存敬畏。
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鸣点之后,我们要搞清文章的结构和情感发展的脉络:初识大山,很美。再去大山,给我吃用,使我存活。大山是慈爱的母亲。大山里才是我温暖的家。注意这种情感线索是递进的,不能把它处理成平的。
最后,在上口表达之前,要先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点。这要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不同,有人可能是蕨菜,有人可能是温柔的山风。以此为突破口,带动第一句话的表达,这样会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