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道最近联合推出"你怎么看待四六级考试"的调查,两天内得到4986名公众的参与。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
本次调查发现,有43.7%的人为了应付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参加过校外的辅导班。北京燕园菁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的熊瑛老师就指出,四六级考试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应试性很强的考试。准备四六级考试确实可以对学生的词汇量掌握和提升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但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基本不搭界。
调查中,"现在的大学生中文水平普遍下降,和英语学习相比,中文应该更受重视"的观点得到了88%的公众支持。
就在国内汉语失重的同时,海外的"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崔希亮教授在"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学术演讲讨论会上透露,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万左右,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播读提示
播读这条新闻要体现出其时效性和针对性,既要联系目前"四六级考试"应试性很强的现实,又要关注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因此,联系了这样的广义背景,新闻的"新鲜感"和"针对性"就得到了加强。对调查当中的数据及问卷内容应作为重点表达,采取重音或停顿等表达方式加以突出,如"43.7%的人认为"、人数达3000万左右"等等。这样,整个新闻的事实陈述便清晰、畅。另外,播读新闻时要保持语流的平缓、贯,保证播读客观、面的立场和态度。
18、国营养学会秘书长、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翟凤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关于制定国民营养条例方面的分组讨论与规划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5月将把条例草案和参考资料递交卫生部。年底,卫生部将把相关文案提交国务院,等待国务院的最终裁决。这个条例,将成为未来的《中国营养改善法》出台的重要参考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重临床、预防"。"现在正是我国预防营养相关疾病的最佳时期,如果再过10年、0年不预防,造成大量慢性病,其后果将会严重地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绝非危言耸听。"翟凤英说。
国内外实践表明,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的时期是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有效营养干预正当其时。
关于营养立法的动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出,但一直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两会"召开前夕,在中国营养学会的倡议下,46名知名专家学者联名呼吁营养立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2004年3月23日,卫生部召开了有国务院法制办工作人员参加的《中国营养改善法》立法工作研讨会,立法可行性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播读提示
新闻消息稿件的播读,要反映出一种健康、朗、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以干练、确、晰的印象,为此播读时语句要播得紧凑、净、落,节奏要明朗、快、密有致。
关于"明快"的要求,首先是语言的明白通畅,不晦涩、呆板。消息中的书面语较多,长句、杂句常见,这就要求语言目的明确,语句重音准确,停连的运用符合表情达意的要求,要正确的反映逻辑和语法关系,简洁通畅,自然平实。再者,全篇的播读要干脆利落,严谨流畅。
19、国跨栏王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以明显的优势获得冠军。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刘翔在27日的决赛中跑出的这一成绩平了世界纪录,并打破了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
刘翔是决赛中唯一跑进13秒以内的选手。美国名将特拉梅尔以13秒18的成绩获得亚军,上届奥运会冠军、巴选手以13秒2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播读提示
这一类新闻,时效性如此之强,时间新的特点如此鲜明,最容易振奋播读者的精神。加之当时奥运健儿的夺冠喜讯不断传来,极易引发播读者把现场情况迅速向观众报告的迫切情绪。这时播读者的新鲜感之强烈是可想而知的。时间新是指事件发生和公开发布的时间差。时间差越小,新鲜性就越强。时效性是指釆、、这个过程的工作效率。时效性越强,时间新这个特点就越突出,新闻事件的新鲜性就越强。时间新这个因素对播读者的感官刺激最为明显,最容易引发播读者的新鲜感。
20、台报道,在锣鼓声中,今天,26号,上8点50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百万辆汽车,在锣鼓声中,从总装配线上,缓缓开了出来。"1956年7月15号,这个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现在,这个厂每年生产7万辆汽车。汽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长赵修,今天上午来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向全厂职工表示祝贺。(H)
播读提示
看了这篇稿件,在考生的眼前就应该立刻展现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时那隆重、烈、庆、动的场面。整个厂区彩旗飘扬,到处是欢乐的人们。可以看出,这是考生通过情景再现,把稿件上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形象的过程,是考生对稿件的理解并从现场气氛中受到感染的过程。随着这个转化过程的步步深入,这形象就愈益变得更加具体、富、动,考生对事件的理解就愈加深刻,从现场气氛中所受到的感染也愈加强烈。这时,新闻播读的真实感就不呼自来了。
第二节散文朗诵
(一)散文朗诵的准备
散文在朗读指定稿件中是常见的一种考察样式,如果说新闻消息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那么在这类样式中考察的是形象思维。当然没有绝对的,表现语言的链条关系时也会有形象的出现。同样在充满形象的文字中,逻辑关系也必然存在的。在这类样式中有诗歌、文、说、事,我们姑且统称散文。朗读时要求:
1、事物景亲眼所见-播讲者的想象力会在这部分中得到释放。虽然是文字上出现了景物、物、物的具体描绘,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想能力,播讲者要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在脑子里活跃起来。
2、受刺激充分感受-感知于外、之于心。没有形象感受,就不会赋予稿件以具体丰富的色彩,就不会有真切、动的形象产生。这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只有具体感受,才会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
3、成语言显现变化-主动接受刺激后,会产生积极地内心反应,进一步就是融化在有声语言中。使它成为亲眼所见、身所历的人、、、并把它再现出来。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重音、连、气、奏的变化,使其生动起来。
4、的明确及于受众-朗读散文等文体样式,不是自我欣赏,自言自语。文章的作者在创作时有一定的目地性,今天的朗读者也同样有一定的目的,或者让受众欣赏,或启迪受众有所感悟。有声语言的语流目的地是受众的心中。
出题者所选取的稿件五花八门、今中外、容庞杂、富多彩。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充分领悟、受所节选的片段,学过的还好,没学过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和文学的功底有直接的关系。考试中应该注意:
就自己了解的背景、识等充分与其所朗读的作品融合。不要拿到稿子看到就念,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而不是从文字到大脑,也就是刚才说得充分感受。
容易产生创作的定位误区,考生的年龄、历和散文的作者当然有距离,而充分感受的前提就是回到作者当时的创作状态中去,应该说这是很困难的。形似和神似的对比中,神似困难,起码有一定的形似。朗读中的问题是,中学生往往就是自己,而很难回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中去。
(二)散文朗诵的实例
1、人赢了。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那条鱼,那条他一生都没见过的美丽的大鱼。那条鱼比老人的小船长出许多,他撑起瘫痪的躯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小船拴在大鱼的身上。他不知道应该让鱼带着他走,还是他带着鱼走。他没有发现一群无所畏惧的鲨鱼正嗅着血迹向这里涌来……这不公平!你们这些厚颜无耻的强盗,真会选择时机。但我不怕你们,不怕你们,不怕你们!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成群结队的鲨鱼向老人的战利品——系在船边的大鱼发起猛攻。那撕咬鱼肉的声音使老人再一次站立起来。他重新举起鱼叉,悲壮地站在船头,他决心捍卫他的战利品,就像捍卫他的荣誉……
朗诵提示
这段文字出自于著名配音艺术家乔榛、建华德的朗诵作品《孤独与奋斗》,改编自海明威的代表小说《老人与海》。老人在海中遇到了鲨鱼,鲨鱼企图夺走老人用生命换来的战利品——一条巨大的金枪鱼。上述一段便是老人在那时的内心独白。"你们这些厚颜无耻的强盗","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这里的重音,也是典型的感情重音——当象征着自己一生的荣誉的战利品被鲨鱼无情撕咬的时候,老人心中的怒火燃烧了起来,愤怒让他忘记了饥饿与疲劳,忘记了对方的凶残与自己的危险,决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他的战利品"。此时此刻的感情重音,将老人的愤怒、壮刻画得淋漓尽致,将整部作品的气氛推向高潮。
2、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树、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儿、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朗诵提示
朱自清的《春》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篇散文,朗诵时,要注意感情的内外部表达技巧的有机结合。比如说: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两句话就有非常含蓄的逻辑关系——春天不是早已来到,而是"近"了,所以,小草也不是旺盛地在地上长着,仅仅是"钻"了出来。因此在作者的眼中,一切都是新鲜无比的。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儿、儿,这句话如果将重音放在后面的"桃儿、儿、儿",与前面的"桃树、树、树"显然属于重复强调,没有意义,如果放在"仿佛",又似乎有一种反讽的意思,与作者意图不符,一个"满"字,既表现了作者美好的遐想,又显现了春天无限的生机。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这些词汇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春的温柔、的浪漫。如果没有认真地分析文章语句的逻辑关系,没有细细品味一些特别词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深意,那在播读这篇散文的时候,就很难读出文中的意味了。而像这样的逻辑重音,在文中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再试着寻找一下。
3、阳西下,缟绫飞卷,你修长的身影像一脉苇叶在风中远去,朝那个预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黄土,皑雪,白木。从易水河畔到咸阳宫,每一寸都写满了乡愁和犹豫,那种无人能代替的横空出世的孤独,那种舍我其谁的剑客的自豪。烈士,他的荣誉就失去死。你永远也看不到活着的烈士。除了死亡,还有世人的感动和钦佩。一个凭失败而成功的人,你是第一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你也是第一个。你让荆轲这两个普通的汉字成为了一个万世流芳的美学碑铭。"我将穿越,但我永远不能抵达。"
朗诵提示
这段文章节选自作家王开岭的散文《两千年前的闪击》。讲的是作者来到易水河畔悼念两千年前的刺秦英雄荆轲时的心情感言。这一端是文章的高潮、尾部分。总体看来,整篇文章的节奏应该属于沉稳型,但中间却"藏"着一段强疾节奏的内容。
"是的,没有谁能比你的剑更快,你是一条比蛇还疾的闪电,…………那是怎样一个黑暗的时刻,黑暗中的你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接着便是你的身体重重倒地的沉闷。"从这一段内容中,我们可以非常鲜明地感觉到一种危急、促、死一发的紧张情绪,而为了表现这种情绪,强疾节奏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可以说,强疾节奏是四种节奏中最难表现、难把握的。其中的重点便在于播读者的唇舌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吐字清晰有力;声音不能拖沓、速要快,应当在保持语流连贯的同时加强声音的弹性;气息充足有力,尤其应当注意小腹的气息储备和运用。而这一切都是需要以扎实的吐字发声基本功作为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