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6800000008

第8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历程(5)

第四节电视艺术的审美多元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电视艺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拓展,其审美特征朝着娱乐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进着。当然这一点是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分不开的,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一元化逐渐解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对文化领域的渗透,这一切都使人们的政治热情慢慢减退和淡漠起来;在经济观念和消费意识的冲击下,人们开始学会追逐丰盛的物质生活享受,关注自身的快乐情绪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对电视艺术的审美诉求。

一、电视艺术的具体状貌与审美转型

日本电视文化学者对电视时代的定义主要是指电视机的普及化,无疑我国电视机数量在80年代迅速增长,奠定了我国电视机普及的基础。据统计截至1990年,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79.4%,电视机社会拥有量1.8546亿台。[《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91年》第521页]这一切说明中国进入电视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毫无疑问,中国进入了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市场的开放、经营模式的转型、全球化的推进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物质的繁荣、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人文变迁在同时进行着。当人们面对现代社会五光十色的新景象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时,当人们感受着新技术力量带来的流光异彩浮想联翩按耐不住时,当人们沉浸在现代传媒和视觉文化带来的新艺术氛围欣喜若狂不能自拔时,当人们吸吮着艺术美和生活美的甘甜欢呼雀跃情不自禁时,整个社会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已经在悄悄地改变着,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方向也在全面地发生着调整。在这样的一种潮流下,电视艺术面对着来自西方的大众文化的冲击而寻找着通俗化、流行化的理由,高科技的不断武装更是为其迈向商品化、产业化、娱乐化提供了一条快速路。

进入90年代以后的文化现象是复杂的,受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电视艺术在整个的文化思潮和文艺创作观念的变迁中,显得更加有时代的特点。西方后工业形态夹裹在各种文化思潮中,一些可描述的西方文化现象也长驱直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文化进程的复杂性和多元化。这种多元文化因素的并置,使得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进程呈现令人困惑迷茫的一面,任何单一的文化因素和文艺现象也往往难以概括其全貌。整体的文化潮流所呈现的态势,也一样反映在电视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大众文化渐渐在与主流文化的对峙下,占有了一席之地,进入世纪末的各艺术门类都表现出审美的多元化、多层面性的特点,特别是受市场的冲击,所表征出的商业化、世俗化和娱乐化倾向,在电视艺术的身上也有明显的特征。

1、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姿态

随着电视艺术在大众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对它的扶持和关注也越来越制度化,1981年开始,电视剧每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年度评奖活动,并仪式化地固定下来,到1983年正式冠以“飞天奖”的名字。1989年广电部明确了其政府奖的地位,之后每年一次的评奖活动大大促进了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除电视剧之外的电视文艺节目,则单独设立奖项评选,从1987年开始设立的每年一度的电视文艺“星光奖”就是为此而设立的评奖活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管理无疑为电视艺术的发展添上了腾飞的双翼。

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全国共生产11156集的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90年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特别是有两部戏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影响,一部是王朔等策划、鲁晓威导演的室内剧《渴望》,另一部是根据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两部剧风格不同,却相映成辉,“一部是健康、通俗的力作,标志着电视剧艺术家重视观众审美心理研究、努力贴近生活的最新成果;一部是严肃、雅致的佳品,标志着电视剧呼唤文学营养的最新审美境界。”[仲呈祥著《“飞天”与“金鸡”的魅力》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24页。]这两部戏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以及对今后电视剧的影响都是可圈可点的。

1990年12月,大型室内连续剧《渴望》热播,开始了中国电视剧的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电视艺术的新纪元。这是第一部主要场景都在摄影棚内表演、拍摄、切换、录音合成的室内电视剧,它的成功引发了室内剧的热潮,之后很短的时间又有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编辑部的故事》和《皇城根儿》、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上海一家人》、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人到老年》、天津电视台拍摄的《风雨丽人》、陕西电视台拍摄的《半边楼》和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拍摄的《爱你没商量》,以及《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新七十二家房客》等室内剧。这些室内剧从20集到50集不等,来势凶猛、良莠不齐,然而不能否定的事实就是大众的收视习惯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人们不再将视线紧紧盯在国外的电视剧上,而是开始对中国自己生产的电视剧充满信心和期待。这些室内剧以室内拍摄为主,但也并不仅仅囿于室内,从拍摄上来讲为电视剧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其更大的意义则在于创作观念的转变,创作者注重揣摩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以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为旨归,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的创作思路的。《渴望》通过对三家悲欢离合故事的动人描写,揭示了“十年动乱”给中国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不堪回首的沧桑历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以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真挚朴素的表演,艺术地再现了近20年来人们所熟悉的时代风云和平凡人物,赢得了广大观众强烈的共鸣,显示了属于人民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仲呈祥著《银屏之旅》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53页]王朔等主创人员在侃谈中将五十集的电视剧构思成型,通过“侃”的方式把住了观众的脉。在充分尊重观众审美需求的理念指导下,创作出了反映时代生活节奏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现实主义作品。观众们的视线被强大的时代感和真实性所吸引,剧中人物的命运成为他们每天日常生活之外关注的另一个中心。《渴望》播出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电视剧收视高峰,用“万家争看,行人稀少”来评价“渴望热”是恰当的。《渴望》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电视剧本身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确实准确地拨动了当代观众的群体性审美神经,触及了大众审美心理的兴奋点和共鸣区”[仲呈祥著《银屏之旅》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52页。]而引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反响,创作者是发现并遵循着为观众创作的规律和轨迹,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心理。然而迎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是不是创作的唯一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这样的一种思路会不会真的更好的让电视剧的创作遵循艺术规律、为大众服务,这都是以后将要探讨的问题,但毕竟从《渴望》开始,一个电视剧创作的新的方向被开启了,而此后电视剧日益的大众化、世俗化也是沿着这条审美路径继续发展着。

九十年代初,不能不提的另外一部颇有影响的电视剧作品是《围城》,它的意义不同于《渴望》,尽管没有引起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观,但在业界所受到的褒扬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无论何时提起,这都是一部电视剧的精品,是一部忠实于原著的艺术精品、是运用时代最高审美思维的力作,是中国电视剧前进方向的引领和召唤。

电视剧进入了一个规模生产的阶段,并且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题材、大的模式的阵营,平民叙事剧、历史剧、都市情感剧等等,不同的研究者有自己不同的分类方式。电视剧《还珠格格》是商业化运作极为成功的一部电视剧,1998年掀起了国内电视剧收视的新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同时,这部剧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一部剧,电视剧的功能到底是娱乐还是审美,经济效益为重还是社会效益为重等等的讨论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而之后电视剧的“戏说风”、“滥情风”也是愈演愈烈。电视剧发展以每年海量的制作速度让人应接不暇,电视剧发展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了极大的丰盛,然而质量却不象数量表现出的那么让人乐观,“很多的人在感慨,现在的电视剧创作与现实世界的隔膜越来越严重,其突出的表现是:部分所谓‘主旋律’剧,概念化倾向回潮,严重脱离现实;一些刑侦反腐剧,正面人物‘假大空’,反面人物个性化,这既是对传统典型理论的反动,又是对现实的强行颠覆;不少青春偶像剧,洋不洋,中不中,既没有青春激情,又没有民族趣味;而戏说剧淡化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为娱乐而娱乐,更成为虚妄的杜撰。”[倪学礼《电视剧创作:呼唤良知,呼唤现实主义》载于《中国电视》2005年第3期,第57页。]

2、电视文艺的娱乐表情

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文艺更加成熟,1990年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更是电视文艺集大成的硕果,现场直播的方式,观众的参与互动都说明电视文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电视春节晚会的生长和成熟,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中国电视时代的来临。从某种意义上讲,春节晚会代表着中国电视文艺的最高成就,尽管不少其它晚会节目,象元旦晚会、国庆等节日晚会节目,在艺术成就上甚至超过前者,但其影响力在整体上毕竟无法与前者相比。前者是各种节目的领头人,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和影响着其它节日晚会的发展和变化。

世纪更迭之时,电视艺术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刮起了“娱乐之风”。打开电视机,特别是在周末的时候,从中央台到省级以上的地方台,从综合频道到相应的专业频道都办起了各种名目、但又似曾相识的娱乐节目,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娱乐类节目在中国电视行业的“大跃进”是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和现实的社会基础的。国家政策的开放,制播分离制度的提出,频道专业化的推进,特别是“娱乐”作为电视受众传媒重要功能的一再确认,都使电视文艺节目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部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娱乐类节目已经渐渐成长为广播电视系统的“半壁江山”。

有专家这样给娱乐节目定义:娱乐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游戏娱乐是人的天性。人们需要一种轻松和娱乐,以形成对工作劳动的调剂和补偿,并在二者的良好协调中完成生存的整体需求,娱乐游戏也因此成为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朱羽君、殷乐《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1期。]湖南电视台在全国的地方台中异军突起,靠的就是娱乐节目,而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作为第一档娱乐节目更是带动了全国电视的娱乐浪潮。1997年7月13日,《快乐大本营》随着第一期节目的播出,这档完全由本土制造的综艺先锋,以其清新、青春、快乐的娱乐风格在中国电视界占有了重要一席,为湖南卫视打造中国卫视娱乐品牌夯实了基础。而这之后,娱乐之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33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2家。1999年以来,先后又有32家电视台开办或引进了娱乐节目。1999年1月20日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欢乐总动员》,被全国近40个城市的电视台引进播出。以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制作的《快乐大本营》,光线传媒出品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为《娱乐现场》),欢乐传媒与北京台合作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综艺娱乐节目,掀起了中国娱乐节目的大潮,汹涌澎湃、席卷全国,“综艺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今天的综艺娱乐节目内涵已经得到很大的拓展,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娱乐节目,例如各种晚会、益智游戏、娱乐资讯、真人秀等等。”[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组委会、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北京广播学院著《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4》,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目前国内的娱乐节目更多地是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不断调整、适应着观众的需求,新节目形态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着。

同类推荐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热门推荐
  • 京城遗梦

    京城遗梦

    (以前写的,一直留着,喜欢就看吧!)生不逢时,生在什么样的年代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苦辣酸甜,尽在自己心中体会。跌宕人生,怎能三言两语讲完?寻寻觅觅,终究寻不到所谓的真爱。过眼云烟,醒来才知,一切不过是京城遗梦......
  • 特工腹黑萌妃之邪王再见

    特工腹黑萌妃之邪王再见

    她,一个杀手。却不料意外穿越了,还穿越到古代没有显示的大路上去?是个傻子?,我忍!被古人欺负?我在忍!被迫嫁人?我忍无可忍。我靠。老娘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要是在二十一世纪,老娘不把你打入地狱决不罢休。话说,这个未婚夫哪里来的?“娘子,跟我回家去。”某无赖撒娇。“你给老娘滚!”某女爆发。“娘子你要滚床单?咱俩一起滚。”我靠,这个王爷哪里来的?谁来给我解释一下?
  • 总经理如何激励考核部属

    总经理如何激励考核部属

    总经理带队伍的主要方式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激励,一种是考核。本书对这两种方式都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了总经理激励员工的具体方法,以及企业如何成功导入KPI。方法简单易行,注重实际操作性,辅以生动的案例分析,实用而有趣。
  • tfboys浅哼当情已根深蒂固

    tfboys浅哼当情已根深蒂固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在四叶草盛开的未来,我陪你们……
  • 故梦余辉

    故梦余辉

    被流放的记忆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神秘的两块石头,拥有横跨古今的能力究竟能和流放者擦出怎样的梦幻!
  • 霸道校草,吻上我

    霸道校草,吻上我

    叮铃铃,叮铃铃,只见他死死的抓住刹车向我冲过来。我站在原地紧紧看着他。“该死的他”,蹬开他那辆自行车,对着我说“拜托,丫头,你没有听见我按铃了吗?你是聋子?还是弱智?”
  • 契灵尊者

    契灵尊者

    300万年前,一位尊者创立了契灵空间,从此以后这世间了一批人,他们统称为契灵者,想成为契灵者,必须要签署契约,签署之后变会拥有一种能力,但契灵者也不都是好人,走上邪路的契灵者会被抽走灵力成为废人,但他们还死了,这世间有契灵,便有契魔。他们彼此争斗了300万年,却也还没分出胜负。300万年后,改写历史的人出现了,名叫墨冥。一切的一切也莫名其妙的开始了。
  • LOL金戈铁马

    LOL金戈铁马

    穿越成精灵,正逢乱世,开始金戈铁马,争霸天下。
  • 惹火影后Boss宠上瘾

    惹火影后Boss宠上瘾

    上山采个药都能穿越!?刚穿越过来就被车给撞倒?在医院醒来,还被星探选中进军演艺圈?这是中了头奖的节奏啊!虽然都不是本人的意愿,但是第一次演戏再次穿上古装感觉自己信心爆棚!(看一国公主如何在现代一步步当上大明星,俘获总裁芳心)
  •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2-3岁是幼儿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不听话、耍性子”甚至反抗的现象;在情感上,亲子“依恋关系”强化,情绪外露易变;在身体上,肢体动作、平衡能力有较快的发展,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正在形成。然而,此时也是幼儿即将离开家人,独自入园的时候。这期间,孩子因突然长时间离开家人所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与年轻父母因对孩子的“担忧牵挂”的而产生的两种情绪波动强烈,这无疑是对初为人父母者的一个严峻考验。本书采取了家园双方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解忧释疑。同时,也可为托幼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