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5400000008

第8章 弘法扬善·一念一清静(2)

在山东即墨登陆的法显,来到建康(今南京),将带回的经书全部翻译完。这些经书被很快地传播出去,对于佛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之后,法显又开始记录自己西行的历程,他把十几年的经历,全部记载在了《佛国记》里。

《佛国记》又被称为《法显传》、《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法显的《佛国记》不仅具有佛学价值,在文学、历史、文献、地理、航海、经济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佛国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

《佛国记》的完成,为法显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公元420年,东晋元熙二年,八十六岁的法显圆寂于荆州。“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法显的西行取经早于唐朝的玄奘大师230年,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到天竺去取经的僧人。他的取经路途,开始于他六十五岁之时,历时13年,经过了30多个国家。

余秋雨曾经这样评价法显:“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力量。”

1500多年后的1908年,法国人在敦煌石窟的佛教文献中,发现了《佛国记》的抄本。当他们把《佛国记》翻译出来后,曾经发表言论,认为最早发现南美洲的人不是哥伦布,而是法显,法显比哥伦布早1000多年。

求法的行僧法显,勇敢的追梦人,用信念点亮了一段不朽的传奇,用行动告诉我们,梦想不晚。

2.2东土二祖慧可

慧可来到少室山少林寺参拜达摩祖师,请求达摩祖师传授禅理,彼时的慧可,已是颇有威望的高僧。然而,达摩祖师始终面壁,日复一日,不说一字一句,更谈不上传授禅理。

面对这尴尬的境地,求法若渴的慧可,是否能向达摩祖师求得佛学禅理?

(一)佛光初照

公元487年,慧可出生于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县),俗名姬光,号神光。姬光的光,不是微弱的烛光,也不是耀眼的阳光,而是普度众人,柔和的佛光。

姬光的父亲在姬光出生之前,常常担心没有子嗣,整日乞求佛祖,非常虔诚。佛祖回应了姬光父亲的乞求。一天傍晚,暮色四合,天色已渐昏,姬家佛光满室,把天空映得金黄。不久之后,姬光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姬光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光”字。

年幼的慧可,拥有慧根,十分聪明,对于古学经典,尤其是《诗经》、《周易》非常感兴趣。博闻强识的慧可,喜欢读书,也喜欢游玩,他对于自然的美景有着自己的认识,每当身处自然的美景之中,慧可便会联想到许多人生的问题。

后来,接触到佛家经典之后的慧可,更是有着超然物外的心态,他认为“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

钻进佛学世界里的慧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开始被慧可的父母所阻挠,但慧可的坚持,终究得到了父母的许可。

慧可寻求的不是简单的佛经道理,不是清规戒律,他所执着的是人生究极的奥义,是对生命智慧的参悟。

遁入空门的慧可,在洛阳龙门的香山寺,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之后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之后,慧可用许多年的时间,游历了各个地方的寺庙,学习大乘小乘佛法的教义。

三十二岁的慧可,在了解了佛教的种种教义,看遍了世间的万象之后,返回香山寺,开始了自己对于生死、生命的参悟。终日打坐参禅,一坐便是八年。这八年,是慧可对于自己过往生命道路的反思,是把自己放入禅学的开始。八年的打坐参禅让慧可的慧根深植,只等待一个契机。

(二)神迹的昭显

慧可的这一次契机,带着神秘的色彩。

一日,慧可和往常一样静坐参禅,神思在寂静中冥想,这时的他看到了一位神人矗立眼前。

神人对慧可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非)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佛法的奥义,就不要再继续在这里打坐参禅了,滞留在这里对你已经没有用了。大道离你并不远,你赶紧往南方去吧。)

慧可感念神人的帮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神光”,这是神光第二次照耀慧可,这一次神光的照耀,更像是神迹的昭显。

神人出现的第二天,慧可觉得头疼不止,犹如针锋刺痛。慧可的师父宝静禅师想要为慧可治疗。

这时慧可听到了空中传来的一个声音:“此是脱胎换骨之状,并非寻常的头痛。”慧可连忙阻止了宝静禅师的治疗。宝静禅师非常惊讶,看了看慧可的头骨,发现慧可的头骨上好像有五座山峰耸起,并相争秀。

宝静禅师欣喜地对慧可说:“你头疼正是吉祥之兆,你将要有所证悟了,既然神人指引你往南方去,你择日便去南方吧!”

慧可听从了宝静禅师的指引,开始了赶往南方,在一次讲授佛法中巧遇了达摩祖师,便一路追随到少林寺,渴望拜达摩为师。

(三)少室山上

少室山上,已经许久没有旁人到访,慧可来到时,达摩祖师已经在山上开始面壁。山中的鸟叫兽鸣,是这座山里最大的声音。如果静心听,还可以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只是,冬天酝酿了太久春天,花朵酝酿了太久开放。

日复一日,达摩祖师始终面壁,不说一字一句,更谈不上传授禅理。一批又一批的崇拜者来到洞口,希冀成为达摩祖师的弟子,时间和风雪以几近残酷的方式考验着前来拜访的众人,达摩岿然不动,所以一批又一批的人失望地归去。

时间在点点滴滴中逝去,转而一月或是二月,慧可已难以分辨他等待了多久,也不知道他还有等多久,但他明白,自己一定要等下去。

如同《送东阳马生序》里所说的“色愈恭,礼愈敬”,慧可没有放弃,反而更加虔诚,更加耐心。

他想到了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昔时古人为求无上道,尚且能够析骨刺血,以济饥饿;布髪掩泥,利佛行走;投身悬崖,喂饲虎口。古人修行且能经受这般考验,今日的我又算得了什么?岂能因为得不到祖师的垂顾而退缩气馁!)?”

慧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直到有一年的腊月初九晚上。北风飒飒,鹅毛大雪没有预兆,悄然而至人间。慧可站在雪地里,一动未动,与白色的大雪交融为一体,拂晓之时,大雪已将他包裹成了一个雪人,积雪已经过了他的膝盖,刺骨的寒冷让慧可没有了知觉。

达摩祖师终于慢慢地回过头来,看着在雪地里冻得僵硬的慧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看到达摩祖师终于对自己回应了,十分激动,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对达摩祖师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答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慧可听了达摩祖师的这番话,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拿起随身带着的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鲜血从慧可的臂膀之上喷溅而出,染红了原本白皙的雪地,在深冬时节,洒下了朵朵的红梅。慧可仿佛没有感受到痛苦,他笑着望着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为慧可的决心所感,终于实现了慧可的心愿,传授他禅理。

自此,“慧可”之名便成为他一生的印记。过去的一切都化作过往烟云,不再停留在慧可的心中。慧可在禅宗的世界里,悟出了新的世界。

(四)不羁的僧人

达摩祖师将要启程回到南天竺,于是,他便召来了四位弟子。

众子弟不舍,挥泪挽留。可达摩去意已决,只想在临行前知道各自修习禅法的所得。

道副道:“依我所见,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确切表达的,所以不能拘于文字,但必要时又必须用文字加以说明,所以也离不开文字。”

达摩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皮了。”

尼总持说:“我认为实相就好比阿难见东方妙喜世界,一见更不再见。所以我认为那描述感官事物的文字说教更是虚妄不实的。”

达摩说:“你算是得到我的肉了。”

道育说:“我的见解是无一法可得。因为宇宙万法都是虚幻的,既非语言所能描述,也不是凡心所能感知。宇宙万法尚且如此,更何况能感知到的色相哩!”

达摩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轮到慧可,他却静默,不吐一言,恭敬地向达摩行了个礼,便回到原地,默然而立。

达摩望着慧可,师徒二人相视而笑。达摩点点头说:“慧可,你算得到我禅法的精髓了。”

因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达摩的禅宗的意指。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开创了佛教的禅宗。禅宗讲究“直指人心”,慧可得到达摩祖师的真传后,践行了“直指人心”的思想。

他所弘扬的佛法,不仅仅是经义还是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生死的思考,这是人生的大哲学,也是看穿世事之后的通透,这通透经历了血的洗淋和等待的沉淀,显得真挚而蕴含大智慧。

慧可对于佛法,并不墨守成规,也不拘泥于繁缛的规矩。

据史料记载,公元534年,天平初年,慧可来到东魏新都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有时候去酒楼喝酒,有时候去到屠门,有时候会在街上和人聊天,有时候会跟着厮役唱歌。生活自由不羁,放浪形骸。

曾有人问慧可:“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

慧可回答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有什么相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安与不安都是虚妄,一切的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慧可圆寂于邺都成安县(今河北省成安县),终年一百零七岁。

慧可的一生,是属于禅宗的一生,他跟佛法的因缘,从一出生就注定。“光”成为了慧可生命诗歌的诗眼,这“光”是慧可的诞生之光,是慧可去少林寺寻找达摩祖师的指引之光,也是慧可断臂的意志之光。

2.3梦中神悟慧思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公元558年,慧思四十四岁,在光城县齐光寺实现了写金字经本并贮以宝函的心愿。完成心愿之后的慧思开始了在光州历时14年的游化,在生活中遵奉戒律的慧思,冬天只穿棉布衣,只有天气极寒的时候,才会铺一些艾叶。

慧思过着清苦的生活,精神却极其清醒和高贵。

经历了一世的风雨和坎坷,他将永远高贵清醒地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少年的觉醒

经历过东汉末年三国的割据和两晋的更迭,人们已经习惯了战争的硝烟,鲜血的浓稠。开始的惊恐逐渐被麻木所代替。生死离别、悲欢离合,以一种不容分说的姿态,强势地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每一个动乱的年代,都是文化重要的节点,对于佛教来说亦是如此。佛教在魏晋南北朝,从遥远的高山变为举头可见的精神慰藉。在这个战争的年代,佛法是救赎和安慰,弘扬佛法的人,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慧思降生了。他与世界的初次相逢并没有什么特别,世俗生活开始得平淡如清水,作为世俗世界的标志,慧思有着自己的名字,“李”是他的姓,生活平静如水,连成长都是静默的。

所以,十五岁之前的慧思,与平常的少年没有什么不同,直到十五岁这一年,慧思出家,人生由此转折,他便走上了信仰之路。

缕缕落下的发丝,斩断了他在世俗的牵绊。十五岁的少年慧思,不再姓“李”,慧思出家的原因没有被记载,也许他是因为失去父母,走投无路,剃度为僧;也许他是因为耳濡目染,受到佛学洗礼。

无论哪一种可能,我们都能肯定的是,还未弱冠的慧思,告别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放弃了锦袍加身的荣耀的可能,放弃了世俗的快乐,转而选择了青灯古佛,佛经戒律,浩荡佛法。

剃度之后的慧思,如同他的法号,智慧、思考。常人难以忍受的清规戒律,对他来说,却是安宁的修行。跟同龄人相比,慧思是寂寞的也是充实的,是寡欲的也是清醒的。

每天读经诵经,是慧思的生活方式。他读得最多的是《法华经》,几年之间,已经读了千遍。崭新的佛经渐渐发黄,风翻开经书,便可依稀看到慧思历经的时光。日复一日地读诵经书静思经文,翻过了慧思二十岁、二十五岁的人生。

(二)佛学的火

独自的修行,让慧思得到了精神的宁静,跟随著名的慧文禅师学习禅法,则让慧思真正体味法华三昧。年轻的禅师慧思对于经文的理解,超越了很多禅师,慧文禅师将自己的毕生所得,传授给了慧思。如同薪火的相传,慧文的生命之火渐渐微弱,慧思的生命之火却渐渐壮盛。这佛学的火,更迭着,燃烧着,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信徒。

慧思的声誉从寺院逐渐传到了远方,三十岁的慧思开始游行各州,弘扬佛法,跟随慧思学习禅法的信徒不断增加,每每听到慧思来到,信徒们都蜂拥而至。

慧思的解说,采集了大小乘经论,相比先前的禅学有所不同。信徒们仰望慧思,如同仰望太阳,慧思则从不认为自己是太阳。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热门推荐
  • 五行星辰诀

    五行星辰诀

    天之骄子,一册《灵诀》,让他领悟力量本源,傲视诸雄。一柄戮神,杀的八方强者尽皆失声。美艳绝伦的月神,清丽脱俗的贵族少女,娇蛮可爱富家小姐.....主角说:我都要,全处全收。
  • 风雪纪元

    风雪纪元

    谁说过,不能修炼就不能成功。只要努力,烛火之光也可与日月争辉。凡人也可与神并肩。徒步走天下,起点就在那里,终点又在哪里?
  •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本书着眼于生活的实际,没有高深的病理,也没有枯燥的药理知识,而是以一种近乎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职业男性的保健知识。
  • 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

    逆天重生:废物七小姐

    【已完结】上一世她的真情换来一杯毒酒。这一世打死不嫁渣男,太子妃摇身一变成王妃。得王爷独宠万千宠爱于一身,羡慕嫉妒恨?不服来战!查命案,跳绝舞,破阵法,弹名曲,无所不能。“颜颜,何必投怀送抱?若是想让我抱直接说就是,我绝对不分场合抱着就走。”他那微微调戏的语气让她脸颊微热。她答道:“我要是想让你抱,我肯定不会告诉你,我会直接扑上去。”喜欢收藏,不喜绕道,新书《婚前宠约:高冷老公求抱抱》每日稳更,欢迎跳坑!新浪微博名:云起-尘陌冉
  • 倾尽天下:皇妃十四岁

    倾尽天下:皇妃十四岁

    十四岁的少女成为一朝皇妃。面对变幻莫测的帝心,她苦苦抵御着他的宠爱。数载恩怨,她最终抛下一切不甘与他真诚相爱。所幸,他爱她,愿意倾尽天下去换,而她,历经苦难与波折,终得圆满。谁说自古帝王无真爱?看一阕《爱江山更爱美人》,看冷面君王的缠绵悱恻,少女皇妃的纯善睿智。
  • 未婚帅哥来一打

    未婚帅哥来一打

    这是哪里,为什么大家都讨厌我,我记得任何事了。我不喜欢欧样尘真的,我不想孤单。
  • 夭夭小丛

    夭夭小丛

    一个青梅竹马,一个温文学长,一个腹黑大神,他们爱她呵护她,却一个个转身背弃,把她推得老远。漫漫青春路,她踽踽独行,花落何处?
  • 春风十里 不如欢喜

    春风十里 不如欢喜

    【十六岁】唐欢喜第一次遇见于佑和,是在停车场,她指使自己的爱犬尿了他的爱车。他拿着车钥匙走过来,一副宠辱不惊的冰山冷面瞧她,她抱着爱犬仓皇的逃回家,却发现会客厅里,与父亲交谈的男人正是他。他不苟言笑,风度翩翩,脱口而出的便是:“你是来跟我道歉的吗?”【十七岁】她爱上这个有了未婚妻的男人。她步步紧逼,他接连后退,她来他的公司做试衣模特,提着裙摆问他:“好看吗?”他扫一眼,只吐出一个字:“丑。”他的未婚妻耍尽手段刁难她,她却依旧自信满满,拼了性命也要赌上一把。他终于肯看她,关心她,甚至娇惯她,她以为大功告成,拽着他的衣袖怯生生的表白,他却一根根掰开她的手指,回答的简单残忍:“真可惜,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小女孩。”【十八岁】她修成正果,站在他的身侧,笑的灿如樱花。未料家族企业遭歹人之手暗算,千万资产瞬间化为乌有,父母承受不起双双离世,她由千金小姐一夜之间沦为背负巨债的孤儿。是他收留了她,从此同吃同住。【二十一岁】她以为终于可以和心爱的男人步入婚姻殿堂,当年真相昭然若揭,将爱情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原来那个男人,不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还凶狠暴虐,工于心计。她恍然大悟,与他缠绵床榻,情到浓时,她冷眼问他:“你内疚了对吗,于佑和?”她心心念念将这个男人烙在心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个天大的笑话!【二十四岁】她消失三年终于有了音讯,他千里迢迢不辞冰雪,前来寻她,却是在她的婚礼上。他雍容优雅,步履翩翩向她走来,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强行将她塞入车内,声音清冷如旧:“我说过的,欢喜,不会有这么一天的。”她却轻笑一声:“我不会再上当了,于佑和。”世上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爱,而不能。八年前他对她是如此,八年后,她对他亦是如此。那份感情沉重哀婉至不可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缄默致死。
  • 悬湖怪客

    悬湖怪客

    世间有为情所困,亦有为武所痴者,中原武林一直都不乏高手,又岂容贼宼侵犯?正如前辈们所说,任何作品都会有时代的烙印,其它作品可以穿越,武侠也能,在武侠中,当然也可以用诡异的笔法去描述,当然,武非目的,侠义才是永恒的主题。
  • 白衣道尊

    白衣道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寿有尽时,传说只有那唯一至尊之位,方可寿与天齐。大千世界,人、妖、兽并立,为争那唯一至尊之位,无数天才,前仆后继,而悠久岁月以来,无一人成功。而现在,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天骄纷纷出世,为夺那永恒之位!......而此时,大千世界东部,从边陲小城出来的一名白衣少年,踏上了他独一无二的传奇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