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沿着这个思路,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情景回放如下:
皇帝赵匡胤得悉了弟弟赵光义企图当皇帝的阴谋,或者是想通过政变,或者是想耍手段成为皇位接班人。皇帝对这个消息十分沮丧,那一晚风雪交加,他愁绪难减,决定召弟弟前来,把话摊开来说。赵光义知道阴谋泄露,此去凶多吉少,遂携带毒药前去。寝殿之上,别无他人,只兄弟俩谈话。皇帝严厉呵斥,晋王多次避席谢罪,曾有一度皇帝几乎想杀了弟弟,遂操起一把柱斧,但还是没忍心砍下去。晋王心知自己就算不死,政治生命也将结束,于今只有冒险一拼了。他假意为哥哥盛酒,暗中把毒药投入酒中。这种毒药大约放了蒙汗药,令人吃了后困意来袭,昏昏欲睡。晋王乘机告辞,皇帝这时有点走不稳,遂拄着那把长斧出了殿门,在门口戳几下雪地,喝了一句:“好做!好做!”这句话什么意思,也是千古之谜,以我的理解,应该是“好自为之”的意思。
以上只是我的猜测,至于历史真相究竟是否如此,只有赵氏兄弟两人才真正知晓。那一夜,并不比其他夜晚漫长,可是发生的事情,却太多太复杂又太蹊跷离奇了。
让我们接着那一夜的故事。
在凌晨两三点时,太监们发现皇帝驾崩了。大家吓得魂不附体,此时能做的事情,便是火速通知孝章皇后。从睡梦中被唤醒的孝章皇后脸色苍白,不敢相信皇帝真的驾崩了,他那么身强力壮,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可是她确实不是在做梦,一种巨大的恐惧感涌上心头,顿时嗅到了皇宫内外的血腥味,此时最重要的事,是要赶紧让新皇帝继位。
赵匡胤生前没有立太子,他曾有四个儿子,两个早夭,剩下两个,一为二十六岁的赵德昭,一为十八岁的赵德芳。赵德昭远在兴元府(陕西汉中),没时间通知他回来了,留在皇城的只有赵德芳。孝章皇后果断密令内侍总管王继恩连夜召赵德芳进宫。
王继恩出了皇宫,却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去了晋王府。我们有理由怀疑,王继恩就是晋王在皇宫的耳目。
当王继恩来到晋王府门外时,又有一件怪事,府门之外居然坐着一个人。你想想,凌晨三四点钟时,天寒地冻,怎么有个人跑到晋王府门口呢?定睛瞧时,却是左押衙程德玄。据《宋史》所载,程德玄是晋王赵光义的心腹,“颇亲信用事”,还有一点要留意,他“善医术”。那程德玄为何半夜三四更时跑到晋王府门口呢?
程德玄解释说:“半夜时有人敲我家门,说是晋王要召见我。但我打开门时,却看不到人影。岂料一进屋,敲门声又响起,再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此三次,我心里狐疑,遂自己来了晋王府,府门关闭着,我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敲门,只得坐等于此了。”
这种说法,简直是胡说八道。
看来程德玄似乎预先知道今夜有大事发生,他在晋王府外苦苦等待,一定是这个大事与自己有着切身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发挥点想象力吧。
如果赵匡胤真的是被毒死的,那么这种秘制的、杀人于无形的毒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能够配制如此高明毒药的人,一定是行医高手,而被史书称为“善医术”的程德玄就是这样的高手。假设程德玄真的配制这样的药丸交给晋王,那他与晋王就坐在一艘船上,这事情若失败,自己绝对死得很难看。试想想,这个晚上,程德玄哪里睡得着呢?他急切地等待消息,药丸究竟有没有用,皇帝究竟死了没有,皇帝若死了,谁能当皇帝,会不会追查此事呢?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宁可在晋王府外等待确切的消息。
当他看到王继恩匆匆前来时,心里的石头怕是落了一半了。
王继恩有要事在身,也听不得程德玄解释了,俩人一起去敲晋王府大门。
当王继恩把皇帝之死以及皇后紧急召赵德芳入宫的消息告诉晋王赵光义后,晋王是什么反应呢?史书上的写法是“王大惊,犹豫不行”,这个写法,很有些为晋王脱罪的味道,似乎他对于皇兄之死真的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
王继恩催道:“不能拖啦,不然别人会捷足先登的。”孝章皇后明明是叫他召赵德芳,他却跑来召晋王,他难道不知道违抗懿旨的下场吗?他敢这样做,不是自己比别人多出几个脑袋,而是因为他早与晋王串通好的。
于是晋王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俩人一起冒着风雪赶往皇宫。这里请注意,程德玄跟着去了,若他只是局外人,断然不可能一起跟着进皇宫。入宫后,王继恩对晋王说:“大王先在此等一下,我先进去禀报。”这时程德玄跳出来说道:“直接进去就好,有什么可等的呢?”看来他心急的程度,绝不亚于晋王。
三人便匆匆奔向太祖寝殿,这个时候,孝章皇后已经守在宋太祖冰冷的尸体之旁。当她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一回头看到王继恩的身影,脱口而出道:“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面情冷漠,声音冷酷:“是晋王来了。”
当看到晋王的脸庞时,孝章皇后惊呆了,仿佛看到魔鬼似的。
在那短短几秒里,孝章皇后脑袋里可能掠过几个念头。在此皇宫之内,皇帝已死,名义上说,皇后权力最大,她只要唤上几个卫兵,立马可以把自作主张的王继恩连同晋王一起拿下。
可是,天下有如此轻而易举的事吗?
这皇宫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股势力,她完全猜不出、摸不透。皇帝在深宫之内暴死,内侍总管公然违抗懿旨,明摆着要在选帝一事上插上一脚。试问,这皇宫之中,究竟有多少内侍、卫兵已经成为晋王的人呢?孝章皇后不敢再往下想了。在那短短的几秒里,在晋王那锐利如箭的目光下,皇后不由得全身发抖,似乎找到丈夫死亡的原因。她屈服了,怯生生地转向晋王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
这句话,无疑承认了晋王的帝位继承权,“官家”乃是五代、宋时对皇帝的称呼,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故名为“官家”。
贵为皇后与皇子,竟然把身家性命交给别人。即便一千多年后,我们仍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皇后的恐惧与无奈。虽然宋太祖离奇死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民间一直认为他死于赵光义的谋杀,虽然没有铁证,但是联想到孝章皇后惊恐万分的表情,这种说法恐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擅长演戏的晋王从眼角挤出几滴泪,哽咽地对皇后说:“共保富贵,勿忧也。”
天亮了。
皇宫里丧钟敲响。
群臣脸色沉重地赶往万岁殿,太祖皇帝已经仙逝了,晋王赵光义皇袍加身,接受大臣们的谒见。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短短的几个时辰,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赵光义成为大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太宗。
“斧声烛影”的故事,在之后一千年的时间里,为人所津津乐道,大家都试图寻找更多的证据,解开历史之谜。但是,想要找出确切的证据已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宋太祖生前最后一个接触的人,正是赵光义,他若不开口,那一晚在寝殿之内发生的事情,就没有人知晓了。再者,朝廷也没有披露宋太祖的死因,也就是说,没有验尸,仅仅公布是“猝死”而已。若是要解开宋太祖是否被毒杀之谜,恐怕只有把他的尸骨挖出来化验了,让死人“开口”说话,这或许是解开历史谜团的唯一途径了。
且不说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以“父子相传”的传统,皇位也不可能由弟弟赵光义来继承。赵光义虽然抢先一步,当上皇帝,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在“斧声烛影”过去六年后,名臣赵普突然甩出所谓“金匮之盟”的秘密,为宋太宗继承皇位辩护。那么,什么是“金匮之盟”呢?为什么赵普在时隔六年后才要揭开这个秘密呢,这个秘密是真的还是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