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1000000008

第8章 辜鸿铭(8)

蓉子去世两年后,辜鸿铭在出版的英文书籍的扉页动情地写道“特以此书献给亡妻吉田蓉子”。晚年,他接受了日本大东文化协会的邀请,于1924年至1927年曾多次前往日本讲学。他到日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阪的心斋桥,即吉田蓉子长大的地方,凭吊亡妻。

终老

辜鸿铭原本打算在日本终老,但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辜日渐受到冷落和白眼。1927年秋,辜只身踏上归途,返回北京,蛰居在椿树胡同的家中,生活极为贫困,有时甚至无米为炊。

好友梁敦彦去世后,辜鸿铭沉浸在弥尔顿失明后的诗作里。其时,辜精神上异常苦痛,“日惟祈求速死”。

1928年3月,辜鸿铭突然发高烧,各种治疗均告无效,身体日渐衰微。后来痰中出现血丝,中西医诊断均为肺炎。4月底,已经无法进食。病中,辜鸿铭仍不时要求爱女珍东为他朗诵《失乐园》。

30日,辜鸿铭感觉大限来临,两个女儿床前饮泣。下午3时40分,辜鸿铭几乎无声地说了句“名望、地位都不过是泡泡,转瞬即逝”之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辜珍东是淑姑所出,辜娜娃为吉田蓉子所出(一说二女均为淑姑所出),她们不仅聪颖明慧,学得多国语言,而且继承了乃父骄傲、清高的性格。据说,辜的一位弟子暗恋珍东多年,终于鼓足勇气前来求爱,珍东却说:“只要你用中、英、法、德、意、日六种文字各写一封求爱信,什么都依你。”一句话吓退了求爱者。辜鸿铭去世后,他的两个爱女十六岁的辜珍东和辜娜娃在苏州削发为尼。

据辜振甫回忆,辜鸿铭只有一子一女,子名守庸,40年代便已去世,无后。女名震东,喜着男装,经年长袍马褂,举止有若须眉,终身未嫁。

声望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访问,一位老朋友约翰斯特别叮嘱他说:“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去一见辜鸿铭啊!”足见辜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与辜鸿铭会面后,芥川龙之介撰文一篇,在文中感慨道:“约翰斯真不我欺。”

一个叫鄂方智的西方主教,对林语堂的英文极为不屑,却拜服在辜鸿铭面前。他说,辜鸿铭“用英文所写的文章,以英国人看,可以和任何朝代任何大文豪的作品相比并”。

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辜鸿铭在欧洲是很著名的。”

1916年,《春秋大义》德文译本出版,在德国掀起一股“辜鸿铭热”。丹麦文学与社会评论家勃兰兑斯在长篇评论中对辜鸿铭批判欧洲文化的观点表示激赏,他称辜鸿铭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

马伯援回忆,在美国时,他曾到图书馆去看辜鸿铭的著作,颇惊其多。图书馆的小姐说:“辜先生的书籍,在英美图书馆里,不仅是多,而且宝贵。”

德国留学生嗣銮在《辜鸿铭在德国》中回忆,他留德六七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教授奈尔逊对辜鸿铭极为佩服,当得知辜生活困难时,为他筹了一笔款项,怕辜不受,便说是辜的书籍在德国所得的稿费。

后来,嗣銮再到德国,另一位留学生章用对他说,哲学系的两位教授对辜鸿铭佩服之至,其中一位教授宣布,学生若不懂辜鸿铭,不准参加讨论。

奈尔逊曾著文说:“我读辜鸿铭的书,至今已十几次了,多读一次,即更有所得一次。并世同辈中,吾所佩服者当以辜鸿铭为第一。”

《扬子江流域》一书的作者白特夫人,曾对辜鸿铭的英文诗大加赞赏。辜鸿铭去世后,她叹息道:“辜鸿铭死了,能写中国诗的欧洲人却还没有出生!”

辜鸿铭一张利嘴,几乎骂遍了所有西方人。但因为推崇辜鸿铭,欧美国家的报刊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刊登辜鸿铭的文章。1920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星期杂志,刊有辜鸿铭的论文《TheUncivilizationUnitedStates》(《没有文化的美国》),中间插入辜鸿铭身着前清顶戴、朝服,后拖一根大辫子的漫画像。

罗家伦说,在国外他看见一本英文杂志里刊有辜鸿铭的一篇文章,所采用的体裁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常用的问答传习体,“用字和造句的深刻和巧妙,真是可以令人拍案叫绝”。

法国学者弗兰西斯·波里说:“在旧中国,哪儿有人可与辜鸿铭先生相提并论?他是惟一通晓东学和西学的中国人,我承认我欣赏他,我承认我爱他。”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写信向辜鸿铭请教,他称辜为“东方知音”,并与其探讨过中国文化对现实世界所起的作用。

英国文豪毛姆认为,辜鸿铭是一个“声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

日本汉学家清水安三说:“辜鸿铭的国学功底在于具有高瞻远瞩地批判、理解中国思想的眼光。他探究其精髓、特征及伟大功绩之所在,并指陈它的缺失,是相当充分的。在比较衡量西方文化及其思想的领域中,他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并非纯粹的国学家,但他只要具备理解、批判中国文化并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的能力,就足够了。因为除此之外的研究,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

评誉

震瀛在《辜鸿铭先生之欧洲大战观》中如是说老师辜鸿铭:“辜先生是一个时代的反抗者,并且是一个良心的反抗者,不论好坏,他一定要批评,宁可做社会的公敌,良心觉得不对的,就是骂,痛骂;他骂得也痛快!他不肯降服社会,人云亦云。他宁可做一个真小人,不肯做一个伪君子;要同社会对抗!”

《清史稿》中《辜鸿铭传》说:“汤生好辩,善骂世;国变后,悲愤尤甚。”

李大钊说:“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时人如是评价辜鸿铭:“在我的记忆中,辜鸿铭这个人可说是怪才,他的‘才’可能有人能相伦比;至于他的‘怪’,却是无人能与伦比的。”

张中行说:“我想,如果说这位怪人还有些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肯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

凌叔华在《记我所知道的槟城》一文中说,她听父执辈谈起辜鸿铭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这个怪人,谁能跟他比呢!他大概是没出娘胎,就读了书的,他开口老庄孔孟,闭口歌德、伏尔泰、阿诺德、罗斯金,没有一件事,他不能引上他们一打的句子来驳你,别瞧那小脑袋,装的书比大英博物院的图书馆还多几册吧?”

林语堂说辜鸿铭:“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又说:“辜作洋文、讲儒道,耸动一时,辜亦一怪杰矣。其旷达自喜,睥睨中外,诚近于狂。然能言顾其行,潦倒以终世,较之奴颜婢膝以事权贵者,不亦有人畜之别乎?”

吴宓曾以“极热烈之爱国主义者”加誉辜鸿铭,说:“辜氏久居外国,深痛中国国弱民贫,见侮于外人,又鉴于东邻日本维新富强之壮迹,于是国家之观念深,爱中国之心炽,而阐明国粹,表彰中国道德礼教之责任心,乃愈牢固不拔,行之终身,无缩无倦。”

苏曼殊感慨道:“国家养士,舍辜鸿铭先生而外,都是‘土阿福’。”

法国学者弗兰西斯·波里说辜鸿铭:“他是热情的爱国者,曾首先高呼‘中国人是中国的主人’,‘中国人是自家的主人,就像欧洲人是自家的主人一样’。”

罗家伦在《回忆辜鸿铭先生》中说:“在庚子八国联军的时候,辜先生曾用拉丁文在欧洲发表一篇替中国说话的文章,使欧洲人士大为惊奇。善于运用中国的观点来批评西洋的社会和文化,能够搔着人家的痒处,这是辜先生能够得到西洋文艺界赞美佩服的一个理由。”

孙中山曾说:“中国有三个半精通英文者,一个辜鸿铭,一个伍朝枢,一个陈友仁。”

陈彰在《一代奇才辜鸿铭》中说:“辜鸿铭虽是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但他为人怪诞。他不但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而他之好辩善骂,尤为当时人把他列为金圣叹一流的人物。”

温源宁如此解读辜鸿铭:“一个背叛者,宣传君主主义;一个浪漫者,接受儒教作为人生哲学;一个专制的君主,却以佩奴隶的记号(辫子)为得意:辜鸿铭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近代最有趣的人物者,即是由于上述的矛盾。”

王森然在《辜鸿铭先生评传》中如是评论传主:“其为人极刚愎,天生叛徒,一生专度与人对抗之生活,众所是则非之,众所喜则恶之,众所崇信则藐视之,众所反对则拥护之。只得到与人不同之处,便足快乐与骄傲矣。林语堂谓:‘辜为人落落寡合,愈援助之人愈挨其骂。若曾借他钱,救他穷困,则尤非旦夕待其批颊不可,盖不如此,不足以见其倔强也。’”

有人看到了“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的悲剧色彩,其时,一个巨大而破烂的时代在他身后无可挽留的坠落,而眼前,是狂飙突进的新时代。辜鸿铭矫枉过正地为旧传统辩护,其实也是为自己栖息的时代辩护”。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主要内容分为姜霓编著的《铁马红颜(萧太后)》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萧太后传奇的一生。《铁马红颜(萧太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44年10月25日凌晨 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一个小男孩呱呱堕地了 这个小男孩是卡尔夫妇婚后的第一个儿子。看到他可爱的脸蛋和圆滚滚的四肢 夫妇俩心中充满了喜悦。
热门推荐
  • 甜宠娇妻:总裁,别太坏

    甜宠娇妻:总裁,别太坏

    (绝对宠文!绝对甜宠!)她身为谭家的联姻妻子,丈夫却精心谋划将她送到别的男人的床上。一夜缠绵后,他撑在她的身上戏谑道:“都已经结婚一年了,没想到还是个处。”她双手抵住他结实的胸膛反抗道:“你再乱来我就报警了!”他勾唇一笑:“报警?我可也是受害人呢。不过,我对你……好像上瘾了。”丈夫为了离婚,爆料她在婚内出轨,然而他却强势又不容置疑的对她说要对她负责。她想要一个家,他便毫不犹豫的送了百万庄园。她想要星星,他便为她搜集了成堆的陨石。从此,她便是A城所有女人都艳羡的女子。
  • 穿梭影视大世界

    穿梭影视大世界

    当纯洁的高中生遇到‘不靠谱’的神秘系统。当恶趣味的任务遇到正直的超级英雄。一场奇妙旅程就此展开……完美呈现女人S线条的高科技装甲,钢铁妞--小辣椒。C!还有手持吸音钢盾牌的玫瑰队长!紧身衣,低胸装!D!更有生气就变身的女汉子--贝蒂?罗斯。GG!是谁TM把雷神和洛基变成女孩身的!“喂喂喂!不要把我忘了,能力越大,越不负责!”一个全身套在红色紧身衣的家伙。更多穿越恶搞马上到来……我只负责恶搞,看不看随您,您高兴了,给个票。
  • 荏苒晨光

    荏苒晨光

    当面前有俩条道路,当你迷茫不前时,会遵从自己的选择,还是遵从绝对的理智。又或者,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不相信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的誓言,我只相信自己;所以,无需誓言,我也会爱你,因为,我选择了相信你……
  • 注定别离的相遇

    注定别离的相遇

    不是所有有情人都终成眷属。我就是例子。不过想了想,或许我们还不算有情人。你知道吗?我喜欢你。很久很久。
  •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葬神之路

    葬神之路

    战火纷飞,五芒星阵拖着长长的焰尾升起在新世界的夜空。十年前的夜晚,西线小镇突发大火,万恶的根源“潘多拉之眼”出现在薛氏贵族墓地……十年后,少年徐飞身怀库克和焰影两大绝技,以无敌之姿踏入世界,走上一条探索神之墓地、抵达世界尽头之海的葬神之路。葬神路上,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上帝牢牢捏着,只能朝着既定的航道,不许停也不能回头,一路高歌猛进。
  • 冒牌系统

    冒牌系统

    彦辰洪一梦之间被带到玄幻世界,得到了举世无双的冒牌之术,为了生存,正直善良的他从此走上了坑蒙拐骗这条不归路。你有牛逼宝物?我这里神器一堆用烦了,咱俩换换。你有仇不敢报?怕个毛,我拿神器带你装逼带你飞。等那人鼓着勇气踏上久久未敢动手的复仇之途,彦辰洪悄悄地撤了,去他家里搜刮了他的财产扬长而去。他淡淡地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可以不强大,但绝不能不牛逼!
  • 鬼眼邪妻:相公一抱好喜欢

    鬼眼邪妻:相公一抱好喜欢

    苏浅,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从来只信科学,不信鬼神。一次误诊,闹出人命,被人沉湖,果断穿越。重世为人,便成了公孙府上人人可欺的小丫环苏玉儿,却拥有了呼风唤鬼的超能力。看一个卑微的小丫环,如何与恶毒的大夫人斗,如何斩获与公孙白的爱情,又如何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夫,又如何成为皇上与诸多男子万金难求的爱人……
  • 脑域神皇

    脑域神皇

    一个18岁的男孩,本来可以成为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可是却遭奸人所害,被迫进入一所普通大学。习惯了高强度学习的他不过一学期便办了退学手续。不过没关系,人家是天涯组的超级杀手,到哪都能混口饭吃。可是没想到啊!寒假坐个大巴都能遇见杀人犯,好好的我们把钱给你就是了,特么的居然直接杀人?“卧槽?炸弹?”哥你真绝啊。不过,还好人家主角是远古战场的脑域神皇突然觉醒了,没事没事!陪主角君落一起高冷,一起装逼,一起打死所有的小怪兽!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