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共产党支部能够较早成立,决不是偶然的。1920年秋,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刘伯承、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七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张国恩律师事务所举行会议,讨论了从上海带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选举包惠僧为支部书记,正式成立了武汉共产党支部。不久,又吸收赵子俊、刘子通、黄负生参加。武汉共产党支部是全国党的早期组织中成立较早、并有一定影响的地方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武汉共产党支部派董必武、陈潭秋出席,加上湖北籍的包惠僧、李汉俊、刘仁静,共计五人出席了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21年冬,遵照党的中央局的决议,正式成立了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董必武、陈潭秋、黄负生为委员,包惠僧任书记。从1921年冬至1924年初,又吸收林育南、李求实、许白昊、李书渠、林育英、廖乾五、项英、施洋、林祥谦、李之龙、秦怡君(女)、钱亦石、吴德峰、夏之栩(女)等人为党员,党员人数达50多名。1924年初,党中央决定撤销中共武昌区委,成立中共汉口和武昌两个地方执行委员会,分别由包惠僧与董必武任委员长。这个时期,武汉党组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党的组织,使武汉的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商大学生运动的主要阵地。共产党员李汉俊、危浩生等人曾在这里任教,党、团组织也先后在学校建立。商大的学生许鸿(许凌青)是商大学生运动领导人、武汉学生联合会主席。他说:“1922年秋,我由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共产党。1924年,我同董必武、项英、许白昊、陈农、刘炎等成立中共湖北区委员会”,“我被选为委员兼青年部长。”
王明在商大也结识了一些党、团员,如党员许鸿、团员梁仲民等。许鸿回忆说:“我到商大不久,认识了陈绍禹。”梁仲民是青年团员、王明的同班同学,以后又同王明一起坐船到苏联,成为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许鸿、梁仲民同王明相识后,向他介绍了一些马列书籍,给他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情况。
王明后来回忆说:他们的介绍“使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耳目为之一新,思想为之大变。”为感谢他们的帮助,1924年10月,他写了一首题为《喜闻道》的诗,表述他的新感受:
塾窗十载又中学,舍我韶华逝水过。
聆教一朝开眼界,得书百读喜心窝。
儒知世事仁风少,佛识人生苦味多。
惟有马恩新意境,列宁实现首苏俄。
这首诗说明,王明自从得到马列书籍后是“百读喜心窝”,他批判儒学佛学,认为“惟有马恩新意境”、“列宁实现首苏俄”是榜样。这表明了王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思想上开始产生重大飞跃。
王明由于思想上有了重大变化,从而改变了只专心读书的态度,积极投身学校的革新运动和社会上的支援五卅运动中。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并打伤多人。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口号,发动上海群众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5月30日,上海学生和群众2000多人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打死十余人,伤多人,酿成“五卅”惨案。当晚,中共中央决定实现“三罢”,反击帝国主义屠杀。接着,全国掀起声援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大浪潮。
五卅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武汉三镇。5月31日,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共青团,由蔡以忱以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等名义,决定6月1日召开武昌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大会,每个学校选出两名代表,研究决定实行罢课问题。
6月1日,商科大学学生开会,研究罢课和选代表等事项。许鸿和王明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当王明听到会上有个别老师与同学不同意罢工,马上进行批驳。在推选参加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时,许鸿是武汉市学联主席自然当选,王明由于表现积极也被大家选中。
当天,许鸿、王明出席了在商大召开的武昌各校学生代表大会。大会开会时,师大来的8名学生代表全是国家主义派分子。他们宣称反对罢课罢市的行为,故意扰乱会场。王明和几个代表发言驳斥了他们的谬论。商大同学与各校代表齐呼“打倒汉奸分子”、“打倒国家主义派”等口号,于是师大代表狼狈逃离会场。最后,大会决定全市学生立即罢课,并举行游行示威。同时号召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市实行三罢,声援上海反帝的五卅运动。
6月2日,武汉学生开始罢课,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王明曾写诗一首,记述这次运动经过:
五卅惨案动青年,集会游行斥帝奸。
胸对刀枪忘生死,面临兵警勇宣传。
工人响应流鲜血,军阀恐慌暴厚颜。
放假提前何用耶?回乡同样闹翻天!
在武汉三镇青年学生掀起的反帝热浪中,王明由于表现积极,被选为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联合会执行委员。他往来于青年学生中间,热心从事学生运动的宣传组织和联络工作。也就在这个期间,他先加入了共青团,后于1925年夏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又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并担任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干事。
党史学界曾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王明是1926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入党的,事实并非如此。
王明曾明确说:“1924年在武昌商科大学求学,由于同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往还,使我更自觉地参加革命活动和成为共青团员与共产党员。”
王明入党介绍人许鸿曾向笔者谈述了他介绍王明入党的经过:“我在商大不久认识陈绍禹。我是1920年8月考入商大,他是后几班,可能是1923年入学。陈是安徽人,表现还不错,1924年夏(暑假期间),我才介绍他入党。我一个人介绍的。还有一个安徽人,商大同学张浩然和王明一起入党。他当时叫陈绍禹”
王明是1924年夏入“商大”的。许鸿说他1924年夏介绍王明入党,应该是1925年夏。实际上,王明是1925年夏经许鸿介绍加入共产党的。
七、组织“豫皖青年学会”
“商大”的新天地开阔了王明的眼界,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浪潮也使王明成长起来。面对激荡的革命形势,王明不再随波逐流跟在别人后头。
1924年9月,王明和同班同学詹禹生在商大发起成立了“豫皖青年学会”,吸收该校安徽籍和河南籍的同学参加,探讨和研究救国之途和学习之路。王明被推选为该会事务部主任。
同年10月,他仿《苏武牧羊》调,谱写了《豫皖青年学会会歌》。歌词是:
哀我中华大国民,内乱苦纷争,外患迭相乘;
危国计,害民生,贫弱震寰瀛。
守门天锁钥,卫国少干城;
主权丧失尽,贻笑东西邻。
五千余年,文明古国,实之剩虚名。
志士具热忱,青年学会成;
结团体,聚精神,唤醒四万万人。
喑鸣推山岳,咤叱变风云,军阀要除尽,帝强要除根;
创建新华,改造社会,大责共担承。
商大安徽籍的学生还组织了“安徽同学会”,出版会刊《皖光》,王明任会刊编辑。1925年5月1日,《皖光》第一卷第一期正式出版。王明以陈绍禹的名字在这一期发表了3篇文章:《安徽的学生》、《反对和免除贵族专利的现代学校教育》、《恋爱真谛》。这些文章是王明最早发表的作品,虽然谈的是学生问题和教育问题,却表露出他反对旧教育制度和反对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认识。
1924年冬,王明乘“商大”放寒假之机,回到家乡,在金家寨一带又组织成立了“豫皖青年学会”。
这个“豫皖青年学会”以金家寨为中心,吸收豫皖两省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和本地学生为会员。学会的主要活动,是通过讨论学术问题,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组织学生运动。学会一般利用寒暑假期活动,一年召开两次会员会议。在金寨县笔架山农校、六安“三农”、志诚小学等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参加了“豫皖青年学会”。
当年曾参加过“豫皖青年学会”的袁大明回忆说:“1924年夏天,陈绍禹在金家寨组织了豫皖青年会。金家寨地区在外地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参加了青年学会。入会手续,同学之间相互介绍,后发给会员证。到1925年已发展会员一百余人。青年学会活动,利用寒暑假学生回家的机会,一年召开两次会员会议。在外表上讲学术问题,实际上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学生运动。1926年,我和很多同学参加了青年学会组织,进行初期革命活动。”
王明弟弟甘宁也回忆说:
“1924年我们成立了革命组织,叫豫皖青年学会。我、王明及其同学,共有几百人,都参加了这个组织。五卅运动时,我们到街上募捐,演文明戏,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
“豫皖青年学会”,是王明会同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组织起来的。王明经常从武汉捎回学习材料交给会员阅读。到1925年夏,学会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豫皖青年学会”是进步的群众组织,它主要是把假期返乡的同学们组织起来开展一些进步活动。参加学会的会员一方面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使自身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还组织起来,到群众当中,特别是到农民中进行一些宣传活动。
1924年寒假回家期间,王明就率先到农民中访问,并写了一首《访农家》诗:
茅屋三间聊御寒,布衣百补赛僧衫。
年年送稻愁无稻,代代耕田盼有田。
雨水下多愁地涝,阳光晒久怕天干。
穷人总有出头日,家家户户盼变天。
在“穷人总有出头日,家家户户盼变天”的革命思想指导下,“豫皖青年学会”作了一些进步工作,金寨地区农民运动也逐步开展起来,后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6月2日,武汉青年学生为支援五卅运动,实行了罢课,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一革命行动吓坏了湖北督军肖耀南,他们下令要逮捕武汉和商大学生运动领导人许鸿。许鸿得知消息后,逃回江西老家。反动军阀肖耀南借口“防止事态扩大”,下令武汉各校提前放暑假。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明回到家乡金家寨。他利用回家的机会,在大王庙召集“豫皖青年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发动大家支援上海的五卅运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募捐、游行示威、开追悼会等活动。在追悼五卅惨案和沪、汉、青(岛)、沙(面)死难同胞的大会上,来了许多农民代表。到会的60多名会员都亲自送来挽联。王明送的挽联写着:“四百兆同胞放声大哭,五千年历史特写奇冤”。对帝国主义屠杀同胞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王明这次回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动“豫皖青年学会”募捐,支援上海的五卅运动。会员们四出活动,募捐了一批款子,寄往上海。当时有人散布说,陈绍禹募捐是为自己念书缺钱来骗钱,引起一些不知情人的误解。后来,王明把《申报》刊登的上海方面收到各地募款的数目如实给大家看,把事实真相告诉大家,才驳斥了谣言,解除了大家的误会。
王明为募捐支援五卅运动,组织豫皖青年学会的会员在大王庙内演文明戏(话剧)。当时,农村常演的是黄梅戏,话剧很不普及,金寨人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文明戏。平生第一次看到话剧的刘世香,在50多年后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热闹场面。他很肯定地证实说:“我们开始演文明戏的那天,陈绍禹走的,自从这次走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王明自1925年夏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过金家寨。这次他回到武汉“商大”后,听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招生的消息,就趁这个机遇踏上了留苏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