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3400000007

第7章 与行动有关的汉字(3)

我们在古典文献中常常看到“逐鹿”这个词,如魏征《述怀》:“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其中的“逐鹿”就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意思。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裴驷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后因以“逐鹿”喻争夺统治权。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于汉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十四年》:戎子驹支曰:‘崤之师,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韬》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说久矣,不在汉世也。”

“逐”引申也指驱赶、赶走、流放。如《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这里的“逐”是驱逐的意思。意思是说:文公驱逐卫侯而立了叔武。

又引申指追随、跟随。如“逐水草而居”,意思是说:随着水草而搬家。还有成语“随波逐流”、“笑逐颜开”等。

“逐”还引申指依次、按顺序,作副词使用。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渐、逐条说明、逐一检点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区

【说文解字】

区,踦区,藏区也。从品在匸中。品,众也。

【汉字趣谈】

“区”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一个器具内盛有很多物品的样子。“区”的本义为藏匿。如《左传·昭公七年》中记载:“吾文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意思是:我的祖先文王作了隐匿逃亡之人的法令。

由藏匿的本义引申为一种中国古代容器,又用为容量单位。《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如:区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区,用作动词时,表示区别、差异。《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意思是:学术犹如草木,是要区别为各种各类的。

“区”又可以引申指微小。有“区区”一词,一般指小、少、微不足道。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意思是:但是秦国靠那么一小点地方,就能施行皇帝的权力。又如常言有“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在古诗文中,“区区”还表示愚拙、凡庸。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另外,“区区”还可以作为自谦之辞使用,表示“我”。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区区向往之至。”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监

【说文解字】

监,临下也。从卧,省声。

【汉字趣谈】

“监”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一个器皿,右边跪着一个面朝左的人,人头上是一只大眼睛(目),表示人利用皿中之水照照自己的模样。“监”的本义为用盆中的水照视自己的容颜。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君不要到水中去照自己的影子,而应当到臣民中去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

从“照影”之义又可以引申指镜子。如《新书·胎教》:“明监,所以照形也。”意思是:明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形象。远古没有镜子,人们便以水为镜。到了铜器时代,人们发现将铜器磨光可以照见相貌,便用铜来制造镜子,从而有了铜镜。

通过照镜子,我们可以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影像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监”字又引申指借鉴。如《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两代而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又如《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意思是:成汤从夏桀那儿借鉴治世之道。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监观四方”一句,这个“监”字是“自上视下”之义。后来又引申为“监视”、“监督”等。

“监”字又可以引申指古代负责察视的官府名。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省

【说文解字】

省,视也。从眉省,从屮。

【汉字趣谈】

“省”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基本一致,上部是个“屮(草)”字,下部是一只大眼睛(横目),表示用眼睛看那棵草,眼睛那么大显示出看得很仔细。“省”的本义是视、察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这里的“省”就为视察、察看之义。

由视察、察看引申为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自省”、“反省”等。既然有自省、反省的意思,那么也就有醒悟觉悟的可能。如:“省悟”、“发人深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了?中国人讲究“独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省”有看望、问候的意思。如《红楼梦》第三回:“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

“省”也表示知觉,如失去知觉为“不省人事”。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争

【说文解字】

争,引也,从丿。

【汉字趣谈】

“争”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上一只手和下一只手在争夺一个曲形的东西,两手相争互不相让。小篆也是两只手在争夺一条像弯曲的木棍一样的东西。尽管这三种形体所争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有两只手在争夺的意思,前后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把这个字的本义理解为“相争”没有疑问。

“争”的本义就是争夺的意思,指把东西拽过来归为己有。《墨子·公输》:“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意思是说:去杀害并夺取别人缺少而自己不缺少的东西,不能算作聪明。《韩非·说林下》:“争肥饶之地。”就是争夺肥沃的土地的意思。

由争夺引申为争取、力争的意思。如“争做先锋”、“为党争光”、“分秒必争”、“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等。

“争”还引申为言语之争,有争论、争辩的意思。如《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所争”,就是指所争论的问题。另有“争执”、“据理力争”等。

“争”字还能当疑问副词“怎”讲,如李商隐有这样一句诗:“争拭酬恩泪得干。”这个“争拭”就是“怎么”的意思。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凭凝愁。”“争知我”就是“怎知我”的意思。白居易《新秋》:“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争由我”就是“怎由我”的意思。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印

【说文解字】

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属皆从印。

【汉字趣谈】

“印”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方是一只向下按着的手(爪),下边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从这个字形上看,它所表现的是要用手压服一个人的意思。“印”的本义就是向下按。现在人们一说起“印”字,往往指的是印章,这其实是由“向下按”的本义引申出的意义。

“印章”的使用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古代称“印”为“鉨”,“鉨”字后来又作“玺”,这样一直持续到秦朝。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从他之后,只有皇帝的印才称“玺”,而其他官员或寻常百姓私用的均改称“印”。不过,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印”字到后来就不仅仅指政府机关的图章了,而用来泛指一切图章、戳记。汉代又出现了“章”和“印章”的名称。唐以后帝王的印或称“宝”,官私印中又出现了“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

印章既然是要印在纸或其他物体上的,那就当然要留下痕迹,由此便引申出“印”字的又一个意义——痕迹。如“脚印”、“指印”、“烙印”等。有的印迹是特意保留下来,供人识别、识记的,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印刷,即把文字或图画等印在纸上或器物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印”字不但可以表示有形的、可见的痕迹,还可以表示抽象的、看不见的痕迹。比如“我对他印象还不错”等。

“印”字的另一个意思是:彼此符合。如“印证”、“心心相印”等。

另外,在古书中常见的“印堂”一词,是旧时相面的人称被相面的人的额部双眉之间的部位。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何

【说文解字】

何,儋也。从人,可声。

【汉字趣谈】

“何”字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这样一位士兵的象形:他面朝左边,肩上扛着长戈,戈头垂在身后,双手搭在胸前的戈柄上,雄赳赳地迈步向前;“何”的本义就是扛着戈行走(戈是一种战斗武器)。

由此义进一步引申为“扛着”、“背负”、“承荷”等义。也就是说,“何”实际上是“荷”字的初文。如《易·大畜》:“何天之衢。”意即:担负着朝中大事。

如果看到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人们自然会心生疑问:“他们要到哪里去?”由此,“何”被借用为疑问代词,后又成为副词。随着这些意思的广泛使用,为了以示区别,人们又在“何”字上加了个“艹”字,创造了形声字“荷”,来表示“负荷”等义。此后,“何”基本上就专作虚词用了。如唐·王之涣《凉州词》的诗“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何”就是哪样、怎样的意思。

“何”还是中华姓氏之一。相传上古时,有一些以河流为图腾的氏族,就以“河”为族名而称“河氏族”。因“何”、“河”、“荷”三字音同,所以人们又称“何氏族”或“荷氏族”。这些氏族所居住的地方,名字中也往往含有“何”或“荷”字,如山东菏泽即是。据说在黄帝时代,以皇帝之子少昊为首领的东夷部落有一个分支叫归夷,归夷的一个以河为图腾的何氏族,在菏泽建立了何国,子孙以国为姓,从而使得世上有了何姓。

人们往往以“何郎”来称呼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原来此词典出三国时的魏国驸马何晏。何晏仪容俊美,平日里喜欢修饰,粉白不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何郎”一词由此传世。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吹

【说文解字】

吹,嘘也。从口,从欠。

【汉字趣谈】

“吹”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蹲在那儿,对一物体用嘴使劲呵气的样子。这呵气状,也可理解为吹气。“吹”的本义就是撮拢嘴唇使劲呼气。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又如:“吹灯”、“吹管”、“吹火”、“不费吹灰之力”等。

“吹”字还引申指空气流动而冲击物体,即大自然界的吹风。如冯延巳《谒金门》里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意思是:风乍然吹起,把一池春水吹起了波纹。又如:“吹风”、“吹拂”、“风吹雨打”等。

有一个成语叫“吹毛求疵”。这里的“求”指寻找,查找;“疵”指缺点、小毛病。这个成语意思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吹”字还引申指夸口,说大话。据说此意来自佛教中的“大吹法螺”一词。如说:“瞧他吹得天花乱坠的,其实信不过。”“吹牛皮”还有着另一个来历:在黄河上游一带,渡河的工具是用牛皮和羊皮缝制的皮筏子。这皮筏子要充气,这气全是由力气大的人轮流用嘴吹进去的。后来,人们把那些爱吹嘘,好说大话的人叫作“吹牛皮”。

“吹”字由说大话引申指事情办不成功或者关系破裂、失败,如:吹台、告吹、吹灯拔蜡。

【字形演变】

甲骨文篆书楷书视

【说文解字】

视,瞻也。从见,示声。

【汉字趣谈】

“视”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下面的“目”字是形符,表示跟眼睛有关。上面是声符,可当作“示”字看待,两形合一,指用眼睛看。“视”的本义就是看。如《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意思是:眼睛做不到同时看两种东西还能看得清楚的,耳朵做不到同时听两种声音还能听得清楚的。

由看的本义可以引申为看待。如《左传·成公三年》:“贾人如晋,荀蕾善视之。”意思是说:这个商人到了晋国,荀营(人名)像贵客一样地看待他。成语“视死如归”中的“视”也是看待的意思,意思是把死看待得像是回家一样平常,形容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另外还有“仇视”、“敌视”、“怒视”、“蔑视”、“轻视”、“藐视”、“一视同仁”等。

又引申为考察、察看。如《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是说:下车去察看敌军车队撤退的辙迹,登上车轼观望敌军撤退的情况。又如“视察”、“监视”、“诊视”等。

“视”和“见”两字的意义相似,其细微差别是:“视”表示看的动作,不管是否看到,都可以称“视”;而“见”是表示看的结果,只有看到了,才能用“见”。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热门推荐
  • TFboys谢谢你的陪伴

    TFboys谢谢你的陪伴

    爱,就请放手,给我自由。这是三位女孩走前所说的话,爱,能否让他,她,再次遇见?三个女孩的命运是坎坷的,不经历伤痛怎会有彩虹,三个女孩一直坚信会有新的彩虹,但是现实会给她们彩虹吗?TFBOYS能否继续等待着她们?如果三只放弃了,爱,还能继续下去吗?详情请看故事情节!!本书纯属虚构,不可能有相同!!
  • 村南往事

    村南往事

    人不会一直傻,慢慢的就在生活中明白了,只是不希望这样的日子来的太晚了。
  • 腹黑司机吃掉花痴女

    腹黑司机吃掉花痴女

    一个司机控小女生,本来准备吃掉呆萌司机,可谁知这司机原来不呆萌,还挺腹黑的。。。。。。嘿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我们尽请期待。
  • 校草,快走开

    校草,快走开

    为了少吃狗粮,她拉着闺密转进了“万恶之源”;为了少吃狗粮,她与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订婚……她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消婚约,却不料……是内心对他的坚守?还是被偷走的那三年时光?亦或是那安逸中的心碎?她们的伤痕,泪水与心酸,汇聚在一起,将如何修复?尽情期待。(第一次写文,别吐槽,谢谢)
  • 与君白首

    与君白首

    最美的感情是在无意间遇到与你正好的人,虽不轰轰烈烈,却能让你甘愿用一生去承诺,十指相扣愿与君相守,慢慢地白首。是一位冷漠冰冷不近女色的男子和一位安静淡定女子的爱情故事。
  • 海图历险记

    海图历险记

    传言在很遥远的年代位于最深最为辽阔的海域城里曾住着一位女子,乃为愿灵之神,无论任何人都可以来寻她,实现一次愿望,据说那时候的各处海域岛屿都相较安乐和睦,几乎无任何灾难纷争,源于这位愿神的灵力普度…后愿神在和死神之战中羽化,遂将自身灵力锁入一个神奇的盒子里,据说打开盒子需要十二把灵匙,分别在其座下十二位大祭司手中看护。等到愿神涅磐之日,再次打开盒子重获灵力…
  • 鬼夫临门:缠上小娘子

    鬼夫临门:缠上小娘子

    她是出来逃婚的诶!竟然一出门就遇到烂桃花!是人也就算了,好歹能躲,可是,这烂桃花竟然还是个鬼!是鬼也就算了,竟然还要跟她谈恋爱!尼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阳诛天记

    阴阳诛天记

    阴阳平衡之体穿越而书写的传奇。肉身朽,归尘土,无奈任其腐。阴阳变,天罚见,十二金钗战将现。欲诛天,必杀戮,踏上血腥无情路。请看阴阳诛天记。
  • 永生站之赤月之洪

    永生站之赤月之洪

    一个名叫“永生站”的书店,一个名为“L”的神秘小姑娘老板,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一程奇幻的冒险。甘宁是一个刚刚上大学的学生,本该高高兴兴的开始大学生活的她,为了打工推开了永生站的大门。迎接她的却是一个看似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签下的一份契约,让她留在了永生站,成为了“引路人”。从此以后,法术、妖怪、恶魔、神、天国、地狱开始闯入她本该平静的日常。“我卖的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永生。”她说。你相信永生吗?
  • 情深不渝

    情深不渝

    从懵懂无知到嚣张跋扈的将他归入她的所有物,为了嫁给他,她生生逼走了他心头的白月光,换来的是他最残忍的羞辱。三年后,她成名归来,因为一场商业宣传他们再次相遇。却再也没有当初的狂热,“你好,廖总。”某男似笑非笑,“你这是在玩欲擒故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