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4600000004

第4章 端午节饮食文化(2)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和豆沙为馅。

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桂中地区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250克至500克米。而桂林地区喜包500克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

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以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

泉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上海的粽子种类多。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松软而味道浓烈。其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

其它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各式各样美味的粽子,既承载了我国的传统食文化,又承载了浓郁深厚的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历史内涵。

(四)吃五黄习俗

在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民间还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瓜、黄鳝、黄鱼、黄酒、咸蛋。

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用五黄的力量,健脾健身,提升自己的精力。

黄鳝在端午时节,圆肥丰满、肉质鲜嫩,不但味道特别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在端午节,民间还有吃蛋的习俗。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除吃粽子外,还要吃茶蛋和盐水蛋。蛋分鸡蛋、鸭蛋、鹅蛋等。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在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都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是避五毒,有益健康。

而在宁波地区,宁波人兴吃“五黄六白”。在宁海、余姚及宁波市区,不少家庭依然保留着吃五黄六白的食俗。五黄是指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各地稍异,水乡吃黄鳝,海滨吃黄蛤,山区吃黄梅,有的用咸鸭蛋、黄豆瓣、枇杷等替代,因地制宜,反正是五样黄字头食物即可。

六白,则是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或白酒、白蒜头等。民间认为,吃五黄六白能辟邪解毒。

五黄六白是“上市头”菜肴、瓜果,主打菜是黄鱼,宁波民谚有“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之说。在宁波人的心目中,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灿灿的黄鱼,它是鱼中的王子。

端午的黄鱼个头肥大,不论清炖、红烧、油炸、做羹,味道都鲜美无比。咸齑大汤黄鱼、苔菜拖黄鱼、糖醋黄鱼,都是宁波人的家常菜。像苔菜炸黄鱼,用面粉拌成糊,将黄鱼肉条蘸裹面糊,入油锅一炸。翡翠般绿的苔菜,黄澄澄的油炸黄鱼,外酥内软,香味浓郁,味道好极了。

端午是黄鱼旺发的季节。从前,宁波的黄鱼多得吃不完。从黄鱼背部入刀,剖开成扇形,洒上盐晒干就成了黄鱼鲞。宁波老歌谣《十二月鱼名》有“四月黄鱼晒白鲞”之句,黄鱼鲞送给上海亲戚,是美味的下饭菜。

清代王莳蕙《黄花鱼》诗写道:“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此诗是对宁波沿海大黄鱼丰收景象的描绘。只见海面上,大黄鱼鳞光灿烂,腾挪闪耀,似金箔璀璨。

宁波的黄鳝产于家门口的田塍边,容易捕钓。黄鳝圆肥味美、肉质鲜嫩,佐以韭芽,炒成鳝丝糊辣、爆鳝等,色泽黄亮,清香爽口,为宁波百姓端午宴客时所必备。

黄瓜也是“当令头”蔬果,与虾仁同炒,也可单独冷拌,鲜嫩清脆。饭后细嚼枇杷,不但应节令,而且有助于消化。

(五)吃煨蛋习俗

从冯梦龙的《山歌》中,可知在明代,浙北一带的端午节有给小孩子吃煨蛋的习俗。

人们把干燥的蚕豆壳、蚊子草、蛤蟆草点燃,使火盆生烟。当火盆烟火旺盛之时,人们便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青壳鸭蛋,在蛋壳的一端敲出一个小孔,向孔内塞进一只小蜘蛛,将孔封闭后放进盆里煨烧。

鸭蛋煨熟后,将蛋内蜘蛛取出,即可给孩子们吃。据说孩子吃了这种煨蛋后,可以驱毒,盛夏就不会生痱子。

(六)饮酒习俗

在端午节,民间有饮蒲酒、雄黄、朱砂酒的习俗,以酒洒喷。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代谢肇淛的《五杂咀》中记述:“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

谢肇淛,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其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

入仕后,谢肇淛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谢肇淛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太姥山志》亦为其所撰。

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文中说:

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旧时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指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抹一番。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说的就是端午节时,民间百姓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做成雄黄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的。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主要产于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作为一种中药药材,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微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

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直接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

传统饮雄黄酒的习俗是一种恶俗。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还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且雄黄具有腐蚀作用。

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古时的老百姓为了驱邪、解毒,将中医学上针对实证采用雄黄的攻下疗法,误解为雄黄有驱邪作用,还把中医学上的解疮毒误解为雄黄,可以解除或排出体内的毒物。

可见,人们不仅不能自制雄黄酒,就是含有雄黄的药品,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但是,如过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同时,雄黄、艾叶、熏草都能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可使蛇虫嗅之远遁。

我国著名文学家、嘉兴人丰子恺,在散文《端阳忆旧》中,就回忆了他幼时在桐乡石门镇上过端午的情景。

丰子恺在文章中写道:那时乡镇卫生条件差,夏天蚊虫多,容易传染疾病。端午正是春夏交替的换季时节,容易得病。端午的有些习俗,如喷洒雄黄酒,就有消毒功效。

在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关于在端午节饮朱砂酒的习俗,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记载:“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七)吃龙舟饭习俗

在广州,端午节有吃龙舟饭的习俗。据说吃过龙舟饭,便会“龙精虎猛、顺风顺水”。所以,每年到端午节,广州一些村落的村民们就会聚集起来,一齐吃龙舟饭。

讲究的龙舟饭里有道主菜称为“龙舟菜”,用料是辣椒、黄豆、豆角、芹菜、大头菜和猪肉丝。由于扒龙舟会被水花溅湿身体,因此龙舟菜可以驱湿气。其它菜式包括寓意“红皮赤壮”的烧肉以及鸡、鹅、粉丝等,共有10个菜。

讲到粉丝,从五月初一开始,每次吃龙舟饭之前,村里的长辈都会把一些粉丝、虾米及一些瓜菜分给小孩,寓意他们长高长大。

此外,龙舟菜还包括粉葛扣猪肉、冬瓜粉丝虾米、酸姜炒鸭肾、茄子蒸家鱼、蚝油炒菜心、冬菇红枣蒸鸡、白菜薏米冬瓜香鸭汤等,都是美味的佳肴。

同类推荐
  •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李姓的起源、李姓的发展和变迁、李姓主要分布、少数民族李姓、李姓郡望与堂号、李姓名胜古迹、李姓名人等。关于姓氏,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中国的第一大姓是李姓吗?李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李氏族系又有哪些典故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开始李姓穿越之旅吧!
  •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顽主是一种文化,在世俗人眼里,他们是不务正业的形象代言人,不过他们却未必不学无术。历朝历代,顽主可谓层出不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均有佼佼者脱颖而出,甚而至于在某一门类大放异彩,成为大师级人物。只是很多时候,顽主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大环境所不相容,与身份地位大相径庭而惹人非议。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上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赋予他们的过失呢?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的贡献,或者成绩。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热门推荐
  • 云淡风轻之笑看人生

    云淡风轻之笑看人生

    她是一个由现代穿越过来的普通女医生,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我行我素地生活着,却不料在万恶的古代却成为格格不入的象征。他,一个淡泊名利、孤傲不羁的绝美少年,为了她不惜违背意愿投身朝廷,可是命运却向他斩下了绝情的一刀。他,温文尔雅、睿智无双的王爷,成为她生命里的一个旁观者和保护者,十年中自始至终默默守护、不离不弃,然而命运瞬息万变,让一向从容淡定的他乱了方寸。他们的感情纠葛会怎样发展,命运究竟会将女主推进哪个男子的怀抱?请拭目以待!
  • 匪云会

    匪云会

    “哥,我就要嫁给他。”“他是日本人,不许嫁。”“我不过问政治。”“这不是政治,这是民族大义。”郑云霄拔出手枪:“我决不允许我们郑家的人嫁给日本鬼子,生出个混血,反过来再杀中国人。”“你杀了我吧”一声枪响……
  • 妖孽总裁:专宠呆萌妻

    妖孽总裁:专宠呆萌妻

    草根女孩张蓉蓉发梦也想不到,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到所有女孩梦想中的钻石男......更想不到的是,这个梦幻似得钻石男居然对她情深无比......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张蓉蓉迷茫了,出啥情况了?原因慢慢浮出水面......而她也无意中就卷入了这个第一豪门的爱恨情仇之中。
  • 穿越生死劫

    穿越生死劫

    傻女人,我问你,你知道相爱却求不等的感觉吗?不知道,你告诉我啊!呵呵,说你傻你还真傻,这种事怎么可能说得清呢?可是,你总有一天会知道的。
  •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她,一代侠女,斩妖除魔,成为众妖魔斩杀的对象。他,一代魔君,冷酷无情,却被自己人打成重伤。她与他本无交集,命运的齿轮转动,让他们相识……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他一瞬。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长活一世,却能记住她说的每一话。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 地府冥行

    地府冥行

    什么是神?什么是仙?什么又是十殿阎罗?八百八十万游魂路轨封禁成真兵护卫我身,百毒不侵万病不受······。而这一切对于我,则是一个难以摆脱而深恶痛绝的诅咒。从开始以前到终结以后我都是一个小人物,不是天才没有背景。本想救人的我却落得疲于自救,我的懵懂无知害我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究竟多少劫难才能完成这无望的救赎?
  • 守护甜心之暗血琥珀

    守护甜心之暗血琥珀

    她,一个拥有曲折身世的女孩;她,一个受尽创伤的女孩;她,一个受人仰慕的女孩。她,立志要复仇,报复那些背叛他的人。然而,普通的复仇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陷阱。接下来,银冰将带你走进她的世界。(此文是守护甜心续集)
  • 小妖进化

    小妖进化

    带着一樽神秘出土的棺木和一滴诡异的源血,陈林重生到异世一片莽莽丛林。看一只小小的螳螂,从最卑微的生灵崛起,进化,修炼成大妖...
  • 神魔天争

    神魔天争

    在这片不知名的大陆上的修炼并非人人都可,大陆能量的稀薄使人们渐渐忘记了它的名称,而这里的一切却十分的蹊跷,幕后究竟是什么,隐藏着多么滔天的秘密?在这片大陆上以内力修炼为主,实力为尊,世间万物强为尊者,没有实力就没有一切!本书等级分化制度:武者,武士,武侠,武宗,武尊,武豪,武圣,武帝,武仙,武神。
  • 随乱

    随乱

    我们这里!抽烟的孩子是混混,喝酒的孩子是叛逆,打架的孩子是痞子,上网早恋的孩子是流氓,于是我们就不明白了,那我们究竟算什么?那些无悔的岁月,我们爱;我们恨;我们笑;我们哭,我们一起大喊:生死看淡,不服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