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4600000003

第3章 端午节饮食文化(1)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节日食品之一。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端午节这一天,民间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粽子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五黄”、煨蛋等传统习俗。

(一)粽子的演变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粽子,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代雍州万年人韦巨源的《食谱》。其中,写有粽子的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碱水粽。

为什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在《初学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在汉代建武年间,有一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就是屈原。

梦中屈原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人们知道这个梦后,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并世代相传。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为交往的礼品,相互馈赠。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就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在唐代,粽子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美味食品,连皇上都爱吃。当时,长安人常吃一种“百索粽”,这种粽子因外面缠有许多丝线或草索而得名。

此外,还有一种叫“九子粽”。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的好看。九子粽是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的视觉感受。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最爱吃九子粽。有一次,唐玄宗品尝九子粽后,禁不住大加赞美,当即吟诗说道:“回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诗句倒是十分的工整妥帖。

唐代大诗人温庭筠,对九子粽也留下了赞美的诗句:“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诗句工稳妥帖,简洁明快,似在玄宗之上。

唐代另一位诗人郑谷,在一首咏端午节的诗中吟曰:“渚闹渔歌响,风和解粽香。”描写小岛上渔家欢度端阳的热闹场面,诗中一闹一香,有声有色,跃然纸上。读之,使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味。

到了宋代,端午节已成为传统佳节,文人墨客诗句中写到端午节情景、端午节习俗的就更多了。在宋代众多的端午节诗中,不乏直接提到粽子的诗句。

欧阳修写过一组“十二月词”,寄渔家傲调,其一写“五月”的词写道: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等闲惊破纱窗梦。

从元稹的“彩缕碧筠粽”,到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足可佐证,从唐至宋,我国民间就有用彩色丝线缠捆粽子的习俗,且一直沿传至今。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此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成为一种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的丰富多彩。到了清代,还出现了“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品种繁多,味道极美。

(二)吃粽子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的早晨,我国各地的家家户户都吃粽子,以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孩子参加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为了取个吉利而已。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的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互赠粽子,一直是浙江宁波人最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

宁波人包的粽子与别处不同,宁波箬壳粽用的是老黄箬壳或用青竹壳,不像别处用芦苇叶、菰叶、芭蕉叶等裹扎;宁波粽子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白粽子;宁波粽子包扎成棱角分明的四角枕头形,不同于别处的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宁波粽子以糯米粽为主,不同于别处以高粱米、黄黏米、粘玉米等裹的。

宁波粽子品种花样繁多,有碱水粽、赤豆粽、绿豆粽、豇豆粽、红枣粽等素粽,也有火腿等荤馅料。粽子煮熟后,剥去箬壳后的四角糯米粽,因碱水浸泡的缘故,晶莹剔透犹如田黄石,清香扑鼻,蘸上少许白糖,吃起来又糯又稠。

过去,宁波有关端午吃粽子的绕口令是这样唱的:

一只粽子四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两只粽子八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三只粽子十二只角……

虽说是计数的童谣,却道出了宁波粽子滑溜爽口的特点。

旧时,端午粽子是主妇们自家裹的。旧时,宁波城中曾举办过端午粽子赛会。宁波的巧妇们将在家中预先做好的粽子集聚一堂,供宾客们观赏品评。

粽子的式样有鸳鸯枕、凤头、莲船、石榴,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粽子馅有荤有素,味道有甜有咸,五味杂陈。

最终,评定莲船式样为最佳,该粽长约0.3米,粗如玉臂,内掺白糯米、栗子肉、火腿、鸡丝,外裹箬壳,扎以彩绳,编成“请尝”、“端阳”字样,有棱有角,悦目动人。入水煮熟,去箬切片,盛于瓷盆,遍尝亲友,味极鲜美。有人赋诗赞:“未曾剥壳香盈溢,便经入腹齿犹芳。”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我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三)南北方的名粽

由于我国各地的风味不同,粽子主要有甜和咸两种。

甜味粽子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此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则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豆粽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白糖来吃。

浙江嘉兴粽子为三角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在浙江的多数地方,尤其是浙西山区居民的祖祖辈辈,从古至今都有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饭、煮茶粥的传统习惯。

甜茶粽子,是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叶,经煎熬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又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同类推荐
  •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世界,各种神秘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人类本身的神秘现象更是不可枚举。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历经沧桑巨变,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人类驻足过的痕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历史,从人类自身到超自然现象,都留下了人类的神秘现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千古谜团。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五洲幻境

    五洲幻境

    一百年前,魔焰之战,天宫毁于一旦,世界秩序混乱,群雄四起。叶赫氏后人“炎”肩负着重建天宫的使命踏上一条奇幻之旅。
  • 漱华随笔

    漱华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雷霆龙帝

    雷霆龙帝

    那些被残忍剥夺,却冠以强者美名在我眼前失去的东西,终有一日,我会一掌覆尽。走出这块地方,不是忍受不了寂寞,而是需要成长。在我没成为强者前,我感谢你们的冷眼嘲笑,是它让我变得足够强大。我在无数强者的时代驰骋,将热血洒遍我所走过每一条路、直到那一天。我站在星空尽头,听见你们喊。这是,我的时代。
  • 末法仙王

    末法仙王

    末法时代,一个天大的谎言!这不是一个败落的时代,而是一个群雄并起,群王争霸的黄金大世!刘家乃至全天下最强体质的刘天,要在这条成仙路上击败无数的强者,成就一代神王!一路高歌,打进天人境,打进大帝境,打进仙域!
  • 颠覆众神

    颠覆众神

    我的目的,不,也许不是我的!而是我的前世的目的:颠覆众神。我因为看到了他们的行动而没有死,便加入了他们。梦中有个人,叫我去复活他,复活后才发现,他是神。他给我力量,让我颠覆众神。
  • 娃娃心

    娃娃心

    我就是愚蠢怎样?就是喜欢笑笑笑怎样?我就是喜欢了你很久怎样?爱久了说放弃可以吗?
  • 至尊崛起

    至尊崛起

    天界动荡,邪帝之子齐昊侥幸不死,转生在下界落魄王府中!曾经上界的第一纨绔,如今成了任人欺凌的小王爷。叔可忍,婶不可忍!重生的齐昊高调宣布自己的回归,再次踏上了一条至尊崛起之路!
  • 邪君毒妃极绝灵师

    邪君毒妃极绝灵师

    “我恨你们,恨你们生下我,恨你们舍弃我,恨你们侮辱我,恨你们排斥我!更恨你们在我脸上留下的伤疤,你们都该死!都该下地狱。”南宫澈羽,没有一丝温度,不带任何感情,就像地狱修罗一样,仿佛下一秒,她眼前的每个人都死于她的手下。3年前你们抛弃我,我原谅你们,你们不知道,三年后!你们明明知道,却还要不要我,舍弃我,让我自生自灭。这一次,你就像我的猎物,再逃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爱我的,走了。恨我的,灭了。毁我的,魂飞魄散。背叛我的,残了。欺骗我的,已经不是人。但是我还是恨你们。
  • 入世修佛

    入世修佛

    这是一条富家子弟与烟花女子的修仙之路。真爱不分贵贱,他们冲破世俗长满毒刺的重重藩篱,一起私奔去!然而前途未卜,在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私奔之旅中,他们经历了谋杀、伤痛、绝望------竟也在无意之中踏上了一条艰难的修仙之路!只要心存善念并坚持不懈,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成就令世人仰望的“幸福仙国”!
  • 陌路江湖情仇似海

    陌路江湖情仇似海

    从小青梅竹马的师妹背叛了他,竟然是为了自己情同手足的师弟。师父这时又离奇死亡一切矛头又都指向他,他难到要从此背负骂名一辈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