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想起了“渔父和渔婆”的故事
普希金曾记录过一则民间故事《渔夫和金鱼》,写的是一对渔父和渔婆因为贪婪,面对人生的机遇在不断得到满足后最后重新变得一无所有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已非常熟悉,不再复述。看过或听过这则故事的读者或听众想必都会对渔婆的贪婪叹息不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贪心,无一点私心杂念的人恐怕很难找到,过去说的“大公无私”“狠斗私字一闪念”其实都是没有正常人性常识不符合人的基本生物特征的。因为只要是一个生物体,都要首先保证自我生命的存在才能涉及其他的,所谓自私都是由于生命的存在特征才发生的。自私是所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由自私而至贪婪就是人类所独有的。因为自己的自私,所有人都讨厌别人的贪婪,轮到自己身上个个都挺贪心,这就是人的基本特征。是不是自私和贪心就没有好处?好处也有。自私和贪心是创造力的动力,也是拉动GDP 的动力,只有想得到物质的满足,人才会不断地努力创造财富,人类自洞穴中走出拥有今天的现代文明都是因为对物质的渴求与创造而形成的,因为创造了文明人人都想享受文明成果,便有了战争与改朝换代,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财富的创造与掠夺史。现代社会,政府鼓励消费、人人都想消费,这是现代经济制度造成的,现代文明就是创造物质财富与消费物质财富的文明,现在的规则是,消费的越多越好,这样就业会被拉动、GDP 也会被拉动,人人都拼命工作为的是赚钱消费,每个人都很贪,因为别人有了我也要有,现代白领中有多少工作和消费机器?确实为数不少。这里,又可以说到一则西方民间故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说的是一个资本家某日来到海边,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就问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渔夫回我已打过一网鱼,资本家说,你可以多多打鱼拿到市场上卖,渔夫说我赚到钱干什么,你可以买条船出海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渔夫说我赚这么多钱干什么,资本家说等你赚够一生的钱,你就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渔夫说可我现在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资本家无语。这是不是说我们现在都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到海边晒太阳呢?恐怕不少人心里都有这种渴求,但现代文明制度又能使多少人能放弃能赚到的钱去海边晒太阳呢?这个数目恐怕很少很少。这两则故事里的渔婆和渔夫走的是两个极端,前一则故事里的渔婆过于贪婪,后一则故事里的渔夫心若止水,都是现代文明制度下的人们所要禁忌的。过于贪婪,说小了家无宁日,说大了不停的财富创造对地球资源都有点竭泽而渔;心若止水,在现代制度下也是难以立足的,说小了个人会被社会淘汰,说大了国家会停止发展。有没有折衷的办法?其实就是制约,在我们想当渔婆时,要想想社会和自然会不会惩罚我们;在我们不想出海时要想想我们如何立足,自审力与制约力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体的根本所在。
17、强盗逻辑在中国
好的东西人人都想拥有,但前提是你必须合法地拥有。如果这个好东西是别人的,你就必须从别人手中购买或者交换得到才是正途,否则,从别人手中偷窃或者抢夺,和强盗又有什么区别?我们当下的文化环境的确是强盗和偷儿满天飞,真正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得不到尊重与理解,权益被侵犯、著作权得不到保障,结果是李逵找不到、李鬼满天飞,人人都是大师,别人的成果可以随便盗用,全民口水战,价值标准降到最低。一个最普通的例子,也是最通俗的例子,过去说美女帅哥大家必定以为是某个著名影星的脸模与身材,虽未必美若潘安但必定也是人群中超群拔萃的人物,但现在咱们一到饭局上,所有在座男士必定是帅哥、所有在座女士必定是美女,用到文章上,必定是这是大师手法那是名家风范,不再有标准,所有东西都降到了最低门槛,原创的和复制的没有区别,偷来抢来的东西反而大行其道。究其原因,是现在的人们的个人欲望比较强烈,都急于成名,耐下心来做真功夫的人太少,都急于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我,有没有很强的根基做底,只能靠偷与窃。最主要的是现在的道德底线没有了,人们已不知道什么是美与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标准,看到好的就想拿来,拿来又不付报酬,强盗逻辑盛行,真正有价值的得不到认可,原创的东西得不到保护,混沌一片,这就是当下的现状。网络、微信、微博的盛行,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每个人的社交欲和表现欲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不需要再崇拜名人大师,只要在自己的圈子里有人气就是名人大师,网络造成了一切标准的趋同化,也就没有了标准,只有了社交。苦吟坐冷板凳的很少有像过去那样一夜成名的,很有可能就是一生的寂寞,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曹雪芹食粥、李鬼得道。现在的人们不需要读书、不需要积累,只要一张能忽悠的嘴。可悲的当下中国。
18、杀戮与绿化
读书看报常常感慨,当下的世界杀戮者何其多也,读新闻满眼的战争与冲突,多少平民死于枪炮之下,自911之后,恐怖袭击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多少个人的或有组织的集体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又产生了多少无辜的冤鬼,而各种个人的矛盾冲突也经常产生一个个人间悲剧,常常迷惑,人们心中的杀气为何这么重?也有这样的新闻,某某地方,有人坚持植树造林,几年功夫一座山被绿化了、一片沙漠出现了绿洲。同样是人,有的人成了杀戮同类的杀人犯,有的人成了绿化地球的建设者。这之间的差别真是天壤之区分了。如果仅仅以好人坏人或者善人恶人来解释,恐怕也难说,有的人其实并不是什么坏蛋因为一念之差就成了杀人犯,犯罪心理学者或者说这属于激情犯罪,但无论如何犯罪不应该发生。人们在暴戾之气很盛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时候有人正在绿化荒山、有人正在修桥铺路,想到这些,也许暴力行为就会少发生很多。同样是父母精血化育而成的人,有人成了天使、有人成了罪犯,这中间也许有后天环境的影响,但人内心的修为还是第一位的。这一切不是那么好解释。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打开电脑进入网络,满眼的色情与暴力,千奇百怪的事件,社会对个人、个人对个人已经没有了起码的信誉,到处是人欲横流,到处是人挤人、人压人。记得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做毛主席的红小兵,要诚实,要做革命的后代,现在,诚实意味着傻帽,革命的后代个个要升官发财、个个要贪上几个亿往大洋彼岸跑路。普通人的生存已经被房价、物价、养老医疗、孩子的教育费用挤压得惨不忍睹,一有机会,人们心中的怨气、暴戾之气就会被空前地释放出来,所以也就有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爆发形式,所有人都抱怨,所有人都无可奈何。这样的环境下,就尤见得绿化者的可贵,树树、树人者精神的可嘉。当下的中国人、当下的人类将走向何方?有谁会知道?谁也不知道,但其实人类的方向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中,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即时选择中。
19、穷人的天堂
有一篇网文曝:美国是穷人富人的天堂,中产者的地狱。在一般人看来,说美国是富人的天堂好理解,因为美国积聚了全世界最多的财富,富人最多,财富量也最大,对于富人来说,纽约高级公寓里的星级服务的确没有几个国家能比。说美国是穷人的天堂一般人就难以理解了,笔者没有到过美国,但亲友从美国带回来的东西与国内相比价格并不高,而美国超市里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全部是以美分计算的,所以,一般人在美国有两三千美元的收入也能生活得很好就很好理解了。现在,在中国大陆两三千元的已经算低收入了,两三千元在大陆能买什么呢?一般的蔬菜都要四五元一斤,牛羊肉在超市一般都要卖到二三十元一斤,吃顿好饭对这个阶层的人来说都是奢侈的事情,对于这些人来说二三千元的收入等于地狱,意味着很多东西不能消费。说美国是中产者的地狱也好理解,因为美国税高,中产阶层要缴纳各种税与保险费用,最后剩到手可以自己支配的收入也就不多了,想要生活有些品质日子都是捉襟见肘的。中国大陆的中产者日子也不好过,收入比一般人多些的,大多要买房子,而全世界最高的房价制造了多少房奴?中产者挣的钱大多数都要交给房地产商,刨去孩子的教育费用、全家的医疗费用、食品费用、买车养车费用剩下的也就寥寥了,要过有品质的生活同样也捉襟见肘,商场里,一件说的过去的衣服就要一两千元一件,这还是普通的,稍微有品质的都要三四千元一件,所谓的“高薪者”见了这样的价格都要犹豫再三才买,只有“土豪”才会眼睛不眨一下买下,生活费用的高企让所谓的“中产阶级”都有点难以支撑了。什么时候中国大陆也成了穷人的天堂,超市里的食品价格不说以分就说以角计算,那样,不光穷人连中产阶层日子都要好过很多了。这样的话,社会治安会清明很多,家庭纠纷也会少不少,很多因为经济问题引起的悲剧就会避免,报纸的社会新闻版就不会充斥着血腥与暴力,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提高很多。作为写作者,我们眼中看到的就大多是衣着光鲜洋溢幸福感的人们了。神佑中华。
20、走出腹诽时代
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包括更早一些的中国大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面对那个荒唐的时期,大都有意见不敢说出来,在肚子里腹诽可以说出来就成了现行反革命要抓去坐牢的,也有少数天真派说了以后的结果不是成了“右派”就是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坐牢游街,受尽磨折。也有大鸣大放的时候,但那是为了引蛇出洞、斩草除根,聪明人一般是不会上当都在肚子里腹诽而已。改革开放了,大家都经过小心谨慎地观望而逐渐放开胆量,随便说话,如今,在家里、在单位、在朋友圈中说什么的都有,却不用担心被告发、被陷害,现如今,人们又发明了微信,朋友圈里各种言论应有尽有、真正实现了言论自由。有些在“文革”期间可能要被判一百年徒刑的言论,如今都是上千万次的被转发,没有谁觉的不正常。现在的主张正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主张新国学的、有主张自由民主的,有主张新威权的、也有主张还政于民、草根批评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民生主张、各种各样的学说观点,一起在微信群里转发着、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当下的中国人走出了腹诽时代、正在自信地表达着自己的各种主张。只是,有些说话方式官媒还没放开,而说话者一般也不走官媒渠道,有自己的言论发表途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谁会选择钳制言论自由、也没有谁会走回过去,有些确实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言论不能堵只能引导。官方的做法越来越要取决于民主,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现在,有些做法又有些走极端,比如,有传言要取消高考中的英语科目就不是很恰当,一路学过英语来,工作后虽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很多英语小短文的阅读对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开阔思路锻炼思维的方式,如果觉得英语分数太重减少一点就是、何必取消。逆向思维在我们的文化中太缺乏了,思维的训练对于成长期的孩子多么重要?异质文化的对比对我们的文明太重要了,不要走到狭隘的老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