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7000000009

第9章 秦汉儒学(2)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后人认为最早渊源于孔子。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性三品

西汉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结合天人感应说,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别的观点。他认为:人是天的副本,人的身体和性情都来源于天。

人性的根源是阳,表现于外为仁,是善;情的根源是阴,表现于外为贪,是不善。人生下来就有性和情两种质,虽然性是主,情是从,但不能说人性先天就是善的。

要使人养成道德品行,达到“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需要经过社会的教育。

董仲舒认为:上等的先天就是善的,不需教育;下等的是经过教育,也难以转化为善的。这两种都是少数,都不可以名性,只有中民是大多数,需要教育,所以董仲舒认为君王承天命,教育人民养成善德。他从人性论上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董仲舒以后,东汉王充也根据禀气的多少把人性分为善、中、恶三种,王充认为性善是中人以上,性恶是中人以下,善恶混是中人之性。

五德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把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的《周易》一书中“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糅合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用来解释历史上的朝代兴替的原因,为新兴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五德之说,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著名的思想家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

按邹衍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后世历代帝王建国,皆沿用五德之说。

明经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必须修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西汉时举“明经”科不按人口,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开始,以人口多少定举数,后来加上年龄限制。但在东汉初,年纪轻而精通经学,也可应举明经。

汉代许多名臣,如孔安国、贡禹等都是明经科出身,韦贤、韦玄成父子皆以明经科入仕,先后位居宰相。重经之风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二、儒学名家

汉初统治者在文化思想上主要是推崇和提倡黄老道家学说,尽管如此,儒家思想在汉初取得了发展,涌现出了毛亨、申培、辕固等一大批儒学名家。

到了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也促使在两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为儒学名家。

毛亨

毛亨,“毛诗”的开创者。汉朝初年,讲解《诗经》的主要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4家。

但由于毛诗传继儒门正宗,解经往往与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唯独有毛诗流传下来。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汉学大儒毛亨、毛苌注释的“毛诗”。

据说当年孔子删定《诗经》后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曾申传李克,李克传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荀卿,荀卿传给毛亨。

可惜,毛亨生不逢时。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整天以语《诗》为事的毛亨不知何时大祸临头,携带家眷一路仓惶地从鲁地北上,一步步远离尘嚣,最后来到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居住下来,隐姓埋名。

这也是后来史家有的称他为鲁人,有的直接称他为河间人的原因。直至汉惠帝撤销了“挟书律”,天下天平了,毛亨才敢光明正大地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毛苌。

毛苌

毛亨的侄儿,儒门正宗毛诗的传授者。时人称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申培

申培(公元前219年~公元前135年),名培,也称申公、申培公。西汉儒学中今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少年时代他跟浮邱伯学诗。

吕后执政时,浮伯在长安,申培再次前去学诗。文帝继位后,听说申培对诗研究精深,遂拜为博士。

申培为诗作传,号称鲁诗。远方慕名而来学习的弟子先后达千余人。汉武帝即位不久,赵绾向武帝推荐年已80岁的老师申培。武帝派人前往鲁国迎接申培,并任命申培为太中大夫,参与研究有关兴建明堂。

申培一生新教弟子中成才者甚多,其中为博士者10余人,为大夫、郞、掌故者以百数。

王式

王式,字翁思,西汉儒士。他曾教授昌邑王刘贺。昭帝死后,昌邑王嗣位,但很快有以淫乱被废。

当时王式下狱当死,后自诉以《诗》305篇为谏,以此免死。王式的学生也很多,其学生有名者有张长安、唐长宾、褚少孙。

辕固

辕固,又名辕固生,今桓台县田庄镇辕固村人,西汉儒家《诗》学四大流派之一“齐诗”的创始人。

辕固学术严谨,敢于坚持真理,汉景帝时以治《诗》为博士。辕固为人廉直,不阿权事贵。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好读《老子》书,她向辕固请教,辕固直言不讳地说:“此家人言耳。”

他贬道家而扬儒家。窦太后听后大怒,强迫辕固到野猪圈里和野猪搏斗。幸亏汉景帝暗中借给辕固一把利剑,辕固才杀死了野猪,保全了性命。窦太后也只好作罢。

后来,辕固离京去做清河太傅,最后以年老多病为由辞职归乡,在家传授儒学。

韩婴

韩婴西汉燕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

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后苍

后苍,字近君。山东郯城县人。西汉经学家。后苍精通《诗》和《礼》。

他还是研究《孝经》的专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少府。撰有《后氏曲台记》。

后苍的子弟中,著名者有戴德、戴圣、庆普、萧望之、匡衡等人。

伏胜

伏胜(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字子贱。汉朝时济南人。他原来是秦国的博士,世称伏生。

文帝时求能治《尚书》的人,伏胜时90余岁,老不能行,文帝便遣太常事史掌故晁错前往求教,得29篇,即是今之传世的《尚书》。

伏胜自己撰有《尚书大传》,成为文学派的开山祖师。后世人极为推崇尊拜,追封其为乘氏佰,尊为圣人,进文庙与孔子一起,享受万民祭祀。

欧阳生

欧阳生,字和伯,西汉山东广饶人。他幼习儒家经学,将《尚书》29篇分解为31篇,为《周诰》、《殷庚》作了详细注解。

著有《欧阳章句》41卷、《欧阳说义》2篇,成为西汉今文《尚书》欧阳学说的开创者。自欧阳生《尚书》起至其八世孙欧阳款,代代相传,史称“欧阳八博士”,也称“欧阳尚书学派”。

夏侯胜

夏侯胜,字长公,山东宁阳人。著名西汉朝学者。西汉武帝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时均立为博士。

他的做人准则是:为国要忠,为民要仁,为事要义。上不奉下不欺。崇尚正派刚直,厌恶邪道歪理。夏侯胜为政时以真言议政著称,治学时注重创新发展。

他结合当时社会需要聚生讲学,建学馆,广招学子,百里之遥慕名而至,成为汉朝时期的一代名师,连皇太后也常听其讲学。

夏侯胜潜心研读,逐步升华出自己的文学特点,创立了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学”。

夏侯建

夏侯建,字长卿,夏侯胜之长子。官至太子少傅。他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尚书》,学识渊博,富有创新精神,成为一代佼佼者。他继承父学,创立了“小夏侯学”。使文为今用,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再次掀起治学资政文学运动。两人成为“今尚文学”的开拓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朱云

朱云,字游,原居鲁地,后移居平陵。他精研《周易》、《论语》。

元帝时,与少府五鹿充宗辩论易学,获胜,遂授博士,迁任杜陵令,后为槐里令。他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晚年教授生徒,70余年故于家。

孔安国

孔安国,西汉鲁人,字子国,孔忠次子,孔子第十一代孙。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少学《诗》于申培,学识渊博,擅长经学。

武帝时任博士,后为谏大夫,官至临淮太守。据传,汉鲁恭王刘馀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较今天《尚书》多16篇,孔安国将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并为之作“传”,成为“尚书古文学”的开创者。

《史记》作者司马迁研究《尧典》、《禹贡》等古文,也曾向他请教。后世尊其为先儒。

李寻

李寻,字子长,陕西咸阳人。西汉儒家。

李寻在汉代色彩斑驳的阴阳灾异理论中建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理论,即日月五星灾异论。

把阴阳灾异同占星术相结合,认为日月星辰在方位和亮度上的每一变化都与帝王、妃后大臣的品德乃至具体行为密切相关。

他主张“崇阳抑阴”,抑制外戚与后党,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儒生借天象以弹劾大臣的理论。

高堂生

高堂生,也称高堂伯。西汉鲁人。

他专治古代礼制,汉初《礼》学最早的传授者,和徐生在《仪礼》的传授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戴圣

戴圣,字次君,河南商丘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

他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三人苦心钻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今文礼学大师。

戴德号称“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两人合称为“大小戴”。

戴圣成为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后来,三家之学皆立于学官,其学兴盛一时。

田何

田何,字子庄,号杜田生。淄川人,后迁到杜陵,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西汉经学大师。

据说孔子授《易》,五传至田何。秦始皇焚书时,《易》依赖田何口授,才得以传于后世。

施雠

施雠,字长卿,安徽濉溪人。汉代经学家。他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年间。施雠为老师田王孙的终生弟子,从小时候就跟从学习《周易》,一直侍奉到去世。

据说孔子传《易》于商瞿,六世至齐人田何,田何传丁宽,丁宽传田王孙,田王孙传易于施雠,孟喜和梁丘贺。这三家在汉宣帝时都列于学官,即得到官方认可。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施雠传《易经》12篇,作易经《章句》两篇。

孟喜

孟喜,汉东海兰陵人,字长卿。与施、梁丘贺同学,各成一家,故孔子所传下的《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孟喜《易》学以六十四卦分配气候,以卦气言《易》,占验吉凶。与京房《易》学被人们合称为“孟京《易》学”。著作有《孟氏章句》。

梁丘贺

梁丘贺,字长翁。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梁丘贺从京房学《易》。

汉宣帝时,召为郎,任太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年老终于官。

梁丘贺为人小心周密,他所开创的《易》学,与施雠、孟喜、京华同被列为学官,对后世影响很大。

京房

京房(公元前77年~公元前37年),本姓李,字君明,河南清丰人。西汉儒家学者。

京房之所以驰名于我国学术史,是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易》作为我国学术源头之一,研求者代不绝迹,京房是其中颇有影响的一位。

京房的《易》学得之于焦延寿。焦延寿讲《易》,喜推灾异,以自然灾害解释卦象,推衍人事。京房从焦延寿学《易》,深得焦氏《易》学“真谛”。

他把焦延寿以灾异讲《易》的做法推向极端,到处宣讲,以之干政,使《易》学此一流派在当时声名显赫,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人们把这一流派称之为今文《易》学“京氏学”。

费直

费直,字长翁,山东莱州人,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官至单父令。

费直依古文古字本汉《易》,称《古文易》。东汉时期,儒家经学家陈元、郑众、马融都学习和传授费氏学。

马融还为费氏《古文易》作“传”,并把它传授给其高足、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今文《周易》与《费氏易》有很深的渊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河北景县人。政治家、教育家,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他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四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他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本书讲述了犹太人的智慧结晶《羊皮卷》,由此深入解析了他们的财富秘密,是一本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完善自我的优秀图书。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热门推荐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来自宇宙的未婚妻

    来自宇宙的未婚妻

    一位来自宇宙的未婚妻。迷糊女和好运男的暧昧生活,开始了。“要我说的话,还是妹妹最好了,妹妹啊。”“未婚妻的话也不错吧?至少可以推啊……”“唉?妹妹就不可以推了吗?”“你这混蛋真是……不过我也很喜欢啊……其实我是妹控啊!”
  • 我们的未来在哪儿

    我们的未来在哪儿

    年少无知的我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然而最终的我们只是用逃避一切现实把伤害一点一点的刻在彼此的记忆里。多想问一问我们怎么了,我们的未来去哪了。
  • 未来世界纪实——来自星星的我

    未来世界纪实——来自星星的我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来到未来世界,我可以保证你不一定会觉得这未来多么好,恰恰相反你会有诸多的不爽。之所以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让你对未来失去信心。因为人人都必须相信未来,才会有发展,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这是必须的。我这么说的目的是,当我真的步入未来世界,未来也就变成了现在。现在是多么现实、多么骨感、多么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好吧,你今天能想到的东西,未来都会有,可惜,这些东西却没有一样是我的,因为我没钱,我只有一双手,我可以做什么呢,好吧,我就从捡垃圾开始,融入这个看似美好实则危机四伏的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花开盛夏夏未至

    花开盛夏夏未至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你费尽心机想要得到。你奢求上天对他的爱情。能比一生多一秒。二十多年的普通人生活。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系统。而且是某个人黑心的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就为了缠着你。架空时代。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壹梦

    壹梦

    当丁鸿森走出校园,踏上打工之路,才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地那么简单。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家庭的变故,工作上的困难,并没有把他压倒。且看饱经磨砺的丁鸿森如何在繁华的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青春之无限辉煌

    青春之无限辉煌

    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青春也是童年,对于我来说却是暗无天日的监狱。全班同学都不愿跟我玩,就因为我是全班最受欺负的,喜欢的女孩只能远远的看着。无数次的被欺负的发疯,躲在角落里大哭。无数次的想要逃离这暗无天日的监狱,那刺耳的嘲笑声,鄙夷不屑的眼神。直到上了高中我认识了一群兄弟,我彻底的改变了性格。人活一口傲气,宁死不再低头!不愿来世金辉煌,但求今生亦无悔!男儿情,热血沸腾逆天行!做一世兄弟,铸今生辉煌,背扛半壁青天!你要战,我便战!我有兄弟千千万!
  • 超时空漫游指南

    超时空漫游指南

    能够穿梭于各个时空的周游,以替委托人解决各式各样的疑难问题为生。而在一次偶然契机下,他竟意外地发现了潜藏在各个时空背后的惊天大阴谋……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