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金与地理大发现
十五世纪的欧洲,出现了黄金短缺的现象,黄金的花用远远多于储存,正是黄金的短缺,成为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直接诱因。这一点,哥伦布在给西班牙国王裴迪南与伊莎贝拉的信里就写得明明白白了:“……你也会得到更多西班牙名下的主权、财富以及市民。毫无疑问,那些土地有很多黄金。”
所以,亚当·斯密就谴责新大陆的探险家的动机是“神圣化的黄金渴望”。比如,西班牙探险者皮萨罗毁灭了秘鲁的印加帝国后,获得了将近5吨的黄金。
不可否认,15世纪之后,欧洲的商人和封建主都狂热地追求着黄金,而开辟新的土地则是满足他们这一欲望的有效途径。地理大发现和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哥伦布最早阅读的一本游记书就是《马克·波罗游记》,并且对游记里介绍的“中国遍地是黄金”特别感兴趣。当时的欧洲人,已经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的预言,哥伦布相信地理学家托斯卡涅利说的“一直向西航向,就能到达那个出产各种香料和宝石最多的国家”。
哥伦布的航行计划得到了西班牙皇室的支持,正是新大陆的黄金诱惑,才使得西班牙皇室愿意资助哥伦布远航,商界的代表们也慷慨解囊,给以资助。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由“圣玛利亚号”、“平塔号”和“尼雅号”三艘海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远航。在10月12日,虽然他们没有到达中国,却到达了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抵岸后,哥伦布领着全体船员匍匐在地,感谢上帝的恩赐。虽然哥伦布的这次航行没有找到大量的黄金,之后的几次探索也一无所获,但是新大陆的发现,使随后几百年的欧洲殖民统治者像是饿狼一样扑了进去,他们为了掠夺美洲的黄金,制造的恐怖场面和使用的残酷手段都足以令人心惊胆寒,因为他们的心中牢记这哥伦布的名言:“黄金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东西……有了黄金在世界上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新大陆的发现把欧洲人的视野引向全世界。1518年,一位叫做麦哲伦的葡萄牙人开始了他向东方探险的计划。1519年9月,他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起行,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到达巴西。后来,船队又到达菲律宾,经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重新返回了西班牙。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欧洲人也开始随着麦哲伦的航线纷纷来到美洲、亚洲、非洲,开始认识到除了欧洲大陆之外的地方,从此开始对这些地区的野蛮甚至残暴的征服和掠夺。在那些地方,他们寻找了宝贵的黄金,打开了财富的大门。16世纪期间,渡过大西洋的金、银数量,比起15世纪末叶全欧洲所拥有的金、银数量还要多得多。
欧洲人牢记的哥伦布的那句话,后面还有一句“甚至可以让灵魂升入天堂”,那些掠夺者、文明的毁灭者,他们的灵魂真的能升入天堂吗?还有,他们的国家会因为黄金的增加而变得富有和强大吗?实际上,人类在黄金面前表现出来的贪欲,往往是自我毁灭的开始。
比如,新大陆黄金的最大输入国当然是西班牙,它没有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而是频频面临破产境地,因为突然增加的巨额财富使西班牙挥霍无度。结果,西班牙仅仅成为一个黄金的中转站,把新大陆运来的黄金再运到别的地方去。由此看来,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一味地占有财富,往往让人迷失方向。
6.风靡世界的“淘金热”
黄金的魔法是无边的,一般发现黄金的地方,都会引来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的关注。比如,澳洲原来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地方,但是在1851年发现了黄金,竟然有四分之一的英国人抢着购买船票赶赴澳洲,使澳洲成为有名的“黄金海岸”。
19世纪,是世界淘金热频发的时期,首先上场的就是俄罗斯的淘金热。
1823年,俄罗斯的乌拉山金矿的产量还不到2吨,到了1830年就增加到了5吨以上。紧随其后,西伯利亚也发现了大量黄金,1842年的年产达到11吨。
到了1847年,俄罗斯的黄金产量占了全世界黄金产量的60%以上。1914年,俄罗斯的黄金年产量高达60吨。
但是俄罗斯的黄金开采并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狂热,因为俄罗斯黄金的发现靠的是组织良好的奴工,信息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自然没有引来过多的关注。
而在美国加州等地就是另一幅景象了。1848年加州发现黄金,到了1853年,已有10万人涌进加州,其中包括2.5万名法国人和2万名华人,年产量不久就达到95吨。
“GOLD RUSH”翻译成中文是“淘金热”,在英语里的意思是对金子的向往,美国的“淘金热”是风靡全世界的一场对金子的崇拜。这次淘金热通常是指美国西进运动之际,美国移民萨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之后就有敢于冒险的商人、操纵者和土地投机家布兰那把金矿发现的消息扩大到了全世界。
美国建国之后,大批移民为了开拓新的生活疆土,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19世纪20年代开始,移民们开始越过密西西比河,进入到美国新扩张的地区,4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
金矿发现后,整个美国都沸腾了,全世界感到震撼无比。距离加利福尼亚州最近的圣佛朗西斯科首先感受到了淘金热的冲击,几乎当地的所有企业都停止了营业;海员们不再出海,把船只抛弃在了圣弗朗西斯科湾;士兵们不再服兵役,离开了营房;仆人们不再安心工作,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农民们不再耕种;工人们也扔下工具;公务员们也离开写字台。所有的人都涌向金矿的发源地。这股热潮一直席卷到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俄勒冈以及南部的墨西哥,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使加利福尼亚的人口猛增。
自1854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开始呈下降的趋势,黄金的产值下降。
第二次采金热是50年代在科罗拉多发现金矿到70年代在内大华发现金矿,这个时候采集的矿种也开始增多,并不仅仅局限于金矿,并且这场采金热使美国作为最大的产金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898年。技术上的发展,更是使得商人、工业和企业家纷纷成立采矿公司,并逐步控制采矿区。
到了1859年,随着美国加州、澳洲、俄罗斯、西伯利亚源源不断地开采,世界黄金产量一年便高达275吨,是18世纪平均年产量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当时10年的黄金产量就比得上从哥伦布到1848年这356年间的黄金产量。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美国克朗代克河、科罗拉多和南非陆续又有金矿开采。
从19世纪延续到20世纪的淘金热,使全世界的黄金产量前所未有的增加。
以美国的淘金热为例,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美国社会的衣食住行陡然变得紧张,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也没有办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品价格上升等,但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7.“金本位”制的出现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这一约束条件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西方国家并不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大致说来,它开始于1870年到1890年之间,伴随着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逐渐向单一的金铸币本位制过渡而形成。
具体来说,它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和黄金建立起固定的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其现实运作基础在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了金铸币本位制,继而使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但是,在金本位制度中,流通中的货币并不仅限于金币,还有其他辅币和银行券等。
英国在1821年最终决定采取金本位制度,而其他国家最终确立金本位,得益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剧增。因为黄金产量的增加,使那些采用金银复本位或银本位的国家,可以大胆地抛弃银,不愁无法兑现黄金。到了1876年,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除了中国和印度仍采用银本位制外,像法国、德国、美国等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对当时第一金融帝国英国最为有利,像今天的美元一样,英镑是人们最先选择的货币。由于黄金储备是不产生收益的,英格兰银行以其最佳信誉降低黄金储备标准。1913年,该银行持有黄金1.65亿美元,而法兰西银行是6.78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则需要13亿美元。
概括起来,金本位有三个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入输出。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充分发挥了世界货币的职能。当然,在国际金本位时期,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支付不是通过贵金属进行的,而是借助于各种货币形式。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的“货币不过是一定量黄金的名称”,很好地概括了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虽然黄金自古以来让人迷恋,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银始终扮演了主要的金钱角色。随后,银的两个劣势开始变得明显:一是银缺乏金的魅力,银会比较快生锈变色,无法像金那般引起众人极度强烈的欲望;二是银的体积比金大得多,因此运输成本很高。
从美国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50年中,金本位制度如日中天,扮演了财富代言人的角色。显然,自古以来人类对这种闪耀金属的原始信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段时期黄金充分配合工业和金融发展需求,天衣无缝地融合到了一起。
在那个金本位最美好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几次大的金融危机。
1890年,英国最有名望的霸菱财团投机阿根廷失败,面临破产,急需400万英镑,而英格兰银行基金储备竟然不到1100英镑。后来,俄国、法国央行和金融大财团罗特希尔德家族与英格兰银行通力合作,有效解决了这次危机。这次事件的影响之一是,日后欧洲遇到类似危机的时候,各国都是通过相互支援共克时艰。
但是,当时的美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欧洲人的眼里,美国和阿根廷没什么区别,也只是一个新兴市场罢了。因此,当1895年美国黄金储备跌到900万金币时,美国人只能自救了,而救星是美国的大金融家皮尔庞特·摩根。当时,他闯入总统办公室,对焦虑万分的克利夫兰总统等人说:“今天将有一张1000万美元的汇票要求承兑,不到下午3点,一切就完了。”然后,摩根提出自己的银行和伦敦的罗特希尔德家族筹集350万盎司的黄金,作为交换条件,美国财政部发行价值6500万美元的30年期的黄金债券。最后,市场平息下来。
一时间,金本位再次得到空前重视,人们对它更加顶礼膜拜。不过事后的深入研究发现,国际金本位制的成功可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当时英国的一位政治家迪斯雷利看出了这一点,深有感触地说:“把英国的商业优势与繁荣归功于我们英国采行金本位制,世界上再没也没有比这更虚妄了。英国的金本位制不是英国商业繁荣的原因,而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