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3100000007

第7章 悟性无处不在(1)

悟性,是一种超常的直觉。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它是与规律的一种自然妙合,发问题之宗旨,感现象之根源。科学家发明创造,文学家吟诗作赋,艺术家独具匠心,都是在开悟之后,即有所得。有人的思维活动就有悟性,悟性无处不在。悟性就像一颗颗闪闪的繁星,在我们的人生活动中放出灵动的光芒。

一学习离不开悟性的大开大合

当老师的经常听到学生说:“我上课听起来全懂,可一做作业就不知怎样下手了。”究其原因,这样的学生缺乏学习的悟性。一般来说,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所谓悟性,其实就是感知能力,也就是凭借原有知识和生活积累感知事物,领悟实质,发现规律的能力,即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悟性越高,视野越开阔,思维越灵活,方法越巧妙,学习能力越强。

1.感悟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力

自古以来,论治学之道,很多都是讲勤学、苦学,这自然是对的。但真正要达到更高的境界,仅仅停留于勤、苦不行,还必须悟。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引用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却往往忽略了下面的“行成于思,毁于随”。思是悟的过程,悟是思的结果。勤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当然,思而不勤,也根基不牢。归根到底,还是孔老夫子说得最全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学与思的关系讲得太清楚了。

然而,就大多情况看,应该说悟比勤更难。“衣带渐宽终不悔”还比较容易做到。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不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境界了。有的人读书不可谓不多,治学不可谓不严,但皓首穷经,终身无所创见,无所突破,原因就在于缺一点“悟”上。

悟,不是唯心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悟是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研究而出现的升华。这里最为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社会实践经验中而汲取的丰富的学养。比如,历史上研究《资治通鉴》的名家学者可谓多矣,但是像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那样领悟、体会深刻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读一读他对《资治通鉴》的批注,学一学那字里行间中博大精深的思想,汪洋恣肆的文笔,足以令人倾倒。毛主席如果没有他那丰饶实践的积淀,包括长期斗争的实践、领导革命的实践和治理国家的实践以及渊博深厚的学养,恐怕读书再多也悟不出如此深刻、深邃的道理来。

所以,学习重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更重要,通过学习善于领悟其中的内涵和道理,并用以不断指导、修正和提升自己就尤为重要了。

当前,新的学习理念已初步形成,这个理念平台的构件主要包括:“终身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团队学习”,“学习的资源意识”,“研究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场学习观念革命越彻底,提升学习力的社会基础就越优越。这种全新的学习理念中更是离不开感悟力。研究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等理念,离开了感悟力是不可想像的,没有感悟力何谈研究,没有感悟力怎能“反思”?

感悟力在提高学习力中的作用不言自明,提高学习力必须重视感悟力的培养,感悟的提升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力。

实践在人生修养中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防止盲目实践。每做一事,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既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又要想到最后的结果。要像曾子那样,每日都要自我反省:为人谋事是否尽了力;与朋友相交是否做到了诚信;老师所教的知识是否复习巩固了。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收获。

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世界权威数学家陈省身的生平事迹。陈省身是美籍华人,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对数学有着极浓的兴趣。为给祖国争得数学大国、强国的地位,他19岁就到美、英、法、德等国去游学、讲学,结交世界数学名流,攀登数学高峰。1934年他到德国汉堡,仅一年时间就完成《关于网的计算》等两篇博士论文。1943年他在美国普尔士顿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1948年他入选美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在十年中复兴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学,形成了美国微分几何学派。

1961年他被推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2年9月陈省身首次偕夫人回国。1984年5月他荣获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当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2004年6月,他又众望所归摘得了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首届邵逸夫奖,奖金100万美元,并且南开大学又给他追加了100万美元。陈省身先后所获国际荣誉不胜枚举,如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意大利Lincei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者等。他还以自己的成就被国际数学界尊称为“微分几何之父”。2004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所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对全人类的贡献。

尤其可贵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陈省身就把自己的后半生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的著名的“陈省身猜想”,并身体力行,把所获沃尔夫奖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创建南开数学研究所,致力于培养中国数学高级人才。陈省身的成功,是因为他少时就有浓厚的数学兴趣,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矢志不渝地终身研究,往往能在固有知识的基础上悟出新东西,更上一层楼。

悟是一种灵感,而灵感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刻苦钻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迸发闪现出来的。灵感的突出特点就是一闪即逝,只有那些功底很深的有心人,才能捕捉住它。陈省身就是这种人。值得我们深省的是:陈省身一生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和众多殊荣,而且又具有足以令世人景仰的崇高品质呢?我们说,答案就在他的名字中。他以“省身”二字作自己的名字,就是以曾参“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不断激励自己,时刻修养自身,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人生。

陈省身对数学有浓厚而执著的兴趣,把研究数学作为自己终身修身的生活方式。陈省身亲切地把南开数学所比作自己的第三个孩子,足见他对数学感情之深。2003年,他还自费两万元亲自设计印刷了一批数学挂历,定名“数字之美”用以推广数学科普知识,引发学子们对数学的感悟。

亲爱的读者,你也想成就辉煌人生吗?请你也像陈省身那样在修养的道路上坚持实践、坚持探索、坚持不懈地“自省”、“自悟”吧。

2.学习好的人,必定是悟性高的人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坐在同一间教室在同一时间听同一位老师上课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咋就这样大哩!比如学习语文时,同一篇文章,甲已经深得要旨,乙仍不知所云;同一句妙语,甲已经会心一笑,乙仍不解其味;同一个问题,甲一点即通,乙启而不发。这其中固然有基础的原因,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如注意力不集中等,但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有差距的,就是悟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思维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则将“悟性”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换句话说,人对事物的领悟能力就是悟性。

一个人的领悟能力强即悟性高,就能够既快捷又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成绩提高得必然快。

这里以学习语文为例。中国语文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拙辞或孕于约义,庸词或荫于新意”。人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底蕴处、精妙处进行品味、玩赏,对那隐含在语言深层的用意仔细揣摩,并进行逻辑思维,进而辨得曲折是非,理解其内涵、主旨。若具有了从已知求未知,从少知到多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领悟力即悟性,学习者自可获取深层的知识。有了悟性,简单的文字符号,就有了生命力,成了情思之花,有了悟性,天地万物就有了情趣灵性,成为佳词丽章。悟性高就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而解决未知问题,学习当然好。

有一位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在最初学习法语时效率不高,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了法文版的原著和法文字典,然后用他所娴熟的英语同新学的法语作对比。由英语而想到法语,结果仅用五个月时间,他便能初步看懂法文著作了。这位研究生可以说是一位悟性较高的人。

毫无疑问,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在学习数理化知识时,也同样可以运用对比联想以帮助理解和记忆,把那些互相对立的定理、公式和规律归纳在一起学习。比如遇到正数和负数,实数和虚数,乘方和开方,微分和积分等相对立的概念,就可以进行对比联想。又如在记忆圆锥曲线时,采用对比联想法去理解和记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焦点、顶点、对称轴离心率等性质,效果相对会好一些。

我国诗人王维写过这样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子中所描写的景象都是常见的,而王维从“直的孤烟”,通过对比联想,想到了“圆的落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动人景象。

1986年8月,广东省韶关市的一名女中学生因发明了“任意角等分仪”而荣获了联合国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青年发明家”奖。

最初,这位女中学生研究“任意角等分仪”时,想了许多办法都不满意。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几个等腰三角形连接起来像一把扇子,于是她把扇子和她所要研究的“任意角等分仪”作了对比联想。她通过联想发现:打开扇子就可以看到许多等分角,扇子的轴就是几个角的公共点,从而她联想到了等分角的办法。

经过进一步研究,她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开一条导向槽,用一枚大头针固定,公共顶点就可以沿槽任意移动,这样也就可以任意等分角了。就这样,一位中学生发明的准确而简单的“任意角等分仪”在联想中“问世”了。

悟性高是学习好的根本保障,学习好的人必定是悟性高的人。

3.学习必须具有触类旁通的悟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你学骑摩托车。学会了俄语,有助于你学英语。学会滑冰,有助于你学滑雪。在家养成了整洁的习惯,在单位也差不到那去。这种现象叫学习迁移,技能、知识、情感和态度都可以迁移,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悟性。

学习迁移的悟性早已为人们所知,我国古人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从心理学上讲,“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所以都是学习的迁移现象。

学习的本质就是能力(外显)和倾向(隐含)的良性变化。

学习是用知识营养自己、塑造自己、装扮自己的过程。如果知识是“符号”,那么学习就是将“符号”转变为“资本”的过程,这个“资本”就是智慧。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中,没有悟性的参与是不可想像的。融会才能贯通,这就需要“悟”。举一反三,没有悟性绝对做不到。学习任何知识,不在于记住了哪个知识点,而是建立一个相互通达的网络,因为每个知识点都不是相互绝缘体,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这就要求学习者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领悟力,即悟性。这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转化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外语学习就需要触类旁通,很多人都怕同时学几门语言会相互混淆,其实只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和要领,不但不会影响原来的学习,反而可以取得相辅相成的作用。西班牙语中许多看似很长很难的单词,其实都与英文惊人地相似,而且语构相同的单词,它们的变化也相同,可以说记住一个,也就记住了一组。你会碰到比较陌生的西语单词,如果它又正巧与英文中的兄弟是双胞胎的话,那就为你的西文词库中添加了一个新成员,至于读音你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西语的每个字母都有其固定的读音,所以只要将语音学完,看着单词就能够立刻读出来。

再如数学,更需要融会贯通。有这么一个智力题,一共有10棵小树苗,要求是栽五行,每行四棵,怎样栽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每行四棵,栽五行,得20棵小树苗才够用,这是我们马上能想到的。可偏偏是10棵小树苗:这就要求一棵顶两棵用,也就说每一棵既是这行的一个,也是另一行的一员。从许多的几何图形中我们发现五角星的每个交叉点都互为两个边的公共交叉点,恰好10个点:每条线上都有四个点。问题解决了。

如果我们不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钢琴演奏家郎朗说,学琴没悟性打一百次都没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悟性的参与是不可想像的。

同类推荐
  • 古申论

    古申论

    《古申论:全本〈东莱博议〉今译》主要内容:《博议》在当时传钞者众,辗转沿讹,故虽宋元旧本,误字甚多。今参合明本、元本、文澜阁本及平湖胡氏所藏宋椠本,悉心雠校,无虑数过。第各本讹谬错见,不能定从一本。欲分载异同于逐句之下,又苦文繁,碍于循览。且《博议》非周秦古书之比,字句得失,按文义而可知。故今参校诸本,舍短从长,衷于一是,不复分注,以便观览。其有字义可疑而各本皆同,无从质正,如“苟惟不然”,“惟”疑作“为”,《盗杀伋寿》篇末疑脱误之类,悉仍其旧,不敢臆为窜改,以贻“壮月牡丹“之诮。
  • 做一个会赚钱会处事的男人

    做一个会赚钱会处事的男人

    本书内容包括:规划:成功男人的一生是用心绘制出来的、自荐: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只“潜力股”、勤奋:老天从来不让“笨小孩”吃亏、诚信:信誉是跟随男人一辈子的资产、度量: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出来的等。
  • 心灵没那么累 幸福没那么远

    心灵没那么累 幸福没那么远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来由的突然什么事都不想去做,或者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提不起精神,心理被压抑得快要窒息了。这就是心累的感觉。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累。心累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甚至会危及生命。本书抽丝剥茧般地分析心累的原因及其对身心、生活和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出7种为心灵减负的有效方法,是让读者重焕激情的心灵鸡汤。
  • 听话是水平 说话是艺术

    听话是水平 说话是艺术

    生活中有很多人确实存在不会倾听的问题,否则也就不会有“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了。倾听往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深远,也更有意义。如果你听不准对方的话,就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麻颐,也会影响人际交往;如果你听不出对方的弦外之音,那么你可能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或者因为自己的无礼而触怒对方。所以说,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会听是一种水平,那么会说则是一种艺术。说话的最终目的就是说服他人,说话是实睨自己目的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一个口才好的人可以抵得上百万雄师,更可以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从古至今,那些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大多也是口才卓越的人,普通人要想有所作为,更需要在说话上下功夫。
  • 打开心灵的锁

    打开心灵的锁

    打开心灵的锁主要内容:沉重的锁围绕着你的心灵,让你的心灵受到积压,使你的头一片空白,没有哲理,也没有智慧。只有打开那把锁,你的灵才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热门推荐
  • 深夜迷宫

    深夜迷宫

    林墨的人生本应如水一般索然无味,但不知从何时起,这水变成了海,惊涛骇浪,周边更是风起云涌。而这一切,竟是因为一个U盘。这U盘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让一无所知的她,一夕之间走入权力的深渊。
  • 重生之九天仙魔

    重生之九天仙魔

    因遭忌而被同门害死的修仙小菜鸟萧潇重生回被带走的前五年,原本纯良的软妹纸立时变得冷血无情,依靠九天仙魔诀遇神杀神,遇鬼杀鬼。什么?天道?姐才不怕。左手空间,右手异能,且看女主如何从一个小白一步步走上巅峰。
  • 师父养成史

    师父养成史

    师父陨殁,徒弟千辛万苦找回师父魂魄并封在了一颗“蛋”里,慢慢终于把师父给“养大”了……
  • 小蛇后(大结局)

    小蛇后(大结局)

    啊——一声惊叫扰醒她的好梦,丫滴,哪个不要命的敢打扰本小姐睡觉。耶,不对劲。美丽无双的她怎么变成了一条小白蛇?难道穿了?穿就穿呗,看在这条蛇身份尊贵的份上。她就接受这个荒唐的穿越。但是她拒绝作个善良得欠扁的六岁白痴公主,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冷弯弯。拍拍屁股,她走人。六岁的小丫头也能掀起惊天巨浪,也能将世界玩于股掌之间。救雪狼,收小狐,降紫貂,捉金蛇。咱们半人半妖闯天下。耶,这个调色盘老女人居然想打自己的主意。很好,整不死她。可是这男人是谁?居然敢阻挠她整人的乐趣,找拍。不过看在他皮相不错,她就勉为其难让他用一生的岁月来赎罪吧。他是月焰国尊贵的太子,俊美无俦,一双紫瞳勾人心魂,冷傲无比。将众女子爱慕的眼神踩在脚下,岂之,无意的举动却引来一个火爆的小丫头。却偏偏比妙龄女子更吸引他的目光,她究竟是谁呢?视频http://www.*****.com/?p92/v_ODQ3MjIxNjk.html?pstyle=1
  • 黑道雄途

    黑道雄途

    黑道是刀光剑影的路,是一条用鲜血染红的路,是一群年轻人捍卫尊严的路,是一条为了守护爱情的路。
  • 嫁得晚也嫁得好

    嫁得晚也嫁得好

    海蓝姐姐的宝盒系列之一《嫁得晚也嫁得好》又名《爱慢慢爱满满》,为大龄未婚女及她们的父母亲人带来慰藉和启发,鼓励大龄未婚女自立自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投入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爱世界,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并收获了美满爱情婚姻的故事。
  • 不怕辜负青春年少

    不怕辜负青春年少

    苏漓,a市金牌大学的新生,她家境一般却有倾城之姿;他顾临城,国际型公司的宝贝少爷狂放不羁,放言说一定要追到苏漓却始乱终弃;他成祁,苏漓的青梅竹马说要守护她一辈子最后还不是为了利益出卖她。她,是苏漓的好闺蜜却背着她干尽坏事。她怨上天不公却只能接受现实,这就是她苏漓的人生吗?不,不仅如此。
  • 杗桷道:沙蒿一样的八零后记忆

    杗桷道:沙蒿一样的八零后记忆

    一个没有幼儿园的童年,一个没有游戏机的童年,一个没有电的童年,一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童年,是怎样的一种童年?是幸福还是艰辛?是财富还是缺陷?一个没有校车,没有书包,没有铅笔的小学时代,一个每天步行五里地的小学时代,一个放羊、放驴、打草的小学时代,是怎样的一种小学时代?一个每天骑行十公里的中学时代,一个每天中午啃干膜的中学时代,一个聚众斗殴、喝酒抽烟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种中学时代?一个每天饿着肚子上课学习,一个连一毛五的包子都舍不得买的高中时代,是怎么样的一种高中时代?一种被时间遗忘的80后生活,一种不会再在中国大地重现的80后生活,一种独一无二的80后成长,是幸福还是苦难?是财富还是缺陷?
  • 尘世烟火

    尘世烟火

    曲若烟是个与玉有太深缘分的人,因为玉她来到另一个时空,遇见自己命中的缘份。只是世事纷繁,她不要长存浩命只求自在逍遥。人又怎能与天相抗?这是人们想来尊崇的话,从未有人敢尝试过。而人若抗天又能如何?且看她如何在未知时空中步步高升,缠斗天命。*?゜??*:.?..?.:*?'(*?▽?*)'?*:.?..?.:*?゜??*大家叫窝白白便好,第一次写文还希望大家支持qwq有意见求委婉跟窝提出,文中有语病还希望指出,总之有道理嗒窝回尽力改嗒!mua!作者企鹅1195827522欢迎交流,验证问题答案是扶摇皇后里的话,查查就知道啦q?w?q文内有引用我会注明嗒v
  • 月伴湾

    月伴湾

    一个人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岛”,开始了漫长的大学生活。所有的事物由陌生到熟悉,由欢喜到沉默,由误会到相知。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高高悬挂着的明月和那一湾幽深的河水。一座月亮岛,一汪月牙湾,一轮爱听故事的月亮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