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品牌,让中国制造微笑起来
我们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中国制造进入了全球供应链,尽管仍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制造环节,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但我们要看到,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和品牌还被发达国家把控,中国企业还较弱。全球每两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中国。然而,国产运动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有几美分之差,两者的销售价格却相差数倍。我们出了这么多的力,到最后只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得很少的钱,为什么?因为我们手中没有品牌、没有技术,所以也就只能担当一个“搬运工”的角色。中华民族的经济复兴靠的是科技创新和品牌的支撑,靠的是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和运营能力。
——摘自2009年8月8日金志国在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为什么中国在资源、环境、低价劳动力等方面付出很多,分享的财富却寥寥无几?
苏州贴牌生产了全世界63%的鼠标,出口价格是4~5美元,而贴上外国牌子,在美国的销售价格达28美元。富士康为苹果公司生产iPhone,每台只能获得11美元的代工费用,在市场上iPhone手机的售价高达600多美元,而且还供不应求、遭遇抢购风潮。
中国出产的领带,占据着国际市场30%的份额,然而产值却不到10%,利润更不到5%。
南方地区贴牌生产全球三大男衬衫品牌40%的市场份额,平均每件出口价格8美元,贴上国外牌子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每件70~120美元。中国出口的衬衫一件只有0.3~0.4美元的利润。
在海外,中国制造的微波炉最低售价18美元,甚至更低。2009年,中国企业外销微波炉超过3000万台,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巨量数字。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走向海外的3000万台微波炉有多少是自有品牌,又有多少是代工?事实上,3000万台的外销微波炉,90%以上是代工,10%以下才是自有品牌。
这些都是缺乏品牌导致的后果。
行动指南
没有品牌,只能当“搬运工”。产品走出去、品质走进去、品牌走上去,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化、国际化的路径与图腾。
3月2日
相信品牌的力量
品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向上的“力”,也就是品牌的溢价能力。在面料、做工、功能完全一致的前提下,路易·威登的包每个可以卖好几万元,而没有品牌的包最多卖几百块钱,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另一种是品牌的横向力、拓展力、生命力,它会带来市场的扩展和数量的放大。我们销售啤酒,实际上赚的不是售卖产品的钱,赚的是品牌与文化的附加值。
——摘自金志国在青啤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松下产品的很多经销商是从爷爷辈开始做起,一直到孙子辈还在做松下产品的经销与代理。这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商业感情,也是一种难以撼动的品牌力量。
青啤编撰的《在麦田呼吸啤酒的香气》一书记载了一则“一家三代经销青啤”的故事。香港商人李广林,他的家族与青啤渊源颇深,是典型的“子承父业”的“青啤世家”。1945年,李广林的祖父开始经营青啤,在国货最艰难的日子里,老人始终未放弃。而从父亲手里接过生意的李广林依然坚持经营青啤20余年,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忠诚”诉说着一家三代与青啤的不解之缘。如今,李广林经手的青啤销量成倍增长。这个铺面不大的寻常杂货店,已在老街上经营了几十年。“好的品质、好的品牌,就一定会有好的市场。”这是李广林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李广林的经历只是众多经营青啤的香港商人的一个缩影。20世纪70年代末起,青啤在香港的销量持续上升,到了80年代,逐渐由最初的“大排档”跻身中高档市场。经过多年的品牌经营和积累,青啤得到香港权威杂志《Super Brands》的认可,并多年入选该杂志评选出的“年度香港市场超级品牌”。
行动指南
品牌的拓展力和生命力,是指经销商愿意把产品的经销权当做一种有形资产去代际传承、恒久经营。
3月3日
品牌要塑造个性
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实是一个心智注册的过程。要与消费者沟通,不断地沟通,有的沟通是通过广告,有的沟通是通过产品,有的沟通是通过活动,有的沟通是通过终端。我们知道,奔驰代表舒适,宝马代表愉快,沃尔沃代表安全,这些车就如同人,卖的是个性,虽然别人也具备这些特质,但是他们长此以往地宣传,大家就认同了他们的个性化价值。
——摘自金志国著作《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背景分析
单就啤酒消费而言,差异化程度很小,啤酒企业要靠品牌故事、品牌个性去培育忠诚消费者。
“青啤最宝贵的,是在百年时间内积淀的质量和商誉。”在位于澳门半山腰的宽敞住宅的客厅中,已是耄耋之年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对青啤这样评价道。亲眼见证了青啤从走出国门到蜚声国际的不凡经历,更让这位商界名儒对它倾注了深情和希望。
百年品牌、优良品质,这就是青啤品牌的优秀品质。不过,伴随着岁月的更迭,青啤人逐渐认识到品牌的老化、弱化现象,随即通过多种营销行为拼力再造青啤的品牌个性,力求将之塑造成时尚、激情、快乐的消费品牌。
“产品同质化、营销雷同化的时代,如何打造品牌的差异化?产品、品牌都要有自己的个性,消费者选择某一品牌就是因为喜欢它的性格。要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到你的独有优势,感受到你的鲜明个性。”
如今,金志国这样总结青啤的品牌个性:“啤酒是一个释放激情和活力的产品,青啤一直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创造快乐。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在消费者面前提到青啤,消费者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百年品牌,联想到激情,联想到高品质。”
行动指南
塑造品牌的个性,让个性决定品牌差异。
3月4日
品牌要保鲜
品牌既要积累,又要保鲜,只有不断地增强其新鲜度,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什么是“青啤”这个百年品牌的新鲜度?就是年轻、时尚、激情、活力。品牌这个核心资源关键在于其新鲜度,保持其新鲜度的能力就是品牌的运作能力,也是拉动消费的关键。如果品牌资源失去了新鲜度,就会丢掉顾客,品牌资源就枯竭了。
——摘自金志国著作《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背景分析
青啤,始建于1903年,已有108年的历史。
2003年,青啤做了一个关于品牌的重新定位,就是希望青啤未来能够更加年轻,更加时尚。青啤当时就作了一个决定:“百岁归零”。如此算来,青啤现在应该是8岁。
100年的历史,有优秀的一面,比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时间长河里沉淀之后形成的酿造技术,但也会给人造成这是一家老企业的感觉。过去一说青啤,大家就认为是“老牌子”,但这其实并不是青啤最想要的。“老牌子”能给人带来经典和正宗的感觉,但是一些年轻人会觉得“老牌子”离自己很远,是父辈消费的东西。
如今是年轻人为主力的消费时代,啤酒必须以更年轻化的形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必须给历史感太强的青啤注入激情与活力的元素,打造一个“传统、经典”与“激情、活力”融为一体的个性化品牌,让青啤来一场品牌年轻化革命。
青啤“百岁归零”是一种品牌战略,是青啤基于“激情成就梦想”的核心理念,基于青啤年轻化、时尚化、活力化的品牌形象而提出的战略选择。同时,“百岁归零”也是一种从零起步的空杯心态,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成就、更多的荣誉。
要有选择地传承好的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永远和当今主流消费者保持最紧密的联系,使青啤的品牌永远年轻化。只有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青啤才能在新时代中重焕青春。
行动指南
敬畏消费者,让消费者感动,永远与当今主流消费者保持最紧密的关联,这是品牌保鲜的秘诀。
3月5日
品牌“保鲜”考验运作能力
品牌是一种资源,真正的品牌价值体现在品牌运作上,运作能力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我们不缺品牌,我们有很多的老品牌,但现在它们的运作能力不够,使得品牌自身不能保持新鲜度。品牌一定是做出来的,而不是靠历史堆砌出来的。
——摘自2009年9月17日金志国在环球企业家俱乐部主题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金志国常说,企业的基业长青仰仗四个“新鲜度管理”:其一,组织新鲜度,在转型中参与全球供应链,要能够适应全球供应链组织形态的要求,保持组织在新背景下的新鲜度;其二,文化新鲜度,保持公司文化的新鲜度,以兼及天下的心态参与全球合作;其三,品牌新鲜度,要保持品牌的年轻、时尚、活力;其四,产品新鲜度,一定要在全球供应链上保持新鲜度,运行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2005年是青啤的嬗变之年。在青啤的工作目标中,“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已经被置于“三大转变”的首位,“走进市场、倾听客户”成为青啤人的自觉行为。
金志国认为,商界的竞争正在朝着强调全方位的整合效应的方向发展,即“结构性竞争时代的到来”。这方面突出表现就是: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固守传统的单点优势,而是从产品创新、品牌运作、营销整合、渠道深耕、组织体系、价值链重构以及有效配置全球资源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较量。这最终会产生一种有着“全链合强效应”的新核心竞争力,从而凸显出品牌在市场上的“结构性竞争优势”。
行动指南
品牌保鲜,是系统能力在发挥作用,是公司整体运作能力的展现。
3月8日
品牌要打“组合拳”
一家公司,一个品牌,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啤酒行业的大公司,旗下都有多个品牌,甚至数百个品牌的组合。在啤酒行业,品牌组合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旗下有几个品牌,形成了合理组合,比如喜力、嘉士伯、AB、朝日这样的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另一种是像英博那样,旗下拥有300多个品牌,在品牌战略上与其他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不管怎样,无论是区域品牌还是全国品牌,一定要能对市场产生足够的黏合性、亲和力,唯有如此,消费者才会选择你的品牌。
青啤实施“1+1”的品牌战略,前一个“1”是青啤主品牌的影响力,后一个“1”是它的亲和力,用亲和力带动影响力,形成亲和力、影响力的整合力量。
——摘自2008年8月4日金志国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谈话
背景分析
中国啤酒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分割性比较强,因此区域的亲和力也比较强。以华润为例,区域性的品牌是华润雪花最初发展的重点,后来华润在每个区域都设立了一个主打品牌,并且主打品牌在本地市场都是占第一位的。但中国市场如此大,迫切需要有全国性的啤酒品牌出现。为了将雪花塑造为全国性品牌,华润甚至不惜以雪花去覆盖曾经并购得来的一些区域强势品牌。
反观青啤,此前已经明确提出了“1+3”品牌战略,而在区域市场,采用微观运营模式,采用“1+1”的品牌模式,第一个“1”是青啤发挥影响力,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第二个“1”是第二品牌,比如山水、汉斯、崂山等,产生亲和力,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通过品牌聚焦实现差异化。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青啤前四大品牌销量占总销量的94%。
金志国的基本观点是,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和低成本战略不是独立、割裂的,有的时候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
对于中国啤酒企业来说,品牌的竞逐终是大势所趋。
行动指南
品牌差异化实际上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正因为如此,品牌组合建设很重要。
3月9日
看有形,重无形
资本市场中的联姻看重的是一家公司通过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那是一种跨地域、跨空间的交易。有形资产是消耗型的,每年都在减值,无形资产的积累每年都是在增值的。青啤跟AB公司的交易,AB公司没有到青啤下属的50多家工厂去了解设备情况,它看重的是青啤的无形资产——品牌。
——摘自金志国在青啤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青啤和美国AB公司合作之后,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同时双方存有一种对青啤品牌的价值认同感。双方都认为要对这个品牌进行维护和提升。AB公司的“有形资本”特别是货币资本非常丰富,青啤最大的无形资本就是品牌。
在金志国看来,“最有话语权的是资本,所谓资本不仅仅是有形资本,还有无形资本。一定时期内,无形资本的价值大于有形资本的价值”。
行动指南
无形资本,是一种基于长远、测度未来的美好预期。
3月10日
“品牌力”是赚钱的能力
为什么我总是愿意谈“力”?因为企业要靠一种“力”,这种“力”由多方面的能力体系组成。如果仅谈文化,那是资源,仅谈品牌,那也是资源,我们必须把资源转化成能力,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我们以前说打造品牌是打造一种形象,为形象而形象没有意义,品牌是你的资源,“品牌力”才是赚钱的动力。
——摘自金志国在青啤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