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1500000008

第8章 一场再也不会有的改革(2)

波拉尼一家

彼得·德鲁克第一次见到卡尔·波拉尼的时候,彼得18岁,卡尔41岁。

那是在维也纳,恰好在圣诞节当天。彼得接到《奥地利经济学人》杂志的邀请,参加他们的新年特刊编辑会议。这本刊物的风格效仿英国的《经济学人》,在欧洲大陆的知识界已经崭露头角。年轻的彼得早早就到了会场。会议预计在8点开始,但一直等到9点,大家还在闲聊,年迈的主编也在跟大家聊天,一点也不着急。彼得疑惑地问身边的编辑,为什么还不开会。那个编辑说:“哦,我们在等副总编辑卡尔·波拉尼先生。”

又等了快一个小时,卡尔·波拉尼先生终于到了。他身材高大,拎着一只沉重的箱子。进屋之后,波拉尼先生把箱子往桌子上一倒,倒出来一大堆书本、报告、杂志和信件。然后,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椅子晃悠悠的,似乎承受不了他的重量。

这期新年特刊要发表四篇文章。该讨论些什么话题呢?一位编辑建议讲讲那年夏天在维也纳发生的暴动。波拉尼说:“我们五年前就知道一定会发生这种事情。”要不,谈谈英镑重估?这可是波拉尼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波拉尼说:“我们已经讲了不止一次了。”那么,华尔街股市大涨呢?波拉尼说:“这是资本主义的错觉。”最后确定的题目,都是波拉尼自己早就想好的选题:蒋介石率军北伐,蒋介石、张作霖和冯玉祥之间的斗争将决定中国的命运;世界农产品价格下滑,这预示着世界经济即将进入衰退;俄国的斯大林、列宁和共产主义革命;青年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新思想(《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才出版,估计波拉尼指的是《货币论》中的思想雏形)。

历史总是笼罩在厚厚的阴霾之中,人们又常常严重地短视。只有少数天才,才能目光如炬,像灯塔的光柱刺破乌云,照亮遥远的航线。寄居在维也纳贫民区的一幢破旧公寓中的卡尔·波拉尼,就是这样的天才。

波拉尼一家个个是天才。卡尔·波拉尼的父亲老波拉尼,出生于匈牙利山区的一个犹太村庄。他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名学生领袖,后来又成为匈牙利游击队的指挥官。失败之后,他流亡到瑞士,在那里学习工程,成了一名土木工程和铁路修筑方面的专家。国内政局稳定之后,老波拉尼回到匈牙利,成了“铁路大王”,一度是匈牙利最富有的平民之一。后来,由于过度扩张,他的铁路王国崩溃了。到去世的时候,老波拉尼又变得几乎不名一文。

波拉尼的母亲塞西利亚比他的父亲小20多岁。她是一位俄国女伯爵,也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曾经参与制造炸弹和暗杀的计划。在流亡瑞士的时候,她邂逅老波拉尼,并嫁给了他。老波拉尼败落之后,波拉尼的母亲为布达佩斯的一家德文报纸撰写时装专栏,补贴家用。

卡尔·波拉尼的大哥叫奥托。他和父亲一样,是一位成功的工程师和企业家。1895年,奥托到了意大利,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汽车配件厂,奇迹般地让这家企业起死回生,并扶植了一家新企业,即后来的菲亚特汽车公司。他是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创办了一份报纸《前进报》。奥托很欣赏编辑部的一位年轻人,经常给他提供经济上的援助,这个年轻编辑就是后来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飞黄腾达之后的墨索里尼翻脸不认人,抛弃了当年的恩人奥托,奥托最后成了一个颓废而愤世嫉俗的老人。

卡尔的二哥阿道夫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他20多岁的时候就到了巴西,给一家铁路公司做顾问。阿道夫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遥远、神秘而朝气蓬勃的国度。他相信这里不同于欧洲“腐朽的资本主义”,将诞生一个融洽、自由的新社会。阿道夫倾注毕生心血,帮助巴西修铁路、港口、发电厂和工厂。但在巴西待的时间越长,阿道夫越是觉得希望幻灭。到老年的时候,阿道夫不得不感慨:巴西做得再好,经济也赶不上日本,而文化已经沦为迈阿密的“郊区”。

卡尔的三姐穆希是一颗耀眼的流星。她19岁就自己创办了一本杂志,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自己亲自撰写。穆希提出了“农村社会学”的思想,号召农民合作和社区自治。她的思想在东欧一带影响甚广。铁托年轻的时候就是穆希的信徒。斯大林曾经很恼怒地称铁托是“异教徒”。斯大林是对的。铁托服膺的,其实是穆希的“农村社会学”。穆希是一位美女,她一直活到80多岁,但她提前60年就放弃了自己的才华。但穆希20多岁出嫁之后,便专心致志地养儿育女,对其他一切都不再感兴趣。结婚之后,她一个字也没有再写过。

卡尔的弟弟迈克尔可能是家族里面智商最高的人,他不到30岁就成了爱因斯坦的助手。科学界纷纷议论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大家认为他迟早要拿诺贝尔奖,唯一不确定的是他会拿物理学奖还是化学奖。然而,迈克尔后来改研究宗哲学,而且他反对的正是从科学传统中出来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他也不认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他认为,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人存在的基础是价值和伦理,而非逻辑和理智。我们所知道的,远远多于我们能表达出来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知识”,才是我们需要珍惜的。1986年,他的儿子约翰·波拉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卡尔·波拉尼年轻的时候就叱咤风云,他不到25岁就当选国会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尔投笔从戎,在战争中身负重伤。战后卡尔本来应邀担任匈牙利司法部长,但一场政变迫使他流亡国外。彼得·德鲁克见到卡尔的时候,他正在维也纳的《奥地利经济学人》杂志当编辑。尽管仍然才华横溢,但早已不再光芒四射了。

多年之后,当彼得·德鲁克已经成了一名崭露头角的管理学家。1942年,美国一家女子学校本宁顿学院邀请德鲁克过去讲学,并请他推荐一位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教授,德鲁克马上想到了卡尔·波拉尼。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波拉尼到了美国。就在这所小学校任教期间,波拉尼写出了他的伟大著作《大转型》。

波拉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血腥的时候写作这本书的。目睹残酷的现实,他无法不回忆起美好的过去。从1815年到1914年,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百年和平,这也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涨的时代。为什么一个美好的世界,突然变得错乱和疯狂,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呢?为什么一次世界大战不够,还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呢?

在波拉尼看来,19世纪的欧洲文明建立在四个制度的基础之上。一是各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二是国际金本位制度,三是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四是信奉自由主义的国家政权。在这四个支柱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是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即经济学家们鼓吹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秩序。

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相信市场经济是自发形成的,人们的逐利行为会理性地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根本不需要插手干预。波拉尼认为,这不过是经济学家们幻想出来的乌托邦。他认为,就像种子要埋进土壤一样,经济系统始终是嵌入政治、宗教和社会关系的。市场经济当然是有效的,但它也会带来赢家和输家;在一个社会中,人们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要受到冲击,这就是波拉尼心目中的“双向运动”。市场经济义无反顾地要往前走,社会内部却会有一股力量把它往后拖。

在自由派经济学家看来,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交易的。商品可以交易,资金可以交易,甚至土地和劳动力都可以明码标价,插上草标出售。波拉尼则指出,有些东西是万万不能完全视为商品交易的。土地不能完全自由交易、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交易,甚至连资金的交易,也要受到限制。商品本来就是人们为了交易生产出来的,当然可以在供方和需方之间讨价还价。土地是自然之物,哪里是为了让人们买卖的呢?人是血肉之躯,有悲欢,也有尊严,怎么可以当牲口一样买卖呢?从原始部落开始,人们之所以聚居在一起,就是因为社会要承担起救济、互助和再分配的责任。如果让市场自由主义凌驾于社会组织之上,那就是在人间推行乌托邦。波拉尼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物质上毁灭人类并把人间变为一片荒野”。

如果市场自由主义是一种虚幻,这种虚幻何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而且似乎指挥得宜、游刃有余?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巴里·艾肯格林教授关于19世纪国际金本位制的研究一语道破天机。他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绝大多数男人,尤其是底层民众,都不能参加投票,更不用说女人了,少数民族也一直被排挤在外。在这种政体下,只有精英和贵族们才有发言权,他们当然会支持国际金本位制。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能够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大资本家获益最多。国际金本位制下汇率是稳定的,根本不必顾忌汇率风险。黄金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黄金。提着一袋子黄金,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布宜诺斯艾里斯,都可以畅行无阻。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固定汇率的结果是,国内的经济政策必须跟着国外的经济形势走。如果美国的股市出现泡沫,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以下简称美联储)本应提高利率,但提高利率就会吸引外资流入,美元就要升值,其他货币如英镑就要贬值,美元和英镑之间的固定汇率就岌岌可危了。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前的疯狂泡沫,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美联储为了保卫金本位制,在本该提高利率的时候,反而降低了利率。如果你相信经济自由主义,那么你必须有一颗冷酷的心,无论是看到国内经济衰退,还是大批工人失业,都能袖手旁观、镇定自若。你可以相信,哪怕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再深重,也会有过去的时候,正如你同样可以雄辩地声称,传染病在死了上万人、上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之后,总会逐渐消退。

正是这样一种冰冷的经济学,加上这样一种严重分化的政治结构,使得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高潮,又从高潮走向了疯狂,最后从疯狂走向了死亡。

到第一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民主政体如同解冻的春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首先,原来的贵族阶层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前线的军官大多来自贵族家庭。为了树立榜样,他们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率先倒下。英国军队中25岁以下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在战争刚开始的1914年,就已经有1/4战死沙场。其次,战争夺取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战争之后,劳动力变成了稀缺的资源。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在和资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劳动者发现自己常常能占据优势。为了拉拢民心,工人和妇女越来越多地得到了选举权。再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间打的是壕沟战,双方都躲在战壕中坚守阵地,不敢轻易发动冲锋。士兵们在战壕里无所事事,马克思主义者恰好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进步思想。战后的退伍老兵中,有一大批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

社会结构发生了如此大的巨变之后,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再把国际经济政策放在比国内经济政策更重要的位置上。保增长、促就业成了各国政府最关注的事情。如果要坚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性,那么,有取必有舍,政府将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的金本位制。遗憾的是,在“一战”之后,各国政府仍然觉得一定要回归金本位制才能过上好日子。在这种犹疑不决之中,各国的经济政策跌跌撞撞地向左走一步,向右迈一脚,一边信誓旦旦要恢复金本位制,一边又变本加厉地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后干脆撕破脸,一个接一个退出金本位制,纷纷实行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给《大转型》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波拉尼常让人们感到,他是在直接对当下问题发言。在他看来,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美欧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失误,无不验证了波拉尼的思想。和波拉尼一家过往甚密的德鲁克却自有一番更复杂的感受。常常有人在听他讲述波拉尼一家的故事之后说,你为什么不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书呢?德鲁克说,波拉尼一家是他见过的最特别、最富有才华的一家人,但他们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他们的理想是追求一个完美和公平的社会,但他们越追求,越失望,几乎每一个波拉尼成员,都从最初的充满激情,变得消沉和落寞。

卡尔·波拉尼晚年的时候,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他的妻子曾是共产党员。当时美国的法律规定,麻风病人和共产党员不能入境。波拉尼只好把家安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从多伦多驱车到纽约需要六七个小时,在两地奔波之中,波拉尼一直在苦心钻研十六七世纪非洲的达荷美王国、古代的希腊、小亚细亚的古代文明和中国汉朝的历史,但他越来越不想再写东西了。当年那些气势恢宏的问题,对波拉尼来说已经索然无味。他甘心把自己的才华,消耗在枯燥的注释考订之中。

一个远远超越他的时代的天才,必然会走向这种黯淡的结局。

同类推荐
  • 好奇者的经济学

    好奇者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
  •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本书构建基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梳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权主体的合作人假定与和谐产权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的分析。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主要内容:3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条道路既汲取了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成功做法。这条道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 沃野拾穗

    沃野拾穗

    本书收录了《他就像一棵胡杨树》、《童心一片重如山》、《农村呼唤机械化》、《我能告诉你》、《播雨记》、《大连城市建设与管理对我们的启示》等文章。
  • 中国历代经济简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经济简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按照不同时间、地域、部门等多条线索讲述了中国历史微观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经济现象,内容涉及政策制度、赋税制度、典籍、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国经济层面上的变化发展。
热门推荐
  • 狱中人

    狱中人

    他和她都将对方恨到了极点,却不知道恨到了极点,也可以变成爱。他们成了彼此的救赎,握紧了双手不想失去。他也曾以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终于到来。没有仇恨,没有伤害,没有杀戮。这样的时光,存在,却太短暂了。有无数的人无数的理由想让他下地狱。但他是她的耶稣,她的信仰,她的救赎。那颗陨星跨越了几万光年来到地球,在巨蚌中沉睡了不知几百年,又在人间经历了几百年的流浪,才开始守护着那被称为“银色天使”的病毒。而他和她之间,仅仅是隔了一块墓碑的距离而已。
  • 星仙逍遥

    星仙逍遥

    平凡少年,后天玄体,飞雪之中,他立下壮志而踏上了漫漫修仙路;修仙长生,太上忘情,时过境迁,他是否又记得当年那颗最初本心?我以我心证我道,不求长生百世,只愿一世逍遥!
  • 后天少爷

    后天少爷

    男主角孟四出生在一户普通的渔民家中,从小体弱多病,六岁时被家人送往清江门学习玄气修炼,哪知三年过去后,其玄气修为仍然没有寸进,正在心灰意冷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误入传送隧道,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从此揭开了他光辉一生的新篇章······
  • 自强女人最好命

    自强女人最好命

    "七年前,我23岁,丈夫出轨,婆婆刁蛮,我和女儿被赶出门,成了弃妇。七年后,我30岁,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我在城市有房有车,人称女神。我相貌平平,出身农村,学历不高。当我离婚后,嫂子为了得到彩礼,想尽办法劝我嫁给一个老光棍的那一刻,我毅然离开家乡,走向灯红酒绿,冰冷残酷的城市。流过多少泪,受过多少伤,遭过多少白眼,遇到过多少困难,我踏着荆棘仍在前行。因为,从离婚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不能哭,我再也不是活在童话故事里的姑娘了,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23岁的女孩可以软弱,但是,一个23岁的母亲必须坚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罗大陆三生武魂

    斗罗大陆三生武魂

    他是斗罗大陆的忠实粉丝迷,可没想到居然真的到了斗罗大陆。太好了,终于能见到我的偶像唐三了
  • 灵心医馆

    灵心医馆

    一家小小的医馆,群英汇聚。一个神秘的黑客,战帖挑衅。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拼凑记忆的碎片。爱与恨的交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还有危险恐怖的灰色地带。那被遗忘的记忆逐渐挖开,真相……
  • 索爱成婚  总裁调教小娇妻

    索爱成婚 总裁调教小娇妻

    易潇然再次拿起手机拨通慕之晴的号码!慕之晴正无聊着没事发起呆呢!手机铃声一响,竟然把她吓了一跳,看到来电更是愣了起来!拿起手机往厕所那边走!“干嘛啊?”“丫头!下午4点钟跟我去接人!”“谁啊?”“你公公和婆婆!“啊?公公婆婆?”那不就是易潇然爸妈?天啊!不会吧?“你爸妈回来干嘛啊?”“他们说回来看看儿媳妇啊.....................................................
  • 亿万婚约轩少独宠爱妻

    亿万婚约轩少独宠爱妻

    他是霸气少主,她是神秘密“刹”大小姐,片段一,老婆老婆,对外宣布告诉大家你是我老婆,好不好嘛!丹儿淡淡的笑了笑,一点也不好,轩少瞬间脸黑了一把。片段二,老婆,咱们去旅游吧!让臭小子,自己在家呆着吧,丹儿看都不看他一眼站了起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元力乾穹

    元力乾穹

    据传说相爱的人相继去世之后,他们可能会在十万年后再次相遇,能否再次相爱就没人知道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眼前的世界不再是我原来的世界,这里充满许多着我原来的世界所没有的东西,我在这里遇到了我“曾经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