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非议的人物”往往因为与生活常态不同而遭到许多人的质疑,并不是非常之人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正常人的思维模式对于非常之人具有先天的排斥和警戒态度,哪怕是道听途说并没有亲眼所见,也跟着众人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这种对待他人的态度其实有着非常大的隐患甚至危害。许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因为我们的有色眼镜而失去了展示才能的机会。胡雪岩敢于大胆起用受人非议的人物,就是从用人者的角度消除了对部分可能蒙受不白之冤的人才的先天歧视,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应为今人借鉴。
即使是一个道德品行一向正直的人,往往也会因为特殊情况而做出违反常规之事。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人呢?胡雪岩认为,他们既然有非常之行动,必定遇到了非常之事。对此,用人者不应该人云亦云地和众人一起否定非常之人,而是要考察事情起因,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想一想如果自己身处当时的情况,是否能不做出非常之行动?这样一想,就会理解那些非常之人的难处和苦衷,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的用人观念。
今天,我们许多用人单位往往把一些做事“出格”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全部拒之门外。事实上,连最基本的实情都没有去调查就如此下结论,又怎么可能正确使用人才呢?
对待做事出格的人,并不首先以有色眼镜看待,而是先查明事因,然后换位思考,最后对这部分人对症下药,实现为我所用的目的。
星期五
无才与不忠
无才之人最多使企业发展不起来,而不忠之人却能使企业走上灭亡之路。
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应该任用哪一个?这是常常摆在每一个企业领导人面前的难题。一代巨商胡雪岩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德才不能兼备的情况下,宁愿选择有德无才,也绝不任用有才无德之人。
胡雪岩手下拥有大批人才,但并不是个个精通某项技能,有的甚至非常平庸,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对胡雪岩表现出绝对的忠诚,让胡雪岩对自己苦心经营的“大本营”毫无后顾之忧,尽管放手去和对手竞争。忠心为雇主做事带来的稳定局面,实际上相当于帮助了雇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种帮助远远比一个聪明的商业规划和一笔巨额利润更为重要。
不忠之人如同一个会随时爆炸的炸弹,这些人虽然在专业技术能力上可以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在某个关键的时候背叛整个集团,而一旦他们背叛很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走向灭亡之路,因为他们不仅了解整个企业的内幕,而且他们富有能力,可以把他的智慧和能力用来对付和攻击企业,可谓是能力越大越可怕。
胡雪岩的用人观当然不能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教条使用,因为不同的时代情况不同,企业用人的标准要灵活多变。但是,即使情况不同,对企业保持忠诚的态度,是不能动摇的。
宁可选择能力有限但是忠于企业的人,也不要选择有才无德的“定时炸弹”。
第三周
星期一
各尽其用
篾片有篾片的用途,只看你用在什么地方罢了。好似竹篓子一样,没有竹篾片就搭不起空架子。有了竹篾片,关键时刻就可派上用场。
胡雪岩在用人上的“篾片理论”可谓独到。篾片本是江浙一带对帮闲一类人的蔑称,因为这些人往往如寄生虫一般依靠权贵富豪生活,整日吃喝玩乐,赌钱招嫖,从人品上说可谓是社会的垃圾,但是,由于他们善于交际应酬,察言观色,往往成为主子之间公关时候的利器。胡雪岩用人一向重视人品,但他也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用人。
陈世龙原是一个整天混迹赌场的“混混”,胡雪岩却把他带在身边。因为,胡雪岩看到了他的长处:一是这小伙子灵活,与人结交从不露怯,打得开场面;二是这小伙子不吃里扒外,不出卖朋友;三是这小伙子说话算数,有血性。胡雪岩发现了他的这些优点,终将他调教成为经商、跑江湖的得力助手。
不应该因人废能,即使是缺点,只要用在适当的地方,就会变成优点。
星期二
量才适用
我的计划很多,大小由之,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只要看对方自己怎么样。
唐代诗人李白曾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迈地向天下人宣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同时也是对天下每个人能力的客观概括。虽然人的能力才干有区别,甚至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即使是能力极其低微者也会有可取之处。胡雪岩就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力求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以实现量才适用。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眼中是大才,他就大才大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当官,而不是劝他和自己一道经商。事实证明,胡雪岩的这种量才用人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后来胡雪岩的商业成功至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王有龄。
今天,企业部门分工越来越细密,这为量才适用提供了极好的基础,这需要领导首先分清楚人才中的大才和小才,然后根据能力大小分别使用在不同的岗位上。
首先辨析区别手下员工才能的大小,然后量才大小分别任用,把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星期三
不求全责备
胡雪岩用人,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人尽其长。对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他都是了然于心。如何发挥部下的才能,他是有选择的。
对人不可求全责备,因为人无完人。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在用人上不求全责备呢?胡雪岩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重要的启示。
管理者对员工的考察,大多局限于能力上,很少有人会对员工的性格和脾气都了然于心。然而胡雪岩却做到了,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经营天赋的体现。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就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能力本身,还要深入到一切与能力相关的因素,诸如性格、脾气等。
既然要想做到不求全责备,那么首先需要用人者对员工的才能了然于心,否则,你如何判断和决定对这个人的使用呢?
不仅要熟悉员工的业务技能,还要达到对员工性格、脾气的了然于心,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熟悉每个员工,合理使用每个员工。
星期四
不拘一格
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时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诀窍。
自古以来,用人诀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即使像胡雪岩这样聪明绝顶之人,他的用人之道也不能说是不可怀疑的,这并不否定胡雪岩在经商用人方面的智慧,而恰恰是我们今天学习胡雪岩经商管理智慧的真谛:凡事都要不拘一格,因时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并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因时因地制宜的客观基础之上。不拘一格意味着打破常规的理念,那么,如何让这种非常规行为能够做到合理有据呢?因时因地制宜就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根据。在特殊的时间和环境下根据需要启用特殊的人才,这才是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方面,务必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把破格使用变成随意地滥用权力。
星期五
一分钱一分货
眼光要好,人要靠得住,薪水不妨多送,一分钱一分货,用人也是一样。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对于每个商人而言可谓是初级入门的常识。但是,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人才管理上,就不是一般商人能够真正领会到的。胡雪岩的“一分钱一分货”的用人之道,对于今天的商人用人观念而言,其要义至少有如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