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星期一
言必行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一用。”有用者,必守信也。言必行,行必果。信乃人立身行事之本。信者永存。
为人之道,守信为最,信念不移,大事可成;无信念或信念不坚者,事终不成,经商亦然。古来无信念而成巨贾者,鲜矣。
数千年来,诚实守信一向被认为是君子之风,在中国古代教育主流思想中,信用和仁义礼智并列。在胡雪岩看来,信用对于商人的重要价值在于“立身行事之本”。商人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同时也是社会普通的一员。商人讲信用绝不是仅仅为了赚取他人口袋里的银子,而是履行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使命。而且,生意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生意场上的运筹帷幄,很多情况下和生活中的细节相关。
胡雪岩开药店的时候标榜“真不二价”,这看起来是生意上的信用问题,似乎和日常生活无关,其实这种守信用绝不是做给消费者看的,胡雪岩从经商一开始就抱定了慈善为怀的心态,并且把这种慈善之举付诸实践。所有商人都会挂出诚实守信的招牌,为什么只有胡雪岩取得了大众的信任呢?归根结底是因为胡雪岩能够把守信用作为立身之本,而不是仅仅当做糊弄顾客的幌子。
今天,守信经营几乎被每个商人挂在口上,但是能够做到的并不多。相反,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蒙拐骗甚至谋财害命的屡见不鲜,而我们对他们的谴责往往仅仅盯在商业行为上。试想,即使他们经商有信用,而做人无信用,还不一样危害社会吗?
信用不仅仅体现在生意经营上,要从信用乃做人立身之根本的深度上认识,更要贯彻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星期二
有一说一
在胡雪岩身上,最让人心服的是“信用”二字,无论是在江湖上,还是在商场中,他对朋友从来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阳奉阴违。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不厌诈。在军事斗争中,为了取得胜利,两军对垒者往往极尽欺诈之能事。一向号称无烟战场的商业市场也是如此。为了追逐利润,同行之间往往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一个精明的商人别说需对竞争对手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心理,就连对待周围的人也无不谨慎有加。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没有一个商人会实话实说。那么,胡雪岩为什么敢有一说一,绝不阳奉阴违呢?
胡雪岩的有一说一符合经商的根本理念。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在经营策略上,一直倡导诚信经营,这为他积累了巨富的同时,也获得了美好的信誉,后来,陶朱公的这种经营理念被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历史所传承,许多商人也因为坚持了这种商业理念大获成功。但是,由于坚持这种理念的前提是以放弃眼前利益和诱惑为代价的,许多贪婪自私的商人,因为抵挡不住人性中的缺陷而最终放弃了有一说一,变成了“有一说二”,要么夸大事实,要么隐瞒不说,凡此种种,都是一种自作聪明。胡雪岩成功的经历就是对经商中坚持有一说一长远眼光的证明,当为现代商人深思。
我们需要把胡雪岩的有一说一和泄露商业秘密这样的愚蠢行为区别开。胡雪岩在商业竞争中敢于说实话是他人格正直的体现,这既是出于人性的天然,同时也是一种精明的商业经营手段,因为商业竞争的胜出并不仅仅限于商品的质量或价格,还与许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相关。例如人品和形象,当胡雪岩给竞争对手和社会带来一个正直守信的形象之时,往往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竞争胜出的资本。这也是胡雪岩为什么一直坚持有一说一的重要原因。
在商业上和生活中都表示出正直诚实的一面,不做夸大事实的“有一说二”,也不做隐瞒欺诈的“有二说一”。
星期三
说话就是银子
说话就是银子,你不要“玩儿不当正经”。
胡雪岩的说话就是银子,可谓是商业经营智慧的经典。其要义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人说话要谨慎。古人常常以慎言慎行来规范人们的正常行为,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一言不慎,祸害无穷。尤其对于那些涉足官场、商场等特殊领域的人而言,说话已经不再是个人的权利,而是一种需要深思熟虑的沉重负担。胡雪岩身为商人,他做人一直要求直言坦率,从不有一说二。但是,这并不表示可以信口雌黄,而是要求商人说话要负责任,所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不能做到的事情不要说,没有查证核实的事情也不能说,说话一定要遵从诚实的原则,绝不诳语谎言。否则,影响了商人形象,就是在减少商人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说话就是银子。
二是商人要善于从对方话语中捕捉商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商业上尤其如此。一个人在不经意间说的话,对于说话人而言并无任何利害,但是,对于善于捕捉商机的人来说,往往可以通过这些话嗅到蕴藏的商机和利润。胡雪岩曾经在他人谈话中无意听到军火问题,经过深思考虑之后,决定涉足军火生意。这完全依靠的是个人对说话的关注和敏感。
今天,许多商人给社会的形象往往是信口开河,不注意说话与个人的形象,往往影响了商业发展的整体形象和企业利润。这都需要从胡雪岩的说话是银子经商理念上加以认真反思。
从说话塑造个人形象,捕捉商机。
星期四
开诚布公
我们自己这方面的同行,我觉得亦用得着“开诚布公”这四个字。
《三国志》曾云:“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当然,做到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的并不仅仅限于历史上那位著名的蜀相,即使一向被人骂作无商不奸的商人们也以“开诚布公”相号召,这就足以见其重要价值。
胡雪岩在经营钱庄的时候,由于刚刚涉足这个行业,既没有足够的名气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同行抗争,为此,他非常注意处理与同一地区钱庄老板的关系。与一般“同行是冤家”的恶性竞争不同,胡雪岩没有把同行简单看做竞争对手,而是以开诚布公的坦率取得竞争对手的谅解和好感。在竞争中,他向同行申明应该联合起来,有饭大家吃才是经营长久的道理,在遇到好的商机的时候,不是独自垄断而是主动找到那些竞争对手联合做生意。这样就把开诚布公的经商理念从口头落实到实践,最终获得了同行的信任,并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庞大的财富集团。
通过开诚布公建立相互的信任,在竞争利润的同时保持合作的基础。
星期五
不轻易允诺
不过,光是记性好、算盘打得快,别样本事不行,只能做小生意。做大生意是另外一套本事,一时也说不尽。你跟着我,慢慢自会明白,今天我先告诉你一句话:要想吃得开,一定要说话算话。所以答应人家之前,先要自己想一想,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答应人家;答应了人家一定要做到。
胡雪岩告诫身边人经商要重视承诺的兑现,这是他个人经商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给后人在经商管理思想上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
左宗棠曾经紧急请求胡雪岩在三日内帮助筹集数十万两的军饷,当时最令人担忧的不仅是胡雪岩的经济实力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还有政府在使用了这笔银子之后有可能不认账,因此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向左宗棠诉说自己目前的困难,请求左宗棠的谅解,这样的结果虽然暂时保全了自己,但是必然导致他和左宗棠个人关系的阴影,这对于此后商业经营必将带来巨大的隐患。二是硬撑着答应左宗棠的请求,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拼凑部分银两,这样的后果不仅容易耽误左宗棠的军政大事,还会给他留下办事不力的印象。胡雪岩沉着冷静地进行了分析,考虑到能和自己关系好的钱庄同行借到部分银子,再通过其他方式募集部分银两,这样再加上自己的部分储蓄就可以满足军饷所需,于是立刻承诺答应了左宗棠的请求,给左宗棠留下了在危急时候必须胡雪岩来帮忙的好印象。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三日后,胡雪岩如数凑足了左宗棠所需的军饷,左宗棠对胡雪岩不得不另眼相看,从此认为胡雪岩是一个许诺必定兑现的商人。
今天,许多商人为了获取对方的好感,往往对不能做到的事情也许诺,这样固然一时能够让人信任,但是,当无法实现当初诺言的时候,其形象会在人们心目中彻底瓦解,这对其经商是一种致命的危害。
在许诺某件事情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能力,不能做到的坚决不硬撑,能做到的要敢于答应。
第二周
星期一
不可自作聪明
什么事,一颗心假不了。有人自以为聪明绝顶,人人都会上他的当,其实到头来原形毕露,自己毁了自己。一个人值不值钱,就看他自己说的话算不算数。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胡雪岩在经商方面极有天赋,许多看起来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他都能做得顺顺当当。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商人,从不张狂自大,而是以人不可自作聪明来告诫自己和手下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商人而言,究竟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呢?
一方面,做人不可自作聪明,指的是为人要保持谦虚低调。在中国,人们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商人的竞争从表层上看是利润的争夺,在本质上则是智慧的较量。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角逐的地方,聪明的人不会刻意让他人知道、称赞自己的聪明,而是采取大巧若拙的姿态,隐藏埋没于商人群体之中。只有那些水平一般、轻浮自大之人才会故意显摆自己的智慧,这种行为不仅愚蠢而且无知。所以,胡雪岩即使在登上晚清商人最高峰之后,在经商之时也不自以为是,从不轻视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当一个商人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聪明人的时候,实际上给自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他必须保证自己的行动和外在形象完全一致,而自作聪明的人往往企图投机取巧,以为人人都会上他的当,最终往往落得自己毁了自己的可悲下场。这正是胡雪岩对自作聪明引发后果的告诫。
把智慧充分展示在商业竞争中,不刻意标榜自己如何聪明。
星期二
诚信的重量
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松江漕帮的事情,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胡雪岩的诚信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质劝信”。众所周知,早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他亲自立下了“戒欺”匾,上书:“凡百货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并将此匾额悬挂店堂内侧,时时告诫自己和员工经商务必讲求诚信。当时胡庆余堂制药所涉及的药材达到3000多种,为了保证质量,他不惜多花费成本在国内药材产区收购上等药材,绝不掺杂半点次品。这可谓是诚实经营到了家。也正因为他的诚实才获得了社会的普遍信任。胡雪岩能够在后来获取成功,与整个社会对他的信任有直接的关系。
今天许多商人往往片面地强调生意经营重在雄厚的资本、严格的管理、聪明的员工、得力的人脉,当然这些都是商业经营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如果一个商人没有最起码的诚信,就算拥有上述所有条件,他的生意是否能做得长久呢?国内许多著名厂商因为造假被查处而倒闭的例子,正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在经营中始终坚守“以质劝信”的原则,严格把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此获取客户的信任。
星期三
信用与信心
胡雪岩所凭借的是信用;信用是建立在大家对他的信心上面;而信心是由胡雪岩的场面造成的。
日本著名的松下幸之助对于信用如此理解: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领导者若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众人自然会为他效力。相反的,如果经常言而无信,就算此刻许诺了再多的好处,别人也会怀疑兑现诺言的诚意。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成功经验备受现今许多商人推崇,实际上,这种管理思想早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中就被很好地倡导。在胡雪岩看来,信用和信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客户对自己的信心促进了信用的积累;有了信用自然就会获得巨大的社会声誉,又会增加客户的信心。
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是企业积累信用的重要动力。因此,树立客户对自身的信心,是经营的重要任务。让客户对企业有信心,就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感知到企业的实力。首先,企业必须打造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让客户感知企业的专业性;再次,要持之以恒地坚守诚信之道。
树立客户对企业的信心,以此来积累信用。
星期四
真精系存亡
物之真精,系业之存亡。
在许多人看来,做生意至少有两条成功之路:一是追求大众化的路线,对待产品质量并不十分苛求,以薄利多销促动企业发展;二是追求卓越的品质,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以高端消费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说,这两种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胡雪岩经商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在经商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需要有追求卓越的理念。
这并不是说大众化产品经营是错误的,而是说,一个企业如果长期致力于普通的消费品,尤其在质量上仅仅追求一次性消费,固然能够满足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群所需,可以赢得企业发展必需的利润。但是,长久下去,整个企业形象就只能被定位在这个低层次上,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进一步提升品位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难题就不再是赢得高端消费者的竞争,而是大众心目中比较低劣的形象。
所以,在发展观念上树立精品意识,在产品质量上追求高标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一种发展模式,更在于企业生存之根本。
经营企业,不可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利益。在企业发展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要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追求卓越,既维持企业的生存,同时为后来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