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人从不将自己的生产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上得快、转得快、变得快,”这是人们对广东人的评价,也是广东生意人生产和经营的秘诀之一。
因此,要和广东人做生意,慢慢腾腾是根本不行的。太慢了,一是容易错过时机,误了生意;二是与广东人合不了拍,“步调不一难以得到胜利”;三是因为你的动作慢了,思维慢了,让广东人占先手,抢先机,你总是得跟在广东人后面跑,吃亏是难免的。
4.利益交往,少空谈政治
广东人具有经商的传统。他们虽然个头瘦小,但是具有天生的商品意识。言必言商,言必言利,全民皆商,你很难分辨出谁是商人,谁不是商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钱是不好的东西。然而,广东人的金钱观念很强烈。在广东人眼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为了挣钱。广东商人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发财。由于赚钱的目的单一,方向一致,广东商人在行动中少了一些盲目与动摇,多了些动力与恒心。为了赚钱,广东人干得踏踏实实,他们没有心思、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
因为广东人远离政治中心,政治对他们影响太小,通过政治获取支配地位的人也太少,所以使广东人对政治也不感兴趣。在广东人的观念中,有了钱,就意味着有了财富,可以满足自身各种需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了权力同样可以做到支配别人,支配各种资源。
在广东,企业考核员工,对政治关心与否已不再重要,而工作的效率、数量、质量最重要。上至经理,下至打工族,人人心里都明白,在广东谈政治不能当饭吃,只有企业发展了,自己的钱包才能股囊起来。对员工的报酬,领导也主要以物质来刺激为主。
曾有一位大报的知名记者到广州的企业采访,发现这里的企业作风明显与外省的企业不同:第一,不善于介绍经验。厂长经理介绍情况很少会滔滔不绝,没有“宣传”的“准备”。第二,保密观念强。许多能表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数字往往不告诉记者,怕记者写出来透给了同行业,影响竞争,有的企业某项经济指标明明已在全国领先,但偏不愿让人知晓。第三,对上门谈生意的人的热情大大超过对记者采访的热情。记者采访结束后,几乎没人送“纪念品”。遇到吃饭时,也简单实惠,决不铺张。
因此,很多人认为,广东人太俗了,除去了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广东人就是一门心思赚大钱,即使腰缠万贯,他们对政治仍不会表示出太大的兴趣。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可以通过金钱来衡量。当然,以追求利益为第一目的的广东人也不是一心只问盈利事,两耳不闻他人言,期货商或者炒股票的人也关心政治,但他们对政治的关心完全是出于对钱的关心。
有了钱,也就有了地位,有了面子,这是广东人对钱的看法。广东人以金钱来衡量人的地位和贡献也是无可非议的,有人甚至认为,钱比权势更公正。因为钱是财富的代表,人能赚到钱就意味着人的能力。
由于这种“政治观念”,广东商人与政治往往是离得远远的,甚至其中一部分人厌恶谈论政治,因此与广东人做生意时,谈论政治引不起广东人的兴趣,甚至谈论政治可能会引起一些广东生意人的反感,认为你有政治背景,而不愿与你合作。
基于广东人远离政治,在与广东上燃谈生意是要注意:
(1) 谈论政治,就是瞧不起广东人的兴趣,可能会在谈判中出现冷场。
(2) 谈论政治可能引起广东人的反感,以至于不愿意同你和合作。
总之,在同广东商人一起时,多讲钱,少谈政治,对你成功是有帮助的。
5.勇于开拓,喜欢标新立异
有人说,东北人胆大好打架,怕经商;而广东人则相反,他们大胆经商,惧怕打架。此话可能有些欠妥,但广东人在生意场上的确敢于冒险。
广东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历史上,近代凡是与西学有关的事和物,大都是由广东人最先尝试。在轰轰烈烈的近代史上,广东被人称为“思想家”的摇篮,其中康梁变法曾震动中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是广东人。有人用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广东人和东北人:广东人是文胆大,东北人是武大胆。
广东人最先穿T恤衫、牛仔裤、米你群,最先听歌带和歌碟,最县使用冰箱,最先把“饭店”叫做“酒楼”,最先把“理发店”改叫“发廊”,最先把“买单”、“大的”等粤语音译或广东土著名词推向全国。
由于人文的传统,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据史载,早在唐代就有广东人到海外做生意;到了近代,广东商人更是足迹遍天下,广东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至今,广东的海外商人形成了巨大势力。在广东人的性格中,只有“先”了才有意义,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广东人喜欢“头啖汤”。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是与勇于开拓,敢冒风险,善于变通,踏实肯干的习性联系在一起的,这使他们易于适应各种环境,一旦遇着机遇,就迅速发达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商人处处身体力行敢为天下先,这已成为广东人的核心品质之一。
广东商人发财的精义在于“敢”和“先”二字。“敢”即大胆,别人不敢干的事我敢干;“先”是先行一步,争取第一。因此,和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做生意,应当注意尽量与他们开展富有新意的合作。
广东人敢创敢干,在商场上他们常常利用借鸡生蛋的方法,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广东人充分引进外资,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港澳台也是他们重要的资金来源。除了引进外资以外,他们还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国外技术和管理方法。他们知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不仅需要高级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广东人大量引进人才和劳动力。
广东商人敢为天下先。早在唐代,就有广东人到海外做生意。近代,广东商人更是足迹天下,成为我国著名的乔乡。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处处敢为天下先,这已经成为广东人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正是敢为天下先,使广东这个昔日经济上的小兄弟变成了今天的老大哥。
广东人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做新的生意。因为新才没有竞争,没有对手,才可赚取垄断利润。因此,他们一旦看准,敢冒风险,有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气势。
6.广东人讲面子,重派头
广东人赚钱时,抠得要死,淡花起钱来,却慷慨大方。在穿着打扮上,广东人是“上名牌、下名牌,捉个虱子也金利来”、“绅士淑女们,有吃没吃,头得保持!”他们瞧不起穿衣朴素的人,在他们眼里,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就显示你的身价有多高,也意味着你的经济实力。在生意场上,广东商人总是以最能显示其实力的一面与你接触,他的服装一定是名牌,他的手提包一定是精美昂贵的密码式手提箱,他的手表一定是世界名表,与人交往乘车,如有可能他绝不会坐档次较低的汽车。广东商人的办公室一般都是豪华漂亮,老板桌尽可能地大,沙发尽可能地高档,他们从表面上充分显示自己有着大把大把的钱,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即便其帐面上已无分文,他们仍要给人以气派的感觉。广东人的这一做法源自于他们重派头,好自我表现的人文心理。这种潜在的心理,表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他们“王婆卖瓜”的意识和手段最强。因而,广东商人的广告很有震撼力。
曾经有人比较北京人,上海人和广东人在穿着方面的不同,结论是北京人讲“派”,赶新潮;上海人注重品位和仪表,外表最重要;广东人则是跟着香港的品味走,易于接受新潮的消费品,只要新潮,再贵也得买,花钱方式比香港人有过人之而无不及。
广东的大款总是全身上下清一色名牌,出门打的或开私家车,总要显示显示自己的高贵,与北方款爷的“不显山露水”相比,广东的大款更喜欢显富。
所以,在同广东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
(1)不能把“艰苦朴素”的作风带进去,也无须“谦虚”,因为如故那样将招致势力的广东人小看你。
(2)不要被广东人的气势“外观”所影响,按照自己的策略,精心地一步步地走下去,摸清对方的底细,认真做好生意。
广东总是让人感慨:所谓杯酒释兵权,它只用了一锅靓汤,谈笑间就散了你的一身武功,瓦解了你的一腔雄心,让诗人忘了写诗,歌手忘了歌唱,英雄在一场世俗的幸福里烂醉如泥。
广东的建筑错落无序地坐落在凹土不平的珠江两岸的湿地上,高的的现代化建筑与普通的民房比邻而居,强烈的反差和不协调给人一种“爆发户”的感觉。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铺天盖地,广告牌上经常出现只有广东人才能够认得能够理解的所谓的“汉字”。
广东人不是最早运用广告的人,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广告曾令全世界为之侧目。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商人很快操起广告这把利器,大肆开拓市场,比历史上的上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广东人做广告,敢于早投入、高投入。例如全国最著名的演艺圈人士李默然的三九胃泰广告开创中国名人广告的先河。广东美的集团以100万元请国际红得发紫的影星巩俐为其做商业广告,国际影星成龙更不遗余力地向全中国的小朋友们推荐小霸王学习机……这些都以其杰出的效果轰动一时。广东商界也因此尝到了广告的甜头。
广东商人的广告意识由此可见一斑!广东人做广告做出了心得体会,做出了名堂。
如今,广东商人看准了广告是一种投资,并且是一种投入很小而收益很大的投资,因而更敢下狠手,敢出奇招,但是,广东商人的广告做得让人心服也心虚,有时也存在夸大其辞,名不符实之嫌。
因此,面对广东商人的“王婆买瓜”式的广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小心提防被其虚假方面蒙敝;仔细学习其方法,利用广告进行营销创利;重视其广告的宣传作用,从中领会其产品的实力和质量,然后选取好的产品进行销售。
7.讲究避讳,迷信思想重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儒家文化。按《说问》中的解释:“儒,柔也,术士之称。”似乎与巫、史、祝、卜是同一类的职业。孟子也说过:“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命也。”由此可以看出,儒家似乎是信天命,不信鬼神的。但这种修为,大概只有哲学家才具备,老百姓一旦信了天命,就难免是要信鬼神了。
经商的传统使广东人性格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商品意识浓厚,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相比,他们排外性不强,通常只是以一种商人的眼光和方式热情接待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客人。但是,文化素质较低则使他们缺乏长远的目标,一旦经济富裕则易自满自足。他们对中国传统国粹崇信不起来,又对西方宗教知之甚少,思想上的空白使他们的信仰多从面相、风水、命运等一类中寻找归宿,形成广东人迷信命运的风格。
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南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有关。广东潮湿温热,山区瘴气弥漫,容易滋生各种奇难杂症,药石不能见效,人们只好求诸鬼神。在古书上,类似的记载,屡见不鲜。《双槐岁抄》一书写道:“南人凡病,皆谓之瘴。率不服药,唯事祭鬼。”而《舆地纪胜》则:写道:“寸:人遇疾,唯祭鬼以祈福。”在《金志》中亦有记载:岭南人“疾病辄饮水,重巫轻医药”。流行疾病缺乏医疗,是容易导致人们尊鬼拜神,相信命运的重要原因。
深圳是全国各地的人才荟萃之地,深圳人现代观念强,但封建迷信给深圳人涂上了浓浓的色彩。人们称深圳是“传统的神主宰着现代的城”。走进深圳的商店饭店,你随时都会看见在货架上或餐桌边,都有一尊大小不等的佛像,或如来、或观音、或财神,其色泽鲜亮,雕塑精细,而且点缀上霓虹灯常年不熄。在他们的心目中,求发财,图吉利,均离不开诸神的保佑。仅以坂田第一工业区为例,几乎所有的厂家都设有神像,大厂大设,小厂小设,仿佛不设神像就没了主心骨。
广东商人很迷信,出门做生意前,有条件的话,他们都要问问先生,几时出门好,向哪方向好;重大生意谈判前总要求上一卦:生意可谈成否,对手今怎样。有时候,生意场上风云多变,生意人拿不定主意时,他们就会想起去求签问卦。
事实上,广东人并不特别迷信,很多时候,拜神只为求个心安。所谓“礼多人不怪”,菩萨亦然。总之人庙烧香,见佛叩头,就不会有错。广东人常说:“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这是一种长线投资。他们没什么非分之想,所祈求的,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只是家宅平安而已。小小心愿得以实现,也要立即到寺庙装香还神,酬谢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