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000000021

第21章 不执著地生活(3)

商人想象不出一个人在这样简单的地方该如何生活,何况这个人还是位德高望重的经师。

“大师,你的家具在哪里呢?”商人好奇地问道。

“你的呢?”赫菲茨没有回答,反而回问商人。

“我的?我只是从远方前来拜访您的过客,我只是路过呀!”商人说。

“我也一样!”赫菲茨轻轻地说。

故事中的赫菲茨以一位过客的身份生活着,不对外物产生任何的挂念和执著。因为执著总是会给我们制造出各种界限和痛苦,不论我们执著的对象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只有当我们不执著于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才会失去指挥、摆布我们的能力,我们也就获得了自由。

如果我们想要消解掉执著,不需要去刻意做什么,只要认清和理解我们对最真实本质的执著就够了。在认清和理解执著的过程里,我们会体验到一种空无的感觉,它能最终消解掉执著。即使是面对我们最真实的本质,我们也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能试着去领悟。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在执著。当我们真正领悟到最真实的本质时,自然会感受到一层更深的空寂,也就是最完整、最彻底的空无感。这时我们就已经没有任何执著了,可以执著的对象全都消失不见了。外在形象、身体形象、肉体的实存感、人格、本体、存在或不存在,这些感觉也全都消失了。

理解事实的真相,能使人摆脱执著

执著是被欲望和恐惧制造出来的,会出现渴望是因为我们欠缺理解,只有理解、智慧或认清事情的真相才能使人摆脱执著。

——《解脱之道》

执著都是从我们内心的欲望和恐惧中生出的。我们渴望美好,因为对不美好心怀恐惧;我们渴望快乐而害怕痛苦,希冀生而畏惧死。如果我们愿意检视一下内心的恐惧和欲望,就会发现恐惧是以欲望为基础的,对死的恐惧正是对生的渴望。当然,反过来说,害怕活下去就会渴望死亡。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执著来自于恐惧,而恐惧来自于欲望。

有一个人出门办事,一路上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他在经过一个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于是双手在空中不停地攀抓,这个时候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但是人却悬荡在半空中,上不得,下不得。正在这个人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般,赶快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

“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您的话呢?随您说什么?我全都听您的。”那个人急切地说。

“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佛陀对着这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说道。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自己势必掉到万丈悬崖,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生命?这样是不可能救得了自己的。于是更加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无奈地离去了。

其实悬崖底下有个水潭,那人只要一放手就能保住性命,但是他的蒙昧无知让自己处于痛苦的状态,不能得到解脱。

欲望源自于缺乏理解或没有看到事实的真相,我们的内心会出现渴望是因为我们欠缺理解。而蒙昧无知就会产生执著,这样的执著给我们制造出了许多的界限,让我们无法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因此我们也会失去合一的境界。

当我们想要某个东西时,我们就开始对它产生执著,任何一个可以被客体化的事物都可能变成我们执著的对象,因此我们会不断积累不同的对象——衣物、对外表的在乎、男友或女友、丈夫或妻子、孩子、父母、艺术品、创作、感觉、经验、本体、人格等。其实,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不过是想要一种和谐感,这种美好的感觉是一种没有限制的解放状态。所有的执著都是对这种状态的依恋。我们所执著的一切对象,也都是对这种状态的情感转移。

因为执著本来是一种被误导的、想要达到合一的欲望。所以。只有当我们具有了理解力、智慧,并能认清事情的真相时,我们才能摆脱执著,达到那种和谐的解放状态。

开放自己,让事情自然发生

我们必须认清想要改变事情的那份欲望,然后让自己保持开放,停止这份渴望,只是让事情自然发生。

——《解脱之道》

人的心能大能小,可净可浊,由此既能产生快乐,又能产生烦恼。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事情能有所不同,或者希望事情能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发展,还总是渴望改变自己来得到成长。我们太过执著地抓着各种理想和期望,自然会迷失在欲望的从林中,分辨不出正确的方向。

在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已经是一片枯黄。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即使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师父说。

种子撒完,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草籽。

“不好了!种子都被鸟儿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跺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师父说。

半夜突然下起一阵骤雨,小和尚一大早就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全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

“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师父说。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原来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了许多嫩绿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草籽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拍起手来。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为什么人的心总是有那么多痛苦、挣扎呢?圣严法师认为,人总是不自量力地追求和抗拒、不知满足地伸展和征服,继而产生了傲慢、怨尤以及疑惧等情绪。当人的心受到太多外物负累而不能开放时,自然步履维艰。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就像是人不能与自然规律相抗衡,为了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开放自己,容许事情自然发生,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师父一样,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停止渴望,让草籽随季节、风雨、鸟兽之遇,自然生长。

崭新的事物一定是来自于我们不熟悉的地方,它不可能通过我们原有的认知发生或改变,正因为此,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事情会怎样发生,最终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永远按照从前的认知来期待事情能改变或转化,那么我们就等于在把更想要的东西隐藏起来,而没有得到成长。为了带来改变和转化,我们必须开放我们的心,必须停止我们想要改变事情的渴望,让自己放下曾经的执著,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容许事情自然地发生、改变和转化,而不去设想未来。当我们真的改变了,我们就会发现,一直以来渴望的那种快乐已经不再重要,我们的内心已得到比生命更丰沛的回报。

单纯地觉察而不停顿,进入真正的终极解脱

单纯地觉察而不停顿下来,能给我们带来一份终极解脱的了知。只有这种客观的、单纯的觉察和理解能带领我们达到真正的终极解脱。

——《解脱之道》

我们进行摆脱执著的内在工作到尾声的时候,之前存在于我们内在的一切身份感都会融入一种浩瀚无边的空无中。这种空无会消解掉我们所有的身份感——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它会让你再也没有任何身份可以认同,只留下一份巨大的空无和彻底的空寂。这份空无和空寂就是解脱必要的条件,它能帮助我们消解掉执著。因为它本身就是解脱,除此之外任何解脱都不算数。而你想要的一切东西也会伴随着这最终的解脱而来。

只有当我们内在的宇宙意识、真实的身份、个人性的本质全都消解之后,本体的所有面向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没有一个人在那里经验它,它只是单纯地存在着,就好像是在天堂里一般,充满着宇宙性的神秘。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对这个状态造作什么,即使给这个状态起个名字也是一种执著的行为。

简而言之,内在工作的过程就是探索你自己身份的过程,也就是要你去探索每一个层次的身份以及你对它们的执著。基于这个原因,传统灵修的方法里最有力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问自己:“我是谁?”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问下去。当“我是谁”被提出来之后,还要仔细地探究一番,然后继续再问“我是谁”,直到那个会问出这个问题的自我消失为止。

上面的叙述也许会让你疑惑:这种不断询问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刻意地造作或驱策什么。其实,这其中不需要你有任何的造作活动,只需要你去了解心中的真相是什么就好。如果你能够即时地觉察到当下的真相,不论那个真相是什么,而同时你又没有对那个真相产生任何渴望或不渴望的反应,那么空寂和解脱就会出现在你身上。

因此,从一开始你就要抱持这样的态度:只是单纯地觉察而不停顿下来。这种态度能给你带来一份对终极解脱的了知。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某一种境界,但是只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达到真正的终极解脱,这种方法就是单纯地、客观地理解、了知和觉察。除此之外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会涉及刻意造作或带有某种企图,也暗示着其他方法之中还有一个不停在造作、驱策的存在或身份感。所以说,自我虽然有时候能够帮助你达到一些目的,完成一些理想,甚至能引领你进入到某种状态,但是一旦到了某个阶段,它必然会消失不见。千万不要被自我蒙昧了心神,要记住,只有那种客观的理解和觉察才能带领我们进入真正的终极解脱。

同类推荐
  • 商圈

    商圈

    北京商圈、上海商圈、山东商圈、四川商圈、台商、徽商、晋商、闽商、浙商……粤商马化腾、浙商丁磊、徽商史玉柱、晋商陈峰……一个名字就是一段商业传奇,这是大佬与大佬的博弈,智谋与智谋的比拼,商战硝烟,不见流血,但见觥筹交错中智慧的交锋,本书以知名度的大小选择了我国晋、闽、浙、粤、徽、鲁、京、泸、蜀、苏、台湾等地的成功商人代表,以年代先后的顺序分别讲述了他们奋斗起家、经商道德、商海智慧和处事为人等方面的典型故事,以供今日商海人士借鉴和效法。
  •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本书主要阐述了曾国藩一生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世哲学,以及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坚挺,崇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人格魅力;揭示了他在官场上善于编织关系网,在权力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懂得放权用权的成功之道;呈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远权避祸,在权力太大、功名事业日趋全盛的时候,不把弓拉得太圆太满的做人智慧。
  • 方圆做人,活脱做事

    方圆做人,活脱做事

    本书围绕做人做事,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下面的问题:如何行走社会,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会思考问题,如何为人处世等。
  • 糊涂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糊涂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明代大作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诗》云‘靡哲不愚’,则知不愚非哲也。”其意是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但是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诗经》上也说“没有哲人不犯傻的”,可见不犯傻的人并不是聪明之人。
  •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从你在为谁工作、不找借口找方法、责任胜于能力三部分展开论述,全面诠释“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一重要的工作理念。寻找方法是对工作的负责,对职位的坚守。
热门推荐
  • 天价宠婚邪魅总裁的小娇妻

    天价宠婚邪魅总裁的小娇妻

    他拥有亿万财富就只青睐她一人,“爷,有人往少奶奶身上倒咖啡”“伤她者死,动她者死,若有人动他一分一毫,那就注定她命不久矣”敢在他的女人上动土就等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定不会让她看见第二天的太阳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摄生纂录

    摄生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恨天游

    恨天游

    纵横亘古,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蜉蝣朝生暮死,却也想偷天改命。凡人逆天修道,突破百年枷锁,逍遥于天地之间。
  • 大院子女

    大院子女

    某军区大院绿树成萨,阳光灿烂。革命的热望,铁马金戈的梦想,嘹亮的军号声,每天都唤醒着将门子女的热血。副司令员之子章卫平、副参谋长之子乔念朝、后勤部长之女方玮及马非拉等大院子女,在青春期的躁动中,或挣脱父辈的绑缚去中越边境参加“世界革命”,或在荒凉的生命绝境中锤炼“革命的理想”,或在灵与肉、情与爱撕扯的悲苦中无望地沉浮。在情的困扰、性的诱惑、理想的追求中,提升为从单纯到复杂、从无知到成熟、从迷惘到坚定的人生轨迹。小说揭示了大院生活钱为人知的神秘,透视了大院文化的深层化的内涵。
  •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

    当异族入侵,国家危亡,将军战死沙场,大半江山都沦入北方狼族铁蹄之下时,无论是卖肉的屠夫,弱冠的少年,徐娘半老的风尘女子还是铁刀生锈的老兵,都要怒吼一声: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至尊黑神

    至尊黑神

    九龙大陆,强者为尊,天才无数。一介平凡少年,得到一纸残页,为了坐上天之王座,走上了黑天之路。从此无数天才匍匐脚下,绝世强者为之颤抖,传奇人物也自叹不如。
  • 我意王

    我意王

    江山帝王业,美人英雄冢。他偏偏不爱江山爱美人!万年以降,千年宿命,他誓要挣脱命运,逍遥世外:“看我快意为王!”
  • 强势缠绵:总裁的心尖前妻

    强势缠绵:总裁的心尖前妻

    三年前,被自己的老公设计陷害,秦汐才明白,她和沈顾言之间没有爱情,只有利用。当一切真相大白时,秦汐仓皇而逃,拼命工作,只为麻痹自己。三年后,沈顾言又费劲心思,想把她找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