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代表人物:竺可桢)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哈佛校友、作家海伦·凯勒
【精彩导读】
竺可桢小传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入的研究。
竺可桢1910年赴美国留学,入伊利斯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1927年,应蔡元培之聘赴南京筹建气象研究所,任所长。先后开展高空探测、无线电气象广播,建立南京北极阁气象台,为我国气象事业奠定了基础。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在全国布设了四十几个观测台站进行地面和高空观测,开始天气预报工作。整理出版了中国气候资料。改革了气象观测中的计量标准,开展了我国区域气候的研究。
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1949年后,竺可桢亲自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先后主持综合考察、自然区划、编写大地图集等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是我国第一个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骨干之一。开创了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研究领域。在东南大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著作有《物候学》、《台风中心的若干新事实》、《中国气流之运行》等。
1972年增补、修订了《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所著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延续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人物故事】
善于驾驭时间的哈佛骄子
竺柯桢在气象学研究上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那就是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竺柯桢二十几岁时就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由于语言问题,他起初听课十分困难,有好多内容都听不明白。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开始疯狂地学习外语。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专门学习外语,他便想出了一个利用自己零散的时间学习外语的好办法,从此在学习间歇、上下课的路上,便可见到他背单词的身影。他巧妙地利用自己每一分钟的时间来学习外语,不到一学期,他便可以和同学流利地进行交流了。这也为他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在哈佛学习时,他的兴趣十分广泛,很喜欢写作,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也有深切的爱好。也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地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几乎视时间如生命。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钟,他更注重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进行气象实验研究。
【哈佛观点】
善用零散时间,让生命延长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时间就是生命。学习是要用时间来完成的,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只有利用好自己身边的零散时间,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学习上的飞跃。
哈佛心理学教授,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说过:“时间是在分秒之中积成的,善于利用每一分钟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争取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才是我们高效学习的保证。所谓零碎时间,主要是说学习的间歇、用餐时间、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时间,等等。在零碎时间里,基本上无法完成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我们如果将这些零散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那将是十分可惜的,而如果我们将零散的时间合理地运用到学习上,就可以节约很多学习的时间。
我们节约了时间,也就是延长了我们学习的生命,也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阶段,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和自习中度过的,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学会利用零散时间。
比如,从家到学校10分钟的路程,记住一个英语单词绰绰有余。更重要的还不是背会了英语单词,而是养成了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只有懂得珍惜零散时间的人,才会真正珍惜大段时间。浪费时间跟浪费钱财一样,都是从小数目开始的。
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的人,可用的时间就比别人多。除了“挤”时间,还要善于节省时间,比如一天当中,一定要办最重要的事情;用大部分时间去处理最难、影响最大的事,等等。“挤”时间与省时间的另一个方法是科学利用业余时间。
我们可以将自己每天的活动时间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哪些是被浪费掉的零散时间,然后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来配合。假设你每天都要坐半小时的公车去上学,就可以在路上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日积月累,英语听力肯定会大有长进。或者,每天在你上学或放学走路的时间里,背两三个英语单词、一首小诗或一个公式,一学期下来,你也会为自己的收获而惊讶。
另外,利用零散时间的时候,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不要心想“只有5分钟,什么也做不成”,而要告诉自己“还有5分钟,要充分利用它”。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79岁时,曾经对朋友说他已经是135岁的老人了,因为他经常一天做两天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将一切的零散时间都用来学习,事实上休息、娱乐也应该成为充分利用时间的一部分。
【轻松互动】
1请把你一天的时间安排记录下来。
2你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吗?你是否在平时善于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
3想一想,你有哪些利用零散时间的好方法?
【亲子共品】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
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发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1904年,正当年轻的爱因斯坦潜心于研究的时候,他的儿子出生了,于是,在家里,他常常左手抱儿子,右手做运算。在街上,他也是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思考着他的研究课题。妻儿熟睡了,他还到屋外点灯撰写论文。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日积月累,一年中完成了四篇重要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鲁迅先生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读书和学习上。”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为我们留下了700多万字的著作。就在他重病缠身的日子里,还在抓紧时间工作和学习,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他最后的一篇作品《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真是惜时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哈佛观点】
优秀的秘诀在于利用好每一分钟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用时间的过程,善于利用身边的每一分钟,我们的学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