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创新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只有对知识、知识观、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有一个初步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企业要适应知识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就应对当今发达国家知识型企业、企业知识资本、知识经营做进一步研究,使企业逐步开展知识管理与知识经营。
一、知识的种类
知识与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或组织应用各类知识的过程。创新与知识紧密相关。创新涉及各类人的融合,各类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各种服务系统的完善与联合,各类科技和文化的交融。
(一)数据、信息与知识
1.数据
是以某种象征形式出现并且可以被加以处理的事件或实体;数据反映了变量的测量值,它直接来源于传感器;数据包括数字、词汇、声音和图像,数据的加工、存储和处理决定其价值。
2.信息
从被操纵、再现和阐释的数据中产生出来的,可被用来减少不确定性或无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从而促成或提高决策能力;信息是经过组织或结构化的数据,它反映了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信息是已排列成有意义的形式的数据。
3.知识
知识是比信息更为复杂的现象,包括科学、判断、经验三个层次的知识。科学是已接受的知识,其典型组成要素是定律、定理与程度;判断是可行的知识,其典型的组成要素是政策规则、可能性参数与启发式教育法;经验是潜在知识,其典型的组成要素是交易、历史与观察。知识深刻地反映了事件的本质;知识是信息的应用和产生性的使用。鉴别信息和知识的方法之一是:当你看到或听到信息这个词时,就试着用数据一词去替代,如果不能替代,那就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论企业创新第三章企业知识创新(二)知识的层次
一个企业的知识可按其重要性和发展过程由低到高排列为六个层次:
(1)认识性知识即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 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对某学科的规律和事实的认识。认识性知识尚不足以借以取得经济上的成功,要做好一件事,还必须有更高的技能。
(2)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或高级技能即诀窍(Know How)。是指做某些事的技艺和能力或足够好地进行有效竞争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它能较好地完成某些特殊任务,但对这些任务对所在组织的相关部分和整体的影响及如何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却不能完全理解。
(3)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或系统理解知识(Know Why)。是指理解各个关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程度,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
(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泛指深埋于社会和人脑中的知识,也包括人的心智、智力创造和知识产权等。
(5)有目标的创造知识(Create Why),是指有目标的创造、发现和发明,具有联系两个以上学科来创造全新功能的能力。
(6)综合能力和经过训练得到的直觉能力(Perceive How and Why)。是指理解或预见不可直接衡量的各种关系的能力。具有精心磨炼而成的直觉能力,同时目标非常明确并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在物质条件或实力方面超人一等。通过训练而得到的知识会上升为智力,其最高境界就可能是直觉。直觉,是一种把前所未有而又是在极其纷繁复杂情况下未经整理的知识加以综合的一种能力。
知识不仅存在于人脑之中,它也可能存在于一个组织系统、数据库或操作技术之中。对于人或企业来说,创新的基础是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智力。智力是一种创新力。21世纪的企业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创新的竞争。
(三)知识存量与知识流
对于知识的认识还要从时间维度的角度进行分析。美国学者维娜·艾莉认为:“知识是‘不定型物’,是神话中能呈多种形式的精灵。它一直在变化。它是有机的而不是机构的。”这是一种动态的观点,把知识视为一种过程,如对知识的共享、创造、转移、学习的运用,把知识看作充满不断转变、融合、合并的知识成分的动态“液体”。知识是“实体”与“过程”的统一体,即知识既是静态的实体,同时又是动态的过程,知识的这种特性对于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特别是对于理解知识成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当对知识进行分解和测度时,应注重知识的实体性;当关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学习和应用时,所涉及的是知识的过程性。
知识存量是一个组织范围内关注的焦点,知识流量即知识流是当知识作为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时的关注焦点。一个组织的知识存量、结构、特点往往决定一个组织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一个组织的知识流量则对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有重要影响。同时,组织内的知识流动还将改变知识存量的量与质,改变组织内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对知识型企业至关重要。
(四)知识的动态特性
(1)非收益递减。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不具备稀缺性,不会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
(2)共享增长性。知识可以共享,在组织内部,当一个成员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共享时,组织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通过相互参与、交流、转让而使其原有的知识得以深化并获得新的知识。
(3)永恒变化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知识发展增长的历史,知识变化是永恒的。同理,任何组织知识和知识结构的变化都是连续的,不断变化的。
(五)从知识到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是一个组织中每一个人所知道的第一件事的加总之和,它给予组织竞争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智力资本是能够被用来创造财富的智力材料——知识、知识产权、经验等”(斯第沃特,1997年)。对组织来说,知识是一种资源,知识、专利知识等作为组织的知识资源如不被组织应用,则没有为组织创造价值。从组织知识到智力资本,其关键差别在于知识是否成为组织运用的“资本”,是否在组织的价值创造中发挥了作用。对组织有用的知识又被组织应用时就成为组织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组织的智力资本在组织运作中起着关键作用。知识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辨别组织的智力资本,或从一般的组织知识中发掘出和培养出组织的智力资本,并对其加以有效管理,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二、知识观
(一)知识内涵扩展观
将知识进行界定,则Know-What及Know-Why存在于各种媒体的记载之中,易于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称为显性知识;Know-How及Know-Who存在于知识拥有者的脑海中,是其经验的体现,一般难以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前两部分覆盖了传统的知识观:“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从知识结构的观点来说,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哲学是两者的概括。它的后两部分则覆盖了能力和素质两个概念,把知识的内涵扩展了:新知识观的内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内的大统一观。知识、能力、素质仅仅是知识形态上的区别而已。
(二)知识地位转化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和攀升。
(1)知识是生产力。知识不仅属于认识范畴,知识与科学技术(也是知识)一样,都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有的知识则是潜在生产力,需要经过物化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知识与经济的关系。“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的直接基础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与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结合更紧密,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其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3)在知识与人的关系上,个人的知识拥有度、创造度、应用度,决定了人力资本创造财富的积聚度,也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
(三)全球知识共享观
知识经济的知识共享观是知识共享性与非共享性的统一。
1.知识共享性
知识经济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的经济,必须致力于对知识的创造、开发、共享、利用,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发展知识经济。为此,要促进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信息网络,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通过国际互联网联系起来,而且,联系越广越有效,知识传播就越快,共享面就越宽越广越有效。通过知识共享,知识的开发、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创造就越普及,越能为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服务,企业的成本可日益降低,经济也越发展,社会也越进步。科技越发达,越为知识(含信息的共享)提供广阔前景。
2.知识非共享性
一是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人们有对知识的保护权利,个人在知识发展中具有独立性与独特性。二是企业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管理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激励个人将知识贡献出来与企业共享。
(四)知识学习观
知识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学习经济。获取知识必须学习。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不仅“将成为个人或组织发展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DCED强调“知识经济中边干边学是重要的。学习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将隐含经验类知识转化为编码化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进而又发展出新的隐含经验类知识”。
(五)知识创新发展观
1.新知识创造的空间发展观
从传统认为新的知识来自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基础研究,发展为除基础研究外,还应包括应用性或商业研究产生的新知识。
2.新知识创造的时间发展观
从传统的认为知识创新是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过程:从科学研究到产品开发、生产、进入市场,并随新产品、新工艺和服务的成功而终止。现在认为,新产生不是“线性”的发现过程,而是一个由参与者和机构组成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形成“网络性”的发现过程。知识创新从时空观念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知识共享组织与学习
知识共享是建立在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基础上的。
(一)个人学习
学习就是获取知识及技能的过程。这种知识和技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行为能力,即技术和操作性的技能,是指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即对各种经历在概念上的理解进行描述的能力。这两部分都是重要的:人们学到了什么(指操作技能)以及怎样理解及运用客观存在的知识(指理解能力),这两个层次是应用层次上的学习和概念层次上的学习。
人们学习的基本步骤是观察→评价→设计→执行。通过对周围发生事物的观察,对各种经历进行有意无意地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是对人们的评价进行适当反映(设计),通过实践(执行)来检验那些抽象性概念,周而复始,完成学习过程并使学习深化形成知识。
(二)个人思维模式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并与其世界观有关,与个人对世界的明确和隐含的看法有着密切关系。思维模式提供了评价及解释新事物的前提条件,并对一个人所观察到的及所干的事情施加主动影响。个人学习与思维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应用层次上的学习指在程度层次上的学习,主要涉及一些操作步骤及完成一些特定任务,主要受到人的思维常规的影响。概念层次上的学习涉及更基本的问题,会影响人的一些基本概念、观念的性质与存在性,这是较高层次的学习,它主要受到较高层次的思维框架的影响。
(三)学习系统的组织
一个成功的企业与学习有关的因素有三条:良好发展的核心能力;通过实验不断提高增加价值;从根本上更新或者激活企业经营的能力。这些因素表明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应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一个不断充实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有助于企业能力的发展、企业积累上的变化和企业的转型。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建立在其从组织学习中获取并保持核心能力及相应的经济利益之上的。
从组织学习的角度看,所有的组织都是一个学习系统。每一个组织都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过程或结构来获取、传播、分享以及利用知识和技能。每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实际上都通过各种渠道的交流来吸收有关价值、标准、程序等资料,并通过团队交流把知识的吸收过程继续下去。
(四)把学习导向有效获取知识
(1)知识的源泉。既要做优秀的模仿者,又要做优秀的创新者,从模仿到创新以开发新知识。
(2)产品知识。既要重视积累关于产品和服务本身及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也要重视产品工艺、技术上的知识以保持质量优越的产品形象。
(3)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知识形式。应将组织中的知识尽可能地显性化,将组织知识变化为更客观、更社会化的形式,并将那些更加丰富能够加以记录的知识供组织成员共享。
(4)组织学习的方式。正规教育培训;使用书面交流;会议或学习讨论交流;树立榜样角色和相互语言交流。
(5)学习的侧重点。按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解决存在问题;改善组织共有思维模式、转换观念;着眼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业绩,等等,应灵活掌握。
(6)价值链的侧重点。指组织最看重并支持哪一种核心能力并进行学习投资,即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进行人事和财务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来发展这种核心能力。组织的价值链一部分是面向组织内部的“设计和制造”,包括公司的研究与开发、工程、生产制造等活动;另一部分是偏向外部的“销售和配送”,包括市场销售、服务、物流等活动。
(7)个人技能或团队技能的共同发展。尽可能把个人学习计划纳入团队的需要,充实团队价值。
(五)重视学习的辅助因素
(1)组织环境的变化。要适应环境就必须不断充实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法以获取适应环境的知识与能力。
(2)业绩差距。目标与实际业绩的差距将激励组织学习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缩小差距。
(3)开放的氛围。开放的氛围、信息的流畅、知识的共享、意见的交流、团队的合作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应予以倡导。
(4)持续的教育。
(5)组织成员的共识与参与。参与越多、共识越高、提出新观点的人越多,学习氛围越浓,效果越好。
(6)领导者的重视与垂范。要为组织员工学习作出榜样。并重视考核与评估。
(7)组织的灵活性与应变力。这将给所有员工提供丰富的创新机会,增加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强化组织学习。
四、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泉。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创新是科技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增长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新兴的知识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根据国外有关文章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新思想产生、演化、交流并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力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技术创新仅仅是知识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工业经济时代创新的核心;知识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核心。
知识创新包括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过程,仅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就包括三大领域的创新:基础科学的知识创新即科学的发现;应用科学的知识创新即科学的发明;应用技术知识的创新即科学的创造。这三种知识的创新既是一种递进的过程,又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强调创新是来自未来竞争的要求,创造新思想并转化为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可见,知识创新包括思维、思想的创新,观念、方法的创新,技术、工艺的创新,设计、产品(服务)的创新,经营、管理的创新,销售、市场的创新。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经济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创新系统立论的依据。
知识经济的标志之一是承认知识的扩散与知识生产同等重要,这使得知识传播网络和国家创新系统更加受到重视。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成效和整个经济体系。这里创新系统的知识分配力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创新系统能保证创新者随时可以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存量。
创新不仅要求具备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手段,而且还要求有利于创新的法律、行政和金融的良好环境,以及促进知识生产与扩散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必须对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创新实施加以规划以促进知识创新。
五、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的直接基础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作用。知识经济的本质形态特征,国内外讨论最多最集中的是: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特点、网络化特点、学习特点、创新特点、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特点。因此,人们通常把知识经济也称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学习经济、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现简介如下:
(一)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特点与信息经济
信息属于知识范围,是可以进行编码化处理、传播、使用的,是编码化、数字化的知识。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联成的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多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使得信息经济已经或正在变成网络经济。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使得各种各样的发明层出不穷。美国的利斯顿指出:“信息技术创造了非物质财富的源泉,这就能够提高生产率。把知识应用于开发新的生产项目,则能够引出技术革新。如今所谓追求财富,就是专门追求信息,把信息运用到生产技术中去。”因此,“寻求最佳信息的竞争已经取代寻求沃土和矿藏的竞争。”有人说,信息是经济的命脉,知识是经济的灵魂。由此可见,信息经济具有知识化的特点,知识经济具有信息化的特点;信息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
(二)知识经济的网络化特点与网络经济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都和其网络化发展、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紧密相关。OECD认为:“经济变成了网络体系,并由变化速率和学习速率的力速度所推动。它所创立的是一个网络社会,在此社会中处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以及强化学习的关系,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知识经济像重视知识的创造那样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扩散与作用。企业和国家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搜集和利用知识的效率。”
知识经济的网络特征的意义是既广泛而又深远的。现代网络不仅是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和创新网络,并且是现代知识网络、教育网络、高科技网络和创新网络。知识经济的网络特征必将加速真正的经济无国界、科技无国界、教育无国界、文化无国界、学习无国界时代的到来。
(三)知识经济的学习特点与学习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学习经济,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智慧、技能、才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人才及其智能、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人才经济。而人才及其知识、智能是通过教育、培训,特别是学习而获得的。因此,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中心,而学习将成为个人或组织发展的有效工具。为此,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而且是终身不断地学习知识。
(四)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新阶段。它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的全球化,三者的关系是互动的,首先是生产全球化发展决定金融和科技的全球化发展,而金融和科技的全球化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生产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知识经济作为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学习经济、创新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学习无国界,也必将促进国际经济全面迈向世界经济一体化并最终形成全球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