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扭转不了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打造自己的职业安全度。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这样才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绝活在身”,不过,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成就自己的绝活,让自己变成管理专家,这样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管理专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依赖于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与实干,不仅要肯学习,还要会学习,具备较强的学习力。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善于接受新的知识。找出本行业中最优秀的管理者,想办法结识他们,向他们讨教经验。此外,要时刻关注行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并尽可能去留意业内的相关信息,多看相关书籍、报纸、杂志。这样,通过日积月累,我们就能够逐渐利用这些经验、知识将自己也打造为行业中的专业人士。
第二,了解自己的优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人们常说勤能补拙,但是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往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的话,又何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补拙”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少数时间花在改正缺点上,真正的重点是强化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打造出非凡的竞争力。
第三,敢于提出一些愚蠢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专家,中间都有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在我们成为管理专家的过程中,要勇敢提出“蠢”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会大不相同。“你不觉得把所有的MP3文件储存在像是随身听的装置里,很酷吗?”由此产生了iPod。其实,问题只要有助于我们的成熟和成长,就不算“蠢”。
我们只要时刻注意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那成为专家级管理者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学习力决定生存力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和技能,你是否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面对海量信息,你是否觉得自己掌握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差?
你是否有过因无法掌握全面信息而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的经历?
你是否有过因时间管理不好、思路不够清晰而被对手打败的经历?
……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你需要充电、需要学习了,否则,你的生存能力将会削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职位不保。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的,“成年人逐渐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
狮子和羚羊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非洲大草原上,夕阳渐渐落下。一头狮子在暗自沉思:“明天早晨当太阳升起时,我要飞快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思考:“明天早晨当太阳升起时,我要飞速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的追捕。”
故事的启发意义在于:无论我们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当太阳升起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奔跑!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无论我们处在什么行业,都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力、竞争力,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管理实践中的各种挑战。
彼得·德鲁克说:“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而面对迅猛发展的管理学,身处管理一线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地“学”和“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带领队伍,才不至于被淘汰。
毛泽东同志曾经谈过“本领恐慌”,如今,本领恐慌已经在很多人身上得到了应验,而这种恐慌心理又促使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学会学习等于学会生存,学习能力等于竞争能力”,这种理念成了企业管理界的共识。
华丰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是某家大型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经理,平时,千头万绪的工作常常使他分身乏术,但有一件事他再忙也不会取消或者推迟,那就是学习。
从2008年开始,他每年都会挤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充电”。自公司涉足海外市场之后,他又报名参加了清华的国际经理人专业高级研修班。他说:“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唯一持久的竞争力是你比对手学得更快更好,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我读MBA可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单纯为了拿文凭,而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生存压力,是想真正学点新知识,开阔一下视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以跟上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一名销售经理也如是说。
这两名管理者的亲身感悟很有代表性,它喊出了很大一部分管理者内心的呼声,因为这是一个“脑袋决定钱袋”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赢得更多发展良机,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界,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个基本定律。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状态取决于其自身的竞争力,也就是面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能否战胜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的学习力。
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了人们之间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学习是起源于人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互动之中,是人类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以增进对环境(及竞争对手)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以期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行为。
如今环境急剧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强的学习能力意味着环境中的个体或组织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对手,也意味着个体或组织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眼下的生存竞争早已不再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赤裸裸的生与死的竞争,而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更大的自我实现而产生的竞争。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感觉到生存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就松懈下来疏于学习的话,那么“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迟早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永远不要以为“我今日身处管理者的位置上,明日我的地位将依然稳固”,因为后来的挑战者是层出不穷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我们的位置,稍有不慎,我们就可能被他们替代。
在企业界,纵观那些关于商业成败的耳熟能详的案例,终场胜者往往不是开场时财雄势大的主角,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后发制人的弱小力量,它从一个不起眼的局部开始发起挑战。
1970年,15岁的比尔·盖茨写了一封《致爱好者的公开信》,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计算机界由于受到黑客文化影响,因此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比尔·盖茨随后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1998年9月,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车库里,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从家人、朋友和投资者处募集了100万美元组建了Google公司。比尔·盖茨肯定没有关注这个默默无闻的后来者与竞争者。如今,Google已经成了互联网时代一家毋庸置疑的伟大公司。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的挑战者是层出不穷的。对于已经具备看似“牢不可破”地位的先行者、既得利益者而言,后来者的挑战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威胁力,就像如家之于锦江之星,微软之于IBM,Google之于微软一样。
作为管理者,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面对来自后来者的挑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这是对所有管理者的一个警示。
谈到学习,很多管理者都会理解为学习书本知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明晰知识(或称显性知识),更多的是默会知识(或称隐性知识)。后者是领导者进行日常管理和竞争的最主要知识和武器,需要领导者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领会和掌握,并在不断地运用和实践中予以巩固。
作为中基层领导者,要做到“四个学会”。
第一,学会生存。
不管在何种管理岗位上,也不管领导者是内部提拔上去的,还是外部空降而来的,首先要学会生存下去,学会去适应现在的环境,融入环境,进而去影响、改变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逐渐摸索出一条最合适的管理方法,它既不完全等同于自己以往的经验,也不是完全不顾自己的实际而去一味迎合现有环境,它应该是一种自身和大多数下属都认可的方法,否则,注定会失败。
第二,学会沟通。
中基层管理者上有领导,下有员工,左右有同级,外部要面对顾客和公众,要想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游刃有余,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不会沟通,就胜任不了管理者。管理者需要学会通过沟通来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学会学习。
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沙因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谈到这一点,很多管理者往往不以为然,他们会说:“从小到大,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该怎样学习还用你来教吗?”
其实,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新知识和新技能,如何进行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应该针对自己当前的岗位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看自己欠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进行相应的学习,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学会专业知识。
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包含两个层次:
其一,与所在管理部门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财务主管,应该学习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生产经理,应该学习生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市场经理,应该学习市场推广和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等等。
其二,相应的管理技能,主要指团队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了相应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知识,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进入管理岗位的敲门砖,精通管理技能才能真正胜任。
基于学习力的领导力提升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说:“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其实,领导力也好比是爱情,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很难有人说得清楚它究竟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令大多数领导者感到困惑。
出色领导力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像任何一个横空出世的奇迹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样,领导力的培养也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