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5300000116

第116章 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

第五十二章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科技进步才有礼

5—68正青智者问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步石答:石说论语,有两本书,一本是论语,另一本是现实和未来。读论语就是读过去。人生有三读,读过去、读现在、读未来。

我说的一个很是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力争证明论语里面并非只有道德说教,并非是仁义礼智信能概括的,这些只是论语思想的一个浅表性总结。大家看到孔子讲了两件事情,都是属于“礼”,但是他一个从了众人,另一个则远离众人而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即孔子没有人云亦云,没有一味的从众心理,有主见、有自己的判断。

自己赞成大家的意见就随了群众,不赞成则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但也不强加于人。

前人对“纯俭”解读为麻为帽子材料改为丝为材料的俭省做法,可信可用。但对“上”与“下”的解读则不可信不可用。应该是上堂与下堂,客人来家,主人只在上堂迎接行礼,改变了以前亲自出来到下堂迎接行礼的习惯做法。这样解读的改变,孔子的这句话的含义就深广了。

他对科技、生产的观点也有而正确。但传统的解读,孔子关于科技方面的观点在整个论语中都找不到,这是因为前人的思维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缘故。讲礼的人,对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也会有他的态度、制度观点,完全可以做到礼待科技的。传统解读中对科技创新这么重要的事情都遗忘遗漏了,是在对不起孔子和他的思想,有辱他思想家的名声。思想家思想一切,对科技自然有思考有观点表达。其在本章的礼思维也合乎今天的标准。

形而上学,我们可以从本章看见孔子关于戴帽与接待来客的礼节的观点。形而下学,可以认为孔子谈到儒家与法家的关系原则。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礼的本质就是俭省。即人类设立礼的本意在于建立秩序而使礼器礼物释放最大的生活效益。所以礼是制度是节度,简称为礼节。礼节的本意即创设秩序而获得最大生活效益,使人在现有的条件下生活最便利、最舒适、最快乐。

看出来没有?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这是儒家、礼专家也是普通的人民大众对科技发明的一个愿望一个要求一个取舍的行为准则!“吾从众”非绝对的孔子自己的“吾从众”,而是泛泛而谈的“吾从众”,即原则,即对于科技新产品的出现要坚持一个肯定的态度,而对它的被使用以及普及程度不能作硬性的规定与强制的推行,而要合乎人民群众意愿的推广。

比如,现在的电动力车绿色环保有好处,但实际效果因为服务还不能跟上等原因,目前还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即便能带来更大的便利,也要给予人民群众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从众”。

儒家并不干涉法家,但也是有考量的,礼的考量——新方式方法务必给生活带来更大便利与好处!你想想,老早的大哥大虽然能方便通讯,但昂贵又不便于携带,它就不能普及,生产商也不能强迫人们去购买对吧?石说清楚了吗?自以为说清楚了。

可以说,“从众”是一商业原则或说商业社会伦理,你可以广告宣传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甚至有点忽悠。但毕竟不能强迫的。

正青智者:这里哪有什么科技呢?步石:石要告诉你,我们在谈论古代,你知道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四大人类原始发明吗?那就是“名”、“绳”、“国”和“家”。帽可以被认为是形式是礼,但帽子的材料及其获取、加工、制作帽的工艺工具等都是科技啊!而在那时是高科技,丝织是那时的关于绳的最高科技!纺织品的绫罗绸缎可是作为高级科技奢侈品很长时期的啊!

呵呵,“纯俭”里还有道德考量,比如地沟油造出来也是要靠科技的,但不道德,所以要规范用途。

顺便要说的是,你知道“披麻戴孝”的本意吗?麻布曾经是高科技产品,人民平时并不舍得穿戴,只是在送别逝世的先人才作为大礼用的,后来逐渐成为习惯成为文化而本意消失了。古代有用科技产品作为随葬品的习惯,尧的时代开始用稻谷与陶器等。在古代,高科技产品都作为贵族的高级礼品!除丝质的帽子,在周朝还有青铜器皿。即礼与科技进步原来是有紧密联系的,科技进步才有礼。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送你一大哥大,高级有礼了,但现在要送你苹果,才有礼。反过来说,拿作废了的东西送人,无礼。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从来都是崇尚德的,都是崇尚科技的!

现代文明素质之一,就是对于科技、科技产品具备一个基本肯定的态度、正视它,可以不使用,但不能用自己的好恶去主控众人的意愿。

孔子是礼专家,对于生产是一个外行,他这样的态度与做法也是在尊重内行。孔子自认为是礼专家是内行,因而在礼节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完全值得理解,否则他这个人就没有主见了。但到了今天他的对在上堂行礼“泰”的评论不得不说已经过时。原因在于机械了,属于严重的静态思维。你是我的重要朋友我可能到车站去迎接你,一般的人我完全可以在家里等你。再进一步,礼节与彼此关系的程度有关,我们已经亲密无间,礼节就不那么讲究了。礼节多了,就见外了。

我们暂且不说科学发明,就说科技新产品需要市场这一点,每个人对于科技的态度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对于高科技犯罪,道德家设法提高人们的道德而不是扼杀高科技;法家则是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科技制度科技,即促使科技进步尽快找到克制之科学方法。比如现在用监控、卫星跟踪追捕犯罪分子。

将孔子视为礼专家而发表关于礼的主见的见解是有失于消极的。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本章,我们说这一章很重要,它涉及个人与社会如何对待科技与礼仪的原则问题、心态问题等。但这被后人埋没了。以积极的心态,可以从中抽象出如下意见:

科技任众见,礼仪要自主。

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科技就是力量的使者!

那么科技的社会属性如同工具的社会属性,工具它具有性能而不知道德。知道德只有人!所以,科技本身并无道德问题。道德家不应该用道德的眼光去打量科技,不能用道德规范去规范科技,道德的眼光只能用来打量人,打量掌握科技的人,道德规范只能用来规范人,规范使用科技的人!这就好比我们不能要求菜刀讲道德,而只能要求使用菜刀的人讲道德一样。

“X无才便是德”的论调荒谬无知!而且,能不能发展好,绝对不是模仿老工蜂那样简单。如果我们一代一代只知道这样模仿继承,那我们今天应该还在丛林里打猎呢。

帽是指形状,戴帽是拥有这个形状,便有了一种仪态,这种仪态被认为有礼貌——礼。礼属于道德的范畴或说外沿。帽的材料是麻还是丝则属于科技。它说明那时已经掌握蚕丝材料生产技术和相应的丝织技术!“礼自天子出”是国家的制度,自自己出属于礼仪。礼仪要做到自主,本质在于避免谄媚的恭与避免傲慢的泰。言行做到有礼而不谄媚不傲慢。自主即自己定义。比如封建社会的大臣向皇帝下跪他们认为是礼,现在则被人们认为是谄媚下贱。

呵呵,孔子也是知道一分为二看问题的!

请问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传统文化是喜欢还是排斥科技?现实中我们的科技水平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曾经落后过的话,你不能怪孔子了,因为他并没有排斥科技,对把?

你难道不能意会有根有据地找出孔子不排斥科技的意义吗?要推广逻辑的抽象思维,万难是吧?多么荒谬无知啊!怎么一立论“决定我们发展的因素太多”,然后就立马得出“而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在这其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很少的。”的结论?

分类学学过没有?太令人遗憾了,古人是什么人?概念清晰吗?你的概念不澄清,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发表结论性的评判你知道吗?否则你就是无知加狂妄啊!因为概念不澄清,必将引起思想混乱,理论变成瞎炒蛋。

科技从众,绝对不是跟风,更不是一窝蜂。但你看看现在的凑热闹搞的!一窝蜂搞房地产,一窝蜂买小轿车,一窝蜂投资房产,一窝蜂抄底黄金,一窝蜂XYZ。也不知这应该推脱责任于哪位古人为好了。投资完全可以搞查漏补缺吗。

抽象概括:科技任众行,礼数要自主。含崇尚科技逻辑和人能控制好科技造福人类自信!

孔子所言礼主要是制度,制度自主,好比人民代表共同制定制度,在理念可以顺利过渡到民主意识。获得这样的认知必要辩证法思维、逻辑分析。

同类推荐
  • 闲谈南北朝末那些事

    闲谈南北朝末那些事

    公元六世纪,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一个大乱到大治的时代。本文主要写从523年北魏六镇起义到589年隋灭陈完成中国统一这66年历,全文主要围绕四大主角尔朱荣,高欢,宇文泰,杨坚展开,按照北魏的衰败、北齐北周的崛起、及隋代周统一全国这一历史大脉络推进,欢迎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一起探讨,熟知的朋友给出批评,不熟悉的朋友就全当扫盲吧,哈哈。有人要问啦?为毛要写这段历史啊。本人回答一个字,怕吃苦。一是因为个人喜欢南北朝这段时期的历史,这个时期可谓风起云涌,人才辈出,可惜没有像隋唐演义这样的传纪流传于世。二是因为前期的历史太复杂,人物太多,怕自己写不好,所以先整相对简单的末期历史。三是看看最近的电视剧,都没有关于南北朝历史的,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楚汉相争,隋唐演义,五代十国,明代小说,清11大戏??????
  •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

    本书以电影场景式笔法,向人们展示了二战后期欧洲战场的场面:雷马根的突破、对德累斯顿地狱般的轰炸、德国东部一百万平民的死亡、苏联俘虏对布拉格的保卫、希特勒在暗堡中的最后日子等等。
  • 乱三国之赵氏风云

    乱三国之赵氏风云

    扰扰干戈几时休,群雄逐鹿裂九州。谁家成败民皆苦,白骨遍野血盈沟。炎黄精气磨消尽,五胡乱华汉民愁。造化有情亦垂泪,故降异人逆史流。一对身怀绝技的夫妻重生于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于是由江湖而至庙堂,由庙堂而至天下,风云变幻,历史洪流改向……
  • 难独行

    难独行

    一人一骑,行走在各个名山大川之中,身后的兵马、仆从越来越多,但心却越来越孤独,不管前面是兽人、蛮族、矮人还是精灵,都不要挡我的路,即使万夫所指,我亦往已!谁说反派不能是主角。
  • 重生之苏俊

    重生之苏俊

    苏俊在现代是一个孤儿,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重生后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不仅有了一个温柔美丽的姐姐,还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随着他身世之谜的逐渐揭开,各种斗争也接踵而来,他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守护自己的幸福吗?
热门推荐
  • 修仙觅道

    修仙觅道

    传说悟道可成仙,成仙则可得永恒,且逍遥自在。山村少年陆源,偶得机缘踏上修仙觅道之路,但不知是先修再悟,亦或者是先悟再修?吕祖在《敲爻歌》中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性与命,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 女王终养成

    女王终养成

    人生是趟未知的火车,不知道终点,不知道站点,也不会知道将会经历什么。花样的年华,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高二的朵儿,转眼间成为彩云国的公主彩嫣然。人生是多么的意想不到啊!相遇是种缘分,相知则是经历过艰难险阻后的海誓山盟。公主升华为女王,如同结茧后蜕变而出的蝴蝶,美丽绚烂。只有有心人,才能知晓其中的精彩!
  • 苍蓝的勇者传说

    苍蓝的勇者传说

    世界之始,某一天神降临于世界,神赐予世界光,水,空气与魔法,神说:吾将赐名与世界利维坦之名。无数年后生命在利维坦世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神再次降临,神说:吾将收回赐予世界的光,水,空气。
  • 孤独承诺:又一年等候

    孤独承诺:又一年等候

    “月儿,等我回来后,我们一起看月如何?”他白衣飘飘,倚在树上,眼中浓浓情意,笑眯眯的望着她那妖媚的容颜。她没作答,只是望着前方,却轻轻一笑。--那时。她捧着手中那轻轻浮起的粉末,热泪一拥而上。“你不喜我杀戮,可是这世人却因我的存在而置你于死地,你同我约定好看月,我也随你与世隔绝,可如今,我是否该重新恢复原貌呢”
  • 缔造主宰

    缔造主宰

    这是一场未知的征程,踏上去便难以回头。也许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可以活到明天,只有用鲜血来浇筑的荣耀,才可以小心保全着重要的人。杀戮,从来没有停止。
  • 我们明颖文

    我们明颖文

    我们,是否只是轮回,或是彼此的陌人,爱人可以么
  • 古缘之潇洒九千金

    古缘之潇洒九千金

    她,21世纪第一警队,兢兢业业却只为他一人,得知真想后的她因为一场车祸回到古代。竟是冷家废柴!?她惊才艳艳,将欺压她的人一一讨伐。他,破瞿大陆的王者,人人见了都心惊胆战,却甘愿为她折腰。她要复仇,他助她一臂之力。她要回到21世纪,他在背后默默帮助。她要与他断绝关系,回去洗洗睡吧。
  •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当多年所痴迷的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为诱捕其心,她开始步步为营……“你是花痴吗?”被她笑眯眯的眼神注视得不自然,他开口讽刺。当她身份揭开之时,他面对公司的危机,不得不对她改变态度。“你是想我帮你?”她狡猾一笑。“要是你能帮我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听到他的回答,她心里乐翻了天。“那你要答应我一件事。”等待猎物上钩。“我答应。”“成交。”她婉转一笑.。一个月期限,她以商业女之才助他公司度过危机,开始收网!“你要我做什么?”面对她的才能,他不得不服。“恩.....做我男朋友一个月。”她大胆拉着他的手臂笑着说道,这场诱捕才刚刚开始。
  • 末代阴阳师

    末代阴阳师

    我是老北京一家古董铺子的主人,在我27岁生日那天,意外收到的一件古董却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幼时的预言成真,从此我开始了一段别样的人生,走上了一条探寻的旅程。神农架、罗布泊,青藏高原、香格里拉,我的足迹踏遍了这个世界上最为人迹罕至的凶险领域,遭遇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凶险,最不可思议的奇遇。猛兽血尸、诡秘蛊毒、风暴沙海、万年冰川,面对这一切,但我却无法退缩。我错综复杂的身世也初现端倪,竟与隐于尘世中的盗墓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横亘三千年的宏伟阴谋终于渐渐浮出水面,我将亲手揭开它的面纱,见证着一段跨越百年的恩怨情仇。或许所有的光辉灿烂,在时光的长河中,终会归寂于一抔尘土,这是宿命,还是轮回?
  • 平蜀记

    平蜀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