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上司的讯息时不应该避重就轻,身为下属有责任了解上司说话时的背景与动机为何。
有时候除了保留核心讯息之外,我们也必须调整表达方式,借以让受话者能够了解的原意。
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人了解上司的用意,并且防止误解的产生,以免影响受话者的接受程度与执行能力。
将上司的指令当作圣旨,或是不经判断地草率执行,对上司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做法。
日本作家铃木健二说过这么一句话:“在日本,对公司的职员来说,当今所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判断力,推测未来的洞察力和不畏失败的耐久力。意志力一方面表现为对于面临的困境和来自外界的挫折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是人成功必备的条件,是具有坚韧勇毅性格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意志力也是一种影响力,是人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自身坚强的意志品性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以及对于外界的影响,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对于上司来说,大都喜欢工作有热情的人,接受任务时不打折扣,勇于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很少垂头丧气,或者哀声叹气,始终是保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留给上司的总是“积极而又能干”的形象。
比如说提前上班所表现的工作热望,是一天开始你献给事业型领导的最好礼物。上班早就意味着你有工作渴望,能按时下班,则表明你能完成任务。工作热情是处理好与上司关系的一座桥梁。
在工作当中,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刚刚开完一个会,上司便交待给你一项任务。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你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或者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向你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的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呢,还是对上司说“不”?
如果是有意识要考察你的话,那么应该说,他对你的能力和水平是了解的,对你能否完成任务,也是心中有数的。因此,你可以直接避开第一个问题,然后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来考虑第二个问题,用明朗的态度回答:“好的,我一定完成任务!”或“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等等。
任何上司都绝不仅仅满足于只听到满意的答复,他们更注重你完成任务的情况是否也同样令他们满意,动听的话谁都会说,漂亮的事却不是谁都会干,只有完成任务,才能真心让领导心满意足。所以,当你给了上司一个满意的答复之后。紧接着。你就应该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地去履行你对领导许下的诺言。
切勿与上司争功
良好的形象是上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你应常向他提供新的信息,使他掌握自己工作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现状。不过,这一切应在开会之前向他汇报,让他在会上谈出来,而不是由你在开会时大声炫耀。当上司对他的领域了如指掌,就能在下属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当你上司形象好的时候,你的形象在上司的眼里也就好了。
上司固然想知道自己在个别下属心目中的形象,但他更关注的是自己在大家或公众心目中的声誉。一个人的赞扬只能代表称赞者本身对上司的看法,而一般的上司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说好不算好。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中国人爱好面子,视尊严为珍宝,尤其是做上司的更是爱面子。若不慎做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什么话,如果下属直接批出或揭露他的错误,无疑是向他的挑战,会让他很没面子,损害刺伤他的自尊心,相信一个最宽宏大量的上司也无法忍受。所以,上司错了的时候,也要维护他的尊严,搭个台阶给上司下,选择合适的时候或场合,采取合适的方式再指出来,以免自讨没趣。
身为下属,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责(顶多把利害、得失分析给他听,但决定还要由他自己),也不能事后加以抱怨或轻视他的决定。因为他在作决定时,认为百分之百是正确的,所以才会这样做。身为下属,只能在执行时,尽可能地使此项错误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才是下属应有的态度。
如果错误不明显无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觉,不妨“装聋作哑”,等事后再予以弥补。
此外,每个人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年龄相差十岁的两个人,价值观必然不同。有很多上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这是由上司和年轻人的价值观不同造成的。
比如,有的上司有这样一种自负心理,认为“这个公司是由我们老一辈一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自负心理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自尊心也就这样形成了。可是,年轻的职员们不具有这样的观点和心理,两代人之间就产生了差距,价值观也就因此而不同。
如果随便否定上司的观念,对上司说:“主任,你的观点太落后了,早已跟不上当今的时代”。这样会惹怒上司的。如果你被别人批评了引以为荣的地方,也一定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一定会对那个人产生反感吧!的确,有些上司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上司有自己的自尊心,所以绝不能做出有损上司自尊心的言行举止。自己要善于从上司平时的言行中把握上司的观念和心理,避免发生有伤上司自尊心的行为。
中国官场上有一句话:得罪人的事自己揽下,出头露脸的事让给上司。这是很有道理的。上司名声好了,他对你的功劳当然不会忘记,同时,你自己做什么也方便多了。
西汉田叔以忠爱主上闻名。汉武帝对他非常赏识,于是便派他到藩国去出任相国。鲁王是景帝的儿子,自恃王子的特殊身份,骄纵枉法,掠取老百姓的财物不计其数。田叔一到任,来告鲁王的多达百人,田叔不问青红皂白,将带头告状的老百姓怒骂道:“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王子吗?你们怎么敢告自己的主子。”
鲁王听了,很是渐愧,便将王府的钱财拿出来一些交付给田叔,让他去偿还给被掠夺的老百姓。田叔却不肯接受,说道:“大王夺取的东西而让我去还,还不是使大王受恶名而我受美名吗?还是大王自己去偿还吧!”
田叔在此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假如他不去维护鲁王的名声而自己夺名,那么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自己。相反,他借此事让鲁王获得美名,一方面鲁王会很高兴,另一方面自己可避“名高震主”,何乐而不为呢?维护上司威信,注意不要随意揭上司的短。
作为下属,很可能你对上司的很多方面都会有了解,如果你不知轻重,不知好歹,轻易揭上司的短,这不仅会让上司觉得自己很没面子,还有可能导致他在外面丧失威信。
陈胜本来是河南的散工,在一些地方做泥水活。在一次被调往北方修筑长城的路上与同伴造反起义,并取得了胜利。在陈州,他登基为王,享尽荣华富贵。
昔日的穷苦哥们,难兄难弟们听说他做了王,于是就推派了一位跟陈胜关系最好的家夫去看望他。
这位农夫经过很大一番周折才见到陈胜,他见到陈胜之后,看到文武百官对他毕恭毕敬,宫中又陈设华丽,不禁羡慕万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叫着陈胜的小名:“涉,你好大的福气啊!你做大王玩真是惊人!以前我们俩在一起做泥水匠时,你是天天给人骂,顿顿吃不好啊!有一次,你没有晚饭吃,就到外面去偷了人家的玉米,晚上还弄得拉肚子……”
陈胜见他没完没了,心里很是愤怒,觉得自己那张脸没有地方可放,但是考虑到两人的交情,而且在文武百官面前不好发作,就暂时放过他了。
谁料这位农夫却仍然不知好歹。成天在皇宫里大摇大摆地逛来逛去,并且不时说起他和陈胜以前的往事。朝中大臣见了,都皱起了眉头,想:“这样不是有损大王的威严吗?”陈胜也觉得这样下去,自己的短处就会完全被他揭出来,于是就派人把他杀了。
懂得把自己的“功”让给上司的下属,是支援上司的最有效途径。好的东西,每个人都喜欢,越是好东西,越舍不得给人,这是人之常情。假使有某种工作顺利达成,你要把功劳让给上司。
你的上司是个差劲的写作者,假如你是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自愿为他捉刀;你的上司恨公开演说吗?主动站出来,替他在公共场合说话。你能找出补足你上司的方式越多,他就越看重你。事实上,聪明的上司所要找的正是那些能以其长处弥补自己弱点的属下。
在组织中,一项工作完全无误地完成,并不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尤其是上司的帮助,或适当的指示,更为重要。为了这种重要性,你应把你不想让的功劳让给上司,倘若因此而使上司成为你的朋友,则将来你所立的功劳会更大,届时你可能得到上司的祝福与更多奖励。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
一船来说,下属在与上司的相处过程中,其行为与语言不应该超越自己的身份和职位,也就是不能越位。
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人员的决策权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决策是下属可以做出的,有些高层决策必须由领导做出。如果下属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必须应由领导决策的工作,这就是决策越位。
有些场合,如宴会、应酬接待,上司和下属在一起,应该适当突出上司,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下属张罗过欢,过多炫耀自己,是很不明智的。
有些既定的方针,在上司尚未授意发布消息之前,下属不能犯自由主义。
表态是人们对某件事情或问题的回答,它是与人的身份相关联的,如果超越自己的身份,胡乱表态,不仅表态无效,而且会喧宾夺主,使领导和下属都陷于被动。
有些场合,上司不希望下属在场,下属一定要了解上司有关这方面的暗示,否则就会造成场合越位。
在和上司相处过程中,下属如果不重视上司的社会角色,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说话过分随便,往往容易造成场合越位。
曹操赤壁兵败后,哀叹说:“如果郭奉孝(郭嘉)还在,我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话语明里是在怀念郭嘉,暗里便是认为这群谋士皆是酒囊饭袋的意思。
谋臣当中自是有人心里不服气。早在用兵前贾诩就曾建议曹操好好经营荆州,不必急着伐吴,他日水到渠成,孙权自然会来归附。曹操如果采纳他的建议,也就没有后来的赤壁惨败了。
曹操把战船用锁链连在一起时,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衡,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说冬天刮西北风,他们怎么用火攻?
后来起了东南风,程昱告诫曹操小心,曹操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同样的的建议,如果是郭嘉提出,曹操自然会言听计从,为什么?因为郭嘉其人,曹操最为信赖,而其余谋士的建议,在曹操心中就要大打折扣了。
藏起你的锋芒
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庸人,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的。但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刀鞘里。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既不容易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又容易推动晋升机会。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这句话的喻意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要锋芒太露,才能防范别人,保存自己。这是很有道理的。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被人立即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
人都是有妒嫉心的,而小人,妒嫉心更强,他们更多地表现在妒能嫉贤上。因而,如果你才高五斗,但不善于隐藏,锋芒外露,就很容易把别人的锋芒压下去,得罪人,并为人所妒忌,最终可能难保其身。
在职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智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大多数上司都不会太喜欢那些锋芒超过自己的下属。他们喜欢下属跟着自己走,但却不喜欢下属跑得快过自己。如果你的智力、精力、能力等超过他们,可能会让他感到不安,感到威胁,所以常有“枪打出头鸟”的做法。
汉代有一位才人名叫贾谊,他对诗经过目不忘而闻名于郡中。吴廷尉当时任河南太守,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把他收到门下,并且对他很是欣赏。孝文帝刚登基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很有政绩,并且此人原来与李斯同邑,曾是李斯的学生,于是就任他为廷尉。廷尉在孝文帝面前大夸贾谊,说他熟读百家之书,孝文帝时任贾谊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20多岁,年少英姿。每次招集大臣们开会时,各位老臣认为能力比不上贾谊,孝文帝很高兴能拥有贾谊这样富有才华的人,便越级提拔他。贾谊在一年之内就做了太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