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战场,真正懂得“方圆”的人,在职场上方能游刃有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审时度势,在该坚持原则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毫不退让;在形势不如意时,可以全身而退;在上司与下属之间,可以左右逢源。
做上司肚子里的蛔虫
正确领会和实现上司的意图,是做上司肚里的蛔虫,是好下属的重要标志。说话办事违背上司意图,可能“出力不讨好”,把事情弄糟。通常所说的上司意图,是指上司个人、领导班子或领导机关通过文字或口头下达的命令、批示、决定、交办意见等。这些都需要下属用心去理解、体会。
平时深入观察,仔细揣摩,熟谙上司的习性,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上司的意图。否则,在你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会发生很大偏差,甚至南辕北辙。与上司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你将会费力不讨好,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工作中,上司是个无法回避的重要对象。会看眼色,能察言观色是成功至关重要的基本功。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些,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检,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既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司马光对贡禹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忠臣服事君上,应该要求他去解决国家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其他较容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补救他的缺点,而他的优点不用说也会得到发挥。当汉元帝即位之初,向贡禹征求意见时,他应当先国家之所急,其他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就当时的形势而言,皇帝忧柔寡断,谗佞之徒专权,是国家急等解决的大问题,对此贡禹一字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心愿,贡禹却说个没完没了。
司马光不懂聪明人办事的眼上功夫,他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实心眼的大臣却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这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但贡禹却十分精明,专拣君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经十分圆熟老道了。
唐朝的大臣封伦也是位会察言观色的高手。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灭亡,他便归顺了唐朝。有一次,他随唐高祖李渊出游,途经秦始皇的墓地,极为宏伟,经过楚汉战争之后,地上建筑被破坏殆尽,只剩下了残砖碎瓦。李渊十分感慨,对封伦说:“古代帝王耗尽百姓、国家的人力、财力大肆营建陵园,有什么益处!”
封伦一听,明白李渊是不赞同厚葬的,迎合地说:“上行下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气。自秦汉两朝帝王实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竞相仿效。古代坟墓,凡是里面埋藏有众多珍宝的,都很快被人盗掘。若是人死而地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费;若是人死而人知,被人挖掘,难道不痛心吗?”
李渊称赞他说得好,对他说:“从今以后,自上至下,全都实行薄葬!”
下面这个例子还是发生在唐朝时期。
唐高宗李治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对。一天,李治又要召见他们商量比事,褚遂良说:“今日召见我们,必定是为皇后废立之事,皇帝决心既然已经定下,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顾托,辅佐陛下,不拼死一争,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李勣同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宫,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褚遂良由于面折廷争,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
过了两天,李勣单独去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持认为不行,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
李勣明白,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
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了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皇后。反对派长孙无忌、褚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勣官运一直亨通。
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将他的真实意图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作为上司,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上司的真正意图需要下属经过仔细考虑揣摩去做。在特定的情况下,面对特定对象的特定心理和意图,对症下药有时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在公司内的人际关系中,与顶头上司合不来,是最危险的。因为你要接受上司的命令和指示,并要照着去做,而且上司还要检查你的工作结果,所以如果是与顶头上司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自己的能力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实干敬业是闪光的金子
工作实干敬业就是付出努力,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你的成功、健康、幸福、财富就在你的挫败与痛苦之中诞生。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的多付出一点。
积极的心态是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年轻活泼,充满朝气。它更可以使一个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而与之相反的消极心态则不同,它使人们在阴暗的天空下暗自叹息,因为它不仅让人们看不到一缕阳光,更使人们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一个人要改变不利于自己的环境,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就是说,不要被动地接受你觉得不满意的环境,而要在心中描绘出理想的境界,并深信它一定会成为现实。既然心态对一个人的成功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再积极一点呢?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地投入,敬业地去做事情,不仅可以超越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跨越成功的障碍。在没有别的绝对优势时,比别人多投入一些,更积极一些,再耐心一些,你就可以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优势来。
作为一名员工,要想驰骋职场,取得成功,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多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这会让你时刻保持斗志,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使你拥有更多的表演舞台,把才华适时地表现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老板的重视和认同。
在工作时,最重要的是使命感而不是环境。人有使命感,工作意愿也会产生,上进心也会更旺盛,也会更脚踏实地,注意力也会更彻底。高尔基曾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大仲马的写作速度是惊人的。他一生活了68岁,到晚年自此著书1200部。他白天同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晚上则与一些朋友交往聊天。
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是怎么回事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棵梅树是怎样生产梅子的吧!”
鲁迅先生说:“我觉得,那么躺着过日子,是会无聊得使自己不像活着的。我总这样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活几年也是白活的。”
学会与上司沟通
今天,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行,还得会搞关系。许多人认为现在学会做人比干好工作更重要;会“做人”的人吃香,而一门心思干工作,不过是“傻干”,得不到一点好处。有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光靠实干要吃亏”的结论。
有些人受社会上流传的“干得好不如关系硬”、“辛苦干一年,不如领导家里转一转”等歪理的影响,片面相信关系是万能的,导致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标准发生偏移,我们不否认身边确有极少数人靠拉关系得到“回报”和“好处”,但绝大多数是靠实干获得进步的,这也是事实。靠实干赢得进步,才有做人的尊严,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佩。
在认真完成工作、很好地进行工作方面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方面的交流,是有必要的,它如同润滑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上司和你一样,也渴望与人交流。在这里所谓的交流,不仅仅是指工作方面,也包括个人方面的交流。在工作方面,进行报告、磋商等方面的交流就不用说了。除此之外,上司也想了解一下有关你个人方面的问题。比方说: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工作以外的生活情况等等。因此,自己要尽量把握住机会,让上司多了解一些你个人方面的情况。这对你与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说是很重要的。
要想和上司顺利地进行交流,应该要充分利用好午休时间或举行宴会的时机。比如,利用出席宴会等时机试着和上司谈一些工作以外的话题,说不定会发现以前自己认为难以接近的上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从而改变过去对上司的看法。
争取与上司接触的机会必须恰如其分。全然没有接触机会固然不行,但也必须考虑上司的时间是否允许。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则应加以避免,以免浪费上司的时间与精神。相对的,只要对工作以及双方均有正面的作用,则不应该一味认定上司位高权重而裹足不前。
Δ要求增加接触机会之前,必须让上司觉得每一次的接触都会有价值。
Δ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在沟通技巧上的缺点,例如表达意见时过于冗长或艰涩,可能导致上司对我们产生排斥,应设法加以控制。
Δ选择重要的主题并做充分的准备,这是增加与上司接触机会的基本条件,不过这并不能保证能够如愿以偿。
Δ非正式但具有建设性、启发性的交谈,将带给上司在正式会议中所无法得到的收获。若能做到这点,上司自然会主动和我们接触。
Δ坦率直言的态度能增加上司和我们接触的意愿,因为他们身边通常逢迎拍马屁的人居多。
Δ我们必须知道上司最喜欢的沟通方式为何(例如交谈、书写、电脑图案或举证等等),如此才能善用每一次的接触机会。
向上司传达工作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喜欢说一些私人话题的上司,在工作上也较易于进行交流、报告、磋商。相反地,不爱说私人话题的上司,与他之间的工作交流也比较不容易进行。
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定的感情是很必要的,但千万不要过分地去窥探上司的家庭生活秘密、个人生活隐私。当然,对上司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习惯的了解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
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不要直呼上司的名字,当然更不能称兄道弟,在称呼时,最好是把他的职称加上。
上司一般不愿与下属有过于亲密的关系,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过于亲密,会引起别的下属的嫉妒,紧张等情绪,让别人议论,这不仅不利于工作,还对上司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太亲密,他怕你对他的一些隐私、思想及行动过分了解,从而抓住了的把柄,对他不利;三是过于亲密,会降低他在你及其他下属面前的威信;四是过于亲密,会导致他的管理方法的失败,毕竟你把他的一切都了解清楚了,你“知彼”了,当然就会“百胜”。
在认真完成工作、妥善地进行工作方面的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说,进行个人方面的交流是一种润滑油,是改善你的上司关键。
如何成为上司得力的助手
上司一般都把下属当成自己的人,希望下属忠诚地跟着他,拥戴他,听他指挥。下属不与自己一条心,背叛自己,另攀高枝,“身在曹营心在汉”,存有二心等,是上司最反感的事。忠诚,讲义气,重感情,经常用行动表示你信赖他,便可得到上司的喜爱。
当上司讲话的时候,要排除一切杂念,专心聆听。眼睛注视着他,不要埋着头,必要时作一点记录。他讲完以后,既可以稍思片刻,也可问一两个问题,真正弄懂其意图。最后简单概括一下上司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了他的意见。一定要记住,上司不喜欢那种思维迟钝,需要重复好几遍才能明白他的意图的人。
有时候,下属由于过度服从权威,因此上司随口的一句话,被当成如山的军令。其实,如果上司无心的一句话被解读为“既定政策”、特定情况下的“变通办法”被诠释为标准程序的调整、或是“生气时的反应”被渲染成毫无转圜余地的最终立场,则反而会让上司感到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