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则徐曾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把这句话写在自己府衙的一副堂联中,规行矩动,身体力行。他受命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办鸦片时,离京当天,即传示驿站,沿途“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一路上说到做到,两袖清风;他到达广州次日,即告示百姓:今后“公馆一切食用,均系自行备买,不收地方供应。所买物件概照民间时价发给现钱,不准丝毫抑勒赊欠,……有借名影射扰累者,许被扰之人控告,即予严办”。清人张清恪,在任督抚时曾针对送礼行贿的丑行,写过一篇《禁止馈送檄》,檄中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古代有首《不知足》的打油诗对无穷贪欲做了的生动描绘: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梦一回。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摒弃贪念,意志坚强,才能真正迈向成功。
人贵自制
华兹牛斯曾说过:自我克制能够抗拒各种痛苦;严格的自我克制能帮助人们摆脱可怕的阴影;勤奋向上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宽宏大量的情感让人充满活力,心情愉悦……这一切至善的品格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杰勒米·边沁说:“无论如何,如果人的意志力能够控制思想,就能使这些思想走向幸福。要努力看到事情好的、最好的一面。人们有时会浪费大部分的时间,白天,开会的时候,时间会在等待中白白地浪费;夜晚,睡觉之前,人们因兴奋会不停地想愉快的事儿;在外步行时,或在家休息时,思维一刻也不会停止,这些思想可能有用,也可能无益,甚于对幸福有害。”
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名将李将军,那时已经快走完一心为国的悲壮生涯。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
李将军的答案,已经把带领自己历经征战苦难,以至最后荣获美国史上崇高地位的教条,归纳成一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学会控制自己,特别是控制自己突发的冲动。控制冲动同驾驭烈马很相似,你如果能够在狂奔的马上表现出镇静,那么你就能够做到事事聪明。能够预见危险,就会摸索着找到自己的路。激动中的言语对于脱口而出的人也许微不足道,可是对一个善于听话的人却是很有分量的。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历史上名声极为显赫。他的情感的自我克制能力,在最困难和最危险的时刻,也强人无比,所以对他不大了解的人会觉得,他天生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其实,华盛顿却是一个急性子。他严格自我控制和严格自律的结果,使他温和、文雅、礼貌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
华盛顿的传记作家这样评价华盛顿:“他性格豪爽,充满激情,面对充满诱惑和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懈的坚持,自我控制的努力,让他最终控制了诱惑,克制了激动。”传记作家还说:“他的激情无人能比,有时这种强烈的激情猛烈地爆发出来,但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克制这种强烈的激情。自我控制应该是他最优秀的性格特征。”
智者对偶发的事件都具有高度的警惕性。激情爆发会使一个平时谨慎的人失去平衡,而这正是一个人最容易栽跟头的时候。在狂怒或获得满足的一瞬间,谨慎的人也会冲动,可是很可能这一冲动让一个人悔恨终生。
从前,有一匹马独占一片草原。有一天,一只鹿闯入这匹马的领地,想与马分享丰美的水草。马对入侵者十分仇视,心想报复,便请求人帮助惩罚鹿。
人对马说:“如果你愿意把笼头套在嘴上,让我骑在你的背上,我就可以拿出最有效的武器为你驱逐鹿。”
马同意了人的要求,戴上人给马准备的笼头,让人骑在背上。人很快就赶走了鹿,可以从此以后,马就成了人的奴隶。
自我克制是一切美德的根源所在。一个人如果被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他就失去了他的全部道德自由。他就会人云亦云,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成为强烈欲望的奴隶。
要想拥有光荣、平和的人生,就必须云能够在小事或大事上自我克制。容忍和克制是人类必须的品格。脾气不能超越理智。
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成功。
谦逊的人最高贵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匹马独占一片草原。有一天,一只鹿闯入这匹马的领地,想与马分享丰美的水草。马对入侵者十分仇视,一心想报复,便请求人帮助惩罚鹿。
人对马说:“如果你愿意把笼头套在嘴上,让我骑在你的背上,我就可以拿出最有效的武器为你驱逐鹿。”
马同意了人的要求,戴上人给马准备的笼头,让人骑在背上。人很快就赶走了鹿,可是从此以后,马就成了人的奴隶。
自我克制是一切美德的根源所在。一个人如果被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他就失去了他的全部道德自由。他就会人云亦云,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成为强烈欲望的奴隶。
要想拥有光荣、平和的人生,就必须能够在小事或大事上自我克制。容忍和克制是人类必须的品格。脾气不能超越理智。
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成功。
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近于伟大的时候。做人要保持谦逊,不能自作聪明,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总多一点智慧,巴甫洛夫说:“决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宫。”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一个人恰当看待和处理他与外界关系的正确思想方法。心胸宽大,虚怀若谷的人,才能谦虚谨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因为有卓越功勋,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打算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放在公园里供游人景仰。
丘吉尔却拒绝了。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在我的铜像上拉粪,那是多么的有煞风景啊。所以我看还是免了吧!”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美国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法国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富兰克林先生。”杰斐逊谦逊的回答。
杰斐逊的谦逊给法国外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肚鸡肠的人,器小易满,不到半瓶水,也会倘得不亦乐乎。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是一个十分谦虚的科学家。达尔文与别人谈话时,总是耐心听别人说话,无沦对年长的或年轻的科学家,他都表现得很谦虚,就好像别人都是他的教师,而他是个好学的学生。1877年,当他收到德国和荷兰一些科学家送给他的生日贺辞时,他在感谢信中写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很清楚,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材料,我的著作便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使写成了也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认为荣誉主要应归于他们。”
东汉颖州父城(现河南叶县东北)人冯异,字公孙,熟读《左传》、《孙子兵法》,文武双全。最初在王莽手下为小官,后见王莽为害人民,被人民所怨恨,了解到起义军领袖刘秀有治国安家的才干,便对苗萌说:“现在起义诸将,虽皆英雄,但多独断,不爱人民。只有刘将军不抢掠人民,举止言谈,温和有远见,不是庸人,可以追随。”于是苗萌和冯异投靠了刘秀,又吸引了勇将姚期等人来,刘秀势力大振。他向刘秀建议说:“天下人都反对王莽苛政,刘玄部又纪律太坏,失信于民。此时人民饥苦,若稍施恩德,百姓必热烈拥护,”刘秀听了他的话,派冯异、姚期到邯郸安民,果然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王郎领兵追赶刘秀,刘秀及部下退到饶阳天蒌亭(河北饶阳东北),正遇天气寒冷,士兵都饥饿疲劳,冯异送来豆粥,解除了困难。在南宫(河北南宫)又遇大风雨,刘秀躲到路旁空屋,冯异抱来柴,邓禹烧火,秀方能烤干衣服,冯异又送来饭、菜,终于安全移兵到信都(河北邢台)。刘秀使冯异收集散兵,重整队伍,大破王郎。
冯异对东汉统一建国之功,是巨大的,但他从不居功。对人也特别谦让,每当同其他大将的车仗在路上相遇,他必告诉车夫退让躲道,让别人先过。他领部队交战时,在各营之前;退兵时,在各营之后。当休战时,诸将坐在一起,都宣扬自己的功劳,以便争功多得升赏。当各将争功时,冯异则躲于大树下,一言不发,似为乘凉休息,实为躲避让功,后来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不仅刘秀对他格外器重,他的军队,亦多愿在他麾下效力。
做人要谦虚,不可自大。我们每天都可见有人说我不服这个不服那个的人。总是看不起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恰恰在此时有人只看到他的短处,看不到其长处。谦虚是尊重他人的—种表现,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发现别人的优势,知道自己的不足。老子说:“江海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社会上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懂得谦虚待人,他们真正理解世事艰难、行为处事的重要。凡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夸夸其谈、不可一世的人,定是阅历太浅,磨难太少之人。有时我们总会发现一个不起眼的人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他不会说我有多么的厉害,只是默默地努力着,等待着时机,而后厚积薄发让人措手不及地看到其成就。
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刘墉曾说过: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奇迹是人创造的。人的因素是关键的。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公元前99年,骑都尉李陵率5000士卒随二师将军李广利,出居延千余里追击匈奴。李广利一遇敌打仗,便大败而输,然后就逃之夭夭,把李陵的几千步兵,孤零零地扔给了十几万的敌骑。李陵陷入重围,他不惧不屈,接连奋战九天,宰杀敌骑五、六千,终因众寡悬殊,粮尽矢绝而被迫投降。时为汉帝刘彻天汉二年。消息传出,朝野震荡。好大喜功的刘彻勃然大怒,把李陵妻儿老小悉数逮入死牢。
满朝文武,无不附和皇帝,纷纷指责李陵的不是。惟独太史令司马迁出来为李陵辩解,说他之所以不死而降,可能还另有原因。刘彻自然不悦,于是把司马迁也关入大牢,并以“诬上”的罪名,被定了死罪。按照汉旧例,有两种情况可以免去死罪:一是拿钱赎,二是被处宫刑。
于是,司马迁面临三种选择;接受死刑,用钱买命,被处腐刑。花钱买命,当时需要五十万钱,相当于五个“中产之家”的财产,司马迁是一个穷“太史”,根本付不出;受死,司马迁不是没有想到,并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他想到了父亲的遗命,想到了毕生的使命还未完成,他不能就此去死;那么只剩最后一条路——接受宫刑。这可是奇耻大辱,过去说,“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宫刑呢!但为了事业,司马迁忍辱偷生。出狱以后,刘彻还封他为“中书令”,名义上比“太史令”职务要高,可却是宦官担任的啊!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司马迁把这一切都忍受了下来。
他在《报任安书》中写到: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视。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了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为什么呢?这是自己平素所从事的职务所处的地位促成的。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最上一等是不辱没先人,其次是不辱没自己,其次是颜面上不受辱,其次是辞令上不受辱,其次是被囚系受辱,其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其次是戴上刑具、挨打受辱,其次是剃掉头发、以铁索束颈受辱,其次是毁伤肌肤、断残肢体受辱,最下一等是遭腐刑,到极点了!《礼记》中说:“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免受辱。现在手和脚都被刑具束缚起来,脱掉衣服,接受杖责,关闭在四面墙壁之中。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制约逐步发展的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