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圄禅师接着又说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例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番话,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
不要让一些小事情影响我们一天的好心情。争强好斗只能两败俱伤,宽容却能造就安宁与温馨。
弦外有音
“宽容”两字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宽容”,你的生活就如同在刀锋上行走。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宽容也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自己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我们每天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意,带来的是包涵和谅解。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学会宽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快乐。拥有宽容心才能收获生命的幸福。
谦卑:大海本在最低处
智慧点金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成其大的最根本原因,恐怕是它在最低处,所以陆地上的江河才流向海洋。大海的品性是最谦卑的。佛法就像大海,是广大奥妙,又是平凡浅显的。
一个人越是修为高的时候反而会表现得越谦恭,这是知识与修养给他带来的改变。当年大哲学家柏拉图就有这样的事情。有人问他:“像您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那么谦虚呢?”柏拉图说:“据我所知,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圆圈越大的人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往下弯腰,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也就越发显得谦虚。
故事苑:曲径通幽
真正体验到佛禅真谛的人,都是平凡的、平常的、谦卑的。因为最伟大常常蕴涵在最平凡之中。平凡就是伟大。
隐峰禅师从马祖禅师三年,自以为得道高深,于是有些洋洋得意起来。他备好行装,挺起胸脯,辞别马祖,准备到石头希迁禅师处试禅道。
马祖禅师看出隐峰有些心浮气傲,决定让隐峰碰一回钉子,从失败中获得经验。马祖临行前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这话一语双关:一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石头绊了栽跟头;实际却是说那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壁。
隐峰却不以为意,扬手而去。他一路兴高采烈,并未栽什么跟头,不禁更加得意了。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并且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石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而是两眼朝上回答道:“苍天!苍天!”(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隐峰无话可对,他知道“石头”的厉害了,这才想起来马祖说过的话,于是重新回到马祖处。
马祖听了事情的始末,告诉隐峰:“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石头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真是妙哉!隐峰仿佛得了个法宝,欣然上路。
他这次满怀信心,以为天衣无缝了,他还是同样的动作,问了同样的问题,岂料石头却先朝他“嘘嘘”两声,这让他措手不及。他呆在那里,不得其解。怎么自己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
这次他没有了当初的傲慢,丧气而归。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点着他的脑门:“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应当谦虚认真,不要满足于现状;学习要深入细致,不能心浮气躁。
弦外有音
《圣经》里说:谦卑的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真理其实就在最平常的生活中,如空气、水、阳光一般最平常无奇又是最重要的生命养分!
珍珠从何而来?蚌壳含着一粒沙子,它整天因疼痛而哭泣,久而久之,借泪水孕含,使之凝成一粒圆润宝贵的珍珠。
真正的佛恰恰没有一脸佛气!他就是最平凡正常的一位因为平凡是佛,众生本平凡,皆可成佛。佛法如大海,深邃无边,默默迎纳百川。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污浊的河流,只要你谦卑得视自己如同尘土,你就可以成佛,归向大海。
释怀:“忘”“记”之间的黄金分割
智慧点金石
众生有罪,禅讲究释怀。要知道,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异常高贵的释怀。释怀是一种美。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的猖獗,才有浩渺无垠;苍茫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释怀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释怀,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释怀更是一种财富,拥有释怀,就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遗忘别人的“不好”,铭记别人的“好”。当你对别人释怀之时,即是对你自己释怀。因此,哲人说:“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般人都是这样,应该忘记的不忘,而不该忘记的却忘记了。他们都认为这就是聪明,却不知实际上是大糊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了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度过那一夜的。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做人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忘记别人对你的不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佛家所说的释怀。
弦外有音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心头,而又有另外一些事需要我们忘却于脑后。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却,这才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
任何人,在具备“兽性”的同时也拥有“人性”。所谓“兽性”有时表现在一个方面——人是容易记仇的动物,他会把损害自己利益的人与事牢记于心;而在“人性”方面的表现是,他能在“忘”与“记”两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东西,永远牢记别人的“好”。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人性”和“兽性”的较量中,“人性”永远占据上风,即使是暂时退却,但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忘却自己对别人的不满,学会宽容才能让你活得更自在、更轻松,坦然地去面对旅途中的风风雨雨。
洒脱自在,才能牢牢把握
智慧点金石
什么是真正的自在?对禅学深有研究的南怀瑾先生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时好像很牢,但是他没有用力,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得很牢,这就是自在。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若有若无之间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故事苑:曲径通幽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