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楚王以令尹子元为尊,弗敢有所违。惟国之田赋工事不敢懈怠,至于军政大事则皆掌控于令尹子元之手。
延至楚王六年,子元再是按耐不得。
“瞻彼淇奥,绿竹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璓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够了!”子元忽而勃然大怒道。殿上乐师大惊,连忙止住敲击,目光惊恐朝自家主人看去。府尹惟恐有失,急忙上前跪地,颤抖不已。
子元手捋美髯,目光悠远,缓缓道:“既然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君子如美玉,为何不见淑女乎?”
府尹登时心领神会,于是道:“主人有所不知,世间女子多羞涩,即便心悦亦之敢远观之。故而方有诗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元颌首道:“汝之所言倒是有几分道理。”
于是府尹又道:“主人可知,女子虽是羞涩,又最是心软,如若能对其尽心尽力,焉知那女子不为所动矣。且如今主人尊贵更为楚之令尹,为天下女子所倾慕,却为情所困,可见乃是真心以待。能得主人如此厚爱,此女子何其有幸!”
“汝倒是机灵!”子元嗤笑道,“奏乐!”
钟磬声叮咚声再起,悠扬婉转,已是换做另一乐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不想令尹子元听罢又是长叹一声,眉宇之间乃有忧愁之色,连声幽然道:“可惜,可惜!”
身旁席间一人摇扇笑道:“今日大人似是心有郁结。”
令尹一愣,随即嘲讽其道:“司宫好眼力!”
座中此人正是寺人丸无疑。寺人丸仿若无事一般,憨笑道:“小人无能,全凭察言观色方能保全性命。平日里大人素来果断,风姿潇洒,今日面上却多有犹豫之色,怎能不知。”
“哦?”子元挑眉,斜眼朝寺人丸看去,一边嘴角微微上勾道,“如此司宫可知吾因何事所愁乎?”
寺人丸摇扇,双眼微眯,声音略尖道:“方才乐尹曾言,大人如此乃是因一女子。可见此言不假矣。”
“唉……”子元又是长叹一声,乃幽幽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寺人丸摇扇而笑,接道:“小人昔年曾偶然独行至淇水,听闻有乡间野人高唱,一时间感慨万千。今日再闻大人心事,亦有所思。”
子元听罢忽而双眼一亮,拱手道:“烦请司宫不吝赐教。”
寺人丸见状连忙回礼道:“不敢不敢,小人不过一寺人,怎敢当令尹如此大礼。岂非折杀小人哉!”
“那日小人也不过偶然听之,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子元听闻而大喜,道:“多谢司宫指点。”乃亲自为寺人丸斟酒。
次日蚤朝令尹子元当众向楚王请旨。有言道:“大王,如今大王曾受周王赐胙,又与鲁国交好,中原诸侯臣服者众。而吾国都郢都商贾往来频繁,兴盛异常,引四方朝拜。诸侯再不敢以楚为南蛮,交流者甚。而吾郢都却无馆驿以招待之,只能令其居于逆旅之中,实有违我楚国之威严,是为不妥。”
楚王如今虚岁已经一十有六,早已不复当年稚子模样。这些年来之所以对令尹子元处处忍让,只因当年其兄事后母亲曾对其有言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茍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惟王之门。”①
“若要杀子元为乃兄报仇,如今之计惟有一字可行,忍!”姮如是道。
“依母亲所言需忍到何事!如今吾将十六却一无所成,难道果真要如此虚度一生!”楚王恽愤恨道。
“便真是十六又能如何?”姮目光炯炯直视其子道,“当年汝兄便是锋芒太盛而引杀身大祸。昔日汝君父十九尚为太子,受其庶兄陷害
险些性命不保,到头来终成一代名主,开疆辟土成就霸业,令天下诸侯闻之而色变。汝如今不及汝君父,又尚未及冠,安敢有言不忍!”
“可……”楚王略作思索之后道,“如今令尹统揽政权,国中之人无人不知,如若长久下去,焉知其不篡权,而甘居令尹之位?”
姮点头道:“这便是为何当初吾令汝奉周王且交好与诸侯。汝年幼之时子元尚且不敢,如今更不能行。且汝重田赋、工事足矣令楚人信服。而令尹把持朝政权愈大,则心欲愈大,终有一日必将引众怒。到那时便是吾儿重掌国政之时。”
楚王思及当时母亲所言,乃点有赞道:“令尹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国无馆驿如何引四方朝拜,更令天下诸侯轻视之。如此便使工正操持此事。”
不料令尹子元又道:“大王不可?”
楚王眉头微蹙,疑惑道:“哦?”
“此事至关重大,臣身为令尹当全力促成此事。”令尹子元又道。
“如此,准!”楚王笑道,“既得叔父亲自操劳,孤自是放心无虞。”
又道:“不知叔父以为此馆驿当建于何处?”
令尹子元轻捻胡须而笑,侃侃而谈道:“此事臣早有考虑,依臣之所见,馆驿当建于靠近王宫之处,即能便于使者朝拜,又能行监控之责。而东街之侧最为相宜。此处乃郢都繁华之所,可令来者折服。”
子元此言状似无意,却令朝堂之上众臣侧目,窃窃私语之声随即而起。楚王此事面色已是阴沉难看,强忍胸中怒气道:“此处不妥,令尹当另寻他处。”笑话!谁人不知东街乃比邻楚宫后宫,仅一院之隔便是如今楚太夫人所居之所。安能将一馆驿建于太夫人身侧!
楚王早已听闻令尹子元对其母心怀不轨,自己已是对其多有忍让,不想今日这厮竟敢明目张胆大言不惭于朝堂之上提及此事,莫非以为他乃傀儡不成!
不想令尹子元当即而怒道:“有何不可!此处甚好,吾意已决,便就在此处,无需再议!”言罢拂袖而去。
楚王大怒,却不敢做所动作。
楚王进后宫,将朝堂之事告知其母,大怒道:“吾身为楚王,其竟敢于朝堂之上当中侮辱吾母,吾若不为所动,何以为人!子元其人,吾当斩之方能泄心头之恨!”
姮自楚王来时便已经遣去殿中众人,此时更是使侍姆隐守于殿门之外。之后才对楚王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吾儿焉知此时不善?”
楚王听闻当即一愣,惊道:“母亲,此言怎讲?”
姮于是道:“今日大王因此事而怒,朝堂之上可是有人见得?”
楚王道:“殿上大臣皆亲眼所见。”
姮点头,于是又问道:“令尹子元独断专权拂袖而去,朝堂之上可是有人见得?”
楚王又道:“殿上大臣皆亲眼所见。”
姮于是面有喜色道:“恭喜吾王。如此吾王焉愁子元不亡?”
“母亲……”楚王大惑不解。
于是姮笑道:“只是令尹此次恐怕令有所图,更甚者将行僭越之举。吾王只需记得无论如何且不可轻举妄动,万事母亲早有打算。”
“莫非母亲要以身饲虎!”楚王当即而大惊失色道。
姮面上流露出一丝苦笑,神色略有茫然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当年曾在汝君父棺前发誓,必然要为他保护二子,守住楚国基业。不料昔日誓言犹在耳畔,汝长兄早已是身遭杀戮,化作白骨。如若吾再不能保住先王基业,则万死难逃其咎矣。”
“母亲!”楚王大恸,鼻翼翕动,痛苦道,“儿乃楚王,守祖宗基业乃是儿之责任,焉能让母亲为儿代劳?!”
姮面色舒缓,含笑看相楚王,阿恽长相极好,却并不如阿艰肖像文王,反而更是肖似自己。长久以来大抵是因为其为幼子,无需继承王位,自己当年与文王对其关爱有嘉却是关注略输阿艰。转眼之间当初幼子竟也是宛若成人,且心智不亚于其父兄,而胸怀更胜其兄。这许多年来也是难为了……
“阿恽,”姮以是许久未曾开口唤其小名,微笑道,“母亲今日所为并非全然为汝,乃是为汝君父。当年汝君父曾许诺与母亲相守白头,他无信,吾却不能食言。”
楚王此时面孔已是扭曲,悲道:“母亲。”
“吾儿上前,”姮向其招手,之后附于其耳畔道,“只是此时吾儿当有所动……”
①注:节选择《管子》。
释: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材。种谷,是一种一收;种树,是一种十收;培育人材,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材,其效用将是神奇的;而如此举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才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