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涵 兰华
二六二大队是推着独轮车起步的。
刚刚从苦难中站起来的年轻共和国,要恢复经济,要大规模建设,要巩固国防,太需要矿产了,特别是铜、铁、钨、煤、铀。就在这时,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地质队伍——三〇九队下属的一个小队,从湖南挥师东进,进驻赣东北深山中一个叫坑口的地方。
这是1956年9月末。
这个小队东进之前,兄弟队通过航测,已在这片地区发现高强度异常,经地面检查,伽玛反应强度也非常高。三〇九队决定将这个小队扩建为十三分队(华东地勘局二六二大队前身),对该地区进行揭露、勘探。
一切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
一群群山地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还有成建制从各地调来的钻探人马,迅速汇集到上饶枫头岭车站后,又马不停蹄地向西挺进。他们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挑着担子,所运送的东西,从仪器设备到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人流中,那不同地方的口音,各式各样的穿着打扮,特别是还夹杂着几个高鼻子、卷头发的洋人,引来无数村民追赶着看新鲜。
人流随着独轮车向前涌动。
“坑口到了!”有人喊叫。
火红的晚霞冲洗着这片蛮荒之地。
特殊年代的荒凉叠加着特殊年代的繁荣。
原子能工业的前潮,冲开了革命老区赣东北的大门。
坑口异常的揭露、追踪,比航测时的预测还好。消息传到了长沙,传到了北京。
三〇九队队长康日新进京作了汇报,带回了中央有关部委的指示。
中共上饶地委、专员公署同时接到省委、省政府的电报:要组织各级各部门,像当年支援革命战争那样支援铀矿地质工作……
1956年10月22日,在20号工地的山头,热闹非凡。1号钻机就要开钻了,四邻八乡的村民们,要亲眼看看那长长的坚硬钢管,是如何伸向大山深处的。
队长王毅,30来岁,上穿褪色的绿军装,下穿斜纹马裤。他精神抖擞,气派十足,站在黑蚂蚁乱窜的土坡上为二六二大队第一钻开动员会。他打着强有力的手势:“不论东北来的,中南来的,不论是工人还是干部,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从这里拿出日思夜盼的矿来!……
他的讲话被掌声打断了。
探矿序幕刚刚拉开时,缺水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水是钻机的血液,是钻机的命脉。钻杆一转动,就需要水、水、水!
在广丰二工区的5号钻机开钻后,机台同样离水源远,也常常闹水荒。水,困扰着各位机长和每个工人,也困扰着队长王毅!
王毅一咬牙:“钻机一刻不能停,不惜一切代价供水。”
二工区以硐探槽探为主,钻机当时只上了一台。工人大多数是从云南东川地质队、湖南锡矿山和东北煤矿来的生产骨干。看着职工们有这么大的干劲,队领导又有这样大的决心,家属们也感动了,职工们的妻子、孩子、老爹、老娘全动员来了。这支紧跟职工队伍的家属队伍,挑桶的,端盆的,从山脚到山顶,布下一字长蛇阵。尤其在夜晚,松明火把,那壮观景象,比正月十五耍龙灯还要热闹。
坑口矿床从组队上马,到全面开展勘探,前后不过3个月,二六二大队从推着独轮车起步,很快发展到有两个工区,6个职能科室,有400名职工的县团级建制的地质找矿队伍。
找矿工作由点到面,迅速展开。
1957年5月,坑口矿床中部及东部均见到20多米厚的铀矿层。为尽快落实储量,大队集中了9台钻机以80×80米的网距,加密进行勘探。到这年年底,全部控制了坑口矿床的储量。
作为中国首批铀矿床,坑口矿床从发现到探明,前后只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这是二六二大队的一个壮举。特别是该矿床矿体集中,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这对急需铀矿资源的国家来说,意义多么重大啊!
编辑补白:坑口矿床储量报告送到北京后,1958年5月,时任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亲自批准建立了赣东北铀矿采冶联合企业。这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3个铀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