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贫穷是一种病,你要治好它
贫穷是一种病,病根在于心
贫穷是一种病。也许有人反对这种说法。
但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承认,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贫穷的确是一种病。只不过它不是一种不治之症,而是一种较为容易治好的病。
犹太人将贫穷视为耻辱。他们认为富有是自由、安定的基础,贫穷是罪恶的开始。
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他们这样看待贫穷,自然有深刻的道理。
犹太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却是创造奇迹的民族。历史上的许多世界伟人,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等,都产生于犹太民族。而且,无数的亿万富翁也产生于犹太民族,他们中的许多人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赢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美誉。犹太人在经济上的强势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在美国的富裕阶层中,犹太人的比例大得惊人。在美国的中产阶层中,犹太人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犹太人在致富方面的成功,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
贫穷为什么是罪恶?因为贫穷让人无法充分地展示自我价值,贫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会因为没有钱,为了生计而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即使是有远大的抱负,也得为五斗米而折腰。很多梦想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造梦者缺钱。贫穷也会使人无法完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没有钱,很难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不能很好地孝敬父母。
有句名言说:“一个有钱人辛辛苦苦地积累着财富,但当稍有一点放松,他就会受到奢侈品的诱惑。一个穷人辛苦地工作以维持他微薄的生活,当他放松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可见,穷人比富人更不能放松,贫困让穷人更累。
贫穷还是社会病的主要根源,是导致不幸和犯罪的最大根源。大部分家庭的破裂,第一大因素是因为钱。所以产生了一些俗语和格言,如:“贫穷使人违法”;“贫穷比五十种灾祸还惨”;“身体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则依赖钱包而生”等。犹太谚语还说:“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
富豪洛克菲勒曾说过:“钱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为未来提供一定程度的力量和安全感。”因此,赚钱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它还承担着人们的希望与恐惧、理想与价值观,因而上升为一种社会和心理的概念。
所以说,贫穷是一种病,是一种让人痛苦、恐惧的病,是很多悲剧的病根。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家需要富强、家庭需要小康、个人需要富有。
贫穷这种病,虽然与缺乏理财知识和技巧有关,但是错误的观念、心态和思维方式,才是阻碍人们去实施正确的理财方式的根本原因。因此,贫困主要是“心病”,其病根在于心。
简要来说,贫穷这种“心病”,首先是在内心深处没有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甚至还形成了鄙视财富、仇视富人的不良心态。因为你无心致富,所以就无心去抓住致富的机遇,也不会去学习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世上,人和人之间的致富能力差距其实很小,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用心”之人善于抓住致富机遇,而机遇就像一个“放大镜”,它把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拉宽放大了。因此,改变贫穷首先得改变“心态”,因为心态控制了个人的思想与行动。无心致富,自然不会有致富的行动,当然也就没有财富可言了。
其次,贫穷这种心病,根源在于一种害怕“改变”的恐惧,心里没有勇气去改变贫穷的现状。一个在工厂上班的工人,尽管每个月赚的钱不够花销,一个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尽管每月的薪水不够养活全家,但要是让工人改变现状,辞掉工作去创业赚钱,或是让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放弃安逸的工作下海经商,他们往往不愿意,因为他们害怕改变现有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他们恐惧改变现状。
但改变往往给人新生,改变能让人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财富。比尔·盖茨原本是一位在校的大学生,过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勇敢地改变现状,走出校园去创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比尔·盖茨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毅力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世界巨富。
治愈贫穷,须打心底里尊重财富
贫富的真正差距在于心态,富人有正确的财富心理、财富思想和财富观念,而穷人的心态、思想观念却与财富格格不入。有些人即使有了钱,比如突然中了彩票大奖、瞎猫撞见死老鼠般买了一只好股票赚了大钱,也还会是穷人,钱还会流走。相反的,有些人若一时没有了钱,但还会是富人,钱还会回来。
某年的五一长假,一群高中同学从四面八方回到故乡,聚集在一起,重温昔日的同窗生活。在这一伙同学中,王强作为民营企业主,钱赚得最多,听说他的身价已近亿元。奇怪的是,昔日大家都围着王强转,认为没有王强就不好玩;但在这次集会上,一些在经济上不富有的同学却疏远王强,甚至不喜欢与王强搭话。不难看出,造成这一反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个别同学有“仇富”心态。王强突然间成了富人,昔日的同窗好友也突然成为貌合神离的不同阶层。
由此,我想起了发生在2003年的一起“仇富”事件。2003年1月22日,位居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第27位的李海仓(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办公室遭歹徒枪击身亡。在李海仓遇害后的一个月里,各种财富观念一览无余地展示在网络的大讨论上。许多人“仇视财富”的心态因此被充分暴露出来。无独有偶,2005年末网络上又出现了一篇名为《翁帆在与杨振宁婚姻中得到的N个好处》的文章,文中流露出较为酸溜的仇富情结。从这篇文章被广为转载,就可知目前有不少国人还有着不浅的仇富情结。
不可否认,中国民营经济中的确存在一定量的灰色成分;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中,有一些人的财富并不都是靠“诚实劳动”获得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富裕的民营企业家的功劳。平心而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是为社会创造了许多价值的,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最为明显、最能让百姓看得到的就有:提供就业岗位、资助公益事业、开创未知领域和产业,等等。
以2003年遇害的李海仓为例,他个人和企业累计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超过4600万元,安置就业7500人,仅2001年纳税就达1.5亿元,为繁荣当地经济、发展环保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据报道说,闻喜县的收入至少有1/3来自海鑫集团(有的说法是超过了90%),也就是说,全县干部的每天三餐饭至少有一餐吃的是海鑫集团的。因此,从大的方面说,仇富心态不利于社会发展,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建设。
从小的方面来看,仇富心态最不利于个人的理财致富。要致富,绝不能鄙视财富,不要仇视富人。如果你一直鄙视或是敌视财富,那么你就一定不会去靠近财富,也不可能很好地创富。
仇富情结,是创造财富的第一大敌;理财应先“理心”,你必须首先摆正心态。面对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和随之逐渐增多的富人,不富裕的人应以积极的、人文的、共享社会财富的心态和观念去靠近富人,去理解财富,提升对财富的认识,从而使自己彻底地喜欢财富,从内心深处产生渴望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迫切愿望。
一个人,只有从心底里喜欢财富、尊重财富,才会积极地去创造财富,从而积累资产。
贫穷病很好治,“选择”是剂良药
无数先富起来的人告诉我们:赚钱是一种选择。
穷人与富人的能力差距,并不像他们之间财富的差距那样大,那看似非常悬殊的差别,其实只根源于微小的一点,那就是对财富心态、财富观念、创富行动的选择。20%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有一个富人感慨地说:“现在回过头来看,20年前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我当时选择继续待在单位过清闲但又清贫的生活,而不是选择下海经商办企,去博取财富,那么我现在可能还拿不出5万元的积蓄,哪会有过亿的身价。”
贫穷是因为“选择”导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治疗“贫穷”的最根本的良药还是“选择”。下面我们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通过“选择”成为世界首富的。
在一开始,巴菲特就选择了“要过富裕生活”,于是他不以自己只有100美元为由而放弃投资致富,选择过平庸的生活。相反的,他积极向亲朋好友们借款,开始了投资致富生涯。
在巴菲特投资致富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选择”对于致富的重要性。他说:“选择一个优秀的明星企业比投资技巧和信息更重要。”
巴菲特认为,在人的投资生涯中,要做对几次投资决定(即选择)是非常容易的,但要做出千百次正确的投资决定,则是十分困难的。而选对了最适合投资的明星企业,就可以让投资者避免需要自己来做出无数个正确的投资决定的麻烦。否则,你若是选错了投资对象,再怎么努力,其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这就好比一个优秀的攻击手,若选错对象,再猛烈的攻击都是徒劳的。所以,巴菲特总是选择适合投资的明星企业。
同样的,巴菲特也十分注重投资工具的选择。作为“股神”,他对投资工具的选择是极具智慧的。特别是在他白手起家的创业初期,他选中了“有限合伙人”这个投资工具,使自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顺利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他说:“选准投资工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的,如果选错了投资工具,最终只会是一败涂地。
选定了投资工具后,巴菲特就着力选择投资人。最初的投资人就是他的家庭成员,在投资事业逐渐稳固后,巴菲特开始把加入这个合伙关系的投资门槛提高。因为合伙人不能超过100人,他必须选择那些最有价值的投资人做自己的有限合伙人。
所以,巴菲特投资致富的一身,就是正确地做出“选择”的一生。
其实,富翁们的致富过程都是选择的过程。当他们面临是过安逸但不富有的生活还是去过拼搏去创富的挑战生活时,他们选择了挑战;当他们面临创业致富的艰难时,他们选择了“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而不是选择了“放弃”;当他们面临投机与投资时,他们正确地选择了投资,让财富稳健、持续地增长。
在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时候,许多人不是选择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努力去创造财富,而是选择怀念过去“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大锅饭生活。
多次听人说,他很怀念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那个时候,工作轻松,生活有保障,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包了,虽然工资不高,钱不多,但生活得很安心,幸福感也很强。计划经济体制虽然给人们以一定的生活保障,但人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个人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件,都被国家“计划”了,每个人的一生都成为国家计划的一部分,甚至谈恋爱、找对象和结婚生子都由组织安排了。所以,那个时代,个人的选择空间很小,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果,现在让你选择,你是选择返回计划经济时代,还是选择过当前这种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生活?笔者相信,会有许多人选择计划经济时代,继续去过那种每个月拿着百把元钱,但很安心的生活,那么这部分人选择的是“贫穷”。相反的,我也相信,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去拼搏去寻找致富的机会,那么这部分人选择的是“富裕”。
因此,脱贫致富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致富是一种“选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态”的选择。要富有,首先你要从内心深处选择致富,而不是选择安于贫穷。这样,你的贫穷病才能治愈;不久的将来,你将过上富有的生活。
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贫穷病就更好治了,因为我们有一个治愈贫穷病的良好环境。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充满经济活力与致富机会的时代,大量的财富被快速地创造出来,并持续不断地进行再分配。每天,都会有众多的百万富翁产生。
从今天开始,你就打心底里渴望财富,选择致富,并积极行动起来。选择对了,下一个富翁就是你!
脱贫致富要自信
沃伦·巴菲特回顾几十年来的股市投资经历,曾总结过两个成功经验:
其一,要想投资成功,就必须把投资眼光放到全世界,选中最好的那家公司,然后大笔投资下去。
其二,相信自己。巴菲特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信自己,不迷信别人”是巴菲特的信条。在巴菲特的投资决策生涯中,“自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8年,美国股市处于大牛市中。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整个美国都为之沸腾。相应的,美国经济也快速增长,股市更是空前繁荣,股价不断上涨。此时的巴菲特却敏锐地感觉到巨大风险即将来临。尽管此时,全国投资市场繁荣无比,股市看好声一片,但巴菲特坚持相信自己,他提醒自己:太过看好的情势下已经隐藏着深渊,股市狂升时,必须学会冷静思考,要避而远之。于是,拥有2500万美元的巴菲特坚决退出股市。到1970年初,美国股市开始出现下跌趋势,华尔街的著名股票一个接一个猛跌。股市一片混乱,人们大量地抛售股票,以减少损失。
巴菲特相信自己,特别是在股市萧条时,更加相信自己的投资决策。每当股市萧条时,巴菲特总是相信自己又一次站在了财富的大门口。1973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不断回落,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到了1974年,更是罕见的市场低迷期,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跌到500多点,几乎每一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没有人愿意持有股票。
此时,巴菲特却有自己的赚钱想法,他从1973年开始就悄悄地大量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购买的数量之多,让华盛顿邮报的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都坐卧不安。第二年,凯瑟琳找到了巴菲特,让他手下留情,别再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了。巴菲特答应了凯瑟琳的请求,但却以此为交换条件,获得了华盛顿邮报董事会的一个位子。10年后,巴菲特当时投资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亿美元。
巴菲特自信,他甚至相信自己的直觉。当然,他的直觉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他对所投资企业的详细了解和研究。巴菲特曾说:“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他的投资决定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直觉,凡是自己感觉可以获利的股票,他都大胆投资。他说,只要自己对企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这家企业的经营令自己感到满意,就根本不会去理会什么股市行情,直觉就能告诉自己这只股票值得投资。1988年,当时许多人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被高估了。但巴菲特却充满自信地认准了这家公司,以前期市场最高价75%的价格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他的自信又一次得到股票市场的验证,就在巴菲特购买之后的3年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上涨3倍,巴菲特所购买的股票每股收益增长了64%。
也正因为自信,巴菲特的投资眼光总比别人更长远。1963年,捷运公司遭受巨额诈骗,损失1.5亿美元,其股价因此大幅下跌,持股者纷纷抛售股票。但巴菲特经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捷运卡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被广泛运用,它应该是遭遇暂时的困难。巴菲特相信自己的判断,他看到了三五年后的捷运公司。于是,他大量分批购买捷运公司的股票,最多时约占他总投资金额的40%。1965年,捷运公司开始走出低谷;1967年,其股价飙升至每股180美元。
巴菲特的自信和长远眼光让世人大为吃惊,人们开始称他为“股神”。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经典的“囚徒困境”实验,说的是两个犯罪嫌疑人被警察拘捕了,被分开关押、分别提审。提审时警察分别让他们作出三种选择:
第一种:死不认罪,最后也确实找不到他们的犯罪证据,这样他们将被无罪释放。
第二种:主动认罪并检举揭发同伴,只判3年刑期。
第三种:自己死不认罪,但被同伙揭发并证明有罪,这样就会被判10年刑期。
那么,罪犯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实验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会做出第二种选择。原因是他们谁都不敢把自己的明天放在别人手中。
投资致富也一样,别把自己“赚钱的命运”放在“别人的手里”。要学习巴菲特那种自信,相信自己。因为,自信成就了巴菲特,也会成就一个富裕的你。
成功致富没有那么难
成功致富有没有那么难?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流传于网络上的一则故事可以告诉你答案。故事说的是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年轻时的重大发现。
1965年,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还是一名学生,他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那时,在剑桥大学的咖啡厅或茶座里,常常会聚集一些成功人士,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那位韩国学生常常去听这些成功人士们的聊天。他发现,这些成功人士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反观韩国国内的各种信息,那位韩国学生发现,包括他在内的大众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那位韩国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于是,1970年一篇《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的毕业论文,出现在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面前。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布雷登教授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朴正熙(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篇论文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后来,该论文果然对韩国的经济起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简述了一个真理: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上述故事告诉你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同样的,发家致富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创造财富,也许就是一个念头的事。
一位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小男孩阿春,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身体极度瘦弱。有一位传道的牧师看到小男孩很可怜,就把他带到教堂,让他做些打扫卫生等杂务。阿春很满意教堂里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微薄收入的工作,一干就是20年。
20年后,教堂来了一位有文化的年轻牧师,他决定对教学的管理作一番改革,要求对教堂的工作人员进行文化考试,达到要求才能上岗。阿春没有读过书,当然没有通过考试,他只有伤心地离开了这个教堂。
出了教堂,阿春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心想自己在教堂干了20年,除了扫地打杂,什么都不会,以后该怎么办?他越想越恐惧,在烦闷之中,他想抽根烟,于是沿街找卖香烟的地方,可是一直走到街的尽头也没有买到香烟。这时,他产生一个念头:应该在这条街上开个香烟店。于是,他用自己20年来的积蓄开了个小店,没想到生意非常好,再加上他的勤奋与热情,很快就赚了不少钱。
此后,阿春按同样的方法在其他没有香烟店的街道上开起了连锁香烟店,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后甚至开了一家大银行,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对银行进行管理。他自己则经常到店铺里走走。有一天,他来到自己开的银行,并和里面的员工轻松地聊天。这时,有职员从一间办公室向他走来,手里还拿着一张支票,着急地说:“我需要总裁在这张支票上签字,可我一时找不到他,能不能麻烦您给签一下?”
阿春笑了起来,稍许有些羞涩地说:“我也很愿意帮你这个忙,但我不会写字呀!”这位员工惊讶地说:“您不会写字都这么成功,要是有文化的话,那还得了呀!”阿春大笑起来,说:“要是会写字的话,我现在还在教堂里打扫卫生呢!”
拥有一笔财富,还可能是某些年前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喜结的硕果。
1998年,来自农村的林先生结婚,要到乡下办酒席。他家乡的礼数规矩是亲戚、族人包来钱都要回礼,回礼讲究一个“出头”,例如要回20元,就会回个22元什么的,总之不会是一个整数。所以,需要很多零钱,于是就委托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帮助换2元面额的零钱。银行朋友给他换了一整捆的2元面值的钞票,一捆10把共1000张,结果只用了50张,余下950张林先生往家里的柜子一搁就没再去理它了。这一搁就是10多年。2010初,林先生无意中听说1960年版的1张2元面额的钞票可卖800元,林先生回家一查看,原先搁在柜子中的正是1960年版的2元钞票。而且,因为林先生剩下950张,都是没有使用过的连号钞票,价值比不连号的钞票要高许多,林先生仅就这950张2元面额的钞票,就让他拥有76万元。他说,没想到这么一捆钞票的价值相当于他现在居住的住房价值。林先生由于这950张2元钞票,就进入了百万富翁行列。
不用罗列更多的事例,成功致富真的没有那么难。因为我们身处一个人人创富的时代,一个大众发财的时代,许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可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富翁。
在如今全民致富的时代,真的是“创富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你有心致富,创造财富就不是一件难事。
第2课 其实你并不穷
你很富有,富得只“差钱”
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一提到致富,就感觉很没精神,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条件很差,要创造财富并过上富裕生活那是幻想的事,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但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一下,你就不会这么沮丧了。而且,我要告诉你:你很富有,富得只“差钱”。
你有美满的家庭,你有健康的身体,你有阳光的心态,等等。这些都是你赚钱的本钱,你有这么多赚钱的本钱,你还“穷”吗?!
所以,你很富有,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创富对你来说也许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面对暂时不富有的现状,关键的是,你要有新思维、新观念。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报告说,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按理说,面对什么都没有的现状,李光耀会改变发展旅游业的打算。但李光耀气愤地批示道: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他掷地有声地说道:“有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此后,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业也兴旺起来。
从资源方面来说,新加坡真的很穷,穷得只剩下阳光了。但他们有强烈的致富心态。这种心态让这个民族随时随地对财富充满渴望,最终成为富国。
你除了拥有阳光、空气、水之外,还拥有许多珍贵的东西。拿健康来说,它就是你的一大优势,就是一笔你创造财富的巨大资本。
别以为社会上有一些身体不健康的人也赚了许多钱,就认为身体健康似乎与财富的关系不大。事实上,良好的健康状况与赚钱致富有着密切的联系。
肥胖,算不上很不健康的事,它远比缺胳膊少腿好多了。所以,想象过去,肥胖与赚钱没有什么影响。但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减肥马上能产生财富效应,在两年时间里,如果某人能从肥胖减到正常体重,其财富可以增加37%。
无独有偶,有经济学家于1984年开始对35岁至45岁的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状况优良的人,其财富增加了一倍;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财富增长速度就缓慢多了;健康状况恶化的人,财富不增反而下降。
其实,这种现象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健康的人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心情去赚更多的钱。相反的,一个整日病蔫蔫的人,别说指望他一年赚多少钱,如果一年能省一些医疗费用就令人满意了。
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曾说过:“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从理财的角度说,健康就是财富。营养专家说:健康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你到银行存了1万元,一年到头来,收益只有225元(以2010年6月份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而这365天的投资,往往还不够生次小病上趟医院。更不要说,那种需要住院的大病的医疗费了。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美国男人的情况。
21岁失业;
22岁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生意失败;
26岁妻子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他以这种情况,这种条件,还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懈努力。他去参加联邦众议员竞选,但命运给他的还是失败。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但他不认输,又继续努力,还参加联邦参议员竞选,结果还是落选。
45岁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这个美国男人的境遇,比你差吧!你和他相比,你的条件可能比他好上几倍,你是不是感觉很富有。但就是这个男人,人穷志不穷,越挫越勇,下决心为目标不懈奋斗,经过31年不懈努力,终于在52岁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个男人就是林肯。
因此,从今天开始你就要告诉自己:“其实我不穷,只是暂时没有钱!”
“志不穷”是你富有的源头
从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身上,我们能真正体会到“人穷志不穷”的巨大威力,一个看上去什么都没有、次次都失败的人,竟然在“志向”的鼓励下,最终成为千万人敬佩的美国总统。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人士,都是“志不穷”的典范。德国前总理科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17岁时就曾经立下大志:“我有朝一日要当这个州的一把手!”后来,他实现了比当时立的志向还要高的抱负。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坚信“搞政治的人如果没有当总统的野心,那就是平庸之辈。”他立志并大胆地说:“我最适合当总统。”这在当时招致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认为他精神不正常,最终他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嘲笑的嘴。
志不穷,是你富有的源头;只要致富的志向和愿望在,那么财富就在,财富生活就在。
但要致富不是有何种志气都可以的,关键是这个“志”一定要是致富的志气,也就是说你要有想“致富的志向”,否则你可能富裕不起来。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道理。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这么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棉袄,而眼下已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棉袄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
这个打柴人的骨气令人敬佩。但我们认真地想一想,然后问一句:“你觉得这个打柴人这一辈子会富有吗?”
我想,大家都会说:不会。
为什么?因为他的志向不在于致富,他很清高,他看不起有钱人,他不愿与钱在一起。他很清高,钱也很清高,他不愿意去主动找钱,钱肯定也不会主动找他。
所以,这样的人,在打柴等行动上是个勤劳者,但是在致富思想上却是个“懒汉”,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致富,他甚至懒得去想致富,哪怕是一分钟。
不去思考致富的人,没有致富志气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穷亲戚也是一笔人脉财富
不论怎么穷的人,他都会有一个交往圈。这个交往圈,就是人脉。也就是说,再穷都有人脉。
通俗地说,人脉是一个社会关系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能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产生的效应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世界上最厉害、最微妙的乘数。例如,你将一件商品卖给2个人,这2个人又分别介绍2个人买你的商品,这4个人又分别介绍2个人买你的产品,如此乘数发展,不出10天,就会有接近5000人买你的产品;而越往后,涉及的人数越多;多得连你自己都不敢想象。
当今,“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已成社会共识。人脉资源越丰富,赚钱的门路也就越多;你的人脉档次越高,你的钱就来得越快、越多。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其余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所以,关系就是能力,人脉就是钱脉,善用人脉者日进斗金。当你已经开始并能借助你的人脉关系来赚钱时,即使你现在身无分文,不用多久,你就会“富得只剩下钱”了。
有一个年轻人,到大城市去谋生。看到大城市住宾馆一个晚上要二三百元,在酒家吃一餐至少千把元,最便宜的就是麦当劳肯德基,但也要二三十元,于是他感觉自己更穷了。
一天晚上,他漫无目的地在公园里散步,一个小皮球滚了过来,落在水沟里。他捡起小皮球还给了一个朝他跑来的男孩子。男孩的父亲冲他一笑,他勉强挤点笑容。男孩的父亲见他不高兴,就问他有什么麻烦事吗?
他告诉男孩的父亲,他到这个大城市来寻找财富,但一到城市就感觉自己更穷了。他还说,其实自己真的很穷,父母穷,爷爷奶奶穷,姑姑舅舅穷,兄弟姐妹穷,反正与他有一点亲戚关系的人,都是穷人。他来这个城市,身上只带了500元,还是穷亲戚们一起凑足的。
男孩的父亲听了之后,很感兴趣地说:“你算一算,你有多少穷亲戚?”
“不用算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至少百余个吧!”他没有太在意地回答。
“真的,他们都希望有钱吗?也就是说,他们都想赚钱吗?”男孩的父亲问。
“废话,谁不想赚钱,做梦都想!”他没好气地回答。
“那你太富有了。你有一大笔人脉财富,你发财了!”男孩的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
“什么?”他睁大眼睛看着男孩的父亲,“你嘲笑我吧!”
“不,我认真的。怎么称呼你?”男孩的父亲问。
“叫我小陈就好了。”他说。
原来,男孩的父亲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姓张,正遭遇民工荒,招不到工人,他的一个厂房因为没有工人停产了。
张老板让小陈马上回家,找50个穷亲戚来工厂上班,前3个月试用期,每个月1200元,此后工资提高到1800元,干得好的还有奖金。为了让他的穷亲戚都肯来工厂上班,张老板特意腾出一块地方做宿舍,让小陈的亲戚们住在一起,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在城市人生地不熟的,就更愿意来工厂上班。
而张老板给小陈的报酬是,每个穷亲戚工作一个月,小陈就能得到100元的招工费。50个人工作一个月,小陈就能拿到5000元的酬劳;50个人工作一年,酬劳就是6万元。而且,张老板还答应让小陈来管理他们的穷亲戚,这项工作的报酬是每月3000元。如此一计算,小陈1年就能赚到9.6万元。
小陈回家后,立即动员亲戚们来大城市打工,而且把工厂给大家的特殊待遇——住在一起——说成就像是一个好心人免费给大家在大城市给我们亲戚办聚会,免费吃免费住。半个月后,50个亲戚按时来到工厂上班,由于小陈的精心照顾,每个亲戚都感觉干得很开心,没有一个人离开工厂。
第二年,张老板干脆把这个厂房承包给小陈,让小陈有更多的钱赚,当然那每个月5000元的招工酬劳就没有了。小陈粗略计算一下,就按去年的产量,承包一年下来至少也会有近30万元的收入,于是他把自己去年的10万元收入拿出来先分给50个亲戚,说是新一年的奖金,鼓励大家好好干。每个亲戚拿到2000元钱后,干劲更足了,而且因为都是亲戚,协作关系非常好,这样产量比原先估计的高出20%。那一年,小陈陆续拿到了承包费50万元,扣除年初事先发给亲戚的10万元,还净赚40万元。
这样一干几年,小陈就积累了百余万元,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感慨地说:“没想到,穷亲戚也是一笔人脉财富。原来,我这么富有!”
从小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脉财富的巨大威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更进一步理解“其实,自己并不穷”的深刻道理。
所以说,穷人并不穷,其之所以暂时没有钱,关键是没有把自己所占有的资源转化为金钱。一旦穷人开始思考致富,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那么原本隐藏着看不到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现实中摸得着看得到的金钱。
第3课 态度积极上进,不抱怨
你生来就不是这个命,自暴自弃要不得
发财有没有命?大部分人的答是:有。
那么,发财之命,掌握在谁手里?发财之命,能不能改变?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读一读下面这则流传甚广的故事。
一个很想致富但却在股市中屡战屡败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您说人真的有命运吗?”
“有的。”禅师回答。
“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
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思维线,这条斜线叫做行为线,中外一条线就是命运线。”
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他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
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
“命运呢?”禅师问。
那人终于大悟,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富裕的人,一谈到要发家致富,总是一声叹怨:“我生来就不是富贵的命!”于是,就认命了,放弃了发家致富的梦想与努力,总以一句“我生来就是这个命,致富算了吧”来自我安慰。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让自己的经济生活越来越贫困。
但事实并不完全是你想象的那样。
也许,我们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不少富翁传奇的致富人生,在他们的致富过程中,显示出了非同常人的智慧与胆识。但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世上的确有一些富翁有过人的创富智慧与胆识,但绝大部分富人的智力与普通人一样。媒体上描述的个别富翁具有传奇色彩的致富故事,其实有夸大之嫌,一些甚至是事后人们对富翁行为的总结与拔高。
许多研究发现,成为富翁的条件极为普通。从条件上来看,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富翁的条件,都有能力成为富翁。不信,我们来细数一下成就富翁的极为普通的条件。
——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和天赋。只要有普通智力就够了。许多智商平平的人,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富翁。相反的,高智商的贫穷之人,比比皆是。而在许多企业,老板的智商不高,所以聘请了不少高智商的人给他打工。甚至,还有一些残疾人通过抓住每个机会,成为了百万富翁。
——不需要高学历。学历的高低与财富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曾经被排为中国首富、国美电器的创始人黄光裕开始他的致富历程时,只有初中程度。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行政总裁曹德旺也是初中学历。请记住:学历只是就业的门槛,但绝非是富翁的门槛。所以,现实生活中,大学本科生给低学历的老板打工的现象极为常见。
——不需要有资金实力。白手起家,照样会成就财富人生,成为百万富翁。许多富翁都是白手起家的,例如大家较为熟悉的李嘉诚。据统计数据,全世界白手起家、最终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有680个;至于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就不计其数了。而那些继承了大笔遗产的人,许多最后都变得一贫如洗。
——不需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良好的家庭背景,可能(注意,仅仅是可能)会帮助你成为富翁。但对百万富翁的统计表明,他们大部分都是富一代,他们的父母也多是普通人。所以,你不必抱怨你没有一个能给你巨额资产的家庭,也不必抱怨没有能给你铺好路的父母。
从上述可以看出,你完完全全具备成为富人的条件。
许多人成就不了富裕生活,就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从“致富”的表象来看,有一定的运气在其中。但从财富的规则来看,运气最终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不然,所有的人都认命了,哪还会有“通过不懈努力而发家致富”的例子。所以,机遇只是外在形式,观念才是内在的要因。只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理念,按财富规则做事,财富自然会来。要是违背了财富原则,即使中了巨额彩票,钱也留不住。美国的统计表明,75%的中彩票大奖的人都以破产告终。
抱怨,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事情更加糟糕。抱怨是一种负面心态,它会增加你的心理压力,使你消沉,让你放弃了致富的梦想与努力,最终贫困一身。抱怨只会让你更加贫困。
相反的,如果你不抱怨自己的境遇与不顺,你就会训练自己在头脑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主意,从而为致富而努力思考并行动起来,最终改善了经济生活,成就了财富人生。
所以,从今天开始,你不必认命,不必抱怨,更不能自暴自弃。
财富青睐态度积极的人
我们常常说: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赚钱致富方面更是如此。注重理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的人认为,按目前财务的现状,这一辈子无论如何都富不了。于是,对于致富的态度十分消积,放弃了对财富的追求与努力,长期过着入不敷出的“月光”生活。
但与此不同的是,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来追求财富。他们不轻视小钱,为节省小钱、留出更多的钱去投资而努力着。“省钱即赚钱”,作为投资理财理念开始大行其道。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省钱招数应运而生,过“百元周”的号召得到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响应。百元周,就是用100元钱过一个星期,指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期间,所有的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以内。
100元有什么用?在有钱人眼中,100元作用很大,反倒是穷人看不起100元(请记住,巴菲特也是以100美元起家的)。请仔细算算:每天省下一杯50元的咖啡或者少乘一次出租车,30年后,你就能拥有数百万元,你还会看不起100元吗?
不管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响应“百元周”的年轻人,多年以后会普遍比鄙视100元的年轻人更富有,能更早地过上富裕生活。
积极的态度和思维与消极的态度和思维,两者会产生什么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从下面两则故事中就可发现两者的巨大差距。
故事一:失恋的姑娘
一个姑娘失恋了,忍不住伤心地在公园里哭泣。一位哲人看见了,走来问她:“姑娘,你为何哭得如此伤心?能说来听听吗?”那姑娘抬起头,泪眼蒙眬地看着哲人:“我被恋人踢了,我那么爱他,他为何却无情地抛弃我?我的心都快碎了!”不料,这位哲人却笑道:“姑娘,你真笨啊!该伤心的人不是你,而是那个离你而去的男人。”姑娘生气地责怪哲人笑她。哲人解释说:“因为你只是失去了一个压根就不爱你的人,而他却失去了一个深爱他的人。该谁伤心呢?”
故事二:穷亲戚“吃牛”
有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富人,想帮助一位穷亲戚致富。于是,富人就送了一头牛给那个穷亲戚,让他先好好地开荒耕地。“春天到的时候,我会再送你一些种子,你撒上种子,秋天你就可以获得丰收。这样持续几年,你就会富有了。”富人重复交代了几遍。
穷亲戚满怀希望地开始开荒。可是没过几天,他就发现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难过了,不仅人要吃饭,而且牛还要吃草。穷亲戚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小羊长大后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亲戚果真这么做了。可是当他吃完一只羊的时候,其余的羊还没有生小羊,日子又开始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这样下去还得了啊!他想不如把羊卖了换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点,鸡蛋可以立刻卖钱,日子立马就可以好转了。
穷亲戚又按他想的去做了。可是穷日子还是没有改变,他忍不住又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下最后一只鸡的时候,他致富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想致富算是无望了,于是就把最后一只鸡也杀了,吃起“最后的晚餐”。
春天到的时候,那个富人满怀希望地送种子来了。可他发现,牛早就没了,穷亲戚依然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那种如“穷亲戚”般的消极态度和思维方式,想的和做的都是“有今天没明天,吃光花净”,终其一生都是贫穷。所以,穷人致富最需要,也最迫切的就是要培养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着眼于未来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你对财富的态度越积极,你赚钱的思路就越开阔,财富就越向你滚滚流来,因为“财富”最青睐与喜欢态度积极上进的人。
不服输不认命,为富裕而积极抗争
著名的财富大师拿破仑·希尔用了一生的时间来揭示财富的秘诀,他的成果是:只要有强烈的渴望、坚定的意志,并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和行动,就会创造和拥有大量的财富。
致富理念首先要从“心”开始,强烈的求富欲使你充满动力,致富的目标会使你奋勇向前。
世界上,绝大部分富翁的发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不顺与坎坷。但富翁之所以能成为富翁,最主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他们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致富愿望、一直坚定着致富的意志。当命运给予他们不顺与挫折时,他们不服输不认命,越挫越勇,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而积极抗争。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创富的过程更是如此。在有强烈愿望的支持下,挫折就是好事,它会让人醒悟,改正错误,总结经验,避免再犯错;它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坚忍不拔,发奋努力。
世界巨富们创富中遭遇挫折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此简要摘录9位“从一穷二白到富可敌国”的世界巨富的创业艰难过程。
1.拉里·埃里森(净资产280亿美元):出生于单亲家庭,读了三个大学,没得到一个学位文凭。参加工作后,换了十多家公司,在32岁以前他还一事无成,老婆也离他而去。此后,开始创业时只有1200美元,却使得甲骨文公司连续十二年销售额每年翻一翻,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软件公司。
2.李嘉诚(净资产210亿美元):父亲早年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他从一间玩具制造公司的推销员做起,两年后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从一无所有到稳固的财富帝国,李嘉诚的发家历程充满磨难。
3.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净资产112亿美元):他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英超切尔西俱乐部老板,以及俄罗斯铝业大亨、石油大王,他还曾经担任俄罗斯楚戈奇自治州州长,后来却成为俄罗斯首富。但在这些光鲜荣耀的背后,承载着一个4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的人无比艰辛的奋斗历程。
4.莱昂纳多·戴尔·维奇奥(净资产105亿美元):维奇奥很早就被送到孤儿院,并在孤儿院长大,很小便在工厂为眼镜、汽车等产品铸造零件。他在23岁时有了自己的眼镜制造店,这家店铺最终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眼镜制造商Luxottica集团。
5.史蒂夫·乔布斯(净资产55亿美元):他的人生无比生动地阐释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的名言。1977年,他和斯蒂夫·沃茨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峰落到谷底。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始第二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使苹果成为IT、乃至多媒体领域的神话。
6.约翰·保罗·德约里亚(净资产40亿美元):9岁便开始兼职工作以扶养寡母,两度无家可归。德约里亚两次艰难的创业都取得了成功,从一个700美元的家底,打造成年收入9亿美元的美发行业领先者,最终发家为25亿美元的财富。
7.盖·拉里贝特(净资产25亿美元):他曾经沿街卖艺,想尽办法维持生计。但这个在逆境中崛起的、从未上过任何商业培训课程的人,全凭一股拼劲,克服万难,用了20年时间,从街头的杂耍艺人成为年收入9亿美元的全球文化公司太阳马戏团的总裁。
8.奥普拉·温弗瑞(净资产24亿美元):来自美国南方的贫困地区,黑人,非婚生子女,9岁时被强奸,14岁时生下一名女婴,少年时就自暴自弃,抽烟、吸毒、酗酒。而且,已过天命之年、长相平平、身材欠佳,笑起来则是大嘴一咧、有失优雅。但她醒悟后,奋发成为当今美国的“脱口秀女王”。仅仅是在美国,每周就有4900万观众收看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
9.J.K.罗琳(净资产10亿美元):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和女儿的生活一度极其艰辛。在极度抑郁绝望之下,她甚至考虑过自杀。但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最终从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里走出来,在极度困难中开始写作。在写《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因为屋子又小又冷,她时常到住宅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故事写在小纸片上。她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哈利·波特》的销量居高不下,成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以上简短的文字可能对9位世界巨富所经受过的挫折轻描淡写了,但也足以想象他们开始创富时和在创富过程中的艰难。从上述9位富豪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是遇到挫折,越是要坚定,因为这时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被誉为是世界财富标记,他是个不服输不认命的典范,他有强烈的为财富而积极抗争的勇气、心态和信念。他曾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成为百万富翁没有那么难
最近几年,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和巴西是世界上富翁人数增加最快的国家。2008年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人数已经超过英国,首次名列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8年中国百万富翁的数量增长了14%,创下了世界上百万富翁增速纪录,达到37.3万人。
美国波士顿顾问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百万富翁数量增长了31%,增幅排名世界第四位。以上的数据是以“美元”为单位的,如果以“人民币”为单位,那么在中国百万富翁的人数将会多上好几倍。而且,从中国财富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百万富翁将在中国产生。也就是说,中国正在快速地生产百万富翁。预计2011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有望达到60.9万户。据此预测,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中国还将产生20多万户的百万富翁家庭。
毫无疑问的,中国社会财富总量的高速增长,正在不断地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这么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现象:成为百万富翁并不难!
事实上,成为百万富翁真的不难,关键是我们找到方法没有。
其实,成为千万富翁也不是梦。例如,在美国股票型基金长期年复利投资收益率达到10%的情况下,坚持每月定投1000美元股票型基金,持续投资45年,那么定投积累下的财富已达1118万美元,千万富翁如此轻松搞定。
细看上述“百万富翁成长计划表”,你会轻易地发现,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轻松、稳健地成为“百万富翁”,只要具备三样东西:时间、每月少量的钱、稳定的收益率。
●时间每个人都有时间,时间是上天给予每个人最公平的东西。你能活到90岁,他也能活到90岁。只要你活着,你就有成长为百万富翁的时间。你用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也能成为百万富翁,你用33年也能成为百万富翁。
●每月少量的钱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可能一下子无法拿出一大笔钱。但只有要一份稳定的收入,你就能每月拿出一些钱,这些钱可以小至一两百元;当然也可以大至几千元。每月少量的钱,就是你成为百万富翁的资本投入。
●稳定的收益率要使财富成长,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正收益。在时间的复利作用下,这个收益率不要求太高,只要年平均的收益率在8%以上就已经能轻松地成为百万富翁了。
当然,以积少成多、年复一年的投入积累成百万富翁,你必须坚持不懈地每月小投入。坚持不懈,就是要不间断,不放弃。只有这样,百万富翁才会一步一步向你靠近。
可见,成为百万富翁并不难,关键是你去做了没有,你真正行动了没有。
第4课 勤劳不一定致富,跳出“时间换钱”的陷阱
越勤劳不等于越富有
都说时间就是金钱,都说勤劳致富。但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让许多人困惑了:我努力工作,我加班加点赚钱,为什么还不富有?
笔者有两个同学,都在1998年工厂改制中下岗了。A同学在他父母的教导下,子承父业,学会裁缝,用下岗的补偿金开了一家服装店,前店卖衣服,后堂裁缝制作衣服。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累得精疲力竭。但收入增长却一年不如一年,以前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比较起来还算可以。但时至今天,服装店每月收入没有提高多少,三四千元,但与当前社会的普遍收入一比较,就不高了。每次同学聚会,叫他吃饭,都说没有空。晚上八九点了,打电话给他叫他出来喝茶,他说还在店里忙着,还没有收工。
而另一个同学B,下岗那年将3万元的补偿金投资入股到一家可靠的、很有前景的、效益很好的私营企业里。前半年,每月固定拿3000元;6个月之后,每月增加100元,直至到达5000元封顶。一年时间,B同学就收回了3万元的本金。此后几年,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B同学没有花一分钟的时间,却每年拿着不低的分红收入。后来,他跟随市场的变化,用投资企业的所得,投资房产,赚的钱够他一靠子花的。B同学一直过着“有钱又有闲”的惬意生活。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的勤劳(指体勤,而不是脑勤)与收入不等同的情况?
原因就是同学A陷入了“时间换钱”的困境。而B同学走的却是“钱生钱,用钱再赚钱”的良性循环的致富之路。
其实,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用时间换金钱的人,他们就像拉磨的驴子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用时间熬出不多的金钱。这种“用时间换钱”的赚钱方式,体现的是“结果与投入成正比”的线性关系,你投入时间越多,便获得越多的金钱;增加收入只能通过增加工作时间来取得。于是为了增加收入,有许多加班加点赚工资的人,他们过着4个“50”的赚钱生活,即每周工作50个小时、每年工作50个星期、工作50年、退休后生活质量是今天的50%。
但令人很不情愿的是,“时间换钱”的赚钱方式,所赚的钱永远都有一个极限,因为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这个世上,许多人用80%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工作,换取20%的收入;另一小部分人,却能够用20%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80%的财富。因此,这个世上,富人相对少,穷人相对多。
为什么那些富人能够用20%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80%的财富?因为这些富人找到了赚钱省时省力的“支点”,他们能够利用省力杠杆,用较少的付出得到较多的报酬。而这个省力杠杆就是赚钱的智慧与财富观念。
时代不同了,致富规则在改变
为什么越勤劳不等于越富有?
之所以发生这种状况,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致富规则发生改变了。
在工业时代,赚钱的规则是一份努力就有一份报酬。所以,勤劳致富;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富有,懒惰的人不会有出息。有时间付出就有金钱回报,是这个时代的赚钱特点。
但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信息时代,致富规则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可以利用信息来完成财富的巨大飞跃,一个绝佳的创意,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可能使他们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