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过,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使自己不受蒙蔽。一个优秀的军队统帅,一定是一个会合理利用自己资源的人。他能够使上至将军、下到士兵的人员都达到人尽其用。这样一来军队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调配,才能打胜仗。
人脉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润滑剂”,也更是你事业成功的“催化剂”。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拥有多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与恰当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对此至关重要。在打造关系网的过程中,已经认识的人很重要。你目前的联络网是铺造你未来关系网的原料。他们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
人脉就是一张网,其间的信息传递与人脑内部的信息传递非常类似。脑部的A点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信号,传至B点而引发某种想法。如果只靠A至B一条路线传递,一旦这条线路由于某种原因受到阻断,信息传递就不再继续,这样的信息链必定十分脆弱。所以,在我们的大脑中,两点之间的信息通路有成千上万条。不论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福祉,还是我们在漫长的物竞天择中进乍来的必需的生存能力,总之,正是由于无数的信息通路,我们才得以实现伟大的梦想。如果谁能编织一张这样的人脉交流网络,我想可以被称作“超人”。
你也许正需要一份新工作、一栋新房子、一份有潜力的投资建议,你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咨询,但你得为此付出金钱代价。相信只要稍有生活体验的人都会觉得从人脉网中免费获得,是最快速、最安全的渠道。
我们常羡慕非常能干的那些人,因为这些人手段高强,交游广阔。其实,这全赖于他的人脉网络四通八达,他在各行各业都有朋友,都有因缘关系。所以这种人办起事来,往往呼风唤雨,得心应手,得到各方的援助。尽管人脉有如此多的好处,但许多人对人脉网络的重要性仍然没有深刻的认知,平常也不太愿花时间在人脉上面,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我们的事情很棘手时,才发觉自己的人脉资源太少。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人脉网络的建立,多进行人际交往,以免陷入“人到用时方恨少”的窘态。其实建立人脉网络并不难,难在我们要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这样的观念。有时由于一个观念的改变,会使我们的境遇甚至是命运产生截然不同的转变。
4.脱颖而出要拓展人际关系
社会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能力超群,见解深刻,才华横溢,但同时他们也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是不可或缺的人,因此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处好人际关系。这种人虽然很优秀,却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
然而,就在这种人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时候,培养了无数成功人士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个调查恐怕会让这些人大跌眼镜:在事业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际关系则占69%。
可见,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并不能仅仅靠提升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际关系,提升你的人际关系竞争力。只有这样,你才会脱颖而出,取得事业的成功。
人际关系竞争力是指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网络上的优势,就是人际关系竞争力。哈佛大学为了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成功所扮演的角色,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顶尖研究员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取不同的人脉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他们还发现,当一名表现平平的实验员遇到棘手问题时,会去请教专家,但却往往因为没有解答而白白浪费时间;顶尖人才则很少碰到这种问题,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建立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网,一旦前往请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保险、传媒、广告,还是金融、科技、证券等各个领域,际关系都是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人际关系也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成功之路的门票,只有拥有了这张门票,你的专业知识才能发挥作用。
很多人意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成为顶尖人才,成为成功人士;也同样有很多原本优秀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表现出了优秀的工作能力,却不注意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总是缺少外在的助力,做起事情来事倍功半。
李楠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她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现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获得重用并步步高升。可是一年过去了,李楠虽然工作能力出色,但薪水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李楠很不服气,于是工作起来更加努力。她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有一天上司会看到她的能力与才华,从而给她加薪晋职,把她当作公司的骨干。
但是,又一年过去了,李楠还是在原职位停留。相反,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主管了,薪水也比李楠高出许多。李楠终于忍不住,向公司里唯一与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然而,没想到的是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震惊的原因。原来,虽然李楠工作非常出色,但由于她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要优秀,因此没把同事放在眼里,平时也就缺少了对同事的尊重,与同事的关系没处好。上司虽然也知道李楠工作很出色,但担心如果让她升为主管的话,同事们会不配合,这样会不利于公司工作的完成,所以一直迟迟未敢重用她。
就这样,工作细心、处事粗心的李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忽略了人际关系,而一直未受到重视与提升。
成功建立人际关系网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
所谓合适,第一就性质而言,要适合自己。与自己生活工作有关的领域,要建立人际关系,而没有这样的联系,也就不存在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第二是就数量而言的。我们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并不是要人们漫无边际地建立无数的关系,关系网并不是越大越好,否则就会因为应付这数不清的关系而叫苦连天。第三是注重质量,质量的标准可以是多方面的,前面所述“适合”就是一个,此外如影响、作用等等。只有把握了这几个方面,建设起来的人际关系才是合适的、健康的。
人际关系网中的人,你应该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要的。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这样,你自然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护,哪些关系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
你还应该对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的事情往往涉及许多方面,你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只从某一方面获得帮助是不够的。
有专家指出,一般来说,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的核心必须由十个左右你所信赖的人组成。这首选的十人可以是你的朋友,或是事业上与你紧密联系的人。为什么将人数限定为十人呢?因为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网需要你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十人就足以用尽你所有的时间。否则穷于应付,会影响你自己做事的。
所谓稳固,就是要在适合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让关系网的结构少些动荡,网上的结点少些变化。因为编织关系网是要投入的,变化频繁不仅是对关系网络的破坏,也会增加投入。同时,相互关系维持得越持久,也才越牢固,越有价值。
那么,怎样保持稳固的人际关系呢?首先,保持联系是建立成功关系网络的一个重要条件。“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就可能失去这位朋友了。所以,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用时是朋友”的实用主义做法,必然会伤害人际关系的健康。
其次,必要的“感情投资”也会使你的关系网更加牢固。记下与人际关系网中的人有关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哪怕只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也会高兴万分。当他们升迁的时候,向他们表示祝贺;当他们处于低谷时,向他们表示慰问,并主动提供帮助。当你的商务旅行地点与哪一个关系成员接近时,应尽可能去拜访他们……
此外,你还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增加个人魅力。素质高而有魅力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接纳,这是人之常情。在交往中,一定要注意礼仪。谦谦君子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窈窕淑女同样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除此之外,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人都喜欢与优秀的人才交往,潜意识里都渴望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建立关系。
即使你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也不要以为自己拥有卓越的才能就能获得成功。还要学着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只有建立起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你才会享受到人际关系网带给你的好处,你才会深刻认识到:一般人才与顶尖人才的真正区别在于人际关系,而并非仅仅是才华和能力。
5.黄金有价,人脉无价
很多人知道,比尔·盖茨今天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他掌握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他在电脑方面的智慧与执著。但是比尔·盖茨的成功,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富。
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大鲸鱼钓得一只可以吃一年半载,但若钓小鱼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在他20岁的时候,就已经签到了一份大订单。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他就了解到了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在钓大鲸鱼。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比尔·盖茨的人脉轨迹。
(1)充分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比尔·盖茨20岁时所签到的那份大订单来自于IBM。当时,他还是位在读大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IBM这么大的鲸鱼”?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盖茨之所以可以拿到这份订单,是因为有个中介介入——他的母亲从中斡旋。当时,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她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想必是很顺理成章的事。试想,假如比尔·盖茨当初没有拿到IBM这个大单,也许他今天就不会拥有几百亿美元的资产。
(2)深入挖掘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盖茨最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和史蒂芬,不仅为微软贡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很多次贡献了他们的人脉资源。
(3)积极发展国外的朋友。盖茨有个叫彦西的日本朋友,两人关系非常要好。彦西曾为盖茨讲解过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并为他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来开辟巨大的日本电脑市场。
(4)积极雇用头脑聪明、能独立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人一起工作。盖茨说:“我不得不说在我的事业中,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些可以完全信任的人,一些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些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良好的人脉是成功的法宝之一。有时,人脉就是财脉。
几年前,曾担当央视《赢在中国》创业点评嘉宾的成功人士熊晓鸽,在中国创业生涯的第一单业务,看起来纯属“意外收获”!1991年12月,他以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简称IDG)成员的身份来到北京。就在此时,一个机会向他靠近了。
“当时,美国有家公司和《国际电子报》签订了合资协议,政府也同意了,甚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仪式。但美方因对中国市场的风险判断不准而突然不做了。”凑巧的是,这次合资的中方正好和电子情报所是合作伙伴,而熊晓鸽在加入IDG之前曾在美国一出版公司工作,也跟电子情报所有合作,双方都比较熟悉。于是,以熊晓鸽和电子情报所为纽带,他在中国的第一单业务就是前面的那项合资。或者说,他是顶替撤资的美方而进入的。
“当时,我和电子情报所的合作伙伴《计算机世界》的中方领导很熟悉,有过合作,所以能拣到这个项目也顺理成章。”谈起十几年前的往事,熊晓鸽爽朗地笑了,而让他最开心的是,这个熟人之间的合作出奇地顺利。“我们见面后,谈了半小时就成了,连IDG的老板都没有想到。”
由于当时还没有电子邮件,熊晓鸽用传真把合同文本发给IDG美国总部,请求授权。在他看来,那时的中国,每一项投资都做不到美国那样商业化,合同订立前后要有律师和会计师跟进,当时完全是靠朋友间的了解和信任。所以,他要以IDG的名义达成合作,还需要美方老板的全权授权。结果第二天,熊晓鸽就取得了授权书,和中方签约了。
在熊晓鸽的建议下,《国际电子报》被并到《计算机世界》,后来改刊为《网络世界》,从而引领一代潮流,也让他从中赚了很多钱。
熊晓鸽事后坦言,当时虽然也看了有关项目的财务数据,但他觉得,能让他对这个项目有信心的,并不仅仅在于那一堆堆数字,重要的是此前的“那些交情”。
从上面这两个成功案例,我们不能发现:人脉比黄金贵,没有人脉事难成!要想在社上立足,要想在事业上出人头地就得积极构建自己的人脉;拥有了丰富有效地人脉关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会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