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63400000014

第14章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1)

第一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财政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和管理权责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处理各级政府财权、财力划分关系的基本制度。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完成本级承担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必须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和财政管理权,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权有责,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政府预算收支任务,从财力上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作为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财政管理体制主要由财政管理层级制度、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划分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构成。

(一)财政管理层级制度

财政管理级次的规定与一国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行的原则是: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所以,我国的政府预算分为五级——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

(二)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制度

政府间财政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财政管理权在各级政府之间、各类国家机关之间的划分,体现出国家经济制度中财权、财力集中与分散的实质。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非对称性安排的目的,一是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宏观调控性,二是以地方政府为主提供本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比中央政府更有针对性、更便利。

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来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支。财政收支主要依据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能任务,即各级政府的事权来划分。一般来说,首先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

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全局、地方无力承担或不适宜的支出划归中央支出;直接关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且地方有能力承担的支出划归地方支出。支出确定之后,根据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确定其各自的财力需要,再据此将各项收入在各级政府间划分,使各级政府有相应的财力来完成其承担的任务。

(三)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是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概念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它是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中通行的一种财政分配体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较为规范的方式,包括三层含义:

1.分事

按照一定社会管理和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各级政府间进行事权界定,主要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并以此确定各级政府的预算支出范围。

凡属事关国家范围内的整体利益的支出,应划归中央,而与地方利益有直接关系、受益对象为地方居民的支出则应划归地方政府。

2.分税

在划分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种,即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以分别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来源。

3.分管

在分事与分税的基础上实行分级财政管理,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征管体系,设置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分别负责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工作。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和各级财政控制支出。既要考虑地方利益,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又要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中央财政的财力,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消除政府之间财力分配的随意性,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优化资源配置,既要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又要通过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3)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中央税、共享税以及一些重要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在中央,以保证中央政令统一,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企业平等竞争。

税收实行分级征管,中央税和共享税原则上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共享税中的地方部分,由中央税务机构直接缴入地方金库,地方税原则上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针对收入流失比较严重的状况,通过分税和分别征管堵塞漏洞,保证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强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收入划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做到全国统一。总之,通过渐进式改革先把分税制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1)中央政府的事权与中央财政支出

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具体包括: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由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2)地方政府的事权与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具体包括: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部分武警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支农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价格补贴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2.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收入。

(1)中央固定收入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除1993年地方已经负担的20%部分列入地方上交中央基数外,以后发生的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2)地方固定收入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3)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大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

(四)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调整中央地方收入划分

1994年以后,财政部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对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

从1997年1月1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为中央占80%,地方占20%;自2000年10月1日起,其比例又进一步调整为中央占91%,地方占9%,而后分三年将比例调整为中央占97%,地方占3%;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调到5‰,增加的收入全部作为中央收入。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为1%,改由单边征收。

(2)调整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

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由5%提高到8%后,提高3个百分点增加的收入划归中央;2001年起,分三年将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降至5%,中央分享部分随之取消。个人所得税中的利息税归属中央。

(3)其他收入调整

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属于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收入上缴中央;2006年调整了消费税中的征税对象及税率,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等。

2.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防止重复建设,减缓地区间财力差距的扩大,支持西部大开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具体内容包括:

(1)分享范围。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继续作为中央收入外,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

(2)分享比例。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2003年及以后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3)基数计算。以2001年为基期,按改革方案确定的分享范围和比例计算,地方分享的所得税收入,如果小于地方实际所得税收入,差额部分由中央作为基数返还地方;如果大于地方实际所得税收入,差额部分由地方作为基数上解中央。

(4)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的中央企业所得税等收入,按相关因素在有关地区之间进行分配。

(5)增量转移支付倾斜中西部。国务院《关于印发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因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收入,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分配,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实行转移支付”。这也是近几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的根本原因。

3.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

为促进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机制实施改革。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2005年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做出进一步完善,在维持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的基础上,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分担;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管理体制沿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财权分配关系的调节,一般是通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来实现的。

第二节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央对各省实行分税制体制,从1994年起,我省对市、地、州也相应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了避免利益分配格局变化带来更大的震动和更多的矛盾,保护各地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省没有集中属于市、地、州的财力,而是继续维持中央的分税制和我省的原包干体制“双轨”运行,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双轨制财政体制”。具体办法:一是除中央按分税制办法划走的收入外,留给地方财政的收入维持原来的归属,省对各地的税收返还以各市、地、州1993年上划中央的净收入(即增值税75%+消费税100%-中央下划的其他收入±其他调整因素)

为基数,从1994年起,按各市、地、州上划中央增值税75%和消费税100%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的系数计算,逐年递增返还。二是原省对市、地、州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上解和补助,仍按原规定办法执行,即递增上解、定额上解地区仍按原办法上解,递增补助、定额补助的地区仍按原办法补助。

2000年初,四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省与市地州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税制的基础上,划分税种,实行省与市地州部分税收按比例分享,调整省与市地州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新老体制并轨。从此,我省真正意义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并成为有力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最重要的体制性平台。

同类推荐
  • 带队伍的第一课

    带队伍的第一课

    本书全面介绍了信任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充分的信任下属、放权给下属,才能够打造更好的执行团队。
  •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本书所选的管理学家,都是名垂青史的管理学大师。他们要么是某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的开山鼻祖,要么是某个著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西方乃至全世界管理界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如果有哪位成功的管理者和企业家对本书人物的著作或思想感到陌生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本书中所选的管理学大师,同时又是管理大师,一般都是成功企业家的导师或先驱。一切管理教课书的母体和发源西方所有成功企业家信奉的“宗教”欧美各大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和DBA(工商管理博士)的必读书
  •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

    如果“中国式管理”成立,茅台故事就是“中国式管理”必不可少的案例;如果“中国没有本土奢侈品“成立,茅台酒就是对“中国没有本土奢侈“的挑战;如果“营销为王”成立,茅台品牌就是对“营销为王”的伪证;如果“中国股市泡沫”成立,茅台估值就是刺破泡沫的利剑。茅台为什么?茅台凭什么?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吉拉德的销售魔法课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吉拉德的销售魔法课

    本书以全球最顶级的销售大师的销售经验、最经典独特的销售案例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销售必须掌握的销售技能、技巧,实用有效,即学即用。既是一本“销售圣经”,也是一本“人生指南”,让你在销售时保持自信,真诚待人,不怕拒绝,成为一个高效的销售冠军。
  • 如何创办小旅馆

    如何创办小旅馆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神级盗贼

    重生之神级盗贼

    寒冰猎人新书《重生机甲战士》,欢迎大家品尝!
  • 异世游戏争霸

    异世游戏争霸

    究竟是游戏还是现实,突然被召唤到世界的秦涛,开始了异世界的征服。“这次我定要站在世界之颠,不负自己和相信自己的人!”
  • 逍遥无尽

    逍遥无尽

    九州大陆,仙神世界,再起风云。少年怀揣好奇,梦想和纯真从一个无名的小村庄中走出,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世界中。带着父辈的期望,带着宗门的沧桑,一步步走向远方,走向崛起。爱恨情仇,斗智斗勇,群雄争霸,尽在逍遥无尽!
  • 心寄彼岸:却同消散

    心寄彼岸:却同消散

    彼岸花开,花开彼岸,花开无叶,叶生无花。传说,有两只妖精,共同的守护着彼岸花。一只是花妖,曼珠。另一只则是叶妖,沙华。因为不甘屈服在这花开叶落的规则上,两妖一同转世来到凡间。阎王无奈,只能跟随她们下凡带回黄泉。在最后一刻,二人紧紧依偎在一起。“你知道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让我很快乐,可我们就要消失了,下一世你还会记得我吗?”“会,一定会!你还没有实现我们白头偕老的誓言呢!我怎么可能,会忘记你……”不论几生几世,我都会等着你。直到,我们都能够完成那个誓言,白头偕老不分离。
  • 夜色阑珊

    夜色阑珊

    一部中年女性对真爱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全新诠释的书。。。余棵,一个外表干练而文静的女人,内心却高贵而孤独,在现实的生活中,她渴望浪漫的爱情并没有出现,投身在平淡的婚姻里,她渴望被关爱,被欣赏,被柔情呵护,十年的婚姻生活后,爱情出现了疲惫,在遭遇过婚姻内的冷淡、漠视、迷茫和挣扎后,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现实是美好的,却总有那么多无奈,爱情是美好的,也总是会令人黯然神伤,真爱想抛却世俗独自存在是那么的不切实际,最终在红尘的灯红酒绿里,真爱再次离开了。。。小说中描写了三个女人,三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爱情,她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有的人在得到?有的人却还在失去?
  • 血的尘埃

    血的尘埃

    我们只是一个个漂浮在历史轨迹的尘埃,没有行踪,飘忽不定,最后,我们被碾压成什么轮廓,我不知道...
  • 爱的教育(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爱的教育(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无限之客旅

    无限之客旅

    曾幻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以四海为家。这是一个本已对生活失去热情的男人,被命运所呼唤,穿梭在无限的幻想世界里找回自我的故事。PS:本书设定主要引申自zhttty,观沧海,咆哮的风月,同时向所有为无限流事业添砖加瓦的先驱们致敬。
  • 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围绕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幸福城市、如何建设幸福城市两大主题,作者对幸福城市建设总结为“一二三四五”理论:一个中心(以市民幸福为中心)、两个法则(既要爱情法则,更要亲情法则)、三个层次(幸福城市的高度)、四大支柱(幸福城市的保障)、五大标准(幸福城市的维度)。列举了迪拜、奥胡斯、杭州、成都等7个世界上著名的幸福指数高的城市作为经典案例,揭示幸福城市并不神秘,幸福密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为当下席卷神州大地的幸福城市建设浪潮提供启迪与参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