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5100000002

第2章 旅游文化概述(1)

第一节旅游文化的含义与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文化的含义与发展;

2.理解旅游文化的内容和构成;

3.掌握旅游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4.认识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业已成为一个具有很高文化品位和综合经济效益的产业,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旅游作为一种自由、主动、积极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旅游是传递文化的过程,文化则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揭示了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本质,它是研究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旅游文化的含义

旅游文化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一般认为,旅游文化应包含“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以及由其按不同方式组合的边缘领域。由于学者对旅游与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概念与定义,这两个因素的组合方式同样相当多,所以,目前学界对旅游文化的定义还未获得统一的共识。

1.旅游文化概念的溯源

由于学者们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和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的探讨从未间断。而这些论述,基本上又都是从基本定义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旅游研究年报》,这是西方第一本有意识地以旅游文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旅游刊物。在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中,旅游文化多指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开始重视旅游文化的研究,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首次将“旅游文化”作为专业词条收入该书。目前我国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

(1)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旅游文化指的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

(3)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构成或形成旅游文化。

可见,国内对旅游文化的定义分歧比较大。本书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2.旅游文化的概念

如果采用大而化之的方法,我们大致可以这样描述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为了享受和发展,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靠,以旅游业为纽带,以旅游群体生活和心理互动为形式创造出的旅游环境、旅游方式、旅游习俗的总和。

众所周知,旅游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内容,也有精神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制度和行为方面的内容。它是应旅游需求而产生,为旅游活动所创造,由旅游活动来实现的;它是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并随着旅游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主要有旅游的服饰、建筑、餐饮、商品、交通、卫生、通信、游乐、信息及其有关的设施等;精神财富主要有旅游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习俗、道德、政策、法规等。但从根本上讲,旅游文化是人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及意义系统。

知识链接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是旅游领域内两个难解难分的易混概念,两者既有着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前者侧重的是旅游客体文化的实际形态,而后者侧重的则是旅游业经营主体从文化的视角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行为。

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乃是与文化的交融。不论是游览人文景观,还是亲近自然景观,都离不开文化。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旅游文化的发展

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过程,也是旅游主体的人格塑造过程。因而,不了解旅游文化的历史演变轨迹,就无法洞察其深厚的底蕴,从而也就无法全面、具体地进行旅游活动的文化审视。

从时间发展上来看,旅游文化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世纪之前的古代旅游文化,二是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近代旅游文化,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现代旅游文化。

(一)古代旅游文化

古代旅游文化内涵深邃而广博。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云:“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佛家云:“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儒释道三家都在自然山水中投射和寄托了自己的文化理想。中国的风景名胜大多积淀着历朝历代的文化传统,“山以贤称,境缘人胜”,“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兰亭遇王羲之,永州山水遇柳宗元,黄州赤壁遇苏轼,岳阳楼遇范仲淹,滕王阁遇王勃,才成为声名赫赫、使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而《兰亭集序》、《永州八记》、《赤壁赋》、《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千古名篇,则是使这些景观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垄断性的重要因素所在。

古代旅游文化活动的丰富,与中国古代旅游主体的多样性、多层次性有关。在古代,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观光式的旅游活动并不多见,而带有政治、军事、外交、宗教和学术考察性质的旅行活动却较为常见。帝王巡游、高僧云游、文人漫游、使节出访、航海旅行、百姓节庆出游等,成为古代旅行的常见形式。这些旅游活动不仅丰富了古代旅游文化的内涵,增添了旅游文化的魅力,而且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的交往联系,丰富了精神创造的审美和情感维度。

1.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是集视察官吏、暗访民情、观赏风景于一体的职务旅行活动。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家是西周的周穆王。《左传》记载:“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在《史记·五帝本经》中还有关于黄帝、颛顼、虞舜、夏禹的巡猎传说的记载。史书中记载的还有秦始皇五次出游;汉武帝巡游全国名山;隋炀帝乘坐龙舟沿京杭大运河南下江都,北至涿郡;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等等。帝王所到之处给后世留下大量的史话和古迹,流传到今天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

2.高僧云游

古代以求法、朝觐为目的的宗教活动颇为盛行。由于佛教宗派庞杂,教义分歧,为探明教理,解决争端,僧人纷纷西行求取真经。东晋法显出游到达天竺(今印度),把旅途见闻写成《佛国记》,此书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游记;唐代僧人旅行家玄奘曾到今印度一带讲经求佛,回国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所游历的138国的风土人情、地理文化等情况;唐代僧人鉴真六渡日本传佛出游等。

3.文人漫游

古代的文人学者、隐士大夫,包括一些思想家、文学家、地理学家、旅行家为了探寻某方面的学术文化和实现人生志向,通过寻访游历、寄情于山水来实现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这些文人在漫游过程中所创造的山水画、山水诗及散文游记,丰富了我国的文艺宝库。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足迹遍布西汉版图疆域,撰写了名著《史记》;唐宋时期漫游文人的游记甚多,苏轼的《石钟山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著名的游记;学术考察旅游著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遍游全国名山大川,考察16个省区,著有《徐霞客游记》,他被世人称为“千古奇人”,他的书则被称为“千古奇书”;明清时期顾炎武遍游华北、西北考察达20年,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名著。

4.使节出访

春秋时外交游说活动很频繁。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今伊朗、印度一带,了解了西域风俗、山川、地理等,促进了中外商业交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以后历代随经济、交通的发展,商务、外交旅游日渐增多。

5.航海旅行

秦汉时期我国与日本、朝鲜、越南和印度就有海上往来。东汉末年,康泰和朱应就从海路出使过南洋各国,撰写了《扶南传》(已失传),记述了南洋的景物。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历经30个国家和地区,他亲自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成为我国第一部海洋地理图册,郑和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涉程最远、历时最长的航海家。旅行记有郑和的随员马欢著的《瀛涯胜览》、费信著的《星槎胜览》和巩珍著的《西洋番国志》等。

6.百姓节庆出游

据史书记载,殷商西周时就有民间出游活动,主要是观社、观猎、观乐、观祭祀等,后来,各代民间旅游观光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农业国家,中国古代游乐活动的时间安排大多与气候节庆有关,如春节团圆、元宵灯会、清明游春、中秋赏月和重阳登高等,游乐主题以古代农业社会敬重神道、祈求丰年、追求“人和”为特点。

(二)近代旅游文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步入近代社会,旅游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这一时期,文官仕游、商业旅游有了新的发展,革命旅游也随之兴起。且休闲性旅游萎缩而劳作性旅游高扬,商业旅游、革命旅游的冒险性与探索性进一步改变了传统旅游的“稳健内敛”之风。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秩序,使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隋唐以来的文官仕游在传统形式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开始派官员出国考察以图改革,同时派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各类科学技术,力图振兴。

由于外国资本的侵入以及中国自发的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的因素注入中国传统经济,商业旅游有了突破性发展,上海、广州、青岛、天津等重要的商业都市开始崛起。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封建礼教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风雨飘摇,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乱世更为人们所尊崇并身体力行,进而引发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外游各国寻救国之途、内游各地宣传并组织革命,这一切催生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旅游。

(三)现代旅游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旅游活动借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而得以恢复和发展。首先是劳作性旅游的恢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被分割而局限于一地,广大民众极少旅游。但是一些公务人员在计划体制的配置下游历各地进行考察,形成了庞大的劳作性旅游。其次是休闲性旅游的恢复。由于国力的逐渐强盛,各地建立起了大量的旅游园区、疗养院,设旅游局等行政部门专事旅游开发与管理。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进入发展期,即大众性商业旅游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的国策一方面把大众性商业旅游推向世界,另一方面带来了方兴未艾的留学大潮。中国学子以民族昌盛为己任,辞亲别友,漂洋过海,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当代中国最动人的乐章,从而使劳作性旅游从以公务人员的仕游为主转向以大众的商业、求学旅游为主。

这个时期的旅游文化内涵有了质的发展:劳作性旅游充满了不确定性,体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观物修身、稳健内敛,而是求真逐利、探索冒险;休闲性旅游则旨在骋怀放情,以利身心之愉。

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内容和构成

旅游文化是旅游地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积淀,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而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其原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特征等自身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一、旅游文化的内容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

从结构体系来说,旅游文化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是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旅游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定和实施。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心态文化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因素构成。

同类推荐
  • 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主要内容包括经典励志、趣味哲言等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一仍原先《应用写作教程》的框架,内容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文体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是在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把写作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和“拟稿与修改”等六章,分别力求准确阐述其精华和要义,以作为应用写作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挺进浩瀚大漠

    挺进浩瀚大漠

    本套丛书从多个角度向青少年读者们展示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现象,增加知识的同时,也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们不由自主的爱上了科学。
热门推荐
  • 中老年健康参照书

    中老年健康参照书

    中年正值工作上的中坚,还一般上有老,下有小,身心不堪重荷,身体发育也从成熟走向老化。很多人在这时期积劳成疾,伴随身心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亚健康状态”。
  • 怪力乱神之古代神异故事

    怪力乱神之古代神异故事

    草稿中!本书选择古书中有意思的神异记载,用简单易懂的文字,稍加发挥,演绎成小说。基本根据古文直译,保持原汁原味。一章一个独立的故事,不相连贯,轻松阅读。主选古书包括:太平广记、历代笔记小说、其他道藏、禅宗记载等。
  • 拾剑问道

    拾剑问道

    世间有太多苦难,世人只道是天道不公而岁月流转,轮回更替终会有人想问一问这天道为何不公?
  • 狡诈夫君:老婆,求放过

    狡诈夫君:老婆,求放过

    前世的她被所有人欺骗,这一世,她不仅报了仇,顺带还拐了个竹马,啧啧....瞧瞧这脸蛋,这身材,极品中的极品!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自己的竹马会吃了自己?“竹马吃青梅,不是理所当然吗!”某男云淡风轻的说到。然后他的下场就是——晚上跪榴莲!可是....当她出现后,他们都一切都变了!她再一次体会到了痛彻心扉的感觉!五年后,她再次回归,背后还出现了两个小宝贝。那么五年后的他们,是否还能重来?
  • 联盟:无冕之王

    联盟:无冕之王

    一名平凡少年一段立志成为强者的传奇……《角逐荣耀》期待各路英雄到来……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夜红尘

    夜红尘

    那年我跟着朱叔叔逃离了我爸去找我妈,朱叔叔给我吃穿,让一个美丽的姐姐教我跳舞,还让我和他儿子一起上学。我以为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直到我在一张小卡片上看到了我妈妈……
  • 漫步青云

    漫步青云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日记体作品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相关报刊上,文字较为散淡,多为一些感悟性作品。
  • 贵灵郡主富贵齐天

    贵灵郡主富贵齐天

    她本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郡主,却阴差阳错成了视财如命的小贼......他本是高高在上的地位之子,却阴差阳错的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痴傻的面具下是一颗邪恶冰冷的脸,古灵精怪的小贼实则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当这俩人相遇,是否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相知相识相爱的背后是相濡以沫的真情,还是精心算计的阴谋?客官!爆笑火辣口味的祛暑佳品已经备好,您不免费尝一口么?
  • 萌妃当家拐个王爷去种田

    萌妃当家拐个王爷去种田

    简介: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天若赐我辉煌,我定比天狂……她,是丞相家唯一的千金;她,是顶级的国际刑警;但她,是个痴儿,每天疯疯傻傻;而她,是个天才,每天装疯卖傻;一场阴谋,痴儿惨死;一场意外,天才替换;她说“你的仇,我来报!”他,是人人敬畏的“鬼王”他说,“舞儿,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在皇帝面前,她说:“跪拜?不好意思,我只跪父母,其他人免谈。”她看着皇上说“圣旨?那是什么东西?让皇帝老儿记住: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