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化圣地类
文化圣地类历史文化名城通常具有典型的人文景观,如历史遗迹、古建宗教、文化艺术和社会风尚等。通常有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留下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所以这类历史文化名城所展现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产品的美,是一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各项文化活动的积淀和遗存。因此,其时代特征鲜明,并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能够反映一个时代、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例如,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现存有石窟寺庙遗址、古墓葬群、汉长城、关隘、古城、烽燧、古驿站等文物景点241处。举世闻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千古绝唱的阳关、玉门关,非凡神奇的鸣沙山、月牙泉,具有传奇色彩的渥洼池、三危山、雅丹魔鬼城,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7.特色名产城镇类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伟大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风物特产,这些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浩繁的品种类型,都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和历史的痕迹,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的“三大瓷都”和“五大名窑”,“杭州三绝”和中国“四大名绣”以及新疆和田玉等特殊的特色名产等。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
城市是人类走出岩洞后最伟大的文化创造。文化价值是城市得以延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王朝的兴衰,乃至一代文明的缔造和泯灭,多见诸于城市文化的兴衰历史。世界上许多历史文化古城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一个内在的核心要素是这些城市始终代表着它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不研究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珍惜、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文物古迹集中分布区,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化的标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旅游价值。令人忧虑的是,这些最能完整地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古城,在历尽沧桑、饱经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后,大都已面目全非,面临湮没的危险。如今,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们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及其风貌,并富有创造性地留传给后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规划、宏观控制原则
应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坚持科学规划和宏观控制,重点保护城市区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旧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
2.保用并举、挖潜增效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旧城区改造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做法,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采取恢复景观、成片整治、包装特色、形成风貌的办法,重现古色古香、淡然悠远的古城风韵。
3.延续文脉、突出特色原则
历史文化本身就是城市最靓的名片,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名城的文化内涵,就要在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延续名城的历史文脉。无论是老城区的改造还是新城区的建设,都要注重体现名城独有的文化特色以及自然风貌特色,使历史文脉一脉相承,古城和新城和谐统一。
4.依法保护、依法建设原则
在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省市法规和城市总体规划办事,坚持依法保护和依法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广大群众的普法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护法意识。要加强队伍建设,对处于决策层的领导进行必要的规划、历史、文化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雨果曾经说过:“最伟大的建筑物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天才的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劳苦大众的艺术结晶。”我国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所遗留下来的古迹文物,都代表着那一时代的历史文明和人民的创造,包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展示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励旅游者的爱国情感。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体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1.“东方圣城”:曲阜
“东方圣城”曲阜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也是孔子的学生,中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因此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负泰岱,南引凫峄,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泗水北枕,沂河南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曲阜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发祥地区,亦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孔子诞生于尼山,成长于阙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众多活动遗迹。
曲阜素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丰富以及古建筑雄伟称誉世界。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最为著名,已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山水甲天下”:桂林
桂林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并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秀丽的山水与浓郁的民俗风情相结合,不仅使原已妩媚的山水更有了几分生动,而且令淳厚的民俗风情增添了几分清丽和脱尘。
3.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平遥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千米。平遥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在这座古城的珍贵文物中,有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也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
平遥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它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由于县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机体中生成。
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对平遥古城的评语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不仅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4.千年古都:西安
陕西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周边更有森林公园10余座。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们如同天上的群星,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一处断垣、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牵动的却是从千年历史风雨里演绎出来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这些故事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历史,思考人生。那么,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中国特色古村落
在中国,由于历史、经济、文化、政治、地理等原因,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古老村落,这些古村落向后人展示了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建筑原貌,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中国特色古村落的地域分布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因而拥有各种不同种类及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而由于历史上的地理、交通条件等原因,在许多区域内形成了历史悠久、烙有深刻地域文化印记的古村落。中国现有古村落5000个左右,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世界罕见。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的人居空间环境。古村落与历史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在时间发展尺度上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古村落在空间发展尺度上受区位、环境、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与两者的时空景象的遗存差异也较大。聚落的建筑外貌是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不难发现,降水较多地区,如我国南方屋顶出檐长,可以使屋顶过多的雨水下泄时“射程”远,有利于保护墙体不被雨水冲蚀;而降水较少地区,如我国北方屋顶则出檐较短。从屋檐口看,我国南方屋檐口向外挑出很多,这既能避雨,又有遮阳之功效;而我国北方屋檐口向外挑出较少,也因无多雨之患。
就合院式民居而言,我国北方多为分散式,南方多为聚合式,因为东北、华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天日照角度小,为了争取较多的阳光,故分散房屋,加大院子,以增加阳光照射面,延长日照时间,并且北方也很注重房屋的朝向(多为坐北朝南)问题。而到了长江流域与华南地区,光热充裕,为减少日照,故合院采用聚合式,中庭狭小,以便遮阴,房屋朝向也较乱。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为适应该地潮湿炎热的气候,房屋建筑采用敞厅、天井通廊等开畅通透的格局,墙的外面多抹白灰以减少阳光的吸热效应。青藏高原昼夜温差极大,终年风强雨少,故采用石造的平顶厚墙建筑,白天利于厚墙吸热,到了夜晚厚墙散热,恰可增温去寒。在冬季寒冷的地区,为了避免寒风的侵扰,避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如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都朝南开,门也是朝南开的。
通常在农区或林区,聚落是固定的;而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聚落。
有的民居则是为适应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我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土楼的特色建筑。
仅就南北乡村聚落来看,在结构、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华北主要种植旱作物,作物受到的管理照料要比水稻田少得多,村庄可以远离耕地,并集中聚居。而江南丘陵地区的乡村聚落则规模小、分布散,主要是因为丘陵地区地表破碎,广大山区耕地分散,为了种植的便利,形成许多分散的小聚落,仅在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和盆地有较大村落分布。可见,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分布产生了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