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很少与应计的变化规律相联系或关注应计本身(Pae,2007)。由于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的应用,递延认收益是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如Ryan(1995)认为“偏误”(Bias)和“延迟”(Lag)是会计实践中的普遍现象,这源于会计过程和经济环境。现有会计估理论认为净资产的面值与市值的偏离,是会计稳健性的结果(Feltham and Ohlson,1995;Beaver and Ryan,2000),但是很少有文献探讨应计在这中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直到最近才有文献探讨应计对于条件稳健性的作用,即应计具有及时认损失的作用(Ball and Shivakumar,2006)。在现有的会计研究中,认为应计具有平滑盈余和及时认损失的作用,直观上,由于现金流是基于实现原则,不受会计估计和选择的影响,因此,应计在会计稳健性的变化规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结果直接决定了应计的演进,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结果,对于应计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会计则的适用都会造成正常应计的波动,这些都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Liu,2007)。会计稳健性是由应计来实现的。
因此,会计稳健性不完全是由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还有其他重要的决定因素,如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决策的结果。
Ball and Shivakumar(2005)认为,由于会计报告实施不同的经济功能,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盈余质量,尽管存在会计则和标,但是会计则的运用是存在弹性的,以满足不同的会计质量需求的差异。会计报告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同的公司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途径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不同的盈余质量需求类型。从会计信息的供求的均衡分析可以解释和理解现实中盈余质量的多样性。现有的研究,多从制度背景、法律起源或股权结构出发,从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来解释现有不同类型企业盈余质量供给的差异,如Ball,Kothari and Robin(2000);Ball,Robin and Wu(2003);Ball and Shivakumar(2005)等。
会计稳健性和应计作为重要的盈余属性之一,企业内在因素的变化,经营环境的改变,如何影响经理人的行为,如何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在现有文献中极少涉及,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为此提供了一个分析和研究框架。为填补这一研究空隙,本书的研究问题二是:会计稳健性如何随企业生命周期以及应计的数量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回答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状态相关的原因。即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三个变量联系起来,探讨会计稳健性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如何随着应计数量和作用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应计行为和盈余属性由企业的内在因素决定,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是应计行为和盈余属性的决定并没有一般化的理论模型,现有的研究结果都是基于实证得到的,现有研究也认为会计制度以及管制环境的差异都可能影响应计行为和盈余属性。
在这情况下,基于不同制度背景下的应计产生过程和盈余属性的研究,会凸现应计会计的普遍特征,从而富我们对于应计会计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1.2、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为了回答上述两大研究问题,本书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5年的数,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和探索上述研究问题:一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基于组合现金流的分析;二是应计与企业生命周期;三是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四是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这部分的逻辑联系和研究重点如下:
第2章,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是本书研究的基础代理变量,由于应计既可以视作盈余管理的工具,也可以看作企业增长的度量,应计的变化又同时受到增长和效率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独立于操纵(估计)、增长、效率等这些因素的变量。在现有文献中,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和变量正好满足这样的要求;同时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是多期动态的,可以反映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选择,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财务和会计特征的变化规律。由此,形成了本书实证研究的一个基础。
第3章,应计与企业生命周期是本书的核心,在这一部分,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回答应计是否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异常应计是否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出现和产生这现象。由于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计具有两完全不同的作用,平滑盈余和及时认损失的作用。这两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了应计的短期平滑和长期平滑,造成了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正常波动和规律性变化。因此,应计包含了企业增长的预期,是企业所处经营阶段的函数,企业所处的经营阶段会影响会计选择的动机。这构成了本书中会计稳健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因为会计稳健性实质上也是会计选择的一形式。
第4章,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第4章是第3章内容的深化并进一步给出严谨的实证证。第3章的结果表明,应计和异常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呈现规律性变化,那么一个自然的延伸问题是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如何在应计模型中加入反映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本书的结果表明,企业生命周期同时控制了业绩、公司的经营效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多因素,比常用的仅仅控制企业的业绩的应计模型估计效果要好,在运用应计模型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应重视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对应计模型的影响。这为进一步实证度量和理解会计选择奠定了基础。
第5章,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是应计作用在会计稳健性研究中的延伸和本书的重点。
该部分将应计的两不同作用和正常应计和异常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性变化的研究拓展到会计稳健性研究之中,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这三个在以前的研究中没有进行实质性关联的变量联系在了一起,解释了条件稳键性和无条件稳健性在企业生命周期中,随着应计数量和作用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提出了两者负相关的初步解释依。该结果意味着企业所处的经济状态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报告行为和盈余属性,填补了相关的研究空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的实证度量,认识应计会计的特征和本质,从而形成了在本书中对于会计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
1.3、研究结果及研究意义
本书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5年的数,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财务和会计特征都呈现出系统的、规律的变化。产业分类和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产业分类不能完全反映不同生命周期的经济特征,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决定其演进顺序,其发展并不一定遵循严格的路径和完整的周期,处于淘汰期和衰退期的公司,发生退市预警的频率显着高于其他周期的公司,实务中,成长型基金的选股策略与生命周期的分具有相似性。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现金流组合的生命周期代理变量,能够合理区分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简洁、实用、适合于大样本研究的特点。
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应计的演进,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结果,对于应计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会计则的适用都会造成应计的正常波动,这些都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对于应计变化的来源,在以前的应计实证研究中没有被充分认识。企业的应计特征远比现有模型反映的富和复杂,加入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显着提高了现有的应计模型的估计效力。在运用应计模型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应重视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对应计模型的影响,从而更的设定和分企业的正常应计和异常应计,相应提高异常应计、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等实证代理变量的性,增强相关研究的信度。
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主导作用是不同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应计多且为正值,主要适用配比观,延缓了收益和损失的认,应计起到平滑盈余的作用,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弱。与此相反,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末期,应计多且为负值,主要适用市观,应计加速了损失的认,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强。初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会计稳健性大致呈现U型分布,由于应计的不同作用,对于总体稳健性的贡献,在生命周期的前半段,主要是由于递延认收益造成的;在生命周期的后半段,主要是由于及时认损失形成的。
此推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应计由正变负,处于引入期和增长期的公司比成熟期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无条件稳健性;处于衰退期的公司比成熟期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条件稳健性:总体上,会计稳健性以成熟期为轴心,大致呈现U形分布。
本书的实证结果也表明,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是相互替代的,对于处于引入期和增长期等高成长阶段的企业,往往选择无条件稳健性,以降低条件稳健性的概率,从而达到平滑盈余的目的。对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往往选择更多的条件稳健性,以降低未来由无条件稳健性造成的增长依赖的偏误。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计具有两完全不同的作用,平滑盈余和及时认损失,正是这两不同的作用,造成了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波动。本质上,这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的行为。会计则中盈余度量的市观和配比观的矛盾统一,是形成这现象的原因之一,因为会计本质上应反映企业基本面的变化。
本书的研究意义在于:
会计研究最终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会计选择是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会计选择动机的不可观测性,应计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研究正是对此作出的努力。
会计稳健性和应计作为重要的盈余属性之一,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本书在以前文献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以独立于估计、增长、效率等因素,同时能够多期动态地解释会计政策的变化。本书首次从企业基本面的视角,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三个相关的变量联系起来,从应计的不同作用,探讨会计盈余属性的变化,这有助于理解企业内在因素的变化,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如何影响经理人的行为,如何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
本书的结果对于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企业生命周期是股东、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客观地分企业生命周期,有助于管理者预测和分析经营结果以及投资者对于公司值的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