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战略战术比优势兵力更重要。——西点军校校训之一
西点课堂:迂回包抄与集中打击的两大制胜法宝
英国著名军事战略家李德·哈特曾经对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经典的290个战例一一作了胜败分析。结果,他发现以正面攻击取胜的战例只有6个。而且这6个都不是一开始就计划采取正面攻击的,而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迫于需要而改变战术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让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正面攻击是唯一制胜的手段。这一研究结果对西点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点,鲁莽行事、以硬对硬被视为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表现。西点人看重勇气与决心,但也重视方法。西点人认为一场没有方法的进攻只能导致失败,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领导人们走向胜利。
在战斗中,西点人最常用的两大制胜法宝是迂回包抄与集中打击,做到扬己之长,攻彼之短,用脑子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西点军校1915届毕业生,五星上将布莱德雷非常注意斗争策略,从不逞匹夫之勇硬冲硬打,鲁莽行事。在战斗中,有时候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布莱德雷总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从不冒险去攻击敌人,甚至做出某些让步。在一次攻坚战中,敌军的力量相当强大,布莱德雷奉命在天黑之前攻下敌人的山头。在攻打了几个小时后,敌军强大的武器装备使布莱德雷的军队难以抵挡。于是,布莱德雷便率兵退下阵来。得知他们撤退的消息后,布莱德雷的长官非常生气,以为布莱德雷是败退。晚间,长官正要找布莱德雷训话,却听到了山后面的枪炮声。原来,布莱德雷退下来后便率兵悄悄地绕到敌人阵地的后面,准备给敌人一个突然袭击。
布莱德雷很清楚,在军事斗争中,只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快,危险非常大,有时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前功尽弃。只有具备了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有屈有伸,才有可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与迂回包抄、以退为进的方法相配套的是,西点人重视集中打击,以优势兵力取得阶段性胜利。
担负打仗任务的士兵要到前方巡视。一般说来,军人会有这样几种巡逻方式:侦察式巡逻,意思是在一定距离上了解敌人,尽可能多地搜集有用情报。深入敌方进行巡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敌方而尽量不被发现、穿越敌军边界,以便对敌军全貌、敌人在干什么有个详尽的了解。探查式巡逻,意思是静静地袭扰敌人到其不得不开火的程度,由此暴露出敌军的火力位置,发现敌军防御中的缺陷和弱点。一旦这些防守弱点暴露出来,负责巡边的士兵便可以确定怎样利用它们。将最大力量用于打击敌军这些敏感地带,便是将有限资源用到了产生最有利效果之处。
当然,西点人所用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他们相信,只要有思考,就绝对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困难与失败,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调整一下思路,转变一下视角。
1944年夏季,离诺曼底战役还有几天的时候,美国101空降师进行了多次夜间空降训练。可是,空降兵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难免会降落到“敌人”后方,但此时他们既不能打手电,又不能发出声响,相互之间不能迅速取得联络,部队的战斗力因而大受影响。
这件小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整个战役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美国国防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提出各种方案,却总是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一天,一位参加会议的国防部官员去幼儿园接孩子。只见孩子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能够发出声响的玩具蟋蟀,用手轻轻一捏,便发出蟋蟀一样的叫声。这位官员顿时受到启发,马上折回了国防部。
不久,正在英国整装待发的101空降师收到了从美国寄来的标有“重要物品”字样的邮件。师部的官兵们拆开包裹一看,都傻了眼。面对许多造型逼真的玩具蟋蟀,有的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美国的邮局搞错了。
泰勒师长拿起一个玩具蟋蟀捏了一下,它立刻发出蟋蟀一样的叫声。大家一下子明白过来,每一个人都拿起好几个玩具蟋蟀,兴高采烈地捏了起来。一时间,小小的师部里想起了一阵“蟋蟀”的叫声。
最终,他们凭借“蟋蟀”解决了联络问题,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在勤于思考的人面前,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得微不足道,是方法带领西点人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西点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懒得思考的士兵。
课堂启示:磨刀不误砍柴工
思维决定一个人选择,包括他的前途。在工作中,我们难免碰到诸多困难,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被吓傻了,不懂得寻找解决之道。我们要知道,成功不相信眼泪,它只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寻找方法。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好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还能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一个企业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需要好的方法,一名员工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样需要方法。关键是在困难与成功面前,你要带着思考去工作。
行动指南:带着思考工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这么一首打油诗:“我有几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其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化难为易、变繁为简,找到改进的良策。
亨利·约翰·海因茨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他带着弟弟妹妹们在父亲砖厂的空地上开垦了一块小菜园,种植西红柿、洋葱、土豆等蔬菜。到了收获季节,他们就挎着菜篮向邻居和砖厂的工人兜售蔬菜。弟妹们都把这件事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但过了一阵子也就厌倦了,海因茨却乐此不疲。10岁时他就自己推着载满鲜菜的独轮车走街串巷去叫卖,16岁时他已成为一个小老板,手下有了好几个伙计替他种菜和卖菜。这种最初级的经营活动使海因茨对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也希望儿子的商业天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把他送进达夫商业学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