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700000015

第15章 另类制人:糊涂聪明各有妙处 (2)

正是这种战战兢兢、时刻处于危机之中的心态,造就了曾国藩一刻也不放松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显赫功业。曾国藩深有体会,他说:陆游说能长寿就像得到富贵一样,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挤进老年人的行列中了;我近来混了个虚浮的名誉,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就得到了这个美好的声名了,古代的人获得大的名声的时候正是艰苦卓绝的时候,通常不能顺利地度过晚年。我想到这些不禁害怕,准备写奏折把这些权利辞掉,不要再管辖这四省,害怕背上不胜其任,以小人居君子的罪名。

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汉朝的两位霍光和金日磾都是以谨慎小心出名。

班固说霍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进退脚步都落在同一点上,真是小心之极;金日磾同样如此,所以汉武帝临终之时才会让他们和其他两位大臣共同辅佐朝政。不同的是,霍光的孝心仅限于自己,而金日磾还如此教育自己的后代。虽然霍光的势力在朝野中更为强势,但他死后,霍氏很快就被灭门;而金日磾的后代累世安然。

曾国藩就是像金日磾一样,不仅自己小心,也如此叮嘱家人。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

多一份谨慎,就多一份胜算,就是有所熟思而后动。正因为在处世上如此小心谨慎地对待,曾国藩才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顺畅。

大事要抓严,小事可放松

鄙意办理洋务,小事不妨放松,大事之必不可从者,乃可出死力与之苦争。

——曾语良言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干大事,在很多事情上就只能选择不计较,这样才能在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抓得更紧。

但是,小事不计较并不是不看重、不注意,事实上曾国藩一生勤勉,做学问则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做事则事无巨细,必定躬亲,因此他的操劳和付出也远远超出旁人。他在给吴坤修的信中写道:鄙意办理洋务,小事不妨放松,大事之必不可从者,乃可出死力与之苦争。当康熙全盛之时,而天主教已盛行中国,自京师至外省名城,几于无处无天主堂。以今日比之康熙时,则传教一事犹为患之小者,故鄙意不欲过于纠缠,正欲留全力以争持大事耳。

他在给弟弟国荃写信说:“弟论兵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晰微茫。”

曾国藩能够清楚地对眼前的大事或者小事做出判断,他认为那种只看到眼前的、小处的利益,看不到大局,为了贪了小便宜而遭受了更大的损失的情况视为一大弊病。他在给咸丰皇帝的上疏中,就曾经激切批评了这一积习,说现在人才不振,皆因谨小而忽于大。

针对这一弊政,曾国藩提出了“舍小图大”的观点——宁可放弃局部利益,也不能使全局受害。为了达到大目标,保证全局利益,有时在小处应当放松,以使自己有回旋余地,掌握主动。

曾国藩曾说:“凡与洋人交际,小事可许者,宜示以大平恕,大事不可许者,宜始终坚持力争。若小事处处争竞,则大事或反有放松之时,不分大小,朝夕争辩,徒为彼族所轻视也。”

不计较小事能够彰显气度,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松口,就会被对方所瞧不起。利益是相对的,曾国藩认为国家的安宁比那些更为重要,所以才有了他在天津教案中的举措。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发生了多期儿童失踪的案件,民间怀疑是外国修女在育婴堂里取孩童心肝为药,一时民情激愤,反洋教情绪日渐高涨。

六月十八日,人贩子武兰珍被抓获,他供认是教民王三给他迷药迷拐婴儿的,还说王三就躲在天主教堂里。知县刘杰带武兰珍去教堂交涉,但教堂却说没有这个人。为官的群众与教堂的人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法国驻天津的领事丰大业得知后要求同赏大臣崇厚派兵镇压,还骄横地两次开枪,枪声传来,民众以为“中法开战”,涌到通商大臣衙门前,丰大业又拔枪向刘杰射击,打伤了刘杰的跟班。围观百姓愤怒之下打死了丰大业和他的秘书西蒙,随后焚毁了几处法国和英美教堂,打死很多外国教士、商人。这就是“天津教案”。

事发后,英美法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海面,形势严峻。为平息此事,慈禧太后命曾国藩前去查办此案。此时曾国藩正身患重病,他的幕僚们都劝他借病推开这个烫手的山芋。

曾国藩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嘱带病前去了。经过调查,他确认教堂迷拐婴儿等事纯属谣传,此案是由丰大业开枪杀人引起的,中国民众的行为纯属义愤,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借机杀洋人以劫财。

民众根本不接受这一结论,朝中的大臣也纷纷上奏说反洋教是义举,要求对洋人采取强硬错失。曾国藩既要平息国内民众的怒火,又要避免与外国的开战,稍有不慎,争端四起。

最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曾国藩终于做出了痛苦的选择,那就是同意洋人的要求,逮捕并准备处死20名中国百姓,以图平息事端。

朝野很多人都骂他是卖国贼曾国藩又岂想牺牲无辜百姓的性命?他看到清朝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西方抗衡,这一点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就已经清楚地告诉了他,因此为了使国家免于祸乱,这是唯一的选择。李鸿章接办“天津教案”之后,方法与他相同,清政府也因此避免了一次更加严重的危机。

曾国藩认为,关系到百姓生计和国家发展的则是大事,是不能放松的。他对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极为关注,对于洋人恣意扩大条约以外诸如在中国建造铁路、私运盐米贩卖剥夺百姓生计等行为,都进行了激烈抗争。他曾激愤地指出:“军兴以来,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加以三口、五口通商,长江通商,生计日蹙,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今若听洋人行盐,则场商贩之生路穷矣;听洋人设机,则行应囤积之生路穷矣;听小轮船入内河,则大小舟船水手、舵工之生路穷矣。”因此他在铁路、轮船、行盐、商栈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上与竭力相争,所以才会倡导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他在风口浪尖上之所以会做出令朝野不满的决定,就在于他懂得比自己的气节和名声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因此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利去换取国家的大利。

清明在心,糊涂在形

浑则无往不宜。

——曾语良言

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姿态不同流合污,但在曾国藩看来,心中明白即可,在行为上不妨装装糊涂,糊涂就是浑的主要内涵。这不是教人愚笨,而是难得糊涂。聪明的人总是彰显在外,自以为是;而糊涂之人看似浑浑噩噩,实则心中清明,是一种大巧若拙的智慧,这就是曾国藩的“浑”字诀。

丁日昌是新派人物,对外国东西较为熟悉,也积极主张办洋务,兴新法,见识自然比清廷中那些埋头故纸堆的守旧派官僚要高远,但是因为他不注意收敛,所以招致了一些官员的嫉恨,得了一个难听的诨号“丁鬼奴”,称他是洋鬼子的奴才。

曾国藩写信给他说:阁下志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 “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一“耐”字贞之,则人皆感其乐育,而于己之养德养身,两有裨益。

当时清廷中很多官员都反对洋务运动,认为是崇洋媚外、劳民伤财之举,如果一一与他们去争辩对质,反而是劳心劳力自讨苦吃。因此曾国藩写信说劝丁日昌不妨也以“浑”字对之,即不去计较、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既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动摇,也不强求他们能接受自己的做法,唯有这样才能气定神闲、专心致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与曾国藩常说的“忠恕”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浑字重在把自己藏起来不受他人干扰。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国藩对他进行了一番磨砺也是因为他的身上棱角太分明,这样在处世中最吃亏的还是自己。初入仕途的青年才俊都会有这种问题。曾国藩说:大抵初入仕途,每患议论之过激;阅历稍久,又患泾渭之太淆。若是非皎然于胸,而一毫不露,刚起常抱于内,而百挫不渝,斯则难能可贵。

真正的“浑”是心中泾渭分明的,只是不会把聪明皆露于外。李鸿章办理洋务时,曾国藩还写信特意告诫他说:与洋人交际,丰裁不宜过峻,宜带浑含气象。渠之欺侮诡谲,蔑视一切,吾若知之,若不知之,恍似有几分痴气者,亦善处之道也。

在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洋人总是会仗势欺人,你虽然不能与他争执,但是也不能甘心受辱,所以做好的办法是“若知之,若不知之”。前者是提醒洋人别以为我们愚笨,其实你的那些小聪明我都知道;后者是装糊涂,这样双发不至于陷入僵局,也显示了清廷的宽容大度。这样或实或虚的做法,像个迷魂阵一样把自己保护了起来,让别人看不清,在外交中这样的做法才是高明之极。

曾国藩说自己做文章是“欲落不落,欲行不行”,这种技巧就是浑之奥妙所在。不是完全的藏而不露,而是当露则露,当隐则隐。其前提就是心中要对事态有十分准确的判断,然后采取行动。

同类推荐
  •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人与处世,如何以低调处世与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尽量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轻松地领悟做人与处世的艺术,借鉴本书中的众多经验,举一反三,把握住做人的准则,衡量好处世的分寸,在芸芸众生中拓展你的人脉,打开你的成功之门。
  • 上司下属,两人三脚向前冲

    上司下属,两人三脚向前冲

    本书以“上司与部下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核心理念,通过部下和上司两个视角,针对职场人最关心的“员工激励”、“评价”、“领导力”三方面出现的理解差异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书中一方面批评只知道照搬管理理论却不懂沟通的上司,一方面引导部下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待上司或公司的安排,改变上下级互相之间不理解的窘境,让上下之间真正消除隔阂,互相作用,重新怀着共同的目的携手打造一个“幸福”的职场。
  • 成功绝非偶然(职场篇)

    成功绝非偶然(职场篇)

    本书讲述了如何顺利进入理想的公司,如何与上司和睦相处,如何提升职场能力。
  • 即席讲话

    即席讲话

    作为领导者,必须出入各种公众场合,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谈判、演讲,说服他人,激励员工,和各种人打交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讲话的艺术。
  •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

    社会上最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服他人、能领导团队走向成功的人。约翰·洛克菲勒说过:“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够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到,每个人都会为这种本领付出许多的钱。”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些能够善用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平添数不尽的助益,并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和内涵,抓住机遇,赢得成功。
热门推荐
  • 寻找另一部分爱

    寻找另一部分爱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学生在寻找父爱是的艰难路程,在路上饱受同学的欺辱和造谣,以及妈妈越来越坏的态度。那么,她最后成功寻回了失去多年的父爱了吗?
  • 文本是道

    文本是道

    这是一个诗词歌赋的世界,文道控天下!诗词可幻化成形。点石成金,点木成楼,点击胭脂成美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文豪吟诵,则天地变色,瀑布悬空三千尺;文生朗读,则彩虹熠熠,光华照耀八百里。诗可为刀,词可成剑,曲可起风,赋可降雨。执诗词歌赋,武能调兵遣将,文可治国安邦。时年,文魁北移,为官燕国,暗中汇集天下文人墨客,大有与中州天子分庭抗礼之势。现代人文生进入这个世界,担起了维护九州大道的使命。
  • 陶里春风

    陶里春风

    如果说陶蠡一生有什么遗憾,那就是顶着圣人的名字却连本科都没有考上,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机会,她发誓就算不能悬梁刺骨,也要发愤图强,有朝一日光宗耀祖……前提是她是重生文而不是穿越文的女主!作者坚信——简介不剧透幸福一辈子。
  • 我的儿子是病灶大王

    我的儿子是病灶大王

    黑远:儿子你这次又得的什么病?黑陶:类风湿性关节炎黑远:……儿子,你有考虑到你只有两岁的年纪吗?黑陶: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我需要这种病的病灶。黑远:儿子,咱能不折腾你的身体吗?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黑陶:老爸你知道抓住病灶对我来说像什么?黑远:什么?黑陶:就像奥特曼打小怪兽,是一辈子的事业。为什么看着这么励志的儿子,有种老泪纵痕的冲动。生了一个得病的上瘾的怪儿子,黑远很心塞,他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超级奶爸,却没想到从此以后变成儿子的‘特约经纪人’,专门帮儿子收集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事实证明本人废柴不要紧,生个开外挂的儿子一样可以到达人生巅峰。(PS:本书风格很奇葩,当你觉得逗比的时候他暗黑,当你身陷黑暗的时候画风忽然春光明媚,总而言之作者患有间歇性脑洞大开之精神分裂症,如果你认真你就输了。)
  • 美女的近身狂兵

    美女的近身狂兵

    萧枫,本是‘地狱’王者,因为一庄血案回归都市保护美女老板。这下好了,店里的美女员工,清纯校花,高冷女警,女神千金……一个个都围了过来,在接近萧枫的同时,还想要跟萧枫发展一下‘纯洁的友谊’——喂,你们别这样,我可是有原则有节操有下限的,请你们放尊重点好吗?面对敌人,萧枫可以用一双铁拳专治各种不服。可是面对这些莺莺燕燕,萧枫实在是无招架之力:“别怪自己不纯洁,只怪这些女人实在太流氓。”这下,美女老板不乐意了:“我才是大房好吧?你们统统都给我老实的排队去,不然不翻你们牌子。”猛龙过江,必定是腥风血雨。万花丛中过的
  • 爱在大酒店.微电影脚本

    爱在大酒店.微电影脚本

    剧情介绍:赵巧巧是一名刚毕业刚踏进社会的大学学生。她坏着记忆难忘的小时初恋,进到了大酒店工作。遇到了在餐馆帮她的赵钱锋,让她想不到的是赵钱锋就是这家酒店的总经理,从此张巧巧成为赵钱锋的重要人之一,他们互相帮助,玩乐!在赵钱锋心里,张巧巧已成为他不可缺少的人,故事也慢慢开始...
  • 青春期来报告

    青春期来报告

    学生时代的每一个尝试,第一次翘课,第一次委屈,以及第一份…青涩的感情…
  • 鸳鸯蝴蝶梦:薰衣草下的爱恋

    鸳鸯蝴蝶梦:薰衣草下的爱恋

    (此文结局简略,希望读者们看了给点意见。)身份特殊的她,遇见了玩世不恭的他。多少次他在梦里遇见她,可她却一次次的冷落他。当他单膝下跪求婚,却得到她冷落的回复,"我不爱你,再也不见。"他看见的只迅那高贵气质的背影,说道,"我会等到你接受我的那天,只希望你知道有一个十分喜欢你的人,等待你接受他。……看玩世不恭的他如何让她沉迷
  • 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绿色发展(地球一小时)

    绿色发展理念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共荣,呵护人类共有的绿色家园;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成为现代的唯物辩证法; 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观。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