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700000014

第14章 另类制人:糊涂聪明各有妙处 (1)

先制己,再夺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处处严于治己,而薄于责人,则唇舌自省矣。

——曾语良言

忠恕之道,要求宽以待人,与之相应的就是要严于律己。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这些都是要求人学会躬身自省,只有先把自己打磨好,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

曾国藩曾经向理学大师倭仁请教修身之道,倭仁说“研几工夫最要紧”,要曾国藩从小事做起,每天都将自己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躬身自省,以达到严于律己的目的。

曾国藩在给儿子解释孟子说的“恕”时说“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别人自然就会归服”,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湘军在作战之时,很多将领或者士兵都会乘机大肆抢掠,中饱私囊。对此曾国藩说:“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不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

他谅解那些整日在沙场上拼命的湘勇求财,但是这种行为与他以严治军的理念相违背。为了服众,曾国藩以身示范,自己不从中拿哪怕一丝一毫,那么自己的属下也会有所敬畏。

对待人才的事情上也是如此。曾国藩一心想为自己招募四海之内有才有识之士,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一时言行不慎或处世不当而错失有用之才,曾国藩说自己“不敢恶规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妨忌贤能,不敢排斥异己,庶几借此微诚,少补于拙”。他发现很多士人都去投奔胡林翼,就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一定是哪里出了错,躬身自省,加以改正。

一次,有个人来投奔曾国藩。这个人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对曾国藩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人是他人不敢欺,有人则是不忍欺。我混迹江湖之中,多少有些浅薄之见。像中堂大人那样至诚至善,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左宗棠)那样严气正性,别人则是不敢欺骗。还有就是两种人:别人没欺骗他却仍有疑心,或已经被骗而不自知。”

曾国藩听了之后觉得新奇,有心验证一番,就让他去军营中转了一圈。第二天,这个人郑重地说:“这里不少豪杰俊雄,而其中有两位君子。”

曾国藩急切地问:“是哪两位?”

那人答道:“涂宗瀛、郭远堂。”

曾国藩深以为然,以为自己又得一大才,大喜过望,待他为上宾,还任用他监督制造船炮。不久之后有士兵前来报告说此人挟财潜逃,请发兵追之。

曾国藩沉默良久说:“不要追。”然后又苦笑道:“人不忍欺,人不忍欺。”

后来有人问为什么不追捕此人,曾国藩说一是这个人不过是骗骗钱财,现在太平军活动猖獗,如果逼急了,他会投到敌营中,那样危害就更大了;二是自己贪恋他人谄媚,咎由自取。明明是别人欺骗了自己,但是责怪他人又有何用?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也可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

《孟子·公孙丑》中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意思是说,追求仁德的人内心好比射箭,先要端正自己的位置再射箭。如果射出的箭没有中靶,仁人不会去责怪那些射中了目标、胜过自己的人,只会反省自己的不足。对待万事都应该如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先学会自己承担失误的责任。曾国藩把自己之所以被人欺骗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品质修养不足,其胸襟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见一斑。

曲不若直,技巧不若坦荡

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曾语良言

官场中,尔虞我诈、翻云覆雨的事情屡见不鲜,曾国藩对此深恶痛绝。在给弟弟的信中,他教导说不要陷入投机取巧的道路。人一旦计算这些得失,就会越陷越深。因为在这些人的眼里,自己在计算着过日子,就会认为自己也在被别人计算着,相互揣测、猜忌,这样人与人之间就立起了一堵墙,既把咫尺之遥隔成了天涯之远,也把自己孤立了起来。

他针对带兵行军时文武官员在相处时的摩擦而感慨地说:“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他认为,文官总是心思复杂,不够坦白,因此与武官不能很好地相处。一定要把自己的私心去掉,推心置腹地与武官交谈,武官这些粗人才能坦诚待之,没有疑虑,这就是待人接物的“诚”。如此开诚布公地坦然相对,既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样彼此之间才能相互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交往能长久。

1843年,曾国藩的好朋友邵蕙西当着曾国藩的面说了他身上的一些缺点:一是怠慢,说他对朋友不恭敬,因此他结交朋友总是不能长久;二是自以为是,说他看诗文多固执己见,别人的意见难以听入耳中;三是虚伪,说他有几副面孔,不够真诚。

邵蕙西的话虽然不多,但直截了当,击中要害。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感慨自己得此良友。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朋友真是直率啊!我每天沉溺在大恶之中而不能自知。”他为自己得交这个朋友而庆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中一片光明,毫无见不得人之事的君子才能够与别人做到坦诚相对,也才能够赢得信任。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开展决战,许攸从袁绍营中来投奔他。

刚一坐下,许攸就问道:“你的粮食还能支持多久?”

曹操随口答道:“至少还能支持一年。”

许攸毫不客气地说:“不对!你没告诉我实话!”

曹操就改口说:“还可以支持半年。”

许攸冷笑一声,说:“你大概是不想打败袁绍吧?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骗我呢?”

曹操知道许攸是个聪明人,于是笑笑说:“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实打实地说,顶多只够一个月了。”

许攸抚掌大笑:“难怪人人都说你奸猾,果然如此!依我看,你现在其实粮食快尽了吧?”

曹操见他已道破事情,便承认了,许攸于是将自己对战局的分析和解决的办法和盘托出,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

曹操开始的时候玩心计,许攸差点拂袖而去,但他能够承认自己处境赢得了许攸的信任。若是没有信任,许攸还会帮助曹操吗?

曾国藩懂得以诚赢人的道理,所以他应对奸猾之人的对策是:纵人以机巧来,我仍以含混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自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别人即使在找我时心中另有想法,我也只是以一片诚心待他,如此投桃报李,日久年深,他也会被自己所感化,不再心怀忌惮,而是主动地把墙给拆了。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能够有效实行,可见只有没有心机之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战战兢兢,生时亦不忘地狱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曾语良言

曾国藩认为做人应当坦坦荡荡,有了这份浩然之气,在逆境中依然可以从容处世,即便身处高位也别忘小心谨慎。朱熹在给陈亮的心中曾说:真正大英雄,都是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中走出来的。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就是说,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能够像在冰上走路那样小心谨慎才行。小心谨慎才能使自己错得最少,成功的可能性和拥有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

曾国藩立志要做大事业,对此自然深有体会。他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因为登高必然跌重,因此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烈马驾车,绳索已朽,随时有翻车的可能,做官何尝又不是如此?

他说自己“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弟处无权无势之位,常冒争权争势之嫌”,还总结了官场三条秘诀:一是不参与,不关己事不过问;二是时刻小心,没有终止之日;三是时刻谦让,唯恐不能胜任。只有这样,才能久居高位。

曾国藩在其一生中,始终没有被哪位权臣所收拢。虽然穆彰阿对他有着提携之恩,在曾国藩的升迁之路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投靠在穆彰阿的门下,他们的政见也有所不同。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后,新即位的咸丰皇帝立即罢免了穆彰阿,并且下诏历数他的罪行,但是曾国藩并没有为此受牵连。

对于另一个权臣肃顺,曾国藩也是如此。在咸丰朝的后期,肃顺与怡亲王、郑亲王结成了一个小集团,不仅军机大臣拱手听命,而且咸丰皇帝也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他在打击政敌的同时还注重招揽人才,特别是汉人,对曾国藩自然也是大加青睐。湘军集团中的尹耕耘,王闿运等人都与肃党结交密切,但是曾国藩与肃顺保持着若近若远的联系。因此后来辛酉政变肃顺倒台,慈禧太后彻查肃党时,发现朝野很多大臣都与肃顺有书信往来,唯独没有发现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同类推荐
  • 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

    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

    本书分修身、处世、持家、爱情、交友、职场、谋略七类,从“人生智慧”的角度,重新解读元曲。选入杂剧约50个,散曲14首。
  •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的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迷茫。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走向哪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很多人期待着自己成熟,但是从思绪上和行动上却难免犯一些糊涂。年轻,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我们甘于失败。年轻可以失意,却不应该为今后留下悔恨。站在这个崭新的十字路口,你能自信坚定地走出每一步吗?
  • 别给想法设限:活出无限人生的思维法

    别给想法设限:活出无限人生的思维法

    慰冰湖著的《别给想法设限(活出无限人生的思维法)》共分三辑十二章,从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或是作者好友经历的故事入手,揭示生活中一些为人忽视的生活哲理。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抱怨生活上,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满。一个想法的改变,将带来态度的转变。而态度的转变则会导致生活的改变。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 最有影响力的斯坦福演讲

    最有影响力的斯坦福演讲

    名人的话语总是饱含智慧,励志的演讲总是激荡人心,相信我们精心选编的这套双语阅读材料,能帮你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所在,也能让你在英语学习之余,对人生有所领悟。
热门推荐
  • 无花无果

    无花无果

    不晓生于何处,不知归于何方。天地悠悠,时光冉冉。也许,就这么走自己想走的路,顺心而为,不忘初衷,才是真正的自我。
  • 金银之争

    金银之争

    这是延续着隐族遗子故事的继续。在这篇小说中,将逐渐揭开众人神秘身份的面纱。
  • 蓝颜倾城:遗世明珠

    蓝颜倾城:遗世明珠

    百年的和平被撕碎后,他成为了亡国之子。本只想平淡了此一生,却因为身怀异宝被无数人觊觎。曾经幼时的朋友成为了敌人,但却仍然抵挡不住心中的爱恋,不断的沉沦却又挣扎。他想要逃离,却一次次的被推回漩涡的中心,亲人的背叛,爱人的怀疑,让他心力交瘁,不知未来在何方…..
  • 天学者

    天学者

    你!掌握亿万家财又怎样?我!富有宇宙四海!你!拥有无上权力又如何?我!一身惊世《天学》能逆天!本书以详解汉字结构为基础,为你还原华夏五千年来真正符合天道自然的国学文化,以轻松幽默的情节,让你在开怀一笑之余深刻体会天学的精深奥妙,佛道儒的源远流长。。。。。诗曰:中国文化神州行,华夏汉字赤县名,五千春秋云和月,伏羲盘古日月经。神农黄帝国医经,南离张宿仲景名,周天三百六十五,三三周易太阳行。
  • 灭都

    灭都

    为何地球存在了五十亿年了还没有被毁灭掉?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否真的可信?名为灭都,实为护都.有灭都之人才会诞生护都之人.梁惟雨,谭一,张无意,曾五峰击毙了要灭都的恶魔之主之后为何恶魔之主还会说出他是不死的?而梁谭张曾四人的后代又将在学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小弟新作,重回起点.一直在失落,从未停歇过……
  • 木婚有喜

    木婚有喜

    本故事的女主夏木颜不带任何光环,没有绝色的容颜;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雄厚的势力;没有资深的学历。她是典型的PCOS患者,在婚姻上,她和所有的小女人一样爱生气,爱吃醋,任性,多疑。老公陆铭身边出现的女人都是她臆想中的“小三”。在职场上连连失利,升职加薪无望。婚姻上也连连亮起红灯。
  • 都市之网文时代

    都市之网文时代

    网络三流写手尹川,一觉醒来,世界大变。华夏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华夏,这里文道昌盛,人人都在向成为作家努力着。成为作家,代表着将拥有财富,地位,权势,女人......还有力量!这里,文可载道,文可通神,文可长生!作者一星寒暑不侵,作者二星病痛不入,三星思如泉涌,四星力能扛鼎,五星刀剑难伤。书生,学者,文人,文豪,文宗,大文宗,儒者,他们更是有种种玄妙。ps:作品中涉及的名字及昵称属作者杜撰,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
  • 凡心问

    凡心问

    我本平凡,如芸芸众生中一粒沙砾一样,毫不起眼。然而却命运使然,命运巨人,犹如一双无形的手,在悄然推着我,走上一条永远看不到尽头的不归之路。为亲人,为挚友,为爱人,为命运,不断的挣扎在荆棘的路上,艰苦前行。我问?亲人魂归何处?我问?挚友生否死否?我问?天道是为何物?我问?这苍穹之后,是否是我的路!
  • 妻约33天

    妻约33天

    结婚当天,老公成了自己的妹夫,而她成为众矢之的,人人口中的荡妇。他是S市只手遮天的神秘大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步步靠近她,从而算计她,救她于水火之中。一纸妻约,他要她的心救他心爱的女人。当她躺在冰冷的手术床上,他搂着他心爱的女人温情默默。五年之后,她华丽归来,身旁站在未婚夫,而他手里却牵着一个迷你版的小宝宝,站在她面前,“宝宝,叫妈妈。”
  •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众人瞩目的精英人士。有的人却湮没无闻,与成功无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拥有关键能力,而一些人缺少关键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培养提高关键能力,让你脱颖而出。改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