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读博弈论,每个人都能淘到自己想要的宝贝 (3)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戴尔公司订货。比如可以订购17英寸的显示器,高速的CPU而不需要操作系统。再如,负责台式PC开发的技术人员总认为顾客需要的是性能最高、速度最快的电脑,但是航空业的客户告诉戴尔:在航空业中,电脑速度快几秒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是性能稳定,不必经常更新。于是戴尔专门为他们设计了经久耐用型PC,从而牢牢地吸引住了波音公司这样的“巨无霸”客户。
自行设定电脑配置迎合了时代的潮流。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标准化生产对于生产力的提高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但由此带来的则是统一规格、统一样式,没有个性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更加个性化,希望能够根据需要自行订制产品的规格与外观设计,希望拥有个性产品。迈克尔·戴尔发现了人们对个性化电脑的需求信息,然后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上面两个案例只是运用到了博弈论智慧之中的很小的一个方面:信息博弈,就让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财富,拥有了财富,如果我们能够学好博弈论,充分掌握博弈论,我们就能在财富博弈中取得更大的胜算。
福——多少钱才能买得到幸福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在一个皇家花园中,栽满了各式各样的果树与花木。有一天,国王到果园散步,却发现园中的花木突然全都枯萎凋谢了。
国王问柳树为什么枯萎,它说:“我不如松树雄伟挺拔,所以我不想活了。”
国王问松树为何无精打采,它说:“我比不上葡萄藤能结满佳果,自觉无用。”
国王又问葡萄藤为何有气无力,它说:“我长得七扭八歪,不像柳树那样优美,活着有什么劲儿。”
国王再问西瓜为什么闷闷不乐,西瓜则自叹没有茉莉花那么香;而茉莉花又觉得它不如西瓜香甜可口……
就这样,满园的花木,都因为比较而深感自卑。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常常犯下同样的错误?
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幸福”比比皆是,却被很多人所忽视。例如,在你饥肠辘辘又找不到合适的餐厅时,看到旁边的乞丐频频点着头讨食,你就会感到就是幸福;在你没日没夜的工作后,看到电视里的记者们爬高山过丘陵地采访,你就会感到幸福;在你事业小有进步沾沾自喜时,看到部门总监淡淡地笑着,想到他的卓越成绩,突然感到进取之心突起,这就是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就看你如何看待。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天平。许多时候我们就用这个天平,用世俗的标准,掂量着自己和别人的幸福。比了不如我,舒坦!比了比我强,郁闷!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自己幸福,这不难达到;这个人如果总是希望比其他人更幸福,这就有点儿难了。
这就好像在一个剧院内,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却总是羡慕地望着别人的位子。于是,在整个看戏的过程中,你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抱怨座位的好坏上,却没有好好欣赏舞台上的演出。事实上,由于角度、方向各有不同,每个位子都能欣赏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换句话说,所有的位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果树与花草都各具特色,既然是无可取代的,又哪来的好坏之分?
幸福感和周围人的比较有关。比如你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和以前租房住相比是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你的朋友都在住别墅,所以房子给你带来的效用仍然很小,你的欲望满足的程度很小,所以你幸福的指数也小。如果你住的是别墅,而你的同事朋友住的都是楼房,你就会感到非常幸福。所以我们常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
有一对夫妻,多年感情始终很美满,但是渐渐的,妻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老是埋怨丈夫。
原来,妻子抱怨同事、朋友的老公日渐升官发财,一年赚几百万,车子、房子换了又换,都是时尚豪华的名牌产品,可自己的丈夫却没有本事,一年到头还只是挣那点儿,真是丢人。两人为此事常常拌嘴变脸,夫妻关系也开始变坏变糟。
某日,夫妻两人在外出散步时又为此吵起来,路过一位老人,听了他俩的争吵,叹了口气对妻子说道:“哎,人哪,总是目光短浅,拿别人家的好,比你们家的不好。你刚才说人家丈夫有钱有本事,你眼馋他妻子吗?他妻子景况如何你想过没有?你说人家车子,房子都换上了新的,可妻子不也照样换了吗?如果真有一天你丈夫有了钱换了新房子、新车子后,你看着好了,人家不也照样看着好吗?恐怕到那时你也要被换了。古语说‘饱则思淫欲’,多少夫妻没钱时相亲相爱同甘共苦,有钱后感情破裂同床异梦,最终离了婚。”
故事中的妻子总是看到,有钱人家可以买更多的好东西,可以满足更高的物质欲望,过上更现代化的生活。不同的家庭所面对的生活幸福与否不能仅仅通过物质条件来简单判断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对于富豪家庭来说, 买艘游艇横渡太平洋或乘热气球环游世界也不够幸福,而让一个贫民家庭感到快乐或许只需要一个面包或一碗热粥。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实现幸福所需要的资本也就不同。
常言道:有吃有穿就是好日子。但是,平淡的有吃有穿的幸福感自然很容易就边际效应递减了,人们开始觉得不满足,要追求更高的享受及物质生活丰富。所以,没钱的总认为有钱的好,而有钱的又开始怀念白手起家、糟糠夫妻时候的甜蜜。不知满足的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正如《东邪西毒》中那段经典台词所言:“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到山后面,你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有这样一则笑话:十年前,一个有钱人乘快艇到太平洋的小岛上游玩,岛上的居民对他说:“有钱真好,真羡慕你们!”而这位富翁却回答说:“别开玩笑了,我才羡慕你们呢!我努力工作有了钱,好不容易放假才可以来岛上游玩,哪像你们就住在这里享受生活。”
人们经常会陷入这种“别人的钱包更诱人”的错觉中去,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别人的钱包、羡慕别人的老婆,从而犯了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追悔莫及的错误。
情——洞悉强硬还是退让的时机
鹰搏斗起来总是凶悍霸道,全力以赴,孤注一掷,除非身负重伤,否则绝不退却。而鸽是以风度高雅的方式进行威胁恫吓,从不伤害对手,往往委曲求全。
如果鹰同鸽搏斗,鸽就会迅即逃跑,因此鸽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是鹰跟鹰进行搏斗,就会一直打到其中一只受重伤或者死亡才罢休。
如果是鸽同鸽相遇,那就谁也不会受伤,直到其中一只鸽让步为止。
选择合作策略的结果是,可以避免对手之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斗争,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如果选择的是竞争策略,那么双方必定会因为争夺战利品而像老鹰那样斗个你死我活,即使获得胜利,也会被啄掉不少羽毛。
袁朗与凌霄是一对夫妻,今天是难得的周末,怎么度过好呢?晚上有一场球赛,袁朗是个铁杆球迷,凡有比赛每场必看。正巧,晚上音乐剧院有一场音乐剧,是凌霄的最爱。
那么,袁朗在家看球赛,凌霄去剧院看音乐剧,不就得了吗?问题在于,他们是感情非常好的伴侣,如胶似漆,分开是他们最不乐意的事情。这样一来,他们就面临一场博弈了。
假设听音乐,妻子的效用是2,丈夫的效用是1;如果看足球,丈夫的效用是2,妻子的效用是1。在这两个均衡中,最后到底是哪个无法知道,这取决于双方哪一人的“权力”更大一些。而胜利的一方无疑是一种“温柔的独裁”,因为效用为1的那一人,虽然没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但还是达到了“共同度过这一夜晚”的预期。
在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人的行为和理论是有偏差的。博弈的基本假设是“理性人”假设,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会尽量使利益最大化。由于现实中人不一定理性,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这个夫妻博弈。由于夫妻是相爱的,所以自然会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仅是要“共度夜晚”,还要“愉快地共度夜晚”。因此,丈夫会想:若勉强她和我一起看足球,她心里肯定不愉快,所以还是听音乐吧。同时妻子会想:若勉强他和我听音乐,他一定会不舒服,还是看足球吧。结果是陷入了尴尬的两难,最后很可能是既不看足球也不听音乐,两人的效用同时降低,同时没有得到满足。换一个角度说,人们在作出行为之前,会对结果有一个预期,在作出行为之后,将结果与预期相比较,吻合的程度是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既不听音乐也不看足球的话,双方都不会满足。
这里的夫妻虽然不是理性的,却是充满爱的,因为为对方着想,使得最后的结果不理想。如果人是理性的,会选择两个节目中的一种,让其中一个人效用最大化,这虽然会带来一种“独裁”,但它是温柔的。
那么人到底是理性好,还是感性好呢?如果两个人非要让对方满足自己,夫妻之间就可能要吵架了,而夫妻之间的吵架也是一场博弈,也可以用囚徒困境策略来解释。
如果夫妻之间要吵架的话,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强硬或软弱。博弈的可能结果有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至于哪一种是夫妻之间的最后选择,必须列出支付矩阵才可以确定。支付矩阵不一定非要用量化确定的数字表示,也可以用支付函数表示。
结果往往是选择夫妻共同让步的比较多,因为无论采取其他哪种策略,都不可能达到共赢的局面,只有双方都选择软弱策略的时候,共赢才可能出现。
夫妻之间出现感情危机毕竟不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做家务和为小事怄气等常见问题上,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博弈智慧以避免两败俱伤呢?
夫妻吵架中常见的就是,吵架吵得厉害了,不是妻子回娘家,就是丈夫去外面抽支烟,反正就是走不到一块儿。那怎么办呢?
事实上,很多夫妻之间怄气也是这样的,各自都是估计对方先作出让步的可能性有多大,然后判断自己是作出让步,还是继续保持强硬姿态,最后,大家都选择了保持强硬姿态而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