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表明,棕霾主要影响季风环流、区域降水格局及大气垂直剖面温度。在UNET的支持下,一个名为ABC(亚洲褐色云)的项目开始启动。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亚洲棕霾对季风变化、水平衡、农业和健康的影响[10]。科学家计划建立一个覆盖整个亚洲的地面控制台站网,研究棕霾的组成和季节分布。UNEP已承诺将推动后期的研究工作,长期帮助制定政策解决该问题。
B、美国大气污染管控的政策与法律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监督办法的正式成文立法始于1955年,1963年,国会再次通过了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办法。在美国,各种控制和协助提升空气质量的各种官方机构也陆续建立,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作用。美国环保署和其他机构合作制定了“空气质量指数”,可及时更新网站上有关地方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快讯。根据《洁净空气法》,环保署须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根据可吸入颗粒物水平将各地的空气质量进行分类;监督地方政府制定执行计划;减少该地区污染物排放。
【评述】
1955年7月美国国会正式讨论了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并通过了空气质量管理控制条例。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对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机构则没有作出裁决的权利。1963年,美国环保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气象特点来制定不同的空气参数指标。美国还增设空气质量研究中心,以更加科学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气象特点来制定对美国不同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具体管理参数,并研发新技术来提升监管人员在测试和处置方面的能力。美国环保署还制作广告,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以提高空气质量。例如,节约用电、多乘坐公共交通、避免燃烧树叶和垃圾等。
C、法国大气污染管控的政策与法律
法国于2010年颁布的空气质量法令,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委员会在2012年4月公布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报告中,提出了新的保护公众健康的建议。尤其是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幼龄儿童与老年等敏感人群。建议指出,当PM10浓度超过每立方米80微克时,敏感人群应减少甚至避免户外活动与激烈的体育运动,哮喘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使用吸入类药物的次数;健康人群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或咽喉痛等症状,也应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的体育运动[11]。
【评述】
为改善空气质量,法国采取应急和长期措施两种办法来防治空气污染。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负责监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建议。空气质量指数图包括空气中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这四种污染物的监测数据[12]。按污染程度将空气质量分成1至10级。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预防方法。法国环境部门告诫儿童、老人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激烈的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此外,政府还呼吁公众调节生活方式,减少导致臭氧浓度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如降低汽车行驶速度等。除了应急措施外,法国还制定了一些国家或地方层面的长期实施方案。
D、德国大气污染管控的政策与法律
欧盟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了《工业排放令》。同时,对小型锅炉等供暖设备设立排放标准;设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等。为减少空气污染,加强行政管理,德国有超过40个城市(许多欧洲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污染物排放超标车辆不得入内,还通过补贴和宣传,鼓励人们多利用公共交通和骑自行车。
【评述】
德国从立法和管理上来应对空气污染。在紧急情况下,德国会采取应急行动。具体是:首先,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其次,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排污设备;再次,关停城市内的建筑工地缓解污染。此举仅为应急措施,若想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大气污染,还需从立法和管理上坚持长效措施[13]。德国的做法通常是: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各类车辆必须满足设定的排放上限。欧盟所有成员国机动车均需符合欧盟统一标准。为达标,机动车辆需安装微粒过滤器等尾气清洁装置。在德国,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严格设立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的排放标准。
E、英国大气污染管控的政策与法律
英国政府是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划定有“烟尘控制区”,区域内禁止直接燃烧煤炭,并陆续关停搬迁(城市以外)伦敦所有燃煤电厂。在50年间,伦敦的家庭和工业生产使用煤炭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现交通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最大原因。英国政府呼吁民众在城市地区尽量使用小排量的燃油汽车以清洁环境,对燃柴油的公交车和出租车进行技术改造。
F、日本大气污染管控的政策与法律
日本在1962年颁布了全国性大气污染控制法《煤烟排放规制法》。该法律引用了地方政府排放标准实施中关于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1968年该部法律废止,由《大气污染防治法》取代。《大气污染防治法》后经多次修改,形成了现今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法律框架(主要针对工厂等固定污染源)。修订后,删除废止了“与经济相协调”、“指定地域”条款,明确了固定源与移动源。针对日益严重的移动污染源问题,1992年制定了《关于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的特定地域总量削减等特别措置法》,成为一部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专项法律。机动车尾气排放物中含有损害人体健康的氮氧化物和危害性极大的悬浮颗粒物[14]。在尼奇以及名古屋南部的大气污染讼案中,地方法院常常会裁决认定悬浮颗粒物是导致污染发病的原因。2001年又追加颗粒状物质为法定控制物。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关于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质的特定地域总量削减等特别措置法》。这是大城市交通流量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专项立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及七十年代初的日本,民众抵制环境污染的运动席卷全国。在日本,从1996年提起诉讼至2007年达成和解协议的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历时11年)。政府及七大汽车厂家等作为被告(被要求立即停止排放汽车废气),最终迫使被告(政府)制定大气污染患者医疗资助制度、抑制汽车尾气排放措施和厂家做出拿12亿日元作为和解金等让步。在一系列污染案件的审理与判决中,法院通过判例,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无过失责任原则、共同侵权规则等。依据这些法律原则,大气污染控制立法得到修订和补充。原告纷纷获胜,受害者获得救济,污染者被追究责任。在大气污染控制法律实施过程中,司法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诉讼审理过程中,还催生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受害者救济制度。1969年颁布的《公害受害者救济特别措置法》,是用政府出资与企业自愿捐助的方式,对大气污染受害患者支付一定的医疗补助费。1973年迫于大气污染判决的影响以及公众要求污染损害赔偿的压力,政府制定了《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企业为了避免今后面临的环境诉讼被迫接受。该法通过向污染企业强制征收污染费,向污染受害患者提供损害补偿费用。
【评述】
《煤烟排放规制法》立法目地中规定了大气污染的控制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导致其实施困难。例如,为了减缓对经济的影响,采用了“指定地域制度”,使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仅限于在特定地区实施。
《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允许地方政府制定更为严厉的标准,实施总量控制,规定了无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等,它采用严厉的“直罚制度”强化污染控制措施。只要违反标准就直接处罚,极大地提高了法律的实效性。《关于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质的特定地域总量削减等特别措置法》专门把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划定为特定控制区,严控机动车氮氧化物及颗粒物质排放。该控制区域包括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一都三县)、大阪府、兵库县以及名古屋市周边。在控制区内,大型车辆及柴油乘用车实施特定排放标准[15]。仅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才允许车检登记上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及七十年代初的日本政府也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污染控制法规。大量污染受害者积极主张权利提出的环境污染诉讼,也给政府及污染企业造成压力,迫使政府与企业审慎面对治污难题。在诉讼中最有影响的是,《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通过行政补偿的手段实现了污染者负担原则。另外,在东京大气污染诉讼和解协议中(除设立大气污染患者医疗费资助制度外),还设置了由原告与东京地方政府组成的联络会议。一个面向未来的协议机构,即受害者与政府就抑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可进行持续性协商的机构。日本环境会议也应求成立了“大气污染受害者救济制度研讨会”,它的宗旨是促进大气污染控制政策的不断提高。将定期举办研讨会讨论相关问题。不难看出,大气污染受害者救济制度不仅是对受害者进行补偿的制度安排,还是受害者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协商机制。
G、墨西哥大气污染管控的政策与法律
2000年,墨西哥政府做出政策调整,规定所有车辆半年接受尾气排放一次。超10年老车配以彩色车牌,每周有一天不能上路。超15年车辆每周须停驶两天。政府还根据车辆排放状况发放不同的环保标志,即:按照车辆排放标准程度分别发放“00”、“0”、“1”和“2”号标志。“00”和“0”号标志车辆行驶不受限;贴有“1”和“2”号标志的车辆,每周有一天全天停驶;在大气污染紧急状态(一氧化碳超标)时,第一阶段(头3天)先对“2”号标志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限制;第二阶段(3天后)“2”号标志车全部停驶;“1”号标志车每天早上5:00至晚上22:00期间限行。据统计,从1990年至今,墨城空气中的铅含量已经下降了90%;引发哮喘、肺气肿甚至癌症的悬浮颗粒减少了70%;一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已大幅下降;臭氧水平从1992年至今下降了75%[16]。
【评述】
从1989年开始,墨西哥城市政府倡导“今天不开车”政策,每辆车车身上都贴有红、黄等5种颜色,每种颜色各对应一个工作日不准其上路行驶。政策刚推出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但随即出现了相反的迹象。大多数家庭为了绕开政策,多购置车辆。1992年,联合国宣布墨西哥城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迫使墨西哥城市政府加大了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努力,先后制定了《反污染总体规划》、《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法》等法规,把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并建立起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制定了两级大气紧急处置方案;加大了环境保护及新能源开发等相关科研的投入;扩大了绿化面积等等。车辆尾气排放是造成墨西哥城空气污染的首因。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墨西哥城市政府在控制车辆尾气排放方面下大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使用无铅汽油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车辆限行措施;征收高额汽油税;搬迁炼油厂和其他工厂等等[17]。其中,车辆限行是墨西哥城治理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之一。
专题14、英国,“空气税”
焦点议题:
空气污染税收的控制
A、英国的“空气税”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对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
根据英国不同的地区,征收的空气税的税率也将不同,同时也会按照空气质量划出“空气带”。生活在乡村里的人缴税额度比较高,因为他们能够吸收到更加清新的空气;而缴纳税比较少的是那些呼吸道受到严重污染空气的大城市人。一些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市民还可以拿到补贴,如伦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空气和水一样都是天然的资源,但资源都是有限的,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民众用水也是有偿使用,因为水资源是在私有化运营,这样水能净化。同样,对待空气的经营,我们更应该谨慎。”英国环境部的技术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英国利用,民众缴纳的空气税在户外建设空气调节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净化空气,还能调节空气流动。英国政府认为,这种方式的税收对于降低英国人罹患的肺癌和支气管炎能有效的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