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殷罗增援的二十万大军在殷罗大将程垓的率领下进入百州国境,七皇子姬申亲自披挂上阵,充当该军的督军。
四月二十日,伏虎关。
即墨晟巡防回来,有些烦闷地遣退朱峤,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
殷罗援军已出,大战在即,可此战,究竟有何意义?争的不是自己的土地,丧生的,却是自己的将士,国君与国君之间的仇怨,却要用千千万万臣民的血泪来还,公理何在?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恨不能立刻带上军队返回平楚,但无形中却仿似有一只手,牢牢地牵制着他,让他无法随心所欲,这只手,便是他身为人臣的自律和忠诚。
他有些烦躁,站起身踱到窗边,百州的四月与平楚的很不一样,平楚刚刚融尽冰雪,这边却已是春光将逝了。
伤春之情一起,情绪更坏,他收回目光,刚欲转身,惊见窗棂上竟钉着一只飞镖,取过镖上所夹的纸条,展开一看,剑眉微凝。
是夜三更,一抹身影疾风掠影般越过伏虎关的城墙,一路向西面的山峦奔去。
约两刻之后,这抹身影落在密林环绕的一座高岗上,月下,已有一人在等他。
景苍正仰头望月,听得身后风响,回头一看,即墨晟已站在他身后,月光下,他修长,俊美,宁静,冷峻。
即墨晟也望着他,景苍,百州雄鹰,平楚的军队中,不知有多少将士日思夜想着想要取他的命。
景苍忽而一笑,道:“你倒是一点不防备。”
即墨晟点头,道:“这句话我经常听到。”
景苍盯着他,道:“在我印象中,你总是这么自信,可为何有些事情上,你却像个懦夫一样?”
即墨晟知他所指,当下别过脸,淡淡道:“你今日找我来究竟何事?”
景苍道:“原来你也会逃避。”
即墨晟不语,算是默认。
景苍见状,知就此话题两人已谈不下去,索性开门见山问:“我百州的伏虎关,你平楚究竟想占到什么时候?”
即墨晟抬眸,道:“殷罗的援军不正在赶来的路上么?”
景苍回视,道:“你的意思,不战不休?”
即墨晟道:“有更好的选择,但料定你百州必不肯那样去做。”
景苍道:“听听无妨。”
即墨晟走至一边,望着暗沉的林木,道:“只要你百州肯主动求和,平楚,必然退兵。”
景苍挑眉:“为何要我百州求和?”
即墨晟顿了顿,沉声道:“因为六年前,便是我平楚主动求和,才平息的那场战争。”
景苍沉默,六年前的那场战争,他并不了解,所知悉的一切,都是道听途说。
即墨晟转身,看着他道:“但此番的情形,却与六年前截然不同,六年前,殷罗于你百州的援助,那纯粹是援助。这一次,即便你百州想和,只怕也有人会千方百计地阻挠。”
景苍心知他说得是宴泽牧,其实凡是知道宴泽牧另一重身份的人,又有谁不提放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远比北堂陌更令人不安,而即墨晟,与他比起来,无疑是太值得信任的一个人了。
思及此,景苍抬眸,道:“你我难得碰面,或许今后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太多,不如就此良夜切磋一番如何?”
即墨晟见他突然转移话题,一时有些不解,却仍是稍稍退后一步,道:“请。”
这一场切磋,无人窥得过程,也无人知晓结局。天明时分,景苍噙着笑意离开,而即墨晟,也难得地舒展了眉头。
景苍一回到营地,立刻修书一封,让袁立日夜兼程送到盛泱交给姬傲,与此同时,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去查看殷罗的援军行进到何处。
盛泱衶炔宫,姬傲接到景苍的书信后,心急火燎地赶到姬琨养病的永宁宫,将宴泽牧曾是焰帝的身份告知了他,并极力劝谏立刻休兵罢战,不要与宴泽牧联手对付平楚,若是平楚一败涂地元气大伤,殷罗再犯百州的话,百州将无处求援。
姬琨刚刚服了汤药,听了姬傲的禀奏,心烦不已,只说此事需与众臣商议,便遣退了姬傲。
与此同时,东海的龙秀接到了一封宴泽牧的信,信中说,五皇子姬傲若想保住地位,定会竭力阻止姬申在战争中立下战功,所以,他极有可能趁姬申不在朝而力劝姬琨休战,若龙氏一族还想要有出头之日,最好盯住他。
龙秀当即将此事汇报给他的父亲龙渟,龙渟思虑再三,亲笔书信一封,令龙秀带着去盛泱面见蕊贵妃。
过了两日之后,姬琨带病在议政厅就是和是战一事与众臣商议。
关于宴泽牧曾是黑风王朝首领焰帝之说,众臣无人可以确定,但相较于他如今的身份,几年前的经历似乎不值一提,所以在议政中,关于这一点众臣都极有默契的避重就轻。
而至于是和是战的问题,不少大臣认为,如今有殷罗援手,平楚必败无疑,要和,也该他平楚求和,若是百州主动求和,难免要作为战败一方对平楚割地赔款,就如六年前的平楚一般,与其如此,不如在殷罗的帮助下,与他血战到底。
还有一部分大臣提出不同意见,称若是合二国之力大败平楚,平楚无力反击而退兵自是好事,可谁又能保证殷罗不会乘此机会攻打百州呢?若是殷罗此时与百州开战,百州又向何人求援?
主战的大臣们反驳说,殷罗一向与百州交好,岂有先帮百州击退平楚,自己再来攻打百州的道理?难道不怕招上背信弃义,乘火打劫的千古骂名?
主和的大臣说,真有那一天,百州根本已无力与殷罗抗衡,区区骂名怎及得上实际利益的诱惑?再者,史书向来是为胜利者写的,千古之后的百姓要骂,或许只会骂我百州引虎驱狼,愚不可及。
分成两个阵营的大臣们顿时唇枪舌剑地争论起来,姬琨被他们吵得头痛,议政议到一半便又回去养病,此事便耽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