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树
傍晚,沿平安寨山腰的那条砂石公路散步,发现石灰岩断崖一带的冬瓜树已经全换上了碧绿的新叶,显得郁郁葱葱。在刚过去的寒冷日子里,它们散布在山脊之上的清瘦剪影,在天光的背景下依山傍石,错落有致地传达着一种萧疏净朗的美,在风声雨声里伴随着我蜗居的宁静。
那只是一种极为普通寻常的树,在我贵州老家的山区到处均能见及。对它的印象深刻于小时候上山砍柴,经常会无意间发现它的朽桩上会成片生长着野生凤尾菇,我们那儿叫冻菌的山珍。所谓冻,是状其貌如凝脂般白,在附着于树皮之上那层翠绿色地衣的映衬下更是莹洁可爱。后来到过许多城区菜市,看到那些颜色发灰特别肥厚的人工栽种品种,就会禁不住怀想老家那柴火的烈焰之上,铁锅中翻滚着稀薄油星的乳白色菌汤,那种香味浸润着大自然赐予的无尽喜悦,可以深入肺腑长驻心间。
冬瓜树皮厚富水,所以极耐干旱瘠薄。每到秋冬,高高的树梢上会结出指头大小的干果,裂开之后是细小如芝麻般的种子,随风可以飘洒到这个山头大大小小的石灰岩缝隙中,只要沾上泥土,就会在雨季快速萌芽,两三年就能长成一片树林,所以是这个山头一带的主导树种。
如果不是因为修路,我本该宁静地生活在这些冬瓜树丛中,与它们在可能的岁月里共度一段叶落叶萌的枯荣。但惭愧的是,因为要拉钻机上山施工,我曾指挥施工队毁掉寨子北边好大的一片冬瓜树丛。那是个缓慢而又艰难的过程,我一次次揪心地等待开山炮响,目睹着挖掘机在轰鸣声中推下满坡滚石,成片的冬瓜树林在噼啪巨响中倒下,真正的尸横遍野,一片狼藉。
这个山寨只有一条砂石公路与外界相通,到了雨季也经常会因暴雨泥石流而中断。闭塞导致老一代村民还有不少不会说汉话的,更诧异的是孩子们放牛、上学走过的路边石头,除了经常会画上自己刚学会的名字,并排的往往是“毛主席万岁”。老人家虽离去甚久,却永远是这个山寨的人们所能知道的恒久不变的国家领袖。在这儿,那种与那个伟人时代相随的大一统的国民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殆尽,只要是国家需要,村民们仍能识大体地逆来顺受。
但世界的确在飞速变化,守着山头的平安寨就算缓慢也不例外。
近年铜厂一带的黄金被开发,因为矿山征用土地、损毁林木,那儿的村民经常会神话般一夜暴富。旁观、怀疑、羡慕、妒忌,对财富的渴求改变自身命运的迫切慢慢演变成一种传染病,这种病让人渐渐焦躁,失却理性。于是,欺骗甚至掠夺如形而至,有人用浸过金矿的氰化钠的贵液往自家地里的石头上喷,栽矿卖地;有人干脆铤而走险,直接上山抢劫零散采金点那些用锌丝刚置换出来的粗炼黄金。
当然,这种病在闭塞的平安寨还只算初现端倪,但对土地及土地附着物的权利意识也在觉醒。我们不能将他们与那些病入膏肓者相提并论,可能称其为土地的守望者更为贴切。在修路的过程中,我就不止遇上一个这样的守望者,但其中有一个叫王金勇的就特别坚韧难缠。那迷朵(苗语:小伙)今年只二十余岁,却早已结婚有两个孩子。他的父母及家人都到西双版纳给人种香蕉去了,只留他一个人守着平安寨的家。苗族人家在这儿大多都家徒四壁,本也没什么好守的,主要是早些年他家在那条长满冬瓜林的沟菁中栽种草果,风调雨顺的年成也有个几千元的收获。看到我们要把路修过那儿,就死活拦着与我们理论。其实我们的路离他家的草果地有一定的距离,但他坚持说那些弃石在雨季会滚下山砸烂他的草果林。所以,每天只要我们上工,很早就能看到他提着镰刀守在那条山道的延伸处。
他不仅顶住了我们请来做工作的乡村领导所有好听难听的话语,甚至拒绝我们认为已经是相当丰厚的补偿诱惑,他坚持的理由就是我们的补偿有限,而他的草果世代繁衍可以无限,毫不退让就如同传说中一个誓死捍卫家园的勇士。多次协商无果,我们只好将公路改道。懊恼之余,看着太阳下他晒得黑黑的脸上泛着的坚毅,我不再认为那是一种刁钻,竟然有种无可言喻的尊重油然而生,并极真诚地握了他的手,向他一再保证他的草果的安全。
那条路修好后我没有一丝的成就感,因为我发现它就如同刻在石灰岩山地之上的一道丑陋伤疤,就算远远地跑到对面的亚拉坡,在苍翠的山色中,也能触目惊心地看到。面对那条伤疤的丑陋,我尽可能去想它存在的积极意义,譬如它明显改善了那个村庄的交通,现在村民修房盖屋可以将建筑材料直接拉到家;或者,那些瘠薄得只生长冬瓜树和低产玉米的山坡,因为那条路和它带来的损坏,为它的主人换来了丰厚的补偿等等。然而,不管我以何种理由去诠释它存在的合理性,那些沿路堆放的乱石黄泥始终生硬地扎得我眼睛生疼。我去劝那些村民栽种些冬瓜树,防止雨季可能形成的泥石流,他们却善意地哈哈大笑,说根本不用费心去种,再等几场雨,它们就能从那些废石碴中生长出树林来……
2009-3-18 15:02
冬天的橡胶林
很早的清晨,薄雾笼罩在胶林里,微风吹来,四下传来露滴落在枯叶上的声音。我经常沿着那些割胶人走出来的小径,在林中漫无目的地走出很远。一条溪流穿林而过,在邻近沟谷的开阔处,被人工拦出个阶梯状石坝,水漫延开来,在林间形成了一片人工湖。湖岸依山势蜿蜒,曲曲折折,漂浮着毛发般被湖水冲刷出来的须状胶树根。湖面四时波平如镜,倒映着的,无外乎胶林、天空、云彩以及飞鸟掠过的身影。
多少个清晨和傍晚,我一个人从那儿经过,总能看到那个住在湖边木屋里的渔人,以一种近乎不变的姿势,站在岸边给他的鱼儿撒食。每当那些飞扬的饵料落到水面,翻腾的鱼群,拼命从水下探出头来,很快就扰乱了一池湖水的宁静。
季节在漫不经心的闲散中变换轮回,我像只忘了迁飞的候鸟,独自流连在这片胶林中不愿远去,以至于睡梦中慢慢地涂满了那些湖面梦幻般的色彩:鹅黄的嫩叶舒展,直到浓密的绿荫覆盖,最后连心情也一起浸染成红的黄的绿的五彩斑斓。
我还记住了湖面上的那些云彩、蓝天;还有不时光临的或细密或狂暴的雨,它们要么飘飘洒洒地扬过湖面,留下大圈小圈的涟漪,要么就干脆用一种近乎粗暴的喧哗,洗刷着树叶及林中铺满枯叶的小径。
站在这片冬天的橡胶林,透过那些因为成排栽种错落有序的树干,我甚至还隐约看到了远方的勐拉河,在它不变的白色岸滩下,拥着清清浅浅的水,横穿过那片绿茵茵的香蕉园,已经没了夏日雨季滔滔不绝排山倒海的气势,只是在清晨和傍晚,河面仍然跳动着耀眼的阳光,散发着不随节令改变的温暖。
我知道这个盆地四时如是,秋的身影一晃就已经到头,根本就没有冬天。
只是这时节的夜晚异常安静,全然没有了往昔的喧闹和燥热。熄灭了灯,听狗们远远近近的狂吠,等了又等,终是没有睡意,只得披衣外出。深邃的夜空,群星闪烁,站了很久,还是想不起曾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清爽干净的夜空。
忽然牵挂起那片村边的橡胶林来。
站在幽暗的芒果树阴下,犹豫了好久,还是带上房门,沿村道信步踱去,直到林中闪动着星光月光的湖面,渐渐出现在眼前。顺风还飘来一阵接一阵刺耳的呱呱声,站着听了半晌,才恍然明白那是些青蛙,难得它们还活跃在湖水中,迟迟不肯冬眠。
挨着渔人的木屋,就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岸边。
夜风清凉,不绝的蛙声却又像回到了芒果花开的盛夏。忽然想念起了远方朋友,就掏出手机写了很多短信,直看到它们在屏幕上一条条地像夜鸟般飞走,又不断地衔来远方下雨下雪的消息,怀想着那些蜷缩得像北极熊般的身影,嘴角止不住舒展开来。喜欢这个盆地,真的,更喜欢这片冬天的橡胶林。
2007-12-18 23:55
红河杂记
1
车过个旧,公路穿隧道沿峡谷伴溪流顺坡急转而下,两侧是高接云天的石灰岩山崖,危石高悬,古树疏林,陈杂其间。春夏,叶绿森森,山花烂漫,更有蝉声嘶鸣不绝,回声隐应,静寂幽远;遇雨则溪流翻腾暴涨,时有山体崩塌、滚石坠落,乱石夹杂泥土山树,自空滚滚而下,其声其势,摧肝裂胆。秋冬,淡云薄雾,自山腰山头悠然而过,或寒风烈烈,或细雨霏霏,笼罩着一溪嶙峋乱石,满山枯树蓑草。
随着海拔降低,木棉树和芭蕉林逐渐多了起来,空气像被加热过一般,散发着灼人的温度。透过成片的香蕉林、甘蔗林、芒果林、荔枝林,可以看到红河在谷底静静地流淌着。干热的河谷气候,使这里变成了一个天然大温室。在这里,水稻可以种两季,热区作物、四时瓜果源源不断地从田地中被大车大车地拉向山外的个旧、蒙自、开远等地。居民多为傣族和壮族,这两个民族在滇东南常逐水而居,故大江大河畔,多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随着交通的改善,人们眼界拓宽,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沿公路两侧,常自发地形成许多经营当地农产品的摊点和配套的旅社饭店。较大的有冷墩,位于个旧到元阳和金平的交叉道口处。做生意的多为当地女性,话语温婉,态度诚恳耐心,再加上那些色彩鲜艳的成串成堆的热带果鲜,很是能留下大车小车的南来北往客。
2
打开云南省地图,有一条著名的北西向山脉,自青藏高原始,逶迤向南,经元江、墨江,过元阳、金平入越南,一路走来,创造了诸多雄浑美景,那就是哀牢山脉。哀牢山是一条年轻的褶皱隆起山系,两侧发育着密集的深大断裂束,长达上千公里,深切地壳,其中以红河断裂最为出名。
红河断裂形成的宽大岩石破碎带,为红河的形成和发展规划了蓝图。隆起的高山,阻隔从河谷低处升起的水汽,造成了潮湿多雨的地域微气候,使得这里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的繁茂蓄积涵养了水分,致使高山沟壑间,泉水众多,溪流潺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流的长年冲刷侵蚀,在大地上开挖了这条美丽壮观的大河——红河。
它与高入云霄的哀牢山脉相形相伴,雕琢着流水村边绕的娟秀轻灵,更多的却写满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苍茫荒野。朝霞暮霭中,红褐色的水流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随季节的变换,随意涂改着众多河道中和岸滩上砂坝的形状和颜色。
河中产一种独特的鱼,叫黄鱼,有着尖锐的牙,高高的鳍,状如鲨,以当地酸竹笋煮食,味美无刺,但价格不菲。据说黄鱼骨火烧后,却有剧毒,可药死人。
木棉树沿河岸站成了红河特有的风景。红花满树的时节,迎着那些飘飞一地的花朵沿河而下,可达云南进入越南的最大口岸——河口。
3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记得读小学时,摸着那本烂如油片的语文课本,至今记忆深刻的,除有一页画着一巨大时钟,上面写着奔向2000年,大意是到了这一年我们伟大祖国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外,就算那篇梯田的文章了。
年少的我,曾跟着老师摇晃着脑袋,唱歌似的朗诵:
喜看今日苗家寨,苍松翠柏把山盖,梯田层层接蓝天,果树行行云中栽……
N多年后,我有了点可读书的文化,认识了字,没能变成专家学者,却喜欢上了小说,无意中看了艾芜的《南行记》,深深迷上了云南。再就是当时放映的电影《孔雀公主》,受那些蕉林竹林掩映下的傣家竹楼、窈窕美丽的傣家少女的诱引,参加工作后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云南。
第一次看到云南的梯田,也是在红河边的建水。
站在高山之上,但见梯田层层叠叠,依山顺势,一直铺到红河边。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块,让人不禁慨叹自然的神奇、先人们拓荒开土的艰辛伟大。之后到了元阳,看到最负盛名的哈尼梯田,更为那种壮观雄伟的气势所震撼。哈尼先人沿哀牢山坡地开凿的梯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人们忙碌着,炊烟袅袅地飘浮在那些散布其间的村庄上空。
春来了,水田里装满了水,明亮如镜;夏天到了,秧苗青青;秋天到了,稻谷金黄;而到了冬天,只留下一地的稻茬,和沿着田埂随意堆垛的草堆。更有那些散布田间地角的田房,多用当地的杉木树做成,精巧细致,披红涂绿。它是当地哈呢人做地时临时休息和贮放工具之所,更是方便了当地热恋中的青年人的幽会谈情。月色下,蛙声中,总在有不绝的浪漫在演绎。
哀牢山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越红河,过了忙耗大桥,就到了金平县境。公路沿着山的褶皱盘旋迂回,向哀牢山中央山脉上升,到了看不到木棉树的高度,气温已经不再那么闷热。关掉空调,打开车窗,你会觉得自己像一条跃出雨前缺氧窒息的塘水的鱼,大口地呼吸着高山凉爽的空气。
车路继续向前延伸,到了中央山脉的分水岭。两侧树木郁郁葱葱,鹅黄的,嫩绿的,浅绿的,深绿的,铺满了周边大大小小的坡坡垴垴。更有山樱桃,野杏,加上其他叫不上名儿的山花点缀。山头和山腰,常有云彩雾气随风聚聚散散,移步俯身,皆自成美景。身边到处有流泉声,洗脸,清新,濯足,凉爽。
林中多产山珍,野香菇、木耳、野凤尾菇,应有尽有,当地山民常以树叶包之,沿公路边摊一地,静候那些开车路过的外地买主。最出名的特色林产是长在阿得博、马鞍底一带的草果,这是一种豆蔻科香料,只生长在多雾湿润的高山阔叶林下,吸天地灵气,秋结蒴果如大指头,多纵皱,内包子实。香味浓郁纯正,具消食化气之功效。如烹鱼、狗、牛等腥味重的肉食,用一两个放在火中烤黄,捣碎了放进去,不仅腥味尽除,更增添了一种特有的香甜气味。
2007-4-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