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成长成功的内在因素,准备赢得一切人的成长是无止境的。虽然成功往往难以把握,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因。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一、木桶定律的启示
古语说,“三十而立”。这个“立”,不仅是指“成长”,更应该意味着“成功”。成长是一种生命的长度,而成功则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宽度。
宽度不等于长度。同样,成功也不等于成长。
引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定律可以作进一步阐述: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这个木桶的每块木板组合的形状和使用状态也决定木桶的总容量。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另0致的。现在它被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也可象征某一个人。一个人的才能和成就是综合性的,在成长与成功的关键要素中,最长的“木板”总要受最短的制约。
所谓成长成功关键要素,就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哪些是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关键要素呢?
1.人生目标和信念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名言:大器不器,大器晚成。所谓大器不器,是指不一定要成为专业技术人才,但一定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人才;
大器晚成,则指要有大的作为,要有较高的理想,就须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修炼。人生在世,就是要立功、立德、立言。只有把自己铸造成器,才能达到其中的某一目标。按木桶定律而论,成大器还是成小器,在相同组合形状和使用状态下,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
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成果表明:人一旦产生把自己铸造成大器念头(较高的理想目标),就会赋予脑细胞以推动力;刚开始,脑细胞中的相应物质会拒绝对这种念头做出的回应,但如果这一想法足够精确、足够集中,这种物质最终会屈服,并且非常美地释放、表现出来。成长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没有坚定的信念,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来的。
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是激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的思想倾向,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信念是指引人生的一面旗帜。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
2.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个人的知识结构方面,木桶定律同样成立,无论是专家还是知识面极宽的人,其知识的发挥机会与其知识结构都直接相关。对于一些存在某类知识缺陷的人来说,其发展总是存在瓶颈,在能力发挥方面必将受到制约。
比如,一个担负决策任务的公务员不懂聚合物和多种示波器的话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科技政策;一个市场销售总监如果不了解消费者和产品的技术问题,就无法评估一种产品的销售特点!
对于墨守成规的工程师来说,他们可以不尊重人的价值而只靠技术进步来评价一切,把人文科学同技术科学割裂开来。但这种割袈是人为的,违反生产力发展的,因为人的价值与技术并非是截然相反的东西,而是相互依存的,犹如一组组的氨基酸构成双螺旋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样。
如果说工程师必须了解更多的人文学科,那么人文科学家也必须了解更多的技术。与新兴的工程师相比,我们更需要能驾驭计算机的哲学家。因为,他能超越狭窄的专业范围来看问题,发挥各项才能的协同效应。
因此,要想获得顶峰的成就,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均衡发展,以便把机遇之门开得更大。知识是无价的,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我们可以去实现自己理想的未来。
3.态度与能力
经万人次以上的调查,仔细分析与归纳,我们会发现其中似乎有一些规律:其中有一大类因素与我们的自我取向有直接关系,我们将它定义为“态度”,如积极、主动、努力、果断、毅力、奉献、乐观、信心、雄心、恒心、决心、爱心、责任心——这类因素大概占80%左右;另一类要素,属于后天修炼所得,叫“技巧”,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口才好,有远见,创造力强,技术好,工作能力强——这类要素大概占13%左右;还有一些看起来我们无权决定的客观因素,我们将它们归定为“其它”类,如运气、机遇、环境、背景、长相、天赋等,这类要素约占7%左右。
国外有一群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选择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和一群平庸的人进行调查,想知道为什么优秀的人可以达到那么大的成就,那些普通的人为什么这么平庸。结果是非常惊人的: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在于外在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外在能力,而态度是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头脑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境遇。如果我们一无所望,我们就将一无所有;如果我们冀望颇多,我们将得到更多。只有当我们不敢坚持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世界才会变得苟刻。
4.健康的心态和身体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愉快而充实,但生活中总会有某些不如意的事像幽灵一样困扰着自己,使自己笼罩在阴影之下:诸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被迫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学习成绩不好或无端受到别人的指责,等等。面对这些不愉快的事,有些人能够妥善地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静。有些人则不能好好处理,要么诉诸愤怒和武力,要么独自哀怨叹息,而这些正是损害人们心理健康的大敌。
“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格言可追溯到罗马时代,而且历久弥新,到今天仍然适用。身体是干事业的基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人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是个常数,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就必须有充沛的精力,充沛的精力来源于健康的身体。
传统的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或病症。这种提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是全面的健康标准。
(1)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容易生病。
(2)旦感染上了疾病要有较快的恢复力。
(3)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精力充沛,生气勃勃,生命充满活力。
5.良好品质与习惯
富兰克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曾出使法国,赢得法国对美国的同情与支持。独立后,制宪会议一开始,富兰克林更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虽然他是众望所归,却提名华盛顿将军当总统。富兰克林坚持留给制宪会议的绝非是名誉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爱国精神。他的人生信条简明扼要:“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这也可以作为你的座右铭。
你的人格是由数不清的个人特征、怪癖、习惯和性格特点所组成的。
个人品牌是一个开放社会的标志符号之一,它标志着你成为了你自己。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华德士所说:“21世纪的职业生存法则——建立个人品牌。”我们不仅仅需要“找就是我”——拥有自己的个性,最关键的是还要让这种个性得到认可,并从中得到收益。这也就是需要我们打造一个独特而具有差异性、富有信誉和形象的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又需要我们明确核心价值、作出应有的承诺、善于营销推广,才能使人生价值最大化。
当然,刚一开始,生命中的一切功能及行动,还只是显意识的结果。
但习惯渐成自然,那些起支配作用的念头渐渐浸入了潜意识的领域,然而它们仍然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需要把它们变成自发的意识,或者说潜意识,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自我意识解放出来,关注其他。在新一轮的回合中,这些新的行动又渐渐变成了自然的习惯,继而成为潜意识,这样,我们的心智就可以再度从这一细节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投入到其他的行动中。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因此,人们常说,成功是一种习惯。
6.行动力与胆略
世界上没有不需要冒险的成功,对于不敢冒险的人来说,永远只会活在危险的包围当中。毛泽东曾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开放型成功者很少缺乏冒险精神,譬如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当年敢从台湾的金门战地游泳“泅渡”到大陆,维亚康姆MTV中国区总经理李亦非一个女孩子当年敢带着50美元去美国留学。人生的开放需要冒险,但冒险依靠的是胆略和胆识,强调的是善于从危机中抓住机会。莽者、匹夫、狂徒,都不缺乏勇气和胆量,却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行动力是实现一切的保障。如果你不打算做一件事情,那就别开始;如果你开始了,即便天塌下来也要把它做成。如果你决定做某事,那就动手去做;不要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干扰。
7.潜能与激情
如果我们希望健康、富足、成功,我们就该让潜意识领会到自己的想法,它是我们的理想、抱负和想象的源泉。这种力量是人人具备,但却并非人人能够运用的。一切力量皆来自于内在世界,而且绝对在你的掌控之下。它来自于准确的认知,来自于准确的原则的主动践履。发现自己,运用自己,政造自己,乃是实现任何目标的不二法门。日复一日,当你慨然前行,当你动力倍增,当激情的火焰热烈燃烧,梦想的蓝图渐次清晰,内心的感悟与日俱增,那时,你将会认识到,世界绝非一堆没有生气的木石,而是活生生的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法西斯主义誓不两立的美国女记者多萝西。汤普森将她的报纸专栏作为打击希特勒政权的武器。她的专栏文章由报业辛迪加向150家报纸发稿,那些富有洞察力又注入了丰富感情的政治评论,使得同行们充满理性的专栏文章黯然失色,1940年,她的读者高达700万人。满怀激情的工作成就了汤普森。在职场上,这种激情创造成功的范例还有许多许多。
我们的生命,一半是给工作的,如果我们缺乏对工作的激情,工作就会变成无休无止的苦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正如加缪描写的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的境遇:他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
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而不是等待未来发生能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事情;热爱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而不过多去计较得失;不只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而把它看做发展自己潜能与天赋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
8.坚持不懈的毅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布封曾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治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的确,无论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
达尔文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生物学,无论在风急浪高的远洋考察船上,还是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里,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发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门捷列夫在各方面人士都反对他的研究的情况下,仍坚持研究,终于制定了完备的元素周期表。还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提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哪一样不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刘邦几乎是每战必败,但是垓下一战,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而建立丁汉朝。如果几次失败过后,就不敢进取,不敢再与对手交战,成功又从何而来?
纵观古今中外,失败与成功、平庸与辉煌、卑微与伟大之间,从来就没有横亘过巍峨的高山、滔滔的江河,有时仅仅相隔一步之遥。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
个人成长成功的要素还有很多,上述每一点都是关键要素,相当于木桶沿周一块块木板。你可以很容易发现木桶和你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有共同之处,即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劣质部分往往决定了人的整体水平和终身成就。任何一个人都有“最短的木板”,木桶定律无疑启示你对自身进行反省与洞察,找寻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学习提升。从成长的角度讲,(1)寻求自己的长处,并将其扩大发挥,明确自己的优势。(2)寻求自己的不足,明确你的薄弱在哪,进行检查,克服,扩大人生的容量。(3)寻求恰当的机遇,懂得寻找自身的卖点,定位合适的位置从而发挥自我。
但是,一个人想要完全克服最薄弱的环节是不可能的。从成功学的角度讲,即不要盲目的修补短的木板而忽略了自身的长处,我们应该放大自己的优点,强化自身优势,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寻找不足并加以避免。
二、学习力是成功的基石
中华民族热爱知识、热爱学习。关于学习,有许多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