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大人物的炫耀
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三岁的时候,妈妈就送她学习舞蹈,小女孩跳舞跳得非常好。女孩的爸爸妈妈当然也很自豪,家里一来客人,爸爸妈妈就会让小女孩跳舞,这样逢人遍夸赞小女孩跳得好。有一次,小女孩脚扭伤了,可是爸爸妈妈还希望孩子能在众人面前舞蹈一翻,我和其他人都劝着不要让孩子再跳了。爸爸妈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连哄带诱导,小女孩忍着痛扭扭歪歪地跳完了。我们也都夸赞了一番,让孩子赶紧休息。可是爸爸妈妈却不高兴,尤其是妈妈当着我们的面就对孩子说:“跳成这样,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等到客人走后,妈妈更是就指责女儿太丢人了。结果,第二天,小女孩关着自己的门,就是不出去。小女孩在屋里哭着说,她再也不想见人了。
爸爸妈妈用各种办法都没让孩子出屋,爸爸妈妈气的干脆不管孩子。等到晚上,爸爸带着撬锁的人撬开锁后,才发现小女孩躺在床上饿晕过去。小女孩后来再也不喜欢跳舞。
我想这个女孩的爸爸妈妈如果不是一味地让小女孩表演,孩子也不会这样讨厌自己喜好的事情。孩子表演的好,爸爸妈妈脸上有光,觉得孩子很争气,可是当孩子表演的不好,爸爸妈妈又指责孩子。试想,幼小的孩子对自己本来可以博得父母开心的事情失去了自信,他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会想着“做得不好,爸爸妈妈会失望”,事事都不敢去做,孩子的兴趣又从何培养呢?
呱呱小时候很喜欢表演节目,幼儿园的老师每次教了儿歌或者舞蹈,他都会回来兴高采烈地表演给我和爸爸。每次这个时候,我和先生都会参与其中、,也会指出呱呱唱错的地方。有一次,呱呱的姑妈小霞带着自己的同事到家里做客。呱呱见到小霞很高兴,小霞还给呱呱买了一个飞机模型。
呱呱一下子就迷上了飞机模型。
我们吃完饭后坐在一起聊天,呱呱姑妈的同事看呱呱很可爱,就问我呱呱在幼儿园里学些什么。姑妈立即说:“我们呱呱很聪明,每次老师教的儿歌,呱呱只要听一遍,他就会唱。”
那个同事说:“这个孩子真是聪明,那给我们表演一下吧。”
我听了后,并不是很愿意,因为我平时就极力反对大人们让孩子表演这个,表演那个。可是这是呱呱姑妈的同事又不好驳回。我刚要问呱呱是否愿意的时候,呱呱姑妈说:“呱呱,给我们唱一个你这几天新学的儿歌,好不好?”
呱呱在玩模型,似乎对姑妈说的话并不在意,也许这个时候并不想一展歌喉。我说“小霞,呱呱在玩呢,就让他多玩一会。一会他自己想唱的时候,我们再听。”
可是我这个小姑子不达目的不罢休,就对呱呱说:“呱呱,飞机模型是谁给你买的呀。”
呱呱说:“姑姑买的。”
小霞说:“那你要是不给姑姑唱歌,姑姑可就走了啊,姑姑也不让你玩飞机模型了。”
呱呱这时候感觉不对劲了,他转过来对姑姑说:“姑姑不是把飞机(模型)给我玩了吗?为什么不让我玩了啊?”
“那你给姑姑唱个歌吧,你要是唱歌了,姑姑下次再给你买一个。”小霞在用玩具诱惑呱呱。
我立即对小霞说:“不要惯他这个毛病。”小霞眨眨眼说:“没事,我逗他玩呢。”
呱呱为了得到玩具,不是很情愿地唱了一首,表情也没有平时在家那么丰富,只是单调地唱完,就赶紧去玩模型了。
呱呱唱完后,我对呱呱说:“去好好玩吧,一会想唱的时候再给我们唱,我们随时会给呱呱鼓掌的。”
这时候,小霞对我说:“嫂子,你怎么不让呱呱再唱了啊。我们同事们的孩子到我们办公室,一下子唱十几首呢。”
我说:“那你们这些大人们把小孩当做表演者了啊,小孩也有不愿意的时候呢。你看呱呱刚才那表情已经说明他不乐意唱了,你再给他诱惑,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先给甜头才去做了。”小霞和她同事听了后觉得很有道理。
小霞说的事情我也遇到过。很多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在同事们面前展示一下才能,就哄着让孩子表演或者干脆把孩子当做炫耀物,高兴了就拿着一些糖果让孩子唱歌跳舞,不高兴了就把孩子仍在一边。而在孩子这个立场上,大人们手中有糖果或者好玩的玩具的话,就去按照大人的吩咐去做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岂不是只认糖果或者某些好处,又怎么会想起什么亲情或者该不该做呢?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变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娇纵的爱;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因此,我想对这些爸爸妈妈们说,千万不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变了味。
开玩笑的话说不得
前几天在网上的幼儿频道看到这样一个小片段:一个年轻的爸爸和一个三岁的小孩开玩笑的。爸爸故意对孩子说,孩子的耳朵太大,太招风了,像猪八戒的耳朵。儿子听了后就摸自己的耳朵,然后就问爸爸,为什么自己的耳朵这么大?爸爸又故意说,因为你今天做错了事情。小孩子不说话了。
爸爸接着说,要把孩子的耳朵割掉,就像电视剧里把猪八戒的耳朵割掉一样。孩子听了后,眼里的泪水马上就出来了,哭泣对爸爸说,他没有耳朵了。
爸爸边说边用手当做刀一样,做出姿势要割掉孩子的耳朵。孩子越哭越厉害,而爸爸则偷偷在笑。过一会,爸爸又告诉儿子说爸爸有超强的本事,能把耳朵找回来安装上。说着,爸爸就摆摆手,装作把孩子的耳朵安上了。
这段视频应该是一家子人给孩子拍的童趣。可是这样的童趣让人看了难受。一群大人们笑得前俯后仰,孩子则哭得泪汪汪。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人拿孩子的身心来开玩笑。孩子一会儿哭一会笑,大人们则大笑不止,这种行为让我感到心痛。有的家长可能看到这里会说:“不就是和孩子玩玩嘛,哪有那么夸张。”我想说的是,别让这种玩法,惊吓了孩子的心。
我家呱呱小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戏弄。
记得有一次我晚上加班,先生从幼儿园接了呱呱回家。两人路上遇到先生的同事小刘。小刘看到呱呱后,就非要拉着先生去附近的小商品店,说要给呱呱买好吃的。先生拗不过小刘,只好带着呱呱一起去。结果,小刘每次给呱呱一个东西时,都要让呱呱叫他一句叔叔,否则,就不给呱呱好吃的。
呱呱叫了三次后就不愿意再叫了。结果小刘使出了一个招数,要把呱呱卖了,不让他见爸爸妈妈。呱呱吓得一下子不吃了。小刘看到自己的话起了作用,笑了几下。先生这时急忙和小刘搭话。那天呱呱回来后,有些难受地对我:“妈妈,刘叔叔说要把我卖了。他还说不让我见爸爸妈妈了。”我听了后立即问先生怎么回事。先生淡淡地说,同事开了个玩笑。我说这个玩笑怎么能随便开,我说出了道理。我把呱呱叫来,问呱呱:“听到小刘叔叔说那些话的时候,觉得难受还是害怕?”呱呱说:“害怕。妈妈,我不喜欢他。”先生觉得这也只是孩子一时的情绪。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大人们总是喜欢用一些玩笑之词逗孩子,而这些大人们所认为的玩笑,在孩子看来却是一种恐惧。有的大人经常开小男孩的玩笑,比如“把你的小鸡鸡割掉”、“把你扔到河里”等等,这些话让人听起来真是不舒服,可是大人们经常这样说,以此在孩子们面前炫耀自己的强大。而在孩子们看来,这些玩笑是一种恐惧,孩子们害怕失去爸爸妈妈,害怕自己没有了耳朵,没有了“小鸡鸡”,即使他们不知道这些身体器官的功能。大人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将孩子的安全感剥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成人这种恐吓经常出现时,孩子变不会再相信,也会给予同样的回击。孩子会想:大人们说话都不是真的,总是想着办法骗我。而对于恐吓孩子的其他成人,同样也会付出代价的,孩子见到吓唬的人就反感,不喜欢。
这又能怪谁呢?
5.“听话”是优秀孩子的标杆吗
很多爸爸妈妈都告诉孩子要听话,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大人的。在家长们看来,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他们眼里的“坏孩子”。这样一来,是否“听话”成了成人判断孩子的一个标杆,可这个标杆能代表什么呢?
妈妈,我是坏还在吗
呱呱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先生轮流接送。那时候接送孩子都骑自行车,呱呱最喜欢我们骑车时,他坐在后面看各种新奇的事物。社区里设置了体育锻炼器材后,呱呱每天放学回来都想去。有一天,我照样带着呱呱回家。正是下班的时间,各家都开始做饭了。我也想抓紧时间回家以便好做饭。’呱呱这时候看到有个小孩在玩转盘,他就坐不住了,对我说他也想去玩。
我对呱呱说:“你刚才不是说饿了吗?妈妈要回家做饭呢。”
呱呱说:“妈妈,我想玩会。”
我说:“那咱们说好,就玩一会。要不然一会爸爸回家,也饿了。”
呱呱高兴地说:“好啊。”
呱呱这下一玩,忘记了饥饿。眼看玩了二十分钟了,呱呱的兴致还没有减退,一会和小孩比赛,一会把那些器材上了个遍。我看着呱呱玩得高兴,虽然很着急,我没打断他,就和那个小孩的奶奶聊天。
过了一会,小孩的奶奶让孩子别玩了,该回去吃饭了。小孩看着呱呱不走,也不走。两人越玩越高兴。奶奶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说:“你要是不走,奶奶不管了。”小孩对奶奶的话仍是置之不理。那位奶奶看着我,也想让我把呱呱叫回去。我刚要开口,那位奶奶就说:“快点听奶奶的话,赶紧回家吃饭。”
那个小孩还是在玩。奶奶就不耐烦地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爸爸妈妈一会把饭菜都吃完了,就不给坏孩子留。”
呱呱看看我,问:“妈妈,爸爸是不是把饭菜都吃完了?”
我听了说:“妈妈还没做饭呢。呱呱还想玩吗?”
呱呱回头看看刚才的伙伴被奶奶拽走的背影,又看看我,小声问我:“妈妈,我还想玩会那个。”说着指给我看那边的器材。我说:“呱呱要是还想玩,妈妈就陪你。要是不想玩,我们就回去。”
呱呱说:“那我是坏孩子吗?”
我问:“呱呱不是坏孩子啊,在妈妈眼里,呱呱是个好孩子。”
呱呱接着问:“那个小朋友是坏孩子吗?”
我听出来呱呱的意思了,他的意思刚才自己的伙伴被奶奶说成是坏孩子了。我说:“刚才的奶奶想让小朋友回家吃饭,她担心小朋友饿了,可是小朋友并不是坏孩子。”
三岁的呱呱说:“妈妈,我不做坏孩子。我们老师说,不让我们和坏孩子玩。”我突然觉得没有办法给呱呱讲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是这个问题又必须让他慢慢知道,否则单纯地听一个人说另一个人是好是坏,他就盲目地判断自己的伙伴。
呱呱一个人玩了几分钟,觉得没有了兴趣就说回家。在路上,我问呱呱:
“你说什么是坏孩子呢。”
呱呱说:“老师说不听老师的话就是坏孩子。”
我问:“那他们怎么不听老师的话了呢?”
呱呱说:“老师唱歌的时候,他们总是不坐好。还总欺负班里的女孩。”
我对呱呱说:“老师唱歌的时候,要对老师尊敬,如果故意起哄或者捣乱,那就有些不好了。可是如果他发现了老师唱错了,或者他想上厕所之类的,就不能说是坏孩子。但是欺负别的同学就不对。”
呱呱说:“妈妈,不听大人的话也不是好孩子,对吗?”
我说:“刚才和伙伴玩耍,你们确实想玩会,那就不能说是坏孩子。可是如果你们是故意不回家,就想让爸爸妈妈着急,那就不好了。因为爸爸妈妈担心你们玩的时间长,小肚子饿了。”
呱呱说:“妈妈,那我想玩的时候,你就陪我。要是我饿了还在玩,我们就回家。”听着呱呱的逻章,我有些笑了。呱呱似乎明白了,可我觉得我很难判断出他玩的时候是不是饿了。看来,呱呱在玩的时候,他自己会有个分寸了。
“听话”,也许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我想爸爸妈妈让孩子听话,是认为孩子是小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懂,所以爸爸妈妈让孩子听话,是为了孩子好。基于这样的动机,爸爸妈妈是好意的。可是在孩子看来,这并不好。想多玩一会,可是爸爸妈妈不让玩,要听爸爸妈妈的,否则就不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想穿红色的衣服,可是爸爸妈妈不喜欢红色,必须听爸爸妈妈的话买蓝色的。就这样,“听话”的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可以什么事情都依着爸爸妈妈,而当长大后,他们要么反抗,要么顺从。
我原来工作的学校里有一个张老师,是我们教学组的副组长。妻子在三十五岁时生下儿子,甚是关爱。而两人对儿子最常说的词就是:“儿子,听话。”
记得只要同事把孩子带到学校时,同事们一问孩子话,孩子就回头看爸爸妈妈,同事们都会说该叫什么,该问候什么。我的桌子上摆着两盆花,上面有呱呱画的可爱笑脸。小男孩看到我桌子上的小花盆后,就一直在看。
我问他:“喜欢吗?”小男孩点点头,但就是不说话。我看孩子喜欢,就决定送给他。同事看到后,回头就严肃地问孩子:“你向阿姨要了?”孩子摇摇头。我急忙解释。我想小男孩喜欢的并不是花,而是上面的笑脸。张老师是个耿直的人,她说她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采取严格管教。她从孩子的手里拿过花盆,对孩子说:“不是告诉你,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吗?你怎么就是不听妈妈的话?”张老师一边说一边给我眨眼睛。我能理解张老师的意思,不能让孩子养成向别人要东西的习惯,即使别人送的也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