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68

第68章 《新京报》汶川大地震报道分析

涂晓华

《新京报》目前是北京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其内容严肃而主流、亲切而时尚,版式大气而简约;它以挖掘社会课题而知名,其深度报道及评论已成为该报的一大特色。日均出80版,周五出112版,自2003年创刊以来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一、《新京报》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概况

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京报》表现较为出色,其地震报道占很大篇幅,也有很多好的报道视角、内容和形式。地震后,《新京报》派出60余名记者到灾区,其中摄影记者十多名,分管的老总也深入到一线。在地震期间,《新京报》除了做好每天大量的地震新闻报道以及动态的追踪之外,《新京报》13日即推出11个版汶川大地震专题,14-21日连续8天推出单独成叠的汶川地震号外,每天16到32个版,为读者提供全景式的灾情报告,从动态到全景式的报道,5月21日地震特刊共出了64版,其中深度报道部推出的专题重大策划《逝者》特刊32版,叙述了地震中逝去的30个生命。5月28日推出《活着》特刊,记述了地震中30个幸存者的故事。两个专题,一死一生,表达对人性的感叹和赞美,震撼人心,其记录抒情式的报道,在读者及业界赢得了好评,充分体现了《新京报》的人文特色。之后评论、深度报道从灾后重建、调查、反思的角度将报道引向纵深,地震百日之时《新京报》做了地震回访。5月13日震后第一天,《新京报》有关地震的报道内容多为简要的概括报道,没有深度的报道,内容的冲击性比较弱,可见消息反馈的不足。后几天报纸的报道信息逐渐丰富,《新京报》在后续报道中采用了分类专题报道形式。如汶川大地震之赈灾、汶川大地震之孤儿安置、汶川大地震之对话、汶川大地震之重建、汶川大地震之北京行动、汶川大地震之社论、汶川大地震之次生灾害、汶川大地震之灾区房贷、汶川大地震之儿童节、汶川大地震之追问、汶川大地震之营救、汶川大地震之讲述、汶川大地震之心理救助等等。每一个版面就是一个专题,汶川大地震方方面面的信息,《新京报》都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报道,力图全面深入地反映多层面及其全貌,内容安排较为井然有序,反映了报纸信息整合的水平。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如此严肃的背景下,《新京报》在5月13日、5月22日的头版仍然刊登了房地产广告,笔者以为这是极其不合时宜的。尤其是5月22日头版视觉中心图片的内容是绵竹市富新第二小学遇难学生的127位家长拿着孩子生前的照片在学校门口祭奠,给读者心灵和视觉上的震撼,但头版广告与头版内容的极其不和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愤慨,《新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在此失分,也使其重大新闻的反应速度显得滞后。

二、地震报道版面的整体创意

面对巨大的灾难,《新京报》的地震专题在版式处理上采取了凸显震撼、哀悼情绪的浓墨重彩的处理形式,特别是号外封面均采用大面积的黑底色来凸显,各版组及各个版采用统一的规划设计,版头栏头统一包装,塑造了鲜明的“地震报道”整体形象。

《新京报》有关地震报道版面中的页眉较有创意,其“汶川大地震”字体进行了裂纹处理和旋转处理,页眉横线也呈现出砖块掉落的效果,视觉上比较生动,增强了“汶川大地震”字样的表现效果。

另外地震哀悼3日《新京报》头版的整体性排版在报纸视觉传播上也极具创意。

地震哀悼日3天即2008年5月19日到21日头版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版式,也突破了比较流行的导读式版面,它将三天的版面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整体化设计,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理念和共同的版面框架,还有相对统一的视觉传播主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哀悼日系列,其设计冲击了人的内心而不是眼球。大字号、大图片、大标题,情感集中,胜过千言万语,在深切的哀悼之外,还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这次全国哀悼日《新京报》头版的设计。

5月19日头版这只废墟中紧握的手已成为汶川地震的经典,它是5月16日晚拍摄的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发掘现场的一幕,一名死难学生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它象征着灾难,也象征着不屈,其情感基调是哀悼,但又显示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坚强的精神。

5月20日以一幅老人的手作为主体,其内容是5月19日14时28分在天安门广场默哀的老人放在胸前拿着菊花的手。黑色的大衣作为背景,饱经沧桑的手、黄色的菊花寄托着无限的哀思,将肃穆悲伤的情绪传达出来。在同一天的各类报纸中,大多数党报以“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作为其头版,《新京报》将群众对逝者的哀悼来作为头版,而把“中央领导的哀悼”放在A4版的编排有所创新。

5月21日的头版通版只有黑白两色,肃穆而庄重,大字号的遇难者40075,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人们心中的哀痛。视觉中心是5月20日一位母亲在擦拭遇难女儿的照片。虽则图中无泪,泪却早已在众人心间。

这三天的头版版面设计非常有创意,主题非常明确,三个不同年龄、不同任务、不同姿态的手作为图片的核心元素,共同组成完整的视觉传播图像,体现了三天构思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诠释了报纸的整体设计理念,视觉效果很好,耐人寻味。[1]

而5月21日《逝者》特刊首页,不止是黑白的对比,更是生与死的界限。5月28日的《活着》特刊头版是70名灾民的照片集,以老人与孩童为主,有的哭着有的笑着,但没有一张表现出绝望的神情。两份特刊都由30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一版,每版一图。版式根据图的格式变化,形式多样,图所占的空间很大,给读者先看图后读文的暗示。而特刊内页版式设计也是协调、有特点的。

《逝者》特刊中“逝者”logo两个粗黑体字上有裂纹,契合“地震”主题,而左下角两朵菊花寄托哀思。《活着》特别设计了“活着”的logo。在logo中有绿色的“活着”二字和在毁坏的砖墙前新生的枝芽,象征重建和希望。特刊封底与封面在设计上完全一致的风格,增强了报纸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感染力。5月28日《活着》特刊采用了彩色版,传递出生命活力与希望,两大特刊在视觉上保持了延续性。

而通版的使用从地震第一天报道中就采用了,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运用通版强化表现力,使报道更有震撼力,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读者的视觉空间。

在这次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新京报》版式设计在传达媒体感情,实现报道效果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新京报》的《逝者》特刊分析

《新京报》汶川大地震《逝者》、《活着》特刊是新京报人激情与才华最浓烈的一次爆发,彰显了《新京报》采编团队超强的协作意识和战斗能力。《逝者》特刊共32个版面,记录了汶川地震中逝去的普通人,其内容后收集在由新京报社推出的《殇恸——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一书。设立《逝者》特刊,在遇到灾难时作专题报道当然不是《新京报》首创,美国“9·11”事件后第四天,《纽约时报》即推出了名为《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来纪念遇难者。作为一个系列报道,《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每天刊载,一直持续到2001年11月30日,记录了1800名逝者。这个报道不仅有助于平复人们心灵的创伤,引发人们对亡者的怀念,还启发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逝者》特刊中《新京报》报头从常规的左上角位置移至封面底部正中,报头被缩小并以黑底白字印刷,象征《新京报》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悼。特刊封面用在地震中不幸丧生的同胞的名字制作成一个黑色墓碑,“逝者”两个大字及副标题“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庄严肃穆。墓碑上刻着186名遇难者的名字,整版刊登遇难者名单,用直接的方式超越了冰冷的数字,其中有“谭千秋”、“陈坚”这些读者所熟悉的逝者,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人。

翻过封面,巨大的“5·12”和四川震区地图映入眼帘,图片下方是一篇特刊刊首语——《请允许所有爱你们的人哭泣》,左侧的特刊目录显示,32个版面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了30位逝者的故事。而新京报为此专门派出的编辑记者队伍可谓庞大——共有29位记者、12位统筹和编辑参与报道。3版的内容是部分逝者名单和遗言,所有逝者的姓名被黑框框起来,大部分被注明了性别、年龄、职业,这些信息的传递与其他媒体更多地关注抗震救灾的宏大叙事相比,显示出了独特的人文关怀。《逝者》不是一篇报道,而是一个专题。4、5、6、7版面显示出《逝者》特刊的基调,通栏大图+逝者故事+能触动人心的遗言+墓志铭+“逝者”logo,其每个版面都包含四段报道。每个小板块上,先引用“逝者”亲属的话,再附上加上黑框的黑白照片,并用黑标题标出“逝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和生前住址,用最简明的语言勾勒出逝者的基本特征。部分版面的报眉由横排改为竖排,形似挽联,并特意印上了“2008.5·12 14∶28”,即地震发生的时刻。所有的标题都是六个字,整齐、严肃。读者在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里感受到了哀伤与坚强。

同样整齐的还有一些版面的版式。如第8、第9版,文字分四栏,被通栏大图隔开,上下两个故事,既左右对称,又上下对称。这种刻意为之的对称是在营造一种仪式感,将哀悼的气氛传递。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图片通版——16、17版和18、19版,把四个版面平铺开,发现两个通版之间构成了更大的对称。如果说图片比文字更直观,通栏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那么在版与版之间、通版与通版之间运用对称等手法,读者心中的肃穆的仪式感愈发浓郁。

《逝者》的封底,没有讲什么轰轰烈烈的灾区故事,而是用四张图和一段话讲了一个普通中学生的故事,叙事平静而简洁,逝者的父亲一个丈量棺材的动作,一句“这个娃儿是被闷死的”,却显示出难以言表的悲伤。去世的中学生个子很高,以至于需要将腿弯起才能被放入棺材,他有一个篮球职业球员的梦想,而现在“身永驻梦守望”。在举国志哀的气氛中,《新京报》通篇无“哀”而“哀”自出,其间藏着最真诚的悲悯,没有直接劝人坚强而生者读后自会涌动一种力量。或许这就是《新京报》“逝者”的意义。

较之西方媒体,中国都市报讣告版面不多,《新京报》“逝者”版无疑是中国报纸讣闻报道的先行者。2005年3月以来“逝者”版创办,成为我国第一家每周固定版面刊登讣闻报道的报纸媒体,使我国的讣闻报道的主角有了普通老百姓,而不仅仅是名人政要。而汶川地震期间推出《逝者》特刊更是其多年来逝者报道实践的一次突发事件采编能力大检验,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传媒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要在重大灾难中有很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于平时日复一日的常规报道的积累。

在报道手法上,《新京报》“逝者”版在追求新闻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故事性,其标题往往反映逝者个性或细节,文字比较优美,截取人生故事中最有特色的片段,通过细节反映逝者的特点,通过展现逝者一生中的亮点,使读者能从这些事迹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主人公形象,让逝者的精神气质再现在读者面前。讣闻报道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传递悲伤和眼泪,而是借此记录一段历史,为读者提供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作为对去世者一生的概括,讣闻报道是对他的理想追求、性情品格和人生事迹的再现和评价。

《逝者》特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记录历史。该特刊以其人性化的报道风格赢得了美誉,在其对历史的记录和保留方面,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要求新闻传媒更主要的是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关注他们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于某种特殊环境中的人生体验,使读者也能深刻地体验人生,感受生命。可以这样说,《逝者》特刊是生命历史的记述,而不仅仅只是一则死亡的通知。“逝者”以自己富有人情味的讣闻报道宣扬了这种理念,使人们认识到,逝者与生者的生命价值应该受到同等关注,而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新京报》的每一篇逝者报道中。

总之,《新京报》在大地震中凸显的报道理念、报道内容和报道形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重大策划报道中体现的专题报道能力、专业调查能力、见识判断能力也表现出了其较为成熟的危机报道理念。

〔涂晓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博士〕

[1]中华传媒网。

同类推荐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本书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方法。内容包括: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快乐教育拥有神奇的力量、进行快乐教育所需的教具、对孩子实施快乐的教育、找出让孩子不快乐的因素、快乐教育法开发孩子的智力等。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Reminiscences of Tolstoy

    Reminiscences of Tolst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漫仙路:魔法禁忌书

    漫仙路:魔法禁忌书

    女主唐沁是来自西幻界面的傀儡操控师,她擅长操控亲手雕刻的木偶为手下。她偷走深藏在光明教廷之中的魔法禁书,在与圣女对战时的魔法元素撞击产生了空间扭曲,然后她被带进修真世界。本文的立场没有善与恶之分,只取决于他(她)做某件事的当下。注:本书框架采用了沧海灵荒世界的设定阅读指南:本文YY向,小白向,适量种田,酌量搞笑,不过就是图一乐呵的修真日常吐槽文,请不要对本文抱有太高期望,不适者请绕行,就当做是作者的表弟、表妹写的,谢谢合作。
  • 超神国度

    超神国度

    大荒前,这里只是一片无人问津,长达十万里的废墟。大荒后,这里一夜之间万物重生,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从那以后,这里不再有太阳和月亮,也不再有白天与黑夜,只有无尽的杀戮。这里便是超神国度。
  • 圣欢喜天式法

    圣欢喜天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战紀

    狼战紀

    【狼神进化史:狼灵—狼人—狼魔—鬼狼—狼尊—魔狼尊—狼神—终极神狼尊】楚凡自幼在孤儿院长大,七岁那年被一伙神秘人物带走,从此开始了倍受操控和残害的人生。他对自己的身事还留有片断的记忆,对孤儿院里一同长大的小伙伴更是难以忘怀。为了揭开充满疑团的身事和寻回往昔的旧友,他忍辱负重,十八岁就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跨国财团的总载。可表现的风光掩盖着私下不堪的屈辱,涌动在身体里的狼性又呼唤着遥远异域的真身……当旧时的伙伴突然闯入自己的生命,楚凡才惊觉,原来他们之所以被自幼囚禁在孤城般的深深院落里,就因为他们异常的兽性既是无敌的超能,又是灭世的元凶……在毁灭与保全之间,这群绝世遗孤又该何去何从?
  •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系列随笔的形式对乡村的全景书写!并揉入大量乡村民风民俗,且主题相对集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字质朴静谧,唤醒人们对乡村那种“无防”境地的心灵回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侠剑霜骨

    侠剑霜骨

    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卒殁,皇太孙立,诸藩王为保身家性命,未雨绸缪。彼时各地武林门派,划界自立,针锋相对,江湖亦如天下,大有分裂割据之兆。为求属地安稳,增强实力,诸藩王纷纷与当地门派结盟。乱世将近,庙堂、江湖的命运系于一线。此时,蜀王朱椿联合蜀中各派,奉朝廷号令,意图铲除大夏明教残党。但屋山派的出现,却令这次征讨突生变数。蜀中武林将何去何从?大明皇位之争又将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