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67

第67章 我国媒体灾难性事件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2)

三、传播什么:从“救灾宣传”到“以人为本”

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因素的考虑,我国政府要求新闻传媒对于灾难新闻必须持特别慎重的态度,反对纯客观地报道灾情,必须积极宣传战胜灾害的成绩。1950年4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还给各地新闻机关下发了“关于救灾应即转入成绩与经验方面报道的指示”,要求“各地对救灾工作的报道,现应即转入救灾成绩与经验方面,一般不要再着重报道灾情”[4]。

所以,我们在1970年《云南日报》对通海地震的报道中,才会看到有这样的描述:“金家庄公社社员们揣着毛主席的红宝书……说,地震震不掉我们贫下中农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千条万条,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灾区革命人民的头脑是第一条。地震发生后,省革命委员会派专车专人,星夜兼程把红色宝书《毛主席语录》、金光闪闪的毛主席画像送到了灾区群众手中……(看到红宝书和画像)灾区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对该地震报道的标题是《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5]。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强调的是领导对群众的关怀,强调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受众最为关心的灾情、灾民生存状况等,却很难从报道中发现。这种“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才是新闻”的观念曾在我国新闻媒体中普遍而且长期存在。在大大小小的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全民抗灾的热情高涨的新闻或“灾难出英雄”的典型报道,而且典型报道打造出来的救灾人物几乎是“高大全”的形象。对救灾的积极报道体现出的是政府和媒体的“宣传”观念,而不是尊重新闻规律的“信息”观念。受众真正关注的灾民、灾情等信息在报道里只是轻描淡写,这种现象在1998年的长江洪灾、2003年的淮河洪水等事件的报道中仍有迹可循。灾难事件报道只见抗灾不见人,似乎是中国媒体报道走不出的怪圈。

然而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我们可喜地发现,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其新闻报道更多的是以人为本,“人”的因素在新闻传播中得到了凸显。

(一)报道取材的百姓化

报道取材百姓化就是媒体将目光对准百姓,关注普通人的事迹,反映他们的需要,报道围绕灾民来展开。在此次地震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媒体将一部分的版面、时间留给了灾区的普通灾民,以及救灾、捐款的普通百姓等一个个平凡的人物。

如《北京晚报》5月22日16版刊登了这样一幅图片:从地震下逃生的女中学生吴金莉正在面对废墟上的衣柜镜子梳妆。这样的场景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它能让人体会到灾区人民对美的向往和期待,对新生活的期待。

即使是对救灾英雄的刻画也在努力摆脱“高大全”的写作模式,如保护学生的老师谭千秋、捐款的乞讨老人、喂奶警察蒋晓娟、灾民陈坚等,个个栩栩如生,可信可敬。凤凰卫视新闻采编总监吕宁思在谈到他对中央电视台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人物报道的看法时认为,像抗灾初期央视报道的蒋敏等令人感动的救援者,并不是中央台的“有意宣传”,但碰上了这样的人物,中央台以一贯的思维敏感地抓住了。所以,这些典型人物的报道仍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下的人物报道,也是受众所感兴趣的“人物故事”。

(二)传播视角的平民化

以前我们的媒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多数以居高临下视角来展开报道。领导人一出现在灾区,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发号令、下指示的刻板形象。但在汶川地震中,一些媒体从平民化的视角抓住了领导人在灾区慰问等感人细节,佳作频出。

如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在灾区都江堰新建小学倒塌的学校查看灾情时,发现一个大坑里露出头部的王佳淇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温家宝流泪呼喊:“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这感人的一幕通过我们的媒体传播出来,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镇定指挥救灾的一国总理,更是一位为灾情揪心的亲人般的老者,极大拉近了受众和领导之间的距离。

同样的,5月13日四川卫视播出了一段温家宝看望灾区群众的新闻,这些视频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十分真实。记者记录下了总理的一段同期声:(对工作人员)“食品运输要快,孩子们都没吃的了。”这时抱着孩子的灾区群众说,从昨天就没吃的了。温家宝摸着灾区孩子的脸说:“不哭啊,马上可以给你吃的了,给你吃饼干啊。”像这样突破常规化的、具有人情味的领导人报道在此次汶川地震中还有许多。

此外,在对灾区群众的报道上视角亦十分平民化。如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新闻特写《再见北川守望乡土》,没有太多的解说词,就是从几个普通灾民的视角,反映在政府下令所有人撤离北川后,灾民们对他们长期生活的这片热土的记忆和守望,极具人情味,感人至深,让人们对灾难中的幸存者们的心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平民化视角更能与受众的心态同步,引起受众的共鸣,这种视角的选择也说明了中国媒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文本表达上更加具有平民意识。

(三)议程设置的人性化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我国媒体在报道议程的设置上,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抗灾初期,各媒体积极报道救援;随着救援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媒体将报道重点转向灾区人民的心理援助;后来又慢慢转到灾民安置、灾区防疫、灾后重建等。在此过程中,媒体还开设了特色的服务节目,担任起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为灾民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多次播发了灾区救援者、被救者的安全名单,并与央视国际“TV大社区”联合开展寻亲活动;东方卫视的《东方大讲坛》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的知识、《名医大会诊》为灾民提供灾后如何防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直播中每隔十几分钟就播送四川地震灾区各地的收听频率以及寻亲纸条……在哀悼日三天里,无论电视媒体还是纸媒,都以黑白为基本色,停播一切娱乐节目和广告,用庄重肃穆的报道表示对遇难者的最高尊重。上述种种议题的选择都体现了媒体对灾难事件中生命个体的关注,充满人文关怀。

无论是报道的取材、传播视角还是议题的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媒体已经从以往“眼睛朝上”逐渐转向现在的“民生视角”,这使得报道更具有接近性和人情味。这种转变体现的是媒体对灾难关注视角的调整和对报道内容新闻价值的重新定位,也是新闻媒体在灾难报道理念上的升华。

〔成文胜: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陈曼燕: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续本生〕

[1]赵化勇:《尊重新闻规律完善应急机制牢牢把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2]时统宇:《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的历史意义和传播价值》,《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版,第47-55页。

[3]于长洪、唐璐、葛素表:《共产党在中国越来越成功》http://cpc.people.con.cn/GB/64093/64095/7424600.html

[4]沈正赋:《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1页。

[5]沈正赋:《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1页。

同类推荐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首席boss萌萌哒

    首席boss萌萌哒

    “回来。”某首席命令。“不要。”某小西回。“回来。。”某首席隐忍怒火。“不要。”某小西挑眉回。“回来。。。”某首席濒临暴走。“不要。”某小西隐笑回。“媳妇,我错了,你回来吧。我给你跪键盘。”某首席哭丧着脸。“这才乖嘛。”某小西大笑出声。〖1V1,独宠,重生,女强男更强,简介尽力,请看文。〗
  • 本不想说再见

    本不想说再见

    三个出生在小地方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进入了一流的高等学府求学,在追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他们和大都市的年轻人一样,,也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也可以互相促进,但是在爱情上他们却有着各自的幸福和无奈。
  • 易烊千玺:男神,劫个色

    易烊千玺:男神,劫个色

    她经历了爱情,友情和亲情的背叛,从原来的二货少女到现在的高冷女王。当她遇到当年最爱的他时,她会怎么做?难道他和她之间不可能了吗?
  • 如果变成回忆

    如果变成回忆

    本文从演员James、Nick接拍《新神探联盟》的包正、公孙泽这部剧写起,从戏里戏外演绎并重温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尤其是包正与公孙泽这对CP在戏里戏外的衍生故事和高强剧情的创作情景,让读者可以与包正一起在剧中无限花痴警花、细细地再撸一遍《新神一》,把其中大家非常喜欢的那些点滴画面、精彩片断都写进去,从而在心理上共鸣并再过一把瘾。
  • 五行灵珠

    五行灵珠

    一仙人制五行灵珠,再将其化为人一同降妖伏魔。妖魔乱世终结之际,意外收获多一位凡人弟子。四千年后,有一神秘人窥视五行力量,欲用这位凡人弟子夺取所有灵珠。岂料,五行之一土灵珠却先上当,其后无意间领着小师弟一同背叛师门。只因土灵珠迷途知返,破坏了所有神秘人计划,害得小师弟被逮个正着,并当场处决。自身则无颜再归门中,领着重伤神秘人逃之夭夭,木灵珠也被师傅夺回。不觉两百载,仙门已逐渐壮大,其余四灵珠都各收获了首徒及数千弟子。弟子们活泼开朗,老惹事端。可每惹祸上身都有个神秘事件,其中还包括了爱恨情仇。而这神秘事件除了与土灵珠有关,真正幕后黑手竟是两百年前被处置之凡人弟子。仙人此时方领悟,五行劫才刚刚开始。
  • 禁爱我的豹族老公

    禁爱我的豹族老公

    林朵儿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二十岁生日这天,竟然被人抓去当新娘子,而且新郎还是一个帅到掉渣的男人。可是一群老头跟她解释了半天她也弄不明白,什么豹族?什么纯血种?什么灭绝?到底什么和什么啊?那个帅男人只能用最简单的说法跟她解释,那就是要她为他生下纯血种的豹族,而且是越多越好。再而且,这个男人是她的堂哥。而在被这个帅男人扒光衣服后才发现,她不是他们要找的人。有没有搞错啊!
  • 鱼七分钟的记忆

    鱼七分钟的记忆

    我是一条金鱼。但是我与众不同,因为我有着七分钟的记忆
  • 大产品

    大产品

    小米凭什么开创“小米模式”,火箭般一飞冲天?特斯拉凭什么接班苹果出任最新版“创新大神”,尽享万人追捧?余额宝凭什么一夜间震动整个中国金融业?“大产品”,一个时代的新物种,未来商业社会的统治者,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重构整个商业社会。在这个百年难遇的快速迭代式革新的时代,如何适应大产品创新的节奏?如何掌控“大产品”的魔力?如何把握“大产品”的创造、运营秘诀?如何用“大产品”思维改善旧有的营销和管理理念?本书通过一个个翔实的案例,在阐释“大产品”增长空间、“大产品”运作思维、“大产品”破坏力的同时,对中国未来商业的大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全景式解读。
  •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