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700000023

第23章 新闻法立法的难点及现实可能性(5)

广播电视新闻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传播手段,以字幕形式出现的文字是电视新闻中声音和画面的辅助手段,这是其与以文字为主要传播手段(辅以部分新闻图片)的平面媒体的基本区别。传播手段的不同,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仅要确保内容的真实客观,而且在声音和画面等元素的运用上也要把握基本的原则,避免声音、画面与所反映内容不符,从而对被摄人的名誉权造成损害,避免声音、画面运用不当对被摄人产生丑化效果,避免未经被摄人同意播出其形象对其隐私权造成损害等等。例如,某电视台播出的一条当地警方在餐饮娱乐场所进行治安清查的新闻中,有一个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与一位女子在一起的镜头,这位女子姓葛,实际上是当晚在该饭店就餐的顾客,偶然被记者摄入镜头。但是与这个镜头相配的解说词说的是警察在当晚的行动中,查获卖淫女四名。葛女士认为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了侵害,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其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另一个比较著名的案例是因电视新闻中播出侮辱性的镜头而引发的。某电视台用暗访的形式拍摄了一个算命先生骗人骗钱的行为,这个节目在该台连播了三天。其中有部分镜头是从下往上拍的,并长时间停留在算命先生的裆部。算命先生认为电视台记者故意用镜头丑化自己,哪儿脏拍哪儿,任何人都不能容忍这样的镜头出现在大家面前,所以他起诉电视台侵害了他的肖像权。虽然最终结果是算命先生败诉了,但一些研究人格权法的专家认为在此案中记者所使用的镜头确实对被拍摄者有所丑化,有辱对方的人格。所以,广播电视新闻法有必要规定,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声音和画面的使用必须真实、客观,要尊重被摄录者的人格尊严,维护采访对象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某些情况下(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不愿公开自己身份的采访对象等),在播出前要对声音和画面进行技术处理。

(四)评论权

评论权指新闻媒体有权对其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论、评述,是编辑部、记者或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现象的看法和意见。简单说,是新闻媒体及其记者发表观点的权利。该权利的权利方是新闻媒体及其记者,义务方是评论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该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在新闻领域的延伸。评论权的意义在于促进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在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理。同时,观点的自由流通有利于使公众的独立思维能力、冷静的质疑精神日臻成熟,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评论权内含着批评权、监督权,即新闻媒体及其记者有权依据事实,根据公正、道义和法律、纪律的标准,对社会上不正当的社会行为、违法违纪和犯罪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该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权的延伸。

在对新闻媒体及其记者的评论权限作出规定时,要视评论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对公众人物与普通公民、公众人物的公开活动与生活隐私等予以不同规定。为了对新闻媒体及其记者应有的权利做出合理的判断,美国司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基于诽谤诉讼中的公众人物抗辩的理念创造了一个标准——“新闻价值”,该标准成为新闻媒体在隐私权诉讼中最重要的抗辩事由,以公众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获知需求为底线。在西斯迪案的判决中,法官克拉克指出:“当涉及公众人物时,对衣着、言论、习惯以及个性的一般方面进行的实事求是的评论通常不会越线。也许这是令人遗憾的,但事实是我们的邻人及公众人物的不幸和弱点确实是社会上其他人相当感兴趣和进行讨论的话题。只要这还是我们社会的习俗,那么法院要想禁止在报纸、书籍、杂志中反映出人们的此类偏好就是不明智的。”但是,当新闻媒体所评论的事件过于私密而且没有正当理由时,则构成了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违反。也就是说,“当公开发布的信息已不是公众有权获得的信息时,其行为就失去了正当性,而成为一种单纯的对私生活的病态的、哗众取宠的窥探。”

以“新闻价值”为标准,在公众人物与新闻媒体发生诉讼之争时,美国的法院有向新闻媒体倾斜的传统。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自1964年以来的几个著名媒体胜诉案例具有里程碑意义。由近及远来看:1974年的格茨诉韦尔奇公司案,就“公众人物”的含义作出严格界定,将公众人物限定在“政府官员”、“众所周知的公众人物”、“有限争议的公众人物(自愿或者非自愿的)”;1971年的罗森布鲁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将“实际恶意”原则从认定原先是否属于政府官员转为考虑涉案事实是否具有公众事物性质,这样一来,被新闻媒体所关注的某一公众事务中被非自愿卷入的普通公民也可以成为公众人物,这意味着新闻媒体评论权限的扩大;1964年的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中,布伦南大法官代表法庭阐述判决理由,他指出该案的价值在于:“公共官员因其公务行为受到批评——这种批评正是宪政制度为了限制政府权力而保护言论与表达自由的反映。”布伦南认为表达自由作为宪法第一修正案重要内容的核心含义是保障人民批评政府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对其采取一定的倾斜取向,“关于公共问题的辩论应当是无拘无束、健康和完全公开的,而且包括可以对政府和公共官员进行猛烈、辛辣、令人不快的尖锐批评”,“在自由辩论中,错误的陈述是不可避免的,要使表达自由获得所需的‘呼吸空间’,我们必须忍受这些错误。”

正是在此案审判中,布伦南提出了著名的“实际恶意”原则,即公共官员因公务行为遭到诽谤,不得从中获得受损救济,除非能够证明发表言论者存在实际恶意——被告明知虚假或是不计后果地漠视真伪的情况下发表不实之词。这项批评官方行为的豁免权类似于政府官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所发表的言论享有绝对的豁免权一样。批评政府是公民的义务,正如行政是官员的义务一样。如果批评政府官员的言论不能与这些政府官员本身所享有的免疫性获得同等的公平待遇,那么公仆们就有了凌驾于他们所服务的公众之上的不合理的优先权。除此之外,美国司法还在实践中形成了“事实与评论分离原则”,即只有在新闻媒体的意见阐述中含有对虚假事实的陈述或者暗示时,被涉及人才可以提起诉讼。这一原则是对言论自由的直接保障,它为那些发表纯意见的人提供了有力的保护。按照该原则,只要不是基于失实或对他人作出错误的事实性结论,无论什么样的评论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在英国,当新闻媒体及其记者因对某人某事的报道评论被诉诽谤时,有三种辩护方法:一是正当性证明,即证明事实的真实性,而无须证明报道或评论是否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发表;二是发表的评论属“公正评论”,即评论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在此前提下,所发表的评论不一定非得合乎逻辑、无懈可击,也可以是不合乎“常规”的,但发表的评论必须是作者真实的意见,如果出于恶意发表评论,则辩护不能成立。同时又强调,这种辩护方法仅适用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公众事务性案件的辩护,不适用于因报道评论非官方人员的私生活引起的诉讼;三是“特权”,英国法律承认,在某些场合,让人们公正、准确地公开陈述自己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即使这种陈述或表达可能会损及他人的名誉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报道要求的是真实客观,评论的标准是公正合理。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中,还未对报道和评论做出区别性规定。因此,有必要借鉴英美等国保护“公正评论”的做法,结合我国司法传统与现状,在广播电视新闻立法中,明确新闻媒体及其记者的评论权利,并确立若干具体原则将该权利落到实处,以增强法院判案时的可操作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主要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同时通过镜头的组接间接地表达观点。有声语言的即时传递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有缜密的逻辑和体系,有时还难免出现一些口误,这在直播类节目中更容易发生。因此,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立法上应把握“公正”和“无实际恶意”的基本原则,只要符合事实真实准确、评论公正、目的在于满足公众利益、并非出于实际恶意、未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等原则,就应被视为正当行使评论权。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热门推荐
  • 学霸女王

    学霸女王

    杜同学:韩汐,你的梦想是什么?韩汐:初级梦想吗?成为学霸!杜同学:还有高级梦想?韩汐:嗯,高级梦想是成为学霸的基础上找一个暖心骑士。杜同学:哟,看不出来,还挺那啥。……韩汐:继续问啊?杜同学:问什么?韩汐:……(一脸黑线)那我直接说吧,我还有一个终极梦想,那就是左手潇洒王子右手暖心骑士。
  • 影子在动

    影子在动

    吕不韦执掌大权,却轻松被嬴政解决。巫蛊之祸竟能祸及储君?玄武门下满地鲜血……暗中隐藏的力量竟默默推动历史千年。影子秦万年,掀开层层迷雾,却发现回头无路。历史阴影下,蝼蚁的辉煌。
  • 网游之机兵世界

    网游之机兵世界

    网络游戏。认为游戏,就是游戏,认为是战争,就是战争。
  • 琵琶恋:爱妃,本座等你

    琵琶恋:爱妃,本座等你

    山下相遇,他重伤此生此世,纠缠不休。“为何爱上我。”“不为何。”“为何要不顾自己性命?”椛夙音双手颤抖,不要死!求你!
  • 五七万萝莉别闹

    五七万萝莉别闹

    世人皆惧断肠物,不见最毒在人心既然不爱当初又为何要欺骗自己?解释?这些不过乃掩饰罢了。红尘一梦,化蝶迷踪。问世间请为何物,又有几人能参透?七张机甩袖为谁无人知瘦西湖畔邻里曲摄云逐月凌霄揽胜谁人笑依痴。最可怕的不过妖魔鬼怪乃爱情乃人心曾经的欢乐已灰飞烟灭七秀剑舞动四方却动不了你的心为君独舞一曲舞动天下苍生君可知这曲舞乃吾当年为君一步一步编下吾不懂大唐事也不懂君的心情乃毒药攻心总有一日毒发便比万蛊焚心还要万倍疼痛
  • 变种一万年

    变种一万年

    当变种人的犯罪行为已经威胁到普通人类生存安全的时候,国家便会对变种人的犯罪组织展开秘密抓捕行动。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终于浮出了水面,而在这背后,却是一场更大的阴谋……
  • TFBOYS之青春有你陪伴

    TFBOYS之青春有你陪伴

    “王源,你到底想怎样?”某女不顾形象的说。“你说呢?”某男无耻的靠近。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某女渐渐爱上了某男,可爱的越深,伤的越深。
  • 无敌战记

    无敌战记

    少年身怀不死剑魂,修三魂六魄,吞天地之魂,悟十重剑法,纵横寰宇,成就无敌剑主!百川境内,吾为天才。九境之地,鏖战群英。三殿六宫,为爱战天下。梵天大陆,武道茶会,一人一剑,问鼎巅峰。真武宇宙,位面交汇,各族争霸,异族入侵,不死神坛,携诸天才封神。这一切,尽在无敌战记!已完结作品(万界剑宗)(潜皇)
  • 入殓师

    入殓师

    外面都传入殓师的工作高大上,工资待遇贼好。冲着钱多事少离家远,一不小心就踏进了深坑。钱少事多离家远就不说了,却又摊上了个六亲不认的兄弟,平白无故欠了巨额的赎身钱,使得我不得不徘徊在活人与死人之间,成为了第三种化妆师。
  • 末世绝魅丧尸皇

    末世绝魅丧尸皇

    我,霜冥柳,末世的丧尸皇,将带领一群丧尸小弟,改革这个世界。我原以为,我这一生都不会有情,但没想到……我,熠寒璟,末世的璟皇,爱她爱到愿付出生命的地步!他从来都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但自从遇上她后,他就彻底打翻了这个观念,因为他在那一霎那,彻底爱上了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丧尸皇。在这个末世里,她乔装成异能者和人类在一起奋斗,实则是在观察人类的人性!然而,末世里的人类一次次让她惊喜却又一次次让她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