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常林出任经济电视台台长之后,魏文彬以极大的信任,赋予他几乎完全独立的人财物权。对于经济电视台,厅党组研究的问题,不是怎么“管”他们,而是怎么“不管”他们,研究的不是“管”什么,而是“不管”什么。基本政策是只管导向,不管其他。
15.1魏文彬的阳谋
事隔14年后,魏文彬坦率地承认:当年轰动一时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的公开竞聘是他成功策划的一场“阳谋”。
2008年4月15日,一个烟雨蒙蒙的春日,湖南广电平静悄然地完成了近15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魏文彬因荣升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而结束了他在湖南广电长达15年的执政,副局长、集团总经理、湖南卫视台长欧阳常林从他手中接过了帅印。随后魏文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用“一辈子理解最深的三个词”、“一辈子最难解的一个局”和“一辈子最大胆的一次用人”简要回顾了自己在湖南广电的15年执政,并在谈及“一辈子最大胆的一次用人”时坦率地承认,当年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的公开竞聘是一场“阳谋”。
他强调说,是“阳谋”,不是“阴谋”。阳谋、阴谋都是有目的的谋划,区别在于,阴谋的动机和手段都是阴暗卑鄙的,阳谋的动机和手段却是光明磊落的。
以下是《今传媒》杂志刊发的专访中的一段:记者:当时经济电视台采取全员招聘、独立核算的全新机制,台长人选至关重要,而您的心中早有目标?
魏文彬:可以这么讲,我心里先有了这么个人,才敢来办这个台。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个道理我极深刻地懂得。我认准了欧阳常林这个人。
记者:既然您目标如此明确,那么公开竞聘有什么意义?
魏文彬:这你就错了,意义重大。如果不搞公开竞聘,我天大的力气,也只能把欧阳常林推到副台长的位置上。他当时是湖南电视台对外部(国际部)的副主任兼华夏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的总经理,行政级别是科级。必须修改用人机制,打破论资排辈、逐级提升的陈规,才能及早用上这个人才,让他发挥作用。
记者:那么公开竞聘只是为欧阳常林一个人搭建的舞台吗?
魏文彬:那也不能这么说,这个舞台属于所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但我有信心竞聘的胜利会属于欧阳常林,我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我要是连这点把握也没有,那还谈什么识人之明呢,后面还谈什么辉煌,谈什么奇迹呢。
记者:您会设法将游戏规则定得比较有利于欧阳先生吧。
魏文彬:(笑)制定自己觉得合意、大家觉得合理的游戏规则,还是在阳谋的范畴之内吧。每一种选举,每一个选民都有自己的意中人,这无可厚非是不是。无论什么事,你尽可以去谋,只要你谋得光明正大,谋得别人心服口服。我那个时候在这里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威信,但既然是公开竞聘,我就不会再出手干预过程和结果。我也不排除会发生意外,但是如果有意外发生,应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说明我这里藏龙卧虎。我怎么会怕多发现一些出色的人才呢!这是第一次破格用人,排除了很大阻力,费了不少脑子,冒了不小的风险。到后来,我们这里破格用人的故事就多了。
1994年桂花飘香的季节,魏文彬正式出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厅长一职刚刚一年有半。按照“12341”的规划,他紧锣密鼓地完成了一连串大动作,率领湖南广电以从未有过的紧张步伐匆匆前进。
8月25日,成立全省网络开发指挥部,着手全省有线网络的改造升级与省市整合;9月2日,湖南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落成;9月13日至22日,省长陈邦柱,省委副书记储波,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选德,副省长潘贵玉等到省厅现场办公,研讨解决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建设相关问题;9月28日,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正式破土动工。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与广播电视中心的破土动工几乎完全同步,湖南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了一则招聘启事: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即将创办湖南经济电视台,面向全省招聘台长。同样内容的启事刊登在《湖南日报》上。
启事在全省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个省级频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把手,不只在当时是空前的,即使在15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是罕见的。近百人参加了公开竞聘,其中有省厅机关和下属媒体的骨干,也有其他省直媒体的人才,也有相当一部分竞聘者来自全省各地、市,包括几个地、市的宣传部长和一些地、市局(台)的优秀干部。总体来说,由于电视台运营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外系统前来应聘的不多。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机关,台长人选的资格审查也极为严格。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资格审查后,近百名应聘者有11人入围,进入最后的环节:竞聘演讲与答辩。
1995年1月28日,竞聘演讲答辩会在湖南电视台演播厅举行。
评委席上阵容显赫,一长溜坐了近二十位“考官”,包括省人事厅和省委组织部派来的把关人以及湖南省广播电视厅的主要领导,还有省内新闻界的专家权威,如新华社湖南分社社长、湖南日报社社长等。对于魏文彬来说,公开竞聘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公开招聘一位台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广泛征集办台方案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借助这样一种方式向全省新闻界推行他的新思路、新观念,他期望着竞聘席与评委席会产生良好的互动。事实上,竞聘者的演讲与答辩,对于在座的专家权威们,未尝不是一种“头脑风暴”。
15.2认准了欧阳常林
当欧阳常林站上竞聘席的时候,他看起来并不比其他的竞聘者更特别,个子不高,其貌不扬,面容严肃,略略拘谨和羞涩。若说特别,是他的行政级别特别低,是当时所有入围竞聘者中行政级别最低的一位。他当时的身份,是湖南电视台对外部副主任、华夏影视节目制作公司总经理,科级。他要竞聘的这个职位是正处级。科级到副处级、副处级到处级,官场上人称“人生两大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难跨越的两大步,是花上几十年的工夫也未必能跨过去的两大步。特别是“处级”,几乎是官场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其中一种原因在于,国家规定的干部待遇,“处以上”和“处以下”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结局早已写进历史:科级干部欧阳常林在竞聘席上完成了一次个人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对于湖南广电并不是新鲜事。当年魏文彬本人就是连跳三级,从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普通记者变成了湖南电视台的新闻部主任。这样的“传统”对于继续的创新是很好的基础,但是个人的跨越式发展毕竟是不可多得的特例。湖南广电也像其他地方一样,还存在着另一种更为强大的传统,这种传统强调的是论资排辈,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久则升。所以,当魏文彬想要让科级干部欧阳常林同志来当处级架子的经济电视台台长的时候,他还是不得不动点脑筋,甚至还要霸点蛮。他在一条重要的“游戏规则”上霸了点蛮:竞聘不设门槛,人人皆可参与。
据说省里有领导曾善意地建议:既然是处级干部,那就还是副处级以上参选吧,可选的范围也不小了,破格破得太出格的话,会有副作用的。但魏文彬坚持自己的意见:公开竞聘的灵魂就是破格用人,不怕出格。
在1995年1月28日的竞聘现场,行政级别暂时退后,评委们只认竞聘演说和答辩的质量,不管他是正科级还是副处级。最后,欧阳常林这个科级干部得了最高分。
综观电视之现状,频道和节目播出时间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但节目的整体制作能力和质量却难以提升,许多节目内容陈旧、形式死板、节奏缓慢,缺少个性和风格,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观众对屏幕上的粗制滥造与落套沉闷已日久生厌。问题很多,结论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电视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改革和创新,必须尽快向专业化、市场化转轨的关键时刻!电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由普及向提高发展,由垄断向竞争发展,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变革的市场经济发展。电视的突破与提高,在于观念要更新、人才要到位、体制要改革。
这是欧阳常林在竞聘席上的一段慷慨陈词。
以实干见长、性格稍稍有些拘谨和羞涩的欧阳常林在评委们欣赏的目光中找到自信,渐渐显现出外表内敛的人常常都有的那种爆发力。
公开竞聘的方式和过程是魏文彬的一场“阳谋”,但欧阳常林的最高分倒不是魏文彬“谋”来的结果,他认为那是无须“谋取”的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评委们则以较为一致的意见肯定了魏文彬的识人之明。
当时的欧阳常林,在圈内已经颇有名气,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六个梦”、“三朵花”、“两个永恒”还有一只“小背篓”。《六个梦》、《三朵花》、《两个永恒》是欧阳常林所执掌的湖南电视台华夏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与台湾怡人传播公司合作拍摄的系列电视剧,红遍海峡两岸。《小背篓》是一首优美的湘西风情歌曲,宋祖英一唱成名,词作者是欧阳常林。
也就是说,欧阳常林既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商人。他是湖南广电最早有影视节目公司运营经验的人,是湖南广电最早具有文化市场意识并且懂得市场游戏规则的人。未来的经济电视台就是要新观念、新机制、公司化运作,而他已经将这一切在华夏公司“预演”过了,这是其他候选人无可比拟的一个优势。
由于跟琼瑶合拍电视剧,欧阳常林也是最早较深层次了解港台电视文化的人,并且也是可以在湖南电视与台湾电视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人。当时广播电视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港台及国外电视的节目形态和传播观念,寻求中国电视的改革与发展。魏文彬何其敏感和敏锐,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欧阳常林是湖南电视不可多得的一块宝,交给欧阳常林一块试验田,让欧阳常林去打开湖南电视的一个突破口,是他精心设计的一个局。后来的事实证明,欧阳常林身上集聚的这些经验、才智和资源的优势,全部有效地转化成为湖南经视的生产力,甚至为他后来执掌湖南卫视、找到湖南卫视独特的战略定位埋下了伏笔。
15.3《还珠格格》剧组的餐车和魏文彬的用人三度
魏文彬说他最早下定决心要重用欧阳常林这个人,是在北京郊外《还珠格格》剧组的餐车上。
那是一个飞沙走石的寒冷冬日,魏文彬前往剧组探班。剧组住在一个小招待所里,地方很偏,条件简陋。欧阳常林跟魏老板说,这个招待所是附近最便宜的一个,而且店主也还客气,打了点折,每天只要几十块钱一天。魏老板问吃饭呢,你们吃饭怎么吃。欧阳常林说我们有一个餐车,雇了厨师,就在车上做,剧组开到哪里,餐车就跟到哪里,很方便。魏文彬四顾,看见了一辆破破烂烂的大客车,上面挂着剧组的牌子。上车一看,座位全拆了,支着锅灶,旁边三个大铁桶,一个盛饭,一个盛菜,一个盛汤,车窗车门都关不严,风灌进来,白白的米饭上都看得见灰土。魏老板心里一酸,“色厉内荏”地问道:“常林,你从哪里搞来这么个东西!”欧阳常林赶紧报告说是从常德买的二手车,因为接近报废,特别便宜,几千块钱,一路咣当咣当开到了北京。
魏文彬说:“他还以为我嫌他奢侈!我的心都揪得痛。这个人是在给公家办事,省钱省成这个样子!这么艰苦!你们哪里能够想象得出,一部风靡全国的《还珠格格》,他们就是这样拍出来的。”
2007的春天,本书作者曾在闲谈中随意问起他的用人标准,他判断人才价值的方法。他稍一沉吟,答道:“我一般是看三个度:待人诚恳的程度,对事业专注的程度,能够吃苦的程度。”并且不假思索地举了两个例子,“你譬如说常林和丁晖,用这三个度去衡量,三个度都是比较饱满的。常林特别是后两个度,没几个人比得上。”
欧阳常林千里追琼瑶的故事广为人知,是他早期“三度”饱满最有力的例证。后来“官至”副局长、总经理,他是一匹更加不知疲倦的湖南骡子。湖南广电一份内部材料提到,欧阳常林2006年进出黄花机场一共一百四十多次,平均两天半一趟离港或进港。他既是黄花机场进出最频繁的客人,也是被黄花机场广播次数最多的客人,他几乎总是在飞机起飞前一刻才赶到机场。全年一百四十余次这个数字还只是黄花机场的记录,不包括他异地起降的飞行。
魏文彬的“用人三度”与传统的“德才兼备”相比,似乎是一个更加朴素的说法,也是一个更加具体的标准。不讲“德”,也不讲“才”,但每一“度”都指向“德”与“才”,并且对“德”与“才”有更高的要求,也是更具体的要求,因而也是更易于把握的标准。待人诚恳,多半是有德之人;对事业专注,有才华是前提,专注则会导致才华的充分发挥与持续性增长,有才华而不专注,才华到处漂,难成正果;能够吃苦的程度,就是执著的程度,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做出别人没有的深度与高度,必有千苦万难,吃不了苦的人必定遇难即退,无法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