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8~62页。
[32]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59、61页。
[33]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77页。
[34]赵启正:《向世界说明中国——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媒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新闻记者》2005年第8期。
[35]姜鹏:《我国对外传播生态环境简析》,《东南传播》2006年第1期。
[36]数据来源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传媒竞争与对策选择》,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37]杨子迪:《科学地认识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新闻业务》2004年12期。转引自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8]闫晓虹:《中国对外报道技巧初探》,《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5期。
[39]姜鹏:《我国对外传播生态环境简析》,《东南传播》2006年第1期。
[40]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2期。
[41]冷冶夫、刘新传:《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传播》,《现代视听》2007年第7期。
[42]简艺:《全球环境中的中国对外传播》,《现代传播》2000年第2期。
[43]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44]赵仙泉:《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文化策略》,《电视研究》2001年第2期。
[45]吴晋超:《对外传播与文化障碍》,《福建外语》(季刊)1995年第3期。
[46]参见姜英:《从我国英语新闻网站看对外报道的现状与发展》,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周锡生:《对新华网发展的几点思考》,《新闻业务》2005年第1期;陈美玲:《我国英文网站在对外传播中的技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47]郭可、李德:《中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_old.mediachina.net/。
[48]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9]新华社“对外宣传有效性调研”课题组:《进一步提高我国媒体对外宣传的有效性之一:对外宣传报道有效性的基本评价》,《中国记者》2004年第2期。
[50]马胜荣:《振兴特稿,为扩大新华社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作贡献——在纪念中国特稿社成立5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5月18日。
[51]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52]王庆存:《刍议如何界定对外宣传报刊》,《对外大传播》1995年第4期。
[53]张弦:《海外华语媒体对我国对外传播的作用》,《东南传播》2007年第1期。
[54]柳冬、伊丽:《前辈的故事:对外传播的执牛耳者》,《今日中国》2002年第1期。
[55]赵启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对外宣传工作的新发展》,《新闻战线》2002年第11期。
[56]丁柏栓:《再论新闻的有效传播》,《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57]张桂珍:《全球化视域中的国际传播与中国对外宣传》,《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l期。
[58]林玲:《现阶段中国对外传播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59]郭可、毕笑楠:《网络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新闻大学》2003年夏。
[60]《对外宣传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中国记者》2004年第2期。
[61]章新新:《试论提高对外宣传实效的方法》,《新闻战线》2008年第5期。
[62]陆地、高菲:《如何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3]刘丹:《论我国对外传播中的媒体形象》,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64]沈苏儒:《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7期。
[65]朱建婷:《对外宣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选择》,《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66]闫晓虹:《中国对外报道技巧初探》,《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5期。
[67]数据来源:httu://www.shanghaion.eov cnlnode2/node2245/node4522/node5501/index.html3。
[68]郑德芳:《有关对外报道的若干问题》,《新闻战线》1957年第7期。
[69]转引自张昆:《略论对外宣传体系》,《今传媒》2006年第1期。
[70]罗晓华:《对外传播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71]段鹏、周畅:《从微观层面看目前中国政府对外传播的不足——〈中国日报〉对外报道阶段性抽样》,《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72]刘美伯:《〈中国日报〉对外传播新闻价值变化趋势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73]武文颖、王爱玲、陈美玲:《从“阅读”到“悦读”——浅谈多媒体手段在我国英文网站对外传播中的运用》,《新闻界》2007年第5期。
[74]邢志刚、王素芹:《对外宣传应该重视议程设置》,《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8期。
[75]转引自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76]王民娜:《论对外报道中的平衡原则》,《声屏世界》2005年第3期。
[77]王跃华、战丽萍、张立勇:《寻求差异突出对外贴近受众——谈央视“神六”对外报道中的差异化策略》,《电视研究》2005年第12期。
[78]杜晓光:《对外报道的特性》,《新闻采编》2000年第1期。
[79]张钢花:《从中西方新闻观之差异谈北京奥运对外报道策略》,《东南传播》2008年第1期。
[80]施静怡:《新闻背景:对外报道中的运用及有效传播》,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81]刘选武:《对外报道与内宣稿件的不同写法》,《新闻大学》2001年夏。
[82]唐佳梅:《从香港回归十年报道看对外报道策略》,《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9期。
[83]史安斌:《5·12四川大地震:中国对外传播的变局和转机》,《对外传播》2008年第6期。
[84]范红、陈祥峰:《对外报道与报纸视觉化——以对外报道2008北京奥运为例》,《当代传播》2003年第6期。
[85]陈力丹:《对外传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如何做好?》《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8期。
[86]么建国:《浅论经济对外报道》,《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5期。
[87]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